为父为官多年,素知朝中之人虽然道貌岸然,但莫不是钱财之奴,女色之婢。吾儿不可观其外表拒之便不送,到时必误吾事!
为父认为:吾儿首要之举,是送十万两银子给洪承畴,他必有妙计助我父子二人。
父字”
吴三桂将信用蜡封好。儿子虽送妙药给他,但他习惯于用此古法。
第二日,吴三桂将书信交给儿子特使,又将奏折交给小六,并嘱咐特使说,要公子必须等奏折送到圣上之手后,方可付诸实际性的行动。
五、鳌拜以缓兵之计为吴三桂解困
自从下达要平西王裁军的圣旨以来,顺治帝的心里便一直处于忐忑不安之中。因为他明白这道圣旨对吴三桂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如果吴三桂抗旨不遵,对他顺治帝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自己已经衰弱,如果不是自己宠爱的儿子玄烨年幼,如果不是多尔衮已去世,他便不怕吴三桂抗旨不遵。
然而,这些假设都不成立,相反,吴三桂倒越来越强盛。自己若贸然与他翻脸,肯定会弄得两败俱伤。加上有永历贼窥伺在外,朝廷之中亦有人在等待机会,这样一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如果朝好的方面去想,即便一切都料理得非常顺利,大清朝经过这一番折腾,也会元气大伤!
但是,大清朝实在再经不起折腾了!由于这些年,朝廷用于平乱的经费开支实在过于庞大,国库几乎空空如也!
想到这些,顺治帝的心不由往下沉。因为,他在想:如果吴三桂抗旨不遵,自己该怎么办?
俗话说,越是怕鬼,越遭鬼打!
这时,侍从送来了吴三桂的奏折。顺治帝一看,心里便凉了半截。因为吴三桂果然拒绝裁军,且理由堂而皇之。
顺治帝于是更加烦躁不安起来,不停地在宫中来回地走!他的头脑之中始终只有一个念头:这如何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顺治帝的心也慢慢地平复下来。事情已经这样,再急也没有用。他心中生出许多感慨来。世人都道皇帝是九五之尊,至高无上,对任何人都有生杀大权。然而,谁能知道皇帝也有自己的烦恼?皇帝的烦恼在于要保护自己的政权!如果他不想保护自己的政权的话,尽可以为所欲为。
顺治帝不得不又安下心来,重新阅读吴三桂的奏折,想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来,好加以对付。
顺治帝发现:吴三桂拒绝之理由是三患二难,道理说得冠冕堂皇,事理也剖析得深刻透彻,让外人一见之下,无可挑剔。就是他顺治帝也不得不心悦诚服!作为臣子,我吴三桂为你分忧,你还有何话可说?但是,如果仔细去琢磨,便会发现另一奥妙,即吴三桂采用避重就轻之法,只提到李定国与白文选拥兵观望;土司反复,唯利是趋;投诚将士,尚未革心等三患。却未提朕心中最大之患,即永历贼窥伺在外,吴三桂想起兵去平乱,灭李定国、白文选之贼兵,却只字未提起兵去讨伐永历贼。由此可见其居心叵测。
仔细想来,吴三桂不想灭永历贼,是因为:一是以此作为与我大清相峙的砝码;二是以此作为将来起兵的理由;三是想保住自己的忠义之名。此计果然毒辣!
想到此处,顺治帝心潮滚动,血气翻涌,头脑一阵昏眩,差点昏倒过去。
等他清醒过来,便立即找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来商量。
不一会儿,四人均来到宫中。顺治帝将吴三桂的奏折递给索尼,然后依次传给每一个人看。看完之后,除鳌拜之外,其他人的脸色都沉郁着。
鳌拜心中不仅不忧,反而暗喜!他早就看出顺治帝的气色一天不如一天,而吴三桂此举无疑是将顺治帝推向更可怕的深渊。如果天遂人愿的话,顺治帝便没有好长时间活了。到那时,朝廷之中,再无巨人,自己便可大展身手。鳌拜一生,只怕过两个人:一是多尔衮,一是顺治帝。现在,一个已死,一个已快死,你叫他如何不踌躇满志?
顺治帝问:“朕请四人来商量此军机大事,一是因为你们均是八旗子弟。天下虽为我一人所管,其实是我们共享!二是我实在是有仰仗众位之处。吴三桂为何能够违旨不遵?不就是因为有着队伍吗?所以我请大家,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想出个好主意来!”
索尼说:“圣上如此信任我等,我们自然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我瞧吴三桂推脱之理由却堂而皇之,让人无从驳起啊!”
苏克萨哈说:“谁说他的理由堂而皇之,无懈可击了?我觉得吴三桂在玩着避重就轻的花招!”
鳌拜心中好笑。索尼老练却胆小,凡事怕担风险。他想起人越老练便越胆小的古训来,就像乌龟,越年纪大,便越喜欢缩头!苏克萨哈虽然头脑敏捷,也耿直大胆,却缺乏沉稳。这两人一说话,便对上劲了。
遏必隆见势不妙,赶忙说:“索尼所言不虚,吴三桂老奸巨猾,将其拒旨不遵之理由写得堂而皇之的,让人一见之下,确实觉得无懈可击。然而,凡事都得靠琢磨!越琢磨就会越有名堂。正如苏克萨哈所说,吴三桂是采用避重就轻之法,故意不提灭永历之事。由此可见,吴三桂此举包藏祸心!”
