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仕官-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大师深以为然的点了下头,随即又喃喃自语地说道:“辞职去开婚纱摄影他没给我打招呼,我是有点生气。但话又说回来,就算给我打招呼了,我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

“谁说的?您老能帮的多了去了。”心怀鬼胎的田文建立即站了起来,若有所指地说道:“师傅,如果他那时向您老请教,您老见他决心已定,是不是会建议他把照相馆开在熟悉的江城,而不是人生地不熟的S省?”

“这倒是。”吴博澜抓起茶杯,理所当然地说道:“开在江城我还能给他介绍点生意。你看那些报社的摄影记者都什么水平?害的省里一有会议或有来宾,就请我去帮他们拍合影。”

“谁说不是呢?”见老头子慢慢的上套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就那些菜鸟们的水平,也就一照相师。咱们却不一样,您老是摄影家,您徒弟我摄影师,说白了这就是教授、教师和学生地区别。

要是我在江城开一照相馆,有您这块金字招牌在,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军分区、武警总队、省党校、还有几个大学的合影生意,他们不找我还能找谁?当然,他们就算找我,那也是相信您老的技术,也是给您老的面子。”

“等等……”吴博澜似乎明白了点什么,立即回头问道:“臭小子,你是不是看我要退休了,就打起我的主意来了?”

尽管田大记者的确是这么想的,但还是连连摇头道:“师傅,我倒是想呢,可我不能那么做。晓艳姐想您想得都望眼欲穿了,怎么着我也得把您送上飞机。”

“那你到底想干什么?”退休后美国肯定是要去的,但吴博澜还真没想过在美国长住。毕竟那里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还不如早早回来在江城呆着舒坦。

田文建挠了挠头,厚颜无耻地说道:“师傅,J省摄影家协会不是您一手搞起来地嘛。我怕您去美国后人走茶凉,不但协会的经费得不到保证,甚至连文化厅都有可能不让他们继续借住。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摄协搬到我照相馆里去,早晚帮您照看着也放心。”

好一个扯虎皮当大旗的如意算盘!

吴博澜反应了过来,顿时啼笑皆非地说道:“摄协可是中国**领导的、由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体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摄影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摄影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连**他老人家在世时,都先后两次为我们题写过会名。

虽然政府给我们的经费没有作协多,社会地位嘛……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作协来得……来得……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地吃财政饭的人民团体。把摄协搬你那去,那你那照相馆不就成政府单位了?不行,不行,这个玩笑开不得。”

“有您说的那么夸张吗?”田文建站了起来,推开窗户指着外面的大街说道:“师傅,咱俩这会儿上街随便问几个人,保准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摄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影响政府形象的问题。

再说协会的经费不是紧张吗?到我那水电费、物业费、管理费全免,还可以给他们赞助点经费。到时候组织个采风活动什么的,手里也宽裕不是?省得再呆在文化厅受那份闲气。”

作协已经是很没地位了,何况各方面条件比之差得不止一点两点的摄协。就因为没有自己地办公场所,这几年来家就搬了三次。如果不是吴博澜气急了去找省委柳副书记,十几号人现在还会像以前那样,在民政厅锅炉房隔壁的那个破屋里窝着。

见能左右J省摄协的老头子有点动心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师傅,您也说摄协是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可既然是人民团体,那就不能长期脱离人民。十几号人拿着人民发的工资,躲在高强大院里自个儿玩相机,一玩还玩几十年!要是毛爷爷还在的话,非得把您那个已经脱离人民很久的人民团体给撤了不可。”

这些道理政治觉悟超高的吴博澜哪能不明白?可这是国情。之所以设立这么个机构,是因为几十年前能玩照相机的都是知识分子。而有了这个人民团体,就能更紧密地把那些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

现在改革开放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同时,相机技术又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傻瓜相机的面世,让照相机一夜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三岁小孩都能“咔嚓、咔嚓”的拍几张照片,谁还再去找你那收会费的摄协啊?

摄协没有了会员,那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慢慢的就会由官方团体,蜕变成摄影发烧友的纯民间组织。事实上这几年,已有几个摄影爱好者团体冒了出来。虽然他们没扛着红旗,但在圈内的影响力已大大超过了摄协。只不过他们不能出版和发行摄影杂志,不能光明正大地收会费罢了。

“扯这些没边的干什么?”被戳到痛处的吴博澜长叹了一口气,异常严肃地说道:“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但只要你穿上了绿军装,那你就是一个革命军人。就算你想在江城开照相馆,那也要等你退伍后了再说。”

“等到我退伍,那茶早就凉了。”田文建蹲了下来,握着吴博澜的双手,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师傅,除了您之外我还能求谁?”

