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云英雄-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事。
    吴元庆见战事已停,带了林洁等三姝,悄然离去。
    当日田弘正便派使者前来祝贺。刘悟忙把李师道父子三人的首级放入盒中,派人送到田弘正军营,田弘正大喜,写文告上报朝廷。至此,淄、青等十二州全部平定。
    田弘正得到李师道首级之时,心中怀疑是否真实,于是,命投降的李师道大将夏侯澄前来辨识。夏侯澄仔细看后,大声痛哭了很久,悲痛欲绝,接着,将李师道首级捧起,用舌尖舐净他眼睛中的灰尘,复又恸哭不止。田弘正见此情景,也不免心中感叹,认为夏侯澄忠心重义,遂不加责备。
    田弘正奏捷文告送到京城。唐宪任命户部侍郎杨於陵为淄青宣抚使。遂分李师道之地为三道:以郓、曹、濮为一道,淄、青、齐、登、莱为一道,兖、海、沂、密为一道。自从唐代宗广德元年以来,蕃镇在河南、河北三十余州割据跋扈,自命官吏,不向朝廷上供赋税,将近六十余年,至此全部重新遵守朝廷法令。
    却说刘悟以为初讨李师道的诏书上说:“部将有能杀师道以众降者,师道官爵悉以与之。”认为自己应该为淄青节度使,尽得淄青十二州。于是,开始擅自任命文武将吏,更换州县官员。他对部下说道:“军府政事,一切遵循旧制。今后,我和大家抱子弄孙,长享富贵,还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呢!”
    谁知宪宗却拟把刘悟调离淄青,但恐怕刘悟拒不从命,而不得不再次用兵。于是,下密诏给田弘正,命他观察刘悟的言行,看他是否可能拒诏。田弘正接到宪宗的密诏后,每天派人前往郓州,借口与刘悟交好,实际上是观察他的言行。
    刘悟力大无比,喜欢摔跤,攻克郓州三天后,就教军中壮士练习摔跤,他和魏博的使者在庭院中观看。刘悟一边观看,一边挽袖捋臂,有时还离座呐喊助威。田弘正听说后,哑然失笑道:“像他这个样子,如果调动的诏书下达,肯定会立即成行,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宪宗命刘悟为义成节度使。诏命下达,刘悟顿时惊慌失措。第二天,就上路赴任了。这天,田弘正率众将为刘悟送行,到郓州城西二里时,在驿站与刘悟相见,刘悟接受义成节度使旌节,征召李公度、李存、贾直言为幕僚,赶赴滑州上任。
    刘悟向来和李文会相好,当初攻克郓州时,李文会正在登州,于是派人到登州去请。李文会尚未到郓州,李存听说刘悟即将调往他地,与李公度、贾直言二人商议说:“文会是奸佞小人,由于他的缘故,致使淄青败乱,李师道遭灭族之灾,众人无不以他为仇人!如果不乘此良机把他杀掉,等田弘正来后,肯定以宽大为怀,那时,将怎样来报大家的这个仇恨呢!于是,二人伪作刘悟手令,派人出使登州,命杀李文会,割下他的头回来报告。使者在齐州东南方向的丰齐驿碰到李文会,将他杀死后,回到郓州。
    而这时候,刘悟已经和贾直言、李存等人离开郓州前往滑州了。
    宪宗加封田弘正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田弘正进入郓州。当初,李师道面临败亡,于是变得紧张多疑,听到风吹鸟飞,就怀疑有什么变故,于是下令禁止郓州人在一起饮宴相聚,以及行人悄声私语,如有违犯,就严刑惩处。田弘正来到郓州后,下令除去这些严苛的禁令,放纵百姓们游乐,寒食节七昼夜不禁行人往来。有人劝田弘正说:“郓州人随同李师道数年,与朝廷为敌,现虽已平定,人心尚未安定,不可不防。”田弘正说:“如今淄青暴乱为首者已经诛除,应当施行惠政,如果仍以严刑为政,那就好比是以夏桀来代替夏桀,又有什么改善呢?”
    吴元庆带着三姝回到长安,吴元庆已经决定辞官,只是母亲已经年迈,自己浪迹天涯,却带着她奔波受苦,未免太不孝了,想叫母亲和岳父母仍住桃花源去,但想桃花源亦非世外桃源,因此犹豫不定。
    李师道父子的人头既送至长安,宪宗大喜,遂在麟德殿中大宴群臣以贺。吴元庆也被召进宫中。吴元庆说不出这个皇上对自己的感觉,似乎很好,又似乎很差,似乎极为重用,却又似乎不理不睬。但吴元庆既有辞官之意,反正也无所谓了。
    皇上赐宴,自然是华丽尊荣,席间众臣歌功颂德,谀辞如潮,宪宗大乐,命众臣饮酒赋诗,其时诗风正盛,大臣之中,诸如白居易、韩愈等皆是千古称颂的大诗人,皆有诗篇献上,谁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群在诗中因用了一个纯字,书写之时忘记了避讳,既未缺笔,亦未用它字相代,皇甫镈见了,进言道:“皇上,崔群大胆,写皇上名讳竟不缺笔,竟敢直呼皇上之名,实在可恶之极。”
    此话一出,殿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谁也说不出话来。其时最讲究避讳,所以儿女写到父母名讳中的字时,亦往往缺一笔,或用别字代替,对于皇上的避讳更大,有些皇上一旦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把全国的地名中有与自己名字相同字的全部改掉,大臣中有名字与皇上同字的,自己也忙改掉,崔群无意中把纯字写了出来,实已犯了大罪。
    崔群大是惶恐,但想皇上圣明,大概也不会怪责,说道:“皇上明鉴,臣无意中出错,绝非有心,还请皇上恕罪。”
    皇甫镈道:“哼哼,什么无心出错,我看你是包藏祸心,用心良苦。”
    崔群喝道:“皇甫镈,你这个小人,就是你这样的奸臣,在皇上面前挑弄是非,搅乱朝政,陷害忠良。”
    第四十三回 鸟尽弓藏古来同 第四章 伴君伴虎
     更新时间:2009…11…13 12:56:45 本章字数:3258
    宪宗李纯冷笑道:“崔群,你眼中还有君父吗?在殿中竟如此喧哗,你还把我看在眼里吗?”
