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国今天来,就是为了向他详细介绍情况,闻言精神大振,腰板也挺直了几分,开始向梁主任介绍这个菜篮子工程的前因后果。
这个事情,本来就针对性极强,加上实施的时间比较早,领导上也比较重视,两个多月过去,第一批大棚菜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供应浩阳市的城镇居民,极大地缓解了一度吃菜难的困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朱建国介绍的时候,也就底气十足,说得眉飞色舞。
梁主任和黄记者也不时插口问上几句,都是新闻采访的要素和关键点。
看来两位老记已经对此事动心了。
“不错不错,朱局长,这是个很好的新闻题材。”
待朱局长的介绍告一段落,梁主任就兴奋地说道,黄记者也点头附和。
朱建国笑得嘴都合不拢来。
想不到今天请客的效果这么好。
李鑫笑道:“既然题材不错,你们两位大记者,是不是辛苦一趟,去浩阳看看,说不定就能树立起一个典型来。”
“这是肯定的。我们肯定要去看看。照我的经验来看,这个典型肯定能竖立起来,说不定还能形成一套好的经验,在全省其他城市推广。尤其是大宁,洪阳这几个大城市,老百姓吃菜难已经成为一个很挠头的问题,我看就能借鉴浩阳那边的经验。”
梁主任益发兴奋地说道。
以他的经验来看,这个菜篮子工程的基础是扎实的,有东西可写,基本上不需要胡编乱造,只要在文字上略作加工润色,就能搞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新闻报道来,份量还不轻。对于他们搞新闻工作的人来说,这也是个好机会。
有个时候,要碰到一个好题材也不容易。
尤其是省报,作为省委和政府的喉舌,更要大力弘扬正面事物。
“哈哈,这就好。梁主任,不瞒你说,这位刘主任虽然年轻,却是浩阳地区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副主任,这个工程,很多工作都是刘主任一手操办的,你们要去浩阳采访的话,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和刘主任多联系。”
李鑫适时将刘伟鸿推了出来。
梁主任一惊,扭头望向刘伟鸿,眼神变得亲切起来。一开始,他着实不怎么将刘伟鸿看在眼里,今天这个场合,刘伟鸿料必就是个陪客罢了。办公室副主任跟局长一起出差,十分正常。只是对于刘伟鸿的年轻略感诧异。现在听李鑫这么一说,梁主任马上就意识到,这位不简单,很可能他才是李鑫真正想要“捧场”的人。
不然的话,李鑫不会把话说得如此直白。
梁主任在新闻战线工作了半辈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不是一般的了得。
“那就太好了,到时候我们一定和刘主任联系。”
梁主任没怎么犹豫,马上说道。
刘伟鸿微笑道:“我们竭诚欢迎省报的同志去浩阳采访,一定会做好接待工作的。”
“放心,就在这两天,我们就会派人下去。”
李鑫笑道:“梁主任,捡日子不如撞日子,既然你们觉得这个事情有新闻价值,值得采访,何不在这里就把时间定下来。要我看啊,最好是跟朱局长他们一起下去,省得以后再联系那么麻烦。”
梁主任也笑了,轻轻一拍桌子,说道:“好,既然李少如此吩咐,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气氛很是融洽。
第115章 被人盯上了!
李鑫面子够大,梁主任和黄记者果然在次日便跟随朱局长和刘伟鸿一同前往浩阳市。
临行前,刘伟鸿和李鑫通了个电话,表示感谢。
通过李鑫的关系,请省报的一个记者下去采访,难度还不算太大。但梁主任亲自下浩阳,这个面子就大了。足见李鑫为此事下了一番功夫。
梁主任亲自去浩阳,基本可以保证,省报不但会正面报道菜篮子工程,而且版面应该不会差。刘伟鸿的目标是这篇报道要出现在省报的头版。只要做好了梁主任的工作,估计有希望。
因为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充足,梁主任和黄记者在浩阳的采访极其顺利,不过七天时间,一个长篇通讯报道就出现在《楚南日报》头版之上。
这篇报道由黄记者执笔,梁主任亲自把关,长达一万多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在省报上以三天时间刊载完毕。
这个长篇通讯报道立即便在浩阳地区引起了轰动。
一个新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新地区,就在省报上出了这样的长篇新闻,其政治意义非同凡响。
而且,省报这篇报道,写得也很讲究。在突出地区农业局的同时,对地委书记陆大勇和行署专员曹振起不吝赞誉之词。夸奖两位领导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浩阳地区成立之初,就预见到蔬菜、肉类供应会趋于紧张,立即采取了得力的措施。事实证明,只有时时刻刻将群众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上的领导干部,才能将工作做得如此完善。
