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战-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勃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一个海外上市的架构搭建完毕。
下一步就是尽快完成对哈勃历史财务数据的审计,这一块由著名的比利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也是整个上市前最耗费时间的工作。在陆岩松的强烈要求下,比利派了一名对国内审计很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带着几名最为得力的审计人员进驻哈勃,其他的审计人员在完成其他项目之后也会尽快到位。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比利的活都是忙得接不过来,这也得益于他们长年积累下来的金字招牌;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之后,如今投资者已经只信任包括比利在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了。
过了一段时间,陆岩松又一次召集各大中介机构开了一次协调会,重新估算了一下哈勃的上市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年初哈勃就能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国内电信设备商。当然,眼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尽快完成财务审计。
正在陆岩松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钱勇和凯文又一次找到了他,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再次注资的愿望。如今哈勃上市在即,他们觉得自己在哈勃中的股份太少了,有必要再增加一些。“如果说上一次我们做的事情是雪中送炭的话,这一次我们就要锦上添花了。”钱勇私下里对凯文表示,通过这次入股,两家VC将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
陆岩松也粗粗估算了一下哈勃目前的资产负债状况:按照历史的财务报表进行估算,哈勃的情况应该还是不错的,资产负债率接近70%,虽然还略微有些偏高,但是已经可以接受。这个时候再次进行大规模的私募,显然就会摊薄周子强等哈勃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周子强能接受吗?陆岩松也知道,既然自己是投资方找来的,就必须为投资方谋取利益,这也是行业内基本的潜规则,他无力违反。因此,他煞有介事地做了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报告,列举了哈勃在上市之前可能会遇到的三种财务上的困境,而无论是哪种情况出现,最好的办法都是通过私募融资,从而保证哈勃有一个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更加有利于上市。做这样一份报告对于陆岩松来说完全是轻车熟路,无非是在Excel表格中把数据调整一下,让它达到报告人希望它达到的效果罢了。在确认万无一失以后,陆岩松把这份厚达几十页、充满了图形和数据的报告交到了周子强的手上,“子强,我们现在的财务状况还不是很好。为了给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再进行一次私募。”
周子强饶有兴趣地翻看着这份报告,虽然对财务一窍不通,但是他已经猜到了报告背后隐藏着的目的。他自认为是一个对钱财看得很淡的人,他只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渴望成功,至于成功之后的金钱反而兴趣不是那么大。他觉得,只要自己的管理团队保持对哈勃的控股地位,多给投资方一些股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他在报告上签上了大大的“同意”两字。
这次的融资行动可谓雷厉风行,几天之内,双方就签订了第二次增资入股的合同,鼎言和慎行的投资也几乎在同时抵达哈勃的账户中。当然这次周子强开出的价码要比第一次高一些,通过两次投资,钱勇和凯文的海外投资基金最终拿到了哈勃40%的股份。
这次融资让钱勇和凯文非常满意。第二天,他们两人在俏江南饭店宴请陆岩松。觥筹交错之间,凯文递给了陆岩松一张长安俱乐部的顶级会员卡,“岩松,你刚来北京,可能好多地方都不熟,这是北京最有名的俱乐部,工作不忙的时候,过去放松放松吧!”
“多谢多谢!”陆岩松笑着接过了卡片放进了自己的西服口袋,他举起了盛满了威士忌的酒杯,与他们两人的酒杯碰在了一起。

《狼战》第10章 迷局

除了忙上市之外,CFO陆岩松也负责哈勃的财务管理,只不过他将日常的工作交给了自己的两位部下,其中外企过来的谢泽宇主要负责资金调配,原来的财务经理李颖仍然负责账务处理。
令陆岩松吃惊的是,虽然哈勃已经是一家声名显赫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它的财务管理依然非常粗放,甚至粗放得有些过头了!
