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鼎记-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来使走后。
舒尔哈赤叫两个阿哈抬着一筐铁枪、马叉、长矛和一些碎铁片,喜气盈盈地来到努尔哈赤家门口,叫守门阿哈找来努尔哈赤,高兴地说道:“大阿哥,扈伦四部已臣服盟誓,这回该息兵耕田了吧?”
努尔哈赤顿时浓眉竖起,指着那筐铁器片问道:“这铁是从哪儿弄来的?想干什么?”
“提我特意叫阿哈从武库里挑来砸碎,准备铸铁碑用的。“
“什么碑?”
“古勒山之战永垂千古!”
努尔哈赤马上大笑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你以为天下就会从此太平啦?”
他亲切地凑到舒尔哈赤身边,又说道:“切莫相信纳林布录那一套,快把武器碎铁抬回去吧!”
事隔不久。
果然不出努尔哈赤所料,大布录偷偷将明安送往建州的四十匹好马中途截住,自己留下20匹,然后将另二十匹送给哈达城;同时将建州部所属的安褡拉库寨的寨主劫到哈达城,诱寨主降服。
那寨主哪里肯降服,于是大骂纳林布录背信弃义不得好死。
纳林布录一时暴跳如雷,当场将安榕拉库寨的寨主及阿哈十多人杀死,丢到哈达城北的小溪里,当时清澈的泉水,立刻变成殷红的血水。
于是在哈达城流传起“北溪流血,大难临头”的种种传说。
不少城民,害怕祸起,逃至他乡。
哈达部酋长孟格布录想把此事真相告诉城民,却被纳林布录知道,准备踏平哈达城。
孟格布录向努尔哈赤求援,纳林布录得知,又设计拉拢孟格布录,对付努尔哈赤。
这年秋天,努尔哈赤起兵攻打哈达城,一举扫平了哈达部。
哈达部归属了建州部,其酋长孟格布录降服后,企图谋杀努尔哈赤被识破而问斩。
但是,纳林布录并不甘心,他在积蓄力量准备与努尔哈赤再较量一番。
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节节胜利扩大疆土的基础上,与众首领总结了多年的作战经验与教训,决定改“牛录”制为旗制,取消了以往按氏族,部落临时组织牛录,选派牛录头领的方法,代之以黄、红、蓝。
白、四旗。这样,把建州境内及归顺臣服的其它部族,以及散居的女真人,用正式的、长期的官方组织形式统一起来。
这一天,为庆贺四旗的诞生,努尔哈赤特意将各旗头领如集到城内大厅,共议旗帜徽标。吃过早饭,额亦都、费莫东、安费扬古、扈尔汉先后骑马来到。
努尔哈赤喜气洋洋把他们迎到大厅,亲自为他们端上新摘的紫葡萄,以招待这些战功卓著的功臣。
大伙围坐在长炕上,你一言,他一语地议论起旗帜。
这时,迟到的图鲁什手握一卷五色纸,气喘吁吁地进来,他把纸卷往炕头一扔,说道:“我看就一旗一色,黄者为先吧!”
“为什么?”额亦都笑着问道。
“那还用问?”图鲁什一手脱鞋,一手抓葡萄,赠着屁股上炕,笑道:“老话说‘黄农当王’嘛!”
“嗬,粗大哥,还真有人细玩意呀!”
努尔哈赤异常兴奋地笑道:“说出话来,还有很有据。”
“历来黄者为先,黄者为贵。”
图鲁什卖着关子,说道:“黄袍是帝王之服,黄榜为皇帝文告,黄金为诸物之首……”
图鲁什还要历数“黄”字之责,额亦都马上接过话道:“那就依你的!不过,你忘了一个根本的,就是‘黄旗紫盖’。”
“‘黄旗紫盖’是什么意思?”
图鲁什瞪着圆眼不解地问道。
“这就怪你看‘三国’不到家喽!”
额亦都笑着说道:“《三国志》里有话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手。”
“什么之乎者也,我不懂,干脆你就说个明白。”
图鲁什焦急地耍着性子。
“历来传说,天空出现黄旗紫盖状的云气,为出皇帝之兆。”
额亦都解释着,又抓起一粒葡萄,刚要往嘴里送,被图鲁什一手夺去,说道:“那好!就依你说的。”
于是,众人在说说笑笑中,初定了四旗的顺序,并规定各旗大小为六尺见方,上绣金云龙,旗杆长一丈五尺五,接着议论各旗之主。
正当大伙议论热烈之时,范文宪送贺礼来到。
努尔哈赤亲自把范文宪迎到屋里。
众人落坐之后,谈起民族称呼,范文宪建议:“汉与女真有隙始于金。由于金朝宋代,其政不明,错杀无辜,使汉人视女真为洪水猛兽。所以,以鄙人之见,女真族更名为好。”
众人表示赞同。
于是你一言,他一语,议起新的民族名字。
安费扬古琢磨了半天,说道:“过去有的汉人称女真为满殊。我看‘满殊’二字颇有吉祥之意,菩萨中不是有‘曼殊师利’的佛号吗?”
他说着激动地站起来,又说道:“如果我们取满殊第一字,取建州之尾字,岂不可称满洲之族吗?”