    崔群一怔,知道皇甫镈常进谗言,皇上对自己已然恼火,今天不过借题发挥而已,忙跪了下来,磕头道:“皇上恕罪,崔群对皇上一向忠心耿耿,不敢有半点不敬。”
    皇甫镈道:“皇上,像崔群这种人,若不杀了,日后谁还会把皇上放在眼中?”
    李纯尚未说话,忽听一个人大声喝道:“皇甫大人,你这话未免过份了点吧?不就是忘了避讳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死罪吗?若这点小事就该杀头,你早该杀千次百次了。”
    皇甫镈回过头来,见说话的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吴元庆,心中怒发如狂,喝道:“吴元庆,人说你无法无天,我还不信,你竟敢当着皇上的面说这话!嘿嘿,直呼君父之名,眼中无君无父,岂是小事?只有你这等无君无父之人,才说是小事。你说这话就该死。”
    吴元庆冷笑道:“皇甫大人,你说谁该死谁就得死吗?当着皇上之面,你尚且如此嚣张跋扈,在百姓面前,你还得了?”
    裴度也道:“皇甫大人这话确实过份了些,崔大人无心之失,罪不至死,只须上表谢罪也就是了,堂堂宰相,若是因写错一个字便杀头,岂不让百官寒心?这人才岂不显得太也不值钱了吗?”
    皇甫镈道:“皇上,你看他们联成一气,分明便是朋党。”
    吴元庆冷笑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自然与君子在一起,小人自然与小人相集聚,自君子眼中看来,心中明亮可光风济月,胸怀宽阔可下海行舟,虽聚一起,全是公心,所想的是国家社稷,而小人聚在一起,全是私心,总想着陷害忠良,欺骗君王,搅乱朝政,擅权弄国,请问皇甫大人,究竟是你们是朋党呢,还是我们是朋党?”
    皇甫镈怒道:“好一张厉害的嘴。皇上乃是圣明之君,难道你说得好听皇上就会信吗?”
    吴元庆道:“不错,皇上是圣明之君,自不会听信谗言蜜语,事实如何,是非如何,皇上又怎么会分辨不出?”
    皇甫镈还要说话,李纯怒道:“好了,好了,说这么多干什么?李师道灭亡,天下归心,朕今日乃是庆贺天下太平,可不是来听你们骂架的。崔群,你起来吧。”
    崔群磕头道:“谢皇上。”站了起来。
    裴度、皇甫镈、崔群皆为宰相,皇甫镈知道自己是靠谄媚皇上的手段才被提拔为宰相的,所以,对崔群十分痛恨。见皇上不加怪罪,心中大是失望,他抬头看皇上,发现他脸色阴沉,显然仍不高兴,他要拍马屁,遂进言道:“皇上,如今逆贼扫灭,天下太平,不上尊号无以显皇上开天辟地之功,继往开来之业,睿圣仁慈之德。”
    群臣纷纷道:“请上尊号以彰皇上之功业。”
    李纯心中甚喜,笑道:“便请诸爱卿议拟吧。”
    群臣纷纷而言,有说这样的,有说那样的,最后决定用“睿圣”二字。皇甫镈道:“前面应该加上‘孝德’二字,这样便尽善尽美了。”
    李纯听了“孝德”二字,心中甚喜,不禁笑了起来。
    崔群道:“皇上,尊号中有‘圣’字,其实‘孝德’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李纯的脸色霎时之间便阴了下来,沉声道:“你是说加‘孝德’二字是多此一举吗?”
    崔群想不到这样一句话,竟会让皇上如此发怒,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说道:“皇上,臣的意思是……”
    话未说完,皇甫镈抢着道:“皇上,我说崔群无君无父,果然如此,崔群对于陛下的尊号,竟然舍不得用‘孝德’两个字,到底是何居心?”
    崔群怒道:“皇甫镈,我有何居心?你少给我进谗言。”
    裴度也道:“皇甫大人此话未免太过,上尊号乃是大事,崔大人不过在与大家商议而已,说得上有什么居心了?”
    李纯听了“居心”二字,早已经脸上变色,父皇临死前的样子又出现在脑海之中,这“居心”二字,就好像一把箭,射进了他的心头。崔群为什么说不用“孝德”?难道他竟有所指吗?他是在讽刺我吗?是在提醒我吗?是在说我根本没有孝德吗?就好像一个羞人的伤疤被人突然撕开。宪宗李纯忽然恼羞成怒,喝道:“大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