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判断,他们一定非常乐意去做。”
其实他还有一些理由没说出来。他作为学生之一,自然与其他王子混得熟络,他知道这些生活富足的王子之所以屁巅屁巅地赶来学习,至少有一半原因是由于冯菁是一个美貌出众的汉族姑娘。各国虽然也不乏美女,但与冯菁这样修炼过*的女子相比,无论是容颜、气质、谈吐、才艺方面,都显得逊色。因此,有些王子一到晚上,就弹起东不拉,奏起马头琴,用本民族语言对着冯菁住处的窗口大唱情歌。对此,冯菁或许不知道,或许没当回事,他不敢妄加猜测,但冯菁有意无意地施展了一些玉女神功,他是看到的,王子们因此对冯菁的武功都很钦佩,没人敢轻擅其锋。私下里,王子们并不管冯菁叫“师傅”,而是戏谑地称呼她为“女王”,这固然含有一份尊敬,但更主要的因素是,她已被王子们公认为西域第一美女。
因此,一旦“女王”有了出兵意愿,凭着王子们的热血和互相攀比精神,不会有人甘愿落后的。司马昭已经暗下决心,他今后所出的计谋,一定要深思熟虑,每发必中,对于这次献计他是有十分把握的。
冯菁看司马昭很有把握,于是说道:“好,那我明天就向王子们宣布这一决定,让他们由各自国内搬兵。只是你自己没兵不好办……索性让你担任参军一职吧!”
“谢恩师!”
于是,一个月后,西域“十王子”多国部队成立……
这时,马超、马岱、庞德已退入汉中地界,而马腾则得了重病。起初马腾到达襄阳之后,马超就已攻下长安,这种胜利,马腾自己从来没取得过,他深知“军无二主”的意义,军队既然交给了儿子,而儿子又强于自己,那么自己就不能再去干涉,反而添乱。于是他只让马岱前去帮忙,自己则留在襄阳,从事一些建立拜火教总坛的具体工作。
谁知,马超到底不是曹操的对手,半年不到,长安就得而复失,而且一败涂地!杨华方面虽然在计谋上也曾帮了马超一些忙,但毕竟军队不相统属,最终决策人是主将,有时需要当机立断,无法远程咨询。尤其是十万大军竟败于离间计,自相残杀而亡,令人扼腕长叹!而马超也因鲁莽中计与自家人火拼而丧失了军中威信,逃到汉中之后,只剩两千人跟随,作为一方割据势力,算是不存在了。
这次失败,使马腾忧思成疾。他在生病期间,前思后想,终于向杨华表示了将自己势力归并于杨华的意愿,女儿马文莺也正式嫁给杨华。但杨华认为马腾势力仍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对他们在拜火教中的地位有好处,于是就作了“西凉马腾加入汉水流域联合政府”的安排。在这种形式下,军队的战略指挥归杨华,法律法规统一制定,但有自己的领地可以地方自治。当然,眼下马腾的地盘都已被曹操和韩遂手下的降曹将领所侵占。
但韩遂本人也没落得好下场。他与杨秋带着两万人逃往金城,被曹将夏侯渊紧紧追赶,一路上军心涣散,士卒散去不少,到了金城之后,与夏侯渊、曹洪等拼死一战,却又被击溃,只得与杨秋再往凉州逃去。行至路上,总算摆脱了曹军追兵,韩遂正待松一口气时,不料却被杨秋请到帐中,刀斧手一拥而上擒住。韩遂惊问其故,杨秋笑道:“曹公已答应委任我为凉州太守,只等着你的人头呢!”于是韩遂竟被其部将所杀,壅、凉一带全都纳入曹操势力。
这时手下向曹操报告说,马超等人逃入汉中,而张颌等将也已追击入境,杨华方面已经发函,指责违约。
曹操不由得陷入沉吟。
贾羽劝道:“数天下英雄人物,唯有杨华不可小看!原本大军南征之前,就应将其剿灭,结果任其坐大,我们吃了不少亏!眼下我方大获全胜,正应乘势夺取汉中,灭其根本,承相还犹豫什么呢?”