哈勃竟然连最基本的预算制度都不健全,这在外企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每年年初,哈勃会制定一个粗略的收入计划,例如“比去年翻一番”之类的,而这个收入的指标完全是下面的各个部门报上来的。这个指标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往往年初的时候还豪情满怀地说今年要做到2个亿,到了年底就变成5000万了,也没有什么考核和问责机制。至于费用,则干脆只有一个总数,基本上就是下面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给多少就花多少,不够再去向财务要就是了。
周子强对财务和成本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下面说需要买什么设备或者是要花什么市场费用,把申请报告递给他,很多时候他连看都不看就签字批准了。而陆岩松的前任孙仁学又是一个和事佬,只要是周子强签字了,他根本就不再复审,马上签字付款。因此,虽然哈勃前两年的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利润却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因为大部分利润都被以各种名义出现的费用吃掉了。
陆岩松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周子强在整个公司建立预算制度。新的预算制度很快就拟了出来,经公司管理委员会通过后开始实施。根据新规定,没有在年初预算中提交的费用以后一律不得报销。而且,收入指标将不仅仅只考核到每个大的部门,还要逐层分解考核到每条产品线、每个办事处和每位销售人员,公司所有员工的收入也都与绩效挂起钩来。
制度已经有了,下一步就是要尽快编制来年的预算。这个过程却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很多部门表面上配合,私下里却暗暗抵制。眼看就要到汇总的最后期限了,很多部门却还没有把自己的预算计划报上来,这也让陆岩松很是着急。不得已,他只好亲自出马,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地逐个谈判,落实明年的预算。
今天早上十点,陆岩松要和市场部讨论一下来年的市场费用问题。早在昨天他就让自己的秘书约好了市场部杜经理,准备和他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还差五分钟的时候他就来到了会议室,可是都已经十点十分了,仍然不见杜经理的影子。他刚准备拂袖而去,却突然看到一位漂亮女孩走了进来,“您是陆岩松陆总吧?”陆岩松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
“实在对不起,杜经理家里突然出了点事,来不及请假就出去了,他让我先过来和您交流一下,其他事情等他回来之后再谈。”女孩一边解释着一边笑盈盈地看着陆岩松,“喔,我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魏吟荷,是市场部的助理。” 魏吟荷今天把长发在脑后绾了个髻,穿着一身鹅黄色的套裙,显得干练又不失妩媚。
伸手不打笑脸人,看到魏吟荷的笑脸,陆岩松焦躁的心情稍稍好转了一些。他摆了摆手,示意魏吟荷在对面坐下,然后半开玩笑地说道,“我好不容易约到杜经理谈事,却居然这么不凑巧;那我以后干脆不找他了,让他派你过来就得了。”
“别这么说,我这次只是先过来和您沟通一下我们部门的情况,最后大主意还得我们杜经理拿。”魏吟荷回敬了他一句。
“看来,美女也不都是绣花枕头。”陆岩松心下想着,不由自主地调整了一下自己歪的坐姿,收敛起刚才的散漫,认真与魏吟荷讨论起来。很快他就发现,魏吟荷的思维非常敏捷,记性也很好——去年的一些数据她往往能够脱口而出。由于以前在外企做过几年的市场,魏吟荷可称得上行家里手,谈起如何做产品推广、如何做媒体公关、如何做市场活动都如数家珍。而且,外企的严格训练也使得她工作起来有很强的计划性,对于什么时候开始做产品的概念引入,什么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费用,她都有一个非常精确的计划,这恰恰非常符合陆岩松的风格。
陆岩松一直纳闷,既然魏吟荷做过如此周密的市场计划,为什么每次公司开办公会议的时候,他却从来没有从杜经理的嘴里听过呢?按捺不住,他最后还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魏吟荷。一直微笑着的魏吟荷这时却突然蹙了一下眉头,连忙把话头岔开了。
聪明如陆岩松这般,他粗粗想了想也就明白了七八分。在加入哈勃之前他就已经从钱勇那里听说,哈勃在业内被称为“小太阳”,周子强在哈勃几乎完全拷贝了太阳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其中也包括太阳的股权激励制度,就连太阳规定办事处经理不能由本地人担任这条规定,哈勃也完全照搬了过来。在用人方面,周子强更是对太阳出身的人青睐有加,他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过,“太阳出来的人,一个能顶三个!别的公司的人,三个只能顶一个!”因此,在陆岩松之前,哈勃的高层几乎全都是太阳出身。
这也引起了钱勇深深的忧虑。他曾经和陆岩松谈过,之所以让陆岩松去哈勃,除了上市的需要之外,也是希望他能够稀释一下哈勃内部过于浓烈的“太阳”味道,使得哈勃的企业文化能够向更开放、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我在美国看了那么多的公司,没有一家是因为狭隘的企业文化发展起来的。恰恰相反,越是企业文化和人员构成多元化的公司,反而发展得越好。我想,虽然公司的类型不同,但是一些基本的规律还是相通的。”
想到钱勇曾经说过的话,陆岩松不禁为魏吟荷感到惋惜——尽管她既聪慧又有能力,但是她恐怕很难突破自己头上的“太阳天花板”。望着她那张俊俏的脸庞,听着她那柔柔的声音,陆岩松开始有些走神。
“陆总,您对我们的市场计划还有什么指示吗?”魏吟荷的一句话才把他的思绪又重新拉了回来。他抬起头来,望着魏吟荷直视过来的眼神,仿佛自己的想法已经被她洞悉似的,陆岩松竟有些不自然了。
“哦……这个……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