“可你现在还在当着兵,难不成让我帮你看摊子?”

第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三)

吴博澜膝下无子,女儿女婿又远在海外。。一直以来,都把田文建当成子侄来看待。其他人退休前都为子女们安排个好出路,吴博澜自然也不能免俗。看着田文建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吴博澜终归是心软了。

“师傅,真不是我钻在钱眼里,想钱想疯了。我就是想在您退下来前,为自己留条后路。开个照相馆不但能把我爸我妈从山里接出来,而且还能给三师兄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语无伦次的,你到底想说什么呀?”

田文建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连忙拉了张椅子坐下来,解释道:“师傅,三师兄不是没事干吗?我想请他来管理照相馆,同时也给他一部分股份,好让他能够还清债务。另外打着给儿子帮忙的幌子,把我爸和我妈从山里骗出来,让他们享几天清福。

这几年我存了多少钱,您老是知道的。想开个像‘世纪情缘’那样的婚纱摄影店,肯定是远远不够,所以只能打打政府单位的主意,就是刚才说的给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党校拍合影照、证件照什么的。

表面上看来利润是不高,但这却是个能长久的生意。等将来赚钱了,再慢慢朝婚纱摄影的方向发展。只要能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它发展成江城首屈一指的摄影店。”

吴博澜沉思了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你这个臭小子,的确比老三精明多了。知道干事业要循序渐进,不像他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把摄协拉过来,一是给自己打广告;二来就算我去了美国,各单位还得多少给他们几分面子,赏他们几口饭吃;第三应该是看上了摄协的那点家当,只要他们能搬过来,你就能使用包括洗扩设备在内的所有器材,我说的没错吧?”

“知我者,师傅也。”田文建重重地点了下头,微笑着说道:“钱我现在手头上有不到三十万,亲戚朋友那里再借点,应该能凑到五十万左右。我想把这些钱用来买大兴路和学府街交叉口刚开发的铺面。三楼给摄协办公,二楼做摄影棚,一楼是接待大厅兼洗印中心。”

“五百多平米,地方是不小,就位置偏了点。”吴博澜沉吟了片刻,凝重地说道:“文建,光有房子和器材你也开不起来啊。先不说流动资金和人员工资,单上下三层的装修费,以及洗扩机的维修费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这一点我已想到了。”田文建捏了捏鼻子,胸有成竹地说道:“等房产证办下来,就就拿着它去银行抵押贷款。利息虽然高了点,但只要洗印中心能正常运转,最多一年我就能还清银行的债务。”

吴博澜想了想之后,颇感无奈地叹道:“光占便宜不吃亏,哪有这样的好事?别看老孙、老袁他们看上去和和气气,但协会也不是铁板一块,有支持的,自然也就有反对的,要不是谁也不服谁的窝里斗,那套彩照洗扩机早就承包出去了。”

“师傅,咱又不是白用。我不但可以给摄协10%的红利,而且还可以把我家那六百多张老相片贡献出来。”见老头子眼睛里冒出了绿光,田文建连忙补充道:“所有权还是我们老田家的,我可不能当那败家子。我是说借给他们鉴赏鉴赏,让他们可以在兄弟协会前显摆显摆。”

提起田家老相片,吴博澜就是一肚子火,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们田家人就是死脑筋,照片又不是可以升值的邮票,更不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山里的条件那么差,还当宝似地藏着。你看看……这才过了几年?就风化掉一百多张。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傅,到我这不是与时俱进了吗?”田文建按摩着老头子的膝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不开照相馆,他们就不会出山。他们不出山,那些老照片早晚都得风化掉。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也真实记录下了一段民族屈辱史和发展史。要是连那几百张老相片都没了,那以后我们想看百年前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那只能坐飞机去大英博物馆看了。”

“那你准备给老三多少股份?”

有门了!田文建一阵狂喜,连忙说道:“20%,总经理工资另算。”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若有所思地说道:“让老三来管这一摊倒是个好主意,你能想到他我很欣慰。不过我也不能光占你便宜,这样……师傅给你投十万,算是替老三垫的本金,等将来赚钱了再还我。实在不够的话……我还可以问你小艳姐借点。”

老头子被拉下了水,就意味着腰缠万贯地美籍华人吴晓艳也跟着下了水。尽管田文建这会是欣喜若狂,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