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云英雄-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吴元庆心中一怔,当即明白,心中大怒,心想你不过传一下圣旨,却竟当面索贿,太也大胆。但若不给他一点面子,只怕日后在皇上面前进谗,凡事未免绊手绊脚,如今且以大事为重。当下笑道:“公公辛苦,各位辛苦,在下听得皇上宣诏,高兴得一时忘了。还请各位恕罪。”
    当下便每人封了五两银子,给那太监封了二十两。众人得了银子,便都笑了起来。那太监道:“走罢,吴公子,这就跟咱家去面见皇上罢。”
    吴元庆跟着那太监向皇宫走去,一路上吴元庆问道:“不知公公尊姓大名?”
    那太监道:“咱家姓陈,叫陈弘志。”
    吴元庆心想,看来将来又是一个专权祸国的。心中便起反感之情。他对太监本来抱着同情之心,心想大好男儿,却被人去掉男根,到宫中做服侍别人的低三下四之人,但这些人身遭残疾之后,心神大变,常常变得贪酷而狠辣。如今更专权横行,搅乱国家神器,实在是罪大恶极。
    到得延英殿外,吴元庆见这殿极长极阔,左右两边黑压压的跪满文武大臣,虽是人多,却不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坐在上面,身材高大,面目清秀,皇冠黄袍,威猛无比,正是当今皇上唐宪宗李纯。饶是吴元庆见过许多世面,也不禁心里紧张,手心出汗,只觉得说不的肃穆庄严。只听陈弘志大声宣道:“吴元庆进见。”
    只听里面大声道:“宣!”
    那“宣”字不断响起,越响越近,就好像一个巨雷从远处滚来,又好比在山谷喊话,回声从远及近。
    吴元庆走进殿中,跪下磕头道:“小民吴元庆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李纯道:“平身。众爱卿也都起来罢。”
    众人齐声道:“谢皇上。”这一声几十个人同时发出,整整齐齐就如一个人所发,声音巨大,大殿鸣响,只震得吴元庆耳鼓轰轰有声。
    只听李纯道:“你们这些谏官,没有事实根据,往往生编乱造,妄加诽谤,如此歪风邪气断不可长!朕今天须贬黜两个,以儆效尤!”
    一个大臣出班奏道:“皇上息怒。自古以来,君明则臣忠,主上圣明,臣子才敢直言而谏,臣子的生死祸福皆与皇上的喜怒连在一起,群臣上谏,皆冒着得罪皇上的危险,凡敢犯言直谏的人,无不是把自己身家性命置之度外的忠烈之臣,古来这样的臣子能有几人?凡进谏的言语,无不是经过日日夜夜的思量,朝朝暮暮的删减,逞送给皇上的,十不留一,故古来圣主,对谏言孜孜以求还怕不得,何况还要加罪?若如此,则只能使朝臣尽皆三箴其口矣。想当初,太宗因失魏征而痛苦流涕,以为无镜以明得失矣,皇上却欲自破其镜耶?”正是宰相李绛。
    李纯听了,默默无语,似乎犹豫不绝。
    李绛又道:“此议定不是出自皇上本心,定有奸邪小人想蒙弊陛下的视听,进此谗言。请皇上明鉴。”
    李纯道:“爱卿所言极是。以太宗之圣明,群臣进谏者尚且往复数四,何况朕之愚昧寡闻呢?日后朕若有不对之事,卿等当多所进谏,多次议论,不要说一两次就不敢说了。”
    群臣磕头道:“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声音响彻殿宇,显然听了皇上之言,心中尽皆大喜,这句称颂实是出于肺腑。
    李纯道:“平身,还有什么事吗?没有事就退朝吧。”
    司空韩弘出班奏道:“启奏皇上,太子不幸逝世,为免奸人趁机多事,请皇上早立太子。”
    李纯道:“太子逝世,朕心甚悲。宁儿尸骨未寒,朕何忍心便立太子?此事还须缓议。”
    韩弘道:“皇上明鉴,立太子乃朝廷大事,关系国家社稷,若不早早议决,只怕多有事端,反为不美。”
    第二十二回 一朝知名何所幸 第四章 争雄
     更新时间:2009…11…13 12:55:46 本章字数:2389
    李纯怫然道:“朕这些日子。每每思及宁儿温柔孝顺,举止合礼,心实伤之,寝寐不安,食难下咽,此事请勿再提。”
    韩弘还欲再说,抬头忽见皇上脸有悲愤之色,心中一吓,忙禁了口。
    李纯道:“除新科武状元李愬及吴元庆外,余者退朝罢。”
    众人忙磕头谢恩,三呼万岁后纷纷退下。
    吴元庆心想,果然是大哥得了状元,心中甚是欢喜,在这金岚殿上,也不好说话。只听李纯道:“如今国家多事,各藩镇皆拥兵自雄,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如此无君无父,朕实恨之。此次进行武试,用意即为国家选拔将才,到时用来出征,为国家效力。李愬武艺高强,夺得状元,朕心甚欢,吴元庆,听李愬说,你的武功远胜于他,却为何中途突然出走,不来参赛?是对朕不满吗?”
    吴元庆道:“皇上,这是李状元过誉之言,小民的武功哪能望李状元之项背?”