这也是很高的赞誉了,《楚南日报》是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每天都会阅读的党报。也就是说,陆大勇和曹振起“执政为民”的胸怀,必将呈现在省委领导面前。
这个荣誉了不得。
梁主任黄记者在浩阳地区采访期间,得到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陆大勇和曹振起分别设宴款待两位新闻界知名人士,向他们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又不约而同地指示朱建国,一定要招待好两位大记者,千万不能让他们在浩阳受了丁点委屈。
当然,这篇报道的中心人物,乃是农业局长朱建国,刘伟鸿从旁协助,也不无功劳。梁主任和黄记者都是此道老手,很清楚要怎样写,才能既凸显了刘伟鸿的重要性,又不至于让他抢了领导的风头。
皆大欢喜。
不过在两位记者离开浩阳的前一晚,出了点“状况”。
那晚,朱建国在浩阳宾馆设宴,为梁主任和黄燕明践行。为了表示对两位记者的感谢,朱建国吩咐刘伟鸿准备了两个红包,每个红包里装了八百块钱。
这在当时,算得是一笔巨款。
这个是朱建国自行决定的,刘伟鸿倒也没有提醒。朱建国如果连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这个农业局长还真不胜任。
原本朱建国以为刘伟鸿会在宴后单独去两位记者的房间拜访,那时顺手将两个红包搁下,神不知鬼不觉,大家心知肚明。
这也是常识了。
不料刘伟鸿似乎多喝了两杯,等不及,就在散席之时,将两个红包塞给了梁主任和黄记者。
这次宴请,除了朱建国和刘伟鸿,农业局的其他局领导和主要科室负责人都出席了的。刘伟鸿这个塞红包的动作,很多人都看见了。
陈崇慧的眼皮子跳动了两下。
朱建国也微微皱了皱眉头,似乎略有些不悦。这样的事情,怎能当众做出来呢?虽然在场的都是一个单位的同志,终归还是不大好。
但朱建国没说什么。整体来说,刘伟鸿在这件事情上的功劳极大,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说没有刘伟鸿,就没有这个菜篮子工程,更加不会有省报的这个长篇通讯。朱建国也依旧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农业局长。在省报上露脸?你就想想得了!
况且刘伟鸿有点喝高了,也情有可原。
朱建国不可能因为这个事去责备他,那也太不仗义了。
不过第二天刘伟鸿回单位上班之后,庄栖凤就找到了他,压低声音,很担忧地对他说道:“伟鸿,陈崇慧今天问起那个事情了……”
自从陈伟南持刀行凶,试图伤害刘伟鸿之后,庄栖凤对陈崇慧就再也没有半分好感。瞧瞧你,都教育出了个什么人啊?这样的流氓混混,还硬往局里塞,给安排成了正式的干部。
所以背后和人谈话时,庄栖凤对陈崇慧就是直呼其名,毫无尊重之意。
刘伟鸿略感愕然:“庄姐,什么事情啊?”
庄栖凤有点忧虑地说道:“哎呀,就是给省报记者的红包啊。他问我,一共给了多少钱,怎么做账的。”
刘伟鸿笑道:“他分管财务,问起这个很正常啊。”
“哎呀,你真是的,他……我感觉他就是不怀好意……”
庄栖凤有点急,白了刘伟鸿一眼。这人怎么啦,平日里看上去挺聪明的,今天怎么变得这样迟钝了?如果搁在以前,当然也没什么。但刘伟鸿这不是刚刚把人家侄儿打得骨折去住院了吗?
“我告诉你啊,你跟他打交道的时间还不长,可能不清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可是一清二楚。陈崇慧绝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你这样子得罪他,他一定会报复的。”
刘伟鸿就笑了,说道:“他就算报复我,也不敢拿这事做文章吧?这可是朱局长吩咐的。”
“切,谁知道他会不会做文章,我看啊,你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庄栖凤可没有刘伟鸿那么轻松。
刘伟鸿笑着点了点头。
只有他自己知道,昨晚上自己其实并没有喝高。什么时候可以喝醉,什么时候不可以喝醉,刘伟鸿心里有底。
庄栖凤走后,刘伟鸿径直去了局长办公室。
“伟鸿来了,快,过来坐过来坐……”
朱建国一见刘伟鸿,立即露出满面笑容,乐呵呵地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来,显见得心情十分愉悦。刘伟鸿一眼就瞥见朱建国的办公桌上,就摆放着最新一期的《楚南日报》。
梁主任不愧是主任,说话就是管用,人还在浩阳,稿子已经见报了。
看到这通篇都洋溢着溢美之词的新闻报道,看见自己的名字不止一次的出现在省报之上,怎叫朱建国不心花怒放?
荣耀啊!
这一辈子,没想到能获得这么大的荣誉。
刘伟鸿笑道:“省报的动作挺快的。”
“是啊是啊,梁主任就是够意思……来来,伟鸿,坐,坐,抽烟……”
朱建国笑哈哈的,拍打着木沙发,又递了一支烟给刘伟鸿。朱建国以前抽烟的档次,也就在两三块钱左右,如今做了局长,行情看涨,抽起了外烟,十块一包的。
老实说,刘伟鸿对外烟不感冒,那玩意太冲,口感不好。不过朱建国要赶这个时髦,也只好陪着他抽上一支。
“伟鸿啊,刚才陆书记给我打了电话,表扬我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