顺治帝见三人都说了,且说得让他心中觉得不够愉快,唯有自己心中非常看中的鳌拜却依然一言不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忍不住地问:“鳌拜,你说吧?”
鳌拜立即躬身答曰:“臣还没想好,不敢妄言!”
顺治见鳌拜不说,便自己说:“依朕看来,不管吴三桂采用何法,他抗旨不遵总是事实。当初朕下旨裁军,是依鳌拜之策去投石问路的,如今石也投了,路也问了,吴三桂之心昭然若揭。我问大家,如何抑制吴三桂?”
苏克萨哈说:“既然圣上看出吴三桂包藏祸心,为何不出兵围之,强行解除其兵权!”
索尼说:“苏克萨哈此话不当。我们说吴三桂包藏祸心,是通过猜测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并非抓住到吴三桂什么证据了。如果强令他裁军,岂不是反逼其反朝廷了么?这样,朝廷本来有理,也会落个没理,遭天下人耻笑!”
遏必隆说:“臣认为:吴三桂以三患二难为由拒绝裁军,实在让朝廷无空子可钻。唯一之法便是对症下药:既然吴三桂避重就轻,故意不提灭永历之事。我们便哪壶不开便要提哪壶,提醒吴三桂入缅甸擒拿永历!这样既可以消灭隐患,让大清永固,亦可以此遏制吴三桂的欲望,收到一箭双雕之效!”
顺治帝正要点头称是。(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鳌拜开口说话了。原来他听到遏必隆之策后,心中大惊!遏必隆此计甚妙,皇上若依此计,吴三桂便难成气候也!自己想看龙虎相斗之戏的打算便泡汤了。想法泡汤事小,乘机有番发展的机会失去了事大。他实在没有想到一直并不显眼的遏必隆能出此妙计!他原来从没把目光放到遏必隆身上来,但自此以后,自己必须对遏必隆要另眼相看了。鳌拜说:“臣觉得遏必隆之计不妥!”
顺治帝问:“为何不妥?”
其实为何不妥,鳌拜自己也不知道。刚才之言是他冲口而出。现在顺治帝既然问起,他又不得不有所解释。幸亏鳌拜头脑敏捷,略一思索,便有了理由。他说:“其实,说吴三桂包藏祸心也是我们的推测之言。如我们令其去灭永历贼,恐令他生疑。况且永历帝已如死狗,倒是李定国拥兵数万实在可虑。臣觉得,即使要如遏必隆所说,令吴三桂灭永历贼,也要让众大臣,户兵二部一起来商量此事才好!”
鳌拜怕自己的理由一时说服不了皇上,便用主张让大臣,户兵二部之众人来商量的缓兵之计来搪塞皇帝。
没有想到顺治帝因为近来身体欠佳而变得优柔寡断,竟然依了鳌拜之计。
第十一章 初试牛刀
一、吴应熊以十万两银子买洪承畴一计
自从进京与和硕公主结婚以来,吴应熊便暗中结识朝中权贵。这不,这次皇上想以裁军之法削去父亲的势力时,自己的那些关系便派上了用场。
吴应熊知道:在如今这个世界上,没有关系,休想办成事!
吴应熊派人送信给父亲后,一边等待着父亲的回信,一边暗中注视着朝廷之动向,他据内线得知:朝廷自从下旨裁军之后,也再无动静,似乎在等待他父亲的反应。他的心里渐渐踏实了些。因为,由此可知,朝廷确实是在试探父亲。
于是,他便不再轻举妄动,只是安心地等待着父亲的回信。
吴应熊的特使是在他得知父亲写给皇上的奏折已到时才回来的。吴应熊二话没说便拆开父亲的信,令他吃惊的是:信中有一张一百万两银子的银票!自己虽然生活在京城之中,开销极大,但自己贵为驸马,手头并不拮据,父亲给自己寄来这么一大笔银子干什么?这可是相当巨大的一笔银子啊!
吴应熊在疑虑之中,展开了父亲的信看。看完之后,他才知道父亲之所以给自己寄来这么大的一笔银子,是想让自己花银子买通权贵。他认为父亲此举甚当!他特别觉得父亲在信中说的朝中之人虽然道貌岸然,但莫不是钱财之奴,女色之婢是金科玉律。
但也有让他感到困惑的一点是:父亲特意提出让自己首先以十万两银子买洪承畴之计。由内线得知:身为大学士的洪承畴已经是外宠内贱,圣上对他已不感兴趣。他洪承畴还能值得这么多钱么?依父亲之意,仿佛不是叫自己去买洪承畴的关系,而是买洪承畴之计,这更叫吴应熊有所不解了!难道他洪承畴便长着与别人不同的脑袋,出的主意竟然这么值钱?
正是因为这些,吴应熊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去拜见洪承畴。他在等待观望着,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容许他再等待观望下去。因为他由内线得知:对于如何对待父亲之事,权贵的意见大多对父亲不利!对于父亲所奏之事也已交议政王,众大臣和户、兵二部议论。
这样一来,吴应熊觉得盘子太大,自己无法应付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