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却戏谑地看着冯菁的美目道:“不——答——应!嘻嘻,你正好提醒了我,怎样既不违背诺言,又能一亲芳泽!啊,我现在就要……”
冯菁立即缩成一团,微微颤抖:“别……我现在没犯错,你怎么可以……”杨华坏笑道:“没听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你有事没告诉我,这就是‘错’!嗯,作为主人,我可要行使‘责罚’权力啦……”“啊……等等……我还没有梳洗……”
正当满室春guang无限之时,外面却传来一声高喊:“杨大人!冯大人!承相有请!”冯菁笑道:“真是上苍有眼,让你阴谋不能得逞!杨大人,快把我放开吧?”杨华无奈道:“怎么你也是大人?”冯菁道:“我是书记官啊!曹操还是有点魄力的。”
……
曹操在书房接见了他们,先是询问婚事是否美满,再问一些生活情况,最后书归正传,曹操道:“想听听贤侄对于任职一事有何想法?”杨华道:“我这人喜欢天马行空,别给我官职了,我只做菁儿的丈夫便可。”边上冯菁一阵偷笑,杨华立即感到失言了:这年头那有妻子为官丈夫看家的?还好曹操只以为是谦逊之辞,说道:“不管如何难开口,都请说出来听听。”杨华一看这官不做是不行了,于是说道:“我想请伯父答应两个条件,我才为官:第一,要么不做,做官就做大的,不受太多人的管束,也没有太多的杂务,才能有时间不断提高自己学问。第二,我不喜欢与同僚内斗,如果有人跟我抢功冒功,甚至阴谋陷害,那时伯父须得同意我立刻走人。”
曹操点头道:“你这两条都不难办。第一,根据你的要求,我可以授予你光禄大夫一职,直属我管辖。第二,我这里不同于袁绍,一般不出现内斗。主薄为陈琳,铁面无私,功劳分明不会混肴。一旦有事贤侄亦可直诉于我。”于是杨华就任“光禄大夫”。事后得知,这是一个地位崇高的闲职。
曹操又道:“既然贤侄已经任职,那么我这里正好有一件军机要务需要请贤侄参谋。”这时冯菁知趣地问道:“伯父需要我回避吗?”曹操道:“你们既是夫妻,就不必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曹军此时已击杀袁谭和乌桓蹋顿,仅剩袁尚、袁熙领着不到一万兵马投奔辽东公孙康而去。辽东路途遥远,目前已是冰天雪地,曹兵冬衣不足,目前只好在易州等待给养。朝中有战与不战两种意见。
杨华一听就知道,曹操倾向于不战,那是郭嘉的遗计。于是笑道:“战的意见不可取。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对么?”
曹操大喜道:“想不到贤侄的想法竟与郭奉孝遗计不谋而合,真是令我太宽慰了!”
杨华暗道,我却要将此计变动一下,使它对我有利。于是说道:“公孙康久不臣服,而且时常勾结蛮夷犯我华夏,比起二袁来,他更不是好人!如果他杀了二袁提头来献,我们反而没有理由再剿灭他,终久成为边塞一患!反而是二袁,如杀了公孙康,并不能在辽东立足,除了投降朝庭别无出路。”
曹操抚须问道:“这样做有可能吗?”杨华笑道:“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促成此事,令二袁归降!”
曹操沉吟道:“只是贤侄刚来……”杨华笑而不做声,只是向冯菁努了努嘴。曹操笑问冯菁道:“菁儿啊,过几日你夫婿便想去建功立业,你可舍得?”冯菁道:“杨郎新来,未建尺寸之功无以服众,自然需要有所建树,只是希望早去早回,以免相思之苦。”曹操本来是担心杨华不可靠,但被杨华误导于儿女情长之中,心想,既然他们夫妻如此相恋,想必不会背反。于是问道:“贤侄何时可以启程?”
杨华却道:“欲行此事,还需向承相要一个人。”“谁?”“甄氏!”
“这……”曹操一阵犹豫,因为甄氏原为袁熙妻子,如今袁熙未死,就已经打算弄来改嫁曹丕了。杨华叹道:“既然这样,就当我从未献过此计。只是,敌方妻子轻易接纳,须防张绣之祸重演。”
曹操闻言一惊,张绣之祸令他心有余悸,当年他纳了降将之妻,结果导致典韦战死,长子归天,自己也险些没命。曹操长叹一声道:“贤侄提醒得是。当以国事为重!我这就修书命曹丕送甄氏过来。”
杨华道:“兵贵神速,用计亦然。可用军令让他软禁甄氏在冀城等待交割,我一去就带走。这样快些,也不容易出差错。”
曹操道:“就依你的意见!”于是曹操下了军令。杨华心道,曹丕啊,为了我的大业,只好让你忍痛割爱了!他知道曹丕眼下正与曹植争宠,暂时不敢做太出格的事。
于是,杨华准备出行,冯菁继续整理《孟德新书》。
几天后,魏延秘密赶到。杨华原先与魏延制定的计划是立即将冯菁偷渡出境,但冯菁希望获得全套《孟德新书》,杨华也认为这很重要,因为他目前只是跟据“预知”来指挥战斗,迫切需要一本完整的兵书。于是决定冯菁暂且留在曹操身边,而魏延则化装后伴随杨华一起去辽东。
杨华轻装简从,直驱冀州。见到曹丕后,杨华表示歉意,说是自己来取甄氏,不过奉命而已。常言道,“军令如山倒”,曹丕尽管不愿意,也不得不将甄氏交出。袁绍之妻刘夫人似有不满,杨华吼道:“袁家之事,由不得刘姓妇人作主!你卖子求荣,必当遗臭万年!”