“妙哉!妙哉!”范文宪连声称赞,然后补充道:“满字偏旁为水,若州字再加上水旁,就是‘洲’字。这样,‘满洲’二字就含有水意,也意味着满洲民族有如水般长流不息,永远强大。”
众人听罢,赞不绝口,随之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由额尔德尼创制的新文字,称为满文。
满文的使用,满洲族四旗的确定,很快使原建州各部以及被征服,归顺的分散的女真人统一起来,亲密起来。
第29章宫中奇案

朱少阳身在宫中,整天皇上都让他陪着一起吃喝玩乐,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可是朱少阳心里却十分焦急。
首先是要找寻母鼎的四幅图,现还缺其二,其次便是他在这其间发现这皇上也一点都不过问朝政。
尤其是连前段时间黄河泛滥,淹死众多百姓,使之成为难民,他都似乎并不将此当成一回事,这令有着现代民权意识朱少阳尤感到伤心失望。
这样下去,长此下去,国将不国,不知要有多少黎民面姓灾殃。
再者,朝中的官员贪污收郁之风严重,朱少阳在一次次的官场游历中,发现国库中的很多白银不见了,细细一调查,发现竟有十几位官员牵涉其中,虽说最后白银退回,可是这些官员居然连国库中的白银都敢贪污,那么其它的不知又该如何。
这些事情朱少阳觉得十分头疼,一方面他要尽快拿到剩余的两幅图,这样他就得出宫,可是万历皇帝根本就不让他出宫,还经常派人“保护”他。
另一方面作为大明皇室后裔的他又不忍心看到朝廷的没落及腐败,虽然,他作为现代人,早已明白历史的最终趋向,但眼下毕竟自己身在其中,看着时局的发展,总不是一股好滋味。
因此,这些天来,朱少阳的内心一直在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走出大明王朝后裔的束缚,顺着历史真正的潮流,去扶佐时代的明君。
这个明君就是努尔哈赤。
渐渐地,朱少阳的脑中形成了另一种思路。
此刻,在他的眼中,杯里的酒也是苦酒。
可是,另一旁的万历泉帝却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喝着酒,一边欣赏宫女的舞姿,看神情似乎十分陶醉,真是“皇帝不急,急了太监。”
正在朱少阳沉思之时,忽然一位小太监来报:“皇上,张御史有要事求见。”
万历皇帝听此消息,不禁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挥了挥手示意宫女们退下。
于是声色频频的后花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偌大的花园只剩下万历皇帝和朱少阳以及一些待从。
不一会儿,张御史随着小太临来到了万历皇帝的面前。
万历皇帝源了一眼张御史,缓缓说道:“张爱卿,这么着急见朕,不知有何要事啊!”
张御史急忙说道:“皇上,据为臣所知,近段时间来,朝中官员的子女屡有失踪现象,据臣估计,此事之后面必有阴谋,因此,为巨希望皇上能派人查清此事。”
万历皇帝听罢,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事朕也有所耳闻,既然张御史也希望朕能派人查清此事,那么朕便答应爱卿吧!”
张御史一听,忙叩讲了皇上。
万历皇帝呷了一口酒,继续说道:“只是朕还没想到派何人去办此事?”
说完,眼睛不禁瞟向了坐在一旁的朱少阻。
朱少阳在闻听张御事所说之事后,也觉得此事颇不简单。
凶手为什么会绑架官员的子女,又出于何种目的呢?
想了一下,自己倒不如接下这个事,好脱身离开这歌舞酒色的后宫。
何况张御史又是皇上十分重用的大臣,为人也很正直,因此朱少阳对他也是十分钦佩和敬重的。
因此,他见皇上望了望自己,知道这件事终又要落在自己身上了,倒不如趁势下台。
于是,他对万历皇帝说道:“皇兄既然此事颇有曲折,不如让臣弟帮助御使大人调查此事吧。”
万历皇帝似乎正在等朱少阳的这一番话,因此朱少阳刚说罢,万历皇帝便接着说道:“那好,少阳既然有此意,那么朕便让你去查此事!”
朱少阳在得到万历皇帝的御旨之后,便随张御使一同退出后宫。
朱少阳在与张御史的一些闲聊中,知道了有关这些事的经过。
原来大约半个月前,朝中京兆尹方大人的千金在房间里离奇失踪了两天,结果第三天早上家人发现她又在房里了。
第二次则发生在十天前,谈传郎的儿子也在晚间在自己的屋内失踪了两天,之后又出现了,第三次则发生在九门提督谢大人的儿子身上,结教旌笥只氐搅思抑小?
虽然说这些人都没有损伤,家中也没有什么财产损失,但是这更引起了朱少阳的怀疑,最后,他知道这些人跟张御史的关系十分好,经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和国家大事,这使朱少阳不禁有了想法;凶手接下来会不会对张御史的儿子下手?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凶手为什么要绑架这些朝中官员的子女呢?
朱少阳百思不得其解。
随后张御史告诉了朱少阳一件事,那就是这些人在子女失踪之后,一下子不知怎的似乎与张御史的关系一下变得冷淡了下来,来往也没有了以前的密切,在一些大事上的意见,也不象以前那样相同了。
朱少阳听到这里,心里对凶手的目的有了些了解,接着他又问起了朝中形势。
张御史对朱少阳介绍了这类情况。
朝中现在有两大党派,一派便是以太师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