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你找个妹子来服侍你?我看还是喊珍姐来接你回去。”
“哪要什么小姐妹子,你给我按按就是了。都是李奉唯害的,说找这些人可找到路子,你可不要让你珍姐担心。”
“杨哥,要是喝多了,你就在这里睡,蓝月亮里多的是床。”
“好啊,你睡哪张我就睡哪张。”杨滔涎皮赖脸地说。
“杨哥,我等你这句话可等一两年了,你可不能反悔。”薇薇说着吃吃地腻笑。
官燕乡五组的村小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终于落实下来,李铁男给划拨六十万资金,包括修一栋四层楼的十二个教室,一个实验仪器室,多媒体室和实验室,另一间做老师办公室用,共四层每层四间。另外到地区讨来二十万,做配套资金完成多媒体室、实验室、改装学生宿舍、学生宿舍配套设施,总资金是八十万。李铁男要求凤城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组长是李铁男自己,而杨滔却成了具体管理的责任人,杨滔的责任人一职是地区政府下的一个通知。背后是谁促成这事,谁也不知道。通知还说到,项目具体经费使用是凤城教育局经手,严令县政府不得插手。
这样这项目就落在张静手里,工程质量监管方则是四中的李国栋,他虽然是在四中,官燕乡的学校却也是他的管辖范围。这对杨滔非常有利,两个核心人物都是与杨滔有利益往来,使得杨滔做什么都可以直接地表达出来。项目资料批下来后,杨滔给张静去了个电话,说这项目要百分百地保证质量,可是自己用脑袋担保的。张静就要杨滔放心,在哪里都可弄些手脚,对李铁男的钱那是真不敢沾边,那是要咬人的。杨滔心想去年的二十万,也不知到底被弄走了多少。自己兑现了承诺,总算心安理得些了。
几十万的项目对凤城来说只是很小的一个项目,本来不应该惊动凤城的县级领导,然而杨滔拿着这个不伦不类的通知找李海主任,说有几个月要间或去四中或去官燕乡看工地时,李海就留意了这通知。随后跟县委书记段世理说了这事,他觉得里面似乎有说不清的利益,杨滔不过是一个科员,地区怎么会直接点他的名?之前,杨滔虽然是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那也只是副主任而已,按说这些事都轮不到杨滔沾边的。当然,李海不是认为杨滔和地区中饱私囊了多少,这么小的项目在李海这个办公室主任来说还没有看在眼里,而杨滔这个责任副组长,就有些蹊跷让人捉摸不透。
县委书记段世理听李海解说后,把通知看了两遍,杨滔这人虽没有见面却听说过,也见过杨滔写的一些文章。段世理对李海说,这很正常不要有任何想法,那笔资金是地区拨下来的,地区领导这样安排是有他们的考虑,好在杨滔是政府办的人,那不就是政府在监管着这资金了?其实李海与段世理关系不一般,李海可说是段世理在县政府里的监视眼,一举一动都会让段世理知道。
李海听书记这样说,以为他知道杨滔这事的内情,不再多说。李海走后,段世理又仔细地琢磨着这件蹊跷的事,段世理是怀市的人在怀市有不少朋友,思前想后就给怀市的朋友打电话探问。不久就知道这笔资金的来源,是全地区最为恶名的李铁男划拨给凤城的,随后就了解了去年五中水改的事。这笔资金落在官燕乡五组,那里正是陈副书记的老家,杨滔的背景也就呼之欲出了。
段世理想到这根脉络,陈副书记现在已经是怀市地区的副书记,而且还是市委常委,这是最为要害的,今后自己要想挪动,常委讨论时陈副书记的话很可能就会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与陈副书记以前没有太多的往来,虽然去年秋天陈俊轩的爷爷过世时,自己到过却只是礼节性的往来,现在当然不好很直白地去求陈副书记。段世理就想从杨滔身上下点功夫,对自己进行曲线运动转折联系到陈副书记。
杨滔接到县委书记的电话,要他去书记的办公室,杨滔心里也在琢磨。可以肯定是那份通知在作怪,只不知道县委书记会是怎样的态度,要是脸色不好杨滔就想把事情全推说不知,解释说是年前的事,现在可以推给别人去做。要是书记支持,自己就说不知怎么去做好,让书记给自己拿大局他总会愿意的。
到了县委书记处,段世理很客气地要杨滔坐,不动声色只是问杨滔的工作情况,了解杨滔到教育局之后的工作成绩和到政府办之后的工作进展。杨滔尽量说得平淡。段世理问到五中的水改工程,杨滔就知道书记是在安抚和鼓励自己了,说得更谦虚,把自己与李铁男结识的过程大致地说了说。段世理就问杨滔对工作发展有什么想法,杨滔说自己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知足了。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当然说的都是表面动听的话。段世理最后才问到官燕乡五组的建校工程,叮嘱杨滔要管好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他,一定会全力支持,随后说到陈副书记,只两句话点了点,要杨滔不能辜负陈副书记的厚望。杨滔笑了笑,告辞出来,他没有直接回政府办,在街上慢慢地走着,想着书记今天的事心里就有种果实成熟的感觉。
春天,傍晚的风很柔顺,拂面有如仙子的手轻轻抚过,凤城的人一冬窝在家里,厌烦了,都到室外享受春的和煦,沿街的人有如蚂蚁搬家一样来来往往,和平广场更是站满了迎春的人们,欢笑声像礼花一般冲上云霄。杨滔和付丽珍从任晴家去东门要经过和平广场,到和平广场时却见到一个奇异的场景,广场人虽拥挤,主席台那边却有一块空处,大约有近百人在主席台和台下站立着,神神叨叨地在练功。这群人占了广场的三分之一,老少夹杂,杨滔见练功的人群里黄强那瘦而小的身材格外精神,穿行在人丛里。
付丽珍问杨滔:“杨哥,他们在练什么啊,太极拳吗?”