杨华对甄氏说道:“男子休妻,也要有‘七出’的理由,你丈夫仍在,暂时不要另作它想,将来如果功成名就,也有你一份功绩。”那甄氏果然是人间绝色,盈盈一拜,即香风拂面,檀口轻启,如莺啼婉转:“全凭将军做主。”杨华如果没有与小乔冯菁交往的经历,只怕还真抵挡不住。心道:“袁熙有妻如此,又扔在一边不去陪伴,等于是开绿帽子工厂嘛!”
接近辽东襄平城之后,众人尽皆化装,尽量不显眼。进城打听二袁情况,原来还住在驿馆,等待公孙康的接见,而公孙康却称病不见。
杨华听说此情此景,却是尽在意料之中。于是准备停当,怀揣甄氏书信,与魏延一明一暗,接近袁尚袁熙所住驿馆。
忽听墙头一声呼喊:“好大胆的刺客!拿下!”顿时周围涌出百十号人,刀枪并举!
杨华急忙左手持书,右手持剑,摆出一个阿拉真神的形象,背靠着南墙,威风凛凛地一声大喝:“住手!甄氏书信在此,尔等休得无礼!”这一声断喝,原是杨华跟张飞所学,运足了中气,声如巨雷,众人全都惊呆了。
这时,驿馆里急急奔出一个人来!
第十二章 收降二袁
却说驿馆内急急奔出一人,正是袁熙!他听得外面人声嘈杂,忽然又有人高喊甄氏书信,急忙跑出来看个究竟。见到对方只是一个人,便立即喝退护卫,令人拿过书信一看,果然是甄氏亲笔。于是问道:“甄氏现在在哪里?”
杨华回顾左右:“此地不是说话之处,我们进屋再谈。”
进到屋里,袁尚也在。袁熙与袁尚简略交待了几句,袁尚连忙让座,左右奉上了茶水。袁尚问道:“我的兄嫂甄氏,听说那曹丕已经……莫非是谣传?”杨华道:“幸亏苍天保佑,我已经把她带来了。等一会儿可以当面问她。”袁熙听说,急忙长揖到地:“真是多谢先生了!冀州城破之日,听说甄氏被执,我简直是心如刀绞!谁知天见可怜,竟然还能有重逢的一天!不知现在何处?怎么不带她一起进来?”杨华皱眉道:“只因城中极不安全,所以才让她化装躲在暗处,我先过来察看情况。”
袁尚急忙问道:“这襄平城内,有如此不安全吗?”
杨华故作惊讶道:“咦?你们二位还不知道吗?”他于是就把自己早已“预知”的情况说了出来:“那公孙康之弟公孙恭已向其兄献计,如果曹操进兵,就暂且与你们二位合兵拒敌;如果曹操退兵不攻,则准备拿你们二位项上人头去给曹操献礼!如令曹操已作出退兵之势,公孙康只等消息确实便要动手,你们二人朝不保夕,却还蒙在鼓里?”
袁尚大怒道:“公孙竖子!竟敢如此?看我立即挥军灭了他!”
袁熙道:“三弟息怒!对方兵多我方兵少,又占着主位,而且我军还驻防在城外,强攻困难,不可妄动。”又对杨华问道:“先生这消息可靠吗?”
杨华道:“我原是刘备手下军师,只因曹操扣压了我的妻子,我不得不转入曹操帐下。曹操手下第一谋臣郭嘉,临终时献计说:‘若急攻辽东,则二袁必与公孙联合;若缓之,公孙惧怕袁氏并吞,必然相互残杀。’曹操于是打算将征东将军一职授予公孙康,使他杀你二人,我也曾参与谋划,岂能不知?”
袁尚问道:“那么,先生的来意是……”
杨华道:“我既然本是刘备军师,被迫才归于曹操,岂能没有私心?我久仰袁公仗义,痛惜二位公子是忠良之后,不忍心眼看着二位归于黄土,于是便向曹操建议:‘公孙康常勾结异族入境抢掠,是华夏之大敌。宁可二袁杀公孙康,不使公孙康杀二袁。’曹操被我说动,授我便宜行事之权,我才趁机救出甄氏,来到这里急见阁下。”
杨华这些话全是事实,说得坦然,毫无造作,所以袁尚立即信了。袁尚道:“原来如此!先生高义,十分感谢!但我与曹操不共戴天,岂能便降?”杨华道:“且听我一言。当年令尊本初大人,拥兵百万,手下谋臣良将无数,仍旧不能对抗曹操,实属天意。如今公子兵马不过几千,手中并无寸土,究竟意欲何为?不如偃旗息鼓,等待时机吧!如果时机不来,则陪伴娇妻美妾,幸福快乐地渡过一生;如果时来运转,那时重新振臂一呼,东山再起,又有何不可?”
袁尚道:“唉!我眼下处境,岂有不知?早知复国无望,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