    李愬道:“不然,皇上,吴元庆的武功实不知比臣高明多少,而智谋武略更非臣之所能比,若云保边疆,卫京师,有臣足矣,陛下欲平叛乱,削藩镇,成一代中兴之主,则须吴元庆这样的大将之才。”
    吴元庆还欲说话,李纯道:“两位爱卿不必互相谦虚,你们便比试一场如何?”
    吴李二人面面相觑。吴元庆道:“在皇上面前,小民怎敢放肆。”
    李纯道:“无妨,我最喜欢武艺,看到武功高强的英雄,朕最是欢喜。李爱卿的武功我今天已经见识了,吴爱卿的武功,那日朕也见过,你的救命之恩,朕可还没忘记。到底谁强谁弱,你二人也不用再谦虚了,这样罢,咱们便到演武场上去,索性叫上许多大臣,以作公证,大家只是较量武艺,不决生死,谁胜了,我就封他为‘天下第一勇士’如何?”
    吴元庆道:“皇上,不可。天下英雄多得是,武功高强之人再所多有,我两个无论谁胜了,又怎么能说武功天下第一呢?”
    李纯道:“李愬已经是武状元,你若胜了他自然便是天下第一了,世上若真还有比你们武功高强之人,却又为何不来夺此状元之位?”说着,也不再理二人是否还有话,便即传下旨去,叫各文臣武将都到演武场上看这场钦定比武。
    接着便有太监接了二人,一路指引,带到了演武场上,各文臣武将陆陆续续都到来,大家听说皇上钦定吴元庆与新科武状元比武,都是十分兴奋,心想,这场比武自然精彩纷呈,激烈异常的了。
    演武场北有一高台,皇上与郭贵妃高坐其上,旁边宫女太监环绕其边,其下坐着几位皇子,其中二皇子澧王李恽、三皇子遂王李宥皆面貌英俊,显得英气勃勃。待各文臣武将各依位置站定,只听一个太监宣道:“着新科武状元李愬与勇士吴元庆比武现在开始。”
    场中顿时鸦雀无声,忽然暴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吴元庆与李愬站在场中,心中万分尴尬,吴元庆实在不想比这场武,但皇命不可为,这场比武无论胜败,对他都未必是什么好事。如果胜了,这钦定的天下第一,势必为他引来多少麻烦,江湖上多少英雄好汉,对这名之一字最难看开,不知有多少人将会来与他比武,自己只求报仇,要这虚名儿有何用?何况世界之大,武功高强之士不知有多少,自己胜了这场比赛,只怕反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何况就算自己真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日后每天便应付这些麻烦也够受的。
    李愬胜了,同样也是这种结果,还谈什么建功立业?而面对皇上和这么多的文臣武将,这场武又不能不比,看来也不能让,众人的目光都雪亮,若有容让,那就是欺君之罪,何况若有一人容让,胜的一方会更加难受。对于男儿汉来说,那绝对是一种侮辱。
    他与李愬对望一眼,顿时心意相通。
    李愬道:“元庆,请进招罢。”吴元庆点点头,道:“大哥,有儹了。”双掌一错,向前推出,劈空发出一掌。只听“空”的一声,好像前面有一面鼓,被敲了一槌般。李愬不敢怠慢,双掌一张,消去了这一掌之力,向前跃起,双掌下劈,就好像那不是一双肉掌,倒似两把利刃,顿时呼呼有声。吴元庆随之跃起,也是双掌齐推,两人四掌相交,都向后飞了出去,两人在半空中各翻几个筋斗,就好像两只大鹏,落在几丈之后。
    众人见他二人招式神奇,姿势曼妙,都不禁喝起彩来。
    只听一个太监宣道:“圣上有命,两位爱卿武功高强,掌法精奇,不分胜败,请继续比一比剑法。”
    吴元庆禀道:“皇上圣明,俗话说刀剑无眼,若是比拼,往往非死即伤,何况在皇上面前,臣等亦不敢妄动刀枪,不如就比一比箭法吧。”
    李纯本就爱好武功,见了二人的掌法,顿时心痒难搔,虞盼一瞧他们的剑法,何况剑乃兵中神器,最是神妙无方,李纯大是兴奋,说道:“二卿点到为止,只决胜负,不决生死,先比剑法,再比弓箭,三战两胜者为胜,二卿已战平一局,请小心应付罢。”
    二人只得躬身为礼,两人举剑在前,凝视着对方。
    李愬忽然大吼一声,双脚急速向前,迫近吴元庆,长剑挥舞,刹那之间攻了一十三剑,只听叮叮当当响了一十三下,李愬攻得有如狂风暴雨,剑法大开大磕,吴元庆置身其间,好比一叶孤舟漂行在大海之中,狂风吹来,暴雨如注,浪涌涛汹,似乎随时有舟沉人没的危险,但他有着极为高超的驾驶之术,竟在风口浪尖上随波荡漾,众人仿佛看到一个凌波而度的仙子,在风雨急浪中飘行,衣袂带风,脸露微笑。
    李愬又攻了几百剑,那凌厉之风竟不稍减,就好像雨已经下了很久,但却绝无止歇的迹象。忽然,李愬一个燕子翻身,人剑似乎已经合而为一,在高空中飞行,吴元庆亦腾空而起,两人在空中舞斗,就好像两只博翅的雄鹰,又好像两条矫夭的飞龙。
    第二十二回 一朝知名何所幸 第五章 兄弟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