“不是,他们是在练自以为无敌又无所不能的神功,那些人无聊得很,不仅骗人把自己也骗了。”杨滔拉着付丽珍加快了脚步。
进入四月,凤城与旅游总公司的协议已经签署,凤城开始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是清理河道淤泥,修建沿河码头,并在沿河两岸栽插杨柳;二是修整街道,把古城所有街道的街面,换成清一色的青岩石板;三是维修古城区所有房屋,外观统一起来,全部涂成暗灰色,房子两端墙挑成鳌头。
凤城人看到相关旅游业的工程启动了,这些动作给一些敏感的人,和知道一些内情的人,还有更多听到流言的人都心思泛动起来。旅游公司也在行动,不仅把几大旅游景点修缮了,还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接待处、售票点、咨询处和大量的大幅广告牌。旅游公司还在凤城联络了不少宾馆作为他们的点。薇薇那家旅馆规模小了,大的团队容纳不下,付丽珍虽给薇薇推荐却也没有成为主要的点。
旅游公司动静一大,凤城不少人也动了起来。虽然,更多的人仍然不相信凤城的旅游能真正改变以前两三年来那种状态,这些人都在观望着,不敢把积蓄十几年的钱投出来。但还是有些人动了,一家家宾馆在沿河两岸挂出牌子来。房子没有做什么大的装修,只是刷粉一新,弄张席梦思就算是旅店了。也有稍微高档的把房间弄成标准间,一房间两铺位,设立个卫生间装上热水器。不过,这样做的人少,来旅游的人流量还没有见有太大的变化,就算来了的住在古城区里也不在乎是不是标准间。
民族饰品和地域性物品的小店,渐渐多了起来。从北门沿街到东门,还有古街弄里,已经见那些小店渐渐要连成一片,形成街市的规模了。
杨滔的两家店,一家是餐馆,地盘小,却正是旅游旺地东门与迴龙阁连接处,而且是真正的吊脚楼,楼的三分之一都悬空在河道上。下面河道在清淤泥,杨滔也叫人在修整那家餐馆。餐馆上下两层楼,总共可用面积也有两百多平米,老式的房子格局太随意,把空间分隔成几个小间,客厅也不大。要是用老式小方桌,可摆下十几桌。只是这样就会连走路都要偏着身挤,杨滔不想弄得太紧。就想着把房间之间的壁板,拆下来用几根立柱支撑着楼上。上面一层楼倒不用拆,没有客厅,每间小房间正好安排一桌。
杨滔走到河沿上,看河水翻着黑浪,沉渣里不是漂浮出塑料食品袋,就是白色的烂饭盒。臭气一阵有一阵无地吹到房子里来,闻了一会也就没有觉得太熏人。修整房子的人正在忙碌,杨滔设计用薄的新鲜木板,把房子里全部钉补一层,把那老旧泥墙都盖住。外面也用新木板钉一遍,老房就完全变成了新居。这样装修只要十几天房子就可完全变了样,不会再是原先那破旧得让人无法产生食欲的房子。
另一家杨滔准备用来卖旅游纪念品,把凤城一带地域性的服饰、装饰品、小用品等等很多都是手工的制品,或者是流传几代人之后的东西,都很有些价值。而在凤城,这些物品的成本很低,像薇薇家乡就有大量的手工饰品,收集起来,还可以先拿货后结算。凤城也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民族特色物品不少,能给外来旅游者很多新奇和收获纪念。
卖饰品的那一家,杨滔打算自己住进去,也就稍做一些装修,把自己和薇薇的住的房间修饰一新外,其他都放在以后再处理。另三栋房子杨滔一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和钱去修整,搁置在那里。
杨滔和付丽珍看了餐馆那房子,付丽珍就转去东门的家居宾馆。杨滔往下走,十几米来到另一家。里面也在装修,杨滔想看看,要工人把那老式的蹲厕,改成可冲洗的卫生间。走进房子里,四米宽的门面已经装修得差不多了。就剩里面的两间房,杨滔听到里面锤响声,知道工人们在忙。走进去,却只见一个女人在。房子里的光线暗着,看不清楚。杨滔以为是薇薇过来,就想去捉弄薇薇乘黑戏弄她一下,吓吓她。杨滔悄悄潜到女人身后,伸手一捏住那臀部时,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