曹操道:“眼下孙权占了合肥,又攻广陵,我正要回师东线抵挡,如果在汉中另启战端,只怕是首尾难顾。”
贾羽笑道:“孙权虽然来势汹汹,然而不足为虑。其一,南军势强,主要靠着舟楫之利,所谓‘南船北马’。如今渐入北方,将以马战为主,这就舍其长而用其短了!其二,孙权其人,与其父兄相比,多了几分稳重,却少了几分霸气,所谓‘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假如我为孙权设想,在攻下合肥之后,就应趁着长安还在马超手里的时候,使用奇兵穿插于寿春和汝南之间,直扑许都,那样一来攻其必救,我们不得不回师许都,穷于应付,恐怕也就天下大乱了!可他却不敢行险,反而主力东移,去攻击广陵这样的无关紧要之地,只求‘齐头并进’,貌似稳重,其实却是没有把握天下大势,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只需派些长于守卫的将领前去抵挡便可。”
曹操叹道:“还好文和没有去帮紫须儿,不然我就痛失一臂了!你觉得东南一线派谁去抵挡为妥?”贾羽道:“可以让曹子孝前去;同时我再向承相举荐一人,那就是弋阳太守田豫,虽然年轻却有大才。有此二人,令其步步为营,应当可以抵挡一段时间。等这里事毕,再东向征讨不迟。”
曹操道:“你是劝我务必要向杨华动手了,可与他作战只怕难以速胜……”
贾羽道:“不必急于求成,只需攻占汉中即可。眼下杨华主力均在襄、樊,另一支部队去了西域,上庸只有七千人,张鲁部队主力正在梓潼,汉中也不过几千人留守,这都是由于他们想不到马超会迅速失败所致,而承相大军正好都已集中在附近,错过此时,以后就没有这么恰当的机会了。而如果占领了汉中,就切断了杨华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必然使他分崩离析。”
于是曹操命人写了一道檄文,指责杨华窝藏反贼马腾父子及其部将,如果拒不交出,则将大军进剿汉中,云云。
杨华知道这不过是官样文章,他交不交出,大军都是要来的,于是一笑了之。但听说曹操把这檄文广为散发,以造声势,杨华想了想,就也搞了个檄文,让侦察部队广为散发。以往的檄文不过是互相骂战,杨华的檄文却是别出心裁,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
原来,杨华所发的檄文标题竟是《关于战争规范的几点建议》,其文大致如下:
“上天本有好生之德,然而自古以来,世人便有黑白之分,执政亦有仁暴之别,往往相持不下。战争本为政治的继续,由于政治冲突不可避免,今为正义,不得不奋起一战!
然而大家都是同一民族,炎黄子孙,岂可因一己之私而杀人无数,置天下百姓于不顾?《老子》说:‘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天下者,百姓之天下;英雄者,百姓之所养,亦为百姓之仰赖!因此,期望交战双方,凡称得上英雄者,遵守以下规则,如此则天下幸甚:
1.不滥杀无辜;
2.不*抢劫;
3.不裹挟民众;
4.不焚烧城市;
5.不虐待战俘;
6.不毁灭经济。
凡此六点,谁有违犯,则为华夏民族之罪人,天下共讨之!”
这一篇檄文,通过侦察部队广为宣传,博得各地士子们的极大反响,百姓也多有所闻,其附加作用是杨华在全国的名声大噪。
杨华这一着先声夺人,曹操不得不作出姿态,表示自己并不反对,并向部队三令五申,才开始进军汉中。他兵分两路,由夏侯渊等领偏师入散关,自己与众将率大军入斜谷,两路兵马呈钳形攻势,向汉中杀来。
杨华目前十分注重的是襄阳的经济,只要襄阳两年不受攻击,就能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当然汉中也不能丢给人家的,那里确实是个战略要地,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他目前还暂时不想把主力由襄阳撤回。他决定先节节抵抗,但不硬拼,等最后敌军到了汉中城下再行决战。
这时冯菁给他传来西域军队的作战意图,令他十分高兴。曹操必然想不到在他侧后会有一支兵马杀来,必要的时候这支兵马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支兵马的性质和战斗力他都不很清楚,因此他没有明确指示该怎么行动,只是让冯菁相机行事,同时建议在北地郡的袁尚部队向安定靠拢,以作策应。
冯菁此时的“十王子”多国部队已经准备好了,并且经过了初步的互相配合训练。她决定大军开拔。十王子每人三千,共计三万部队,加上冯菁自己带出了一个师作为近卫部队,总计三万三千人马。她留了七千部队在西域长史府,包括三千屯田部队和四千机动部队,由张辽留守西域。
随冯菁出征的有军师徐庶,参军司马昭,十王子分别为各自部队的师长,徐晃为近卫师的师长。
部队开向河西走廊,经过敦煌、酒泉、都无人把守,想必是新上任的凉州太守杨秋还来不及去管理。这里原先是马腾管辖,冯菁和司马昭直接找到地方官员,说明马腾已加入我方联合政府,今后要向联合政府负责,同时对该官员勉励一番,政权就算是接管过来了。
直至张掖,才遇到对方的守军。当地百姓常道:“金张掖,银武威”,形容这一带是凉州极为富饶的地方,粮产丰富。因而也得到杨秋重视,立即派来了守军。
由于杨秋防守的重点是在武威,因而张掖只有五千兵马防守。如果强攻,固然多半可以拿下,但是必定会有伤亡,而且还要防备武威方面的援军。
冯菁觉得,这第一战最好是大获全胜,又伤亡极小,才能给十王子以极大的振奋,使他们今后心服,因此决定智取。
她招集军事会议,徐庶献计道:“我们的目的是张掖和武威一起拿下,可以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张掖兵少,我们围得他急,却不立即攻下,他必然向武威求救,等武威的援军出来,我们主力却在半道上埋伏,吃掉武威的援军。这样一来,两处地方就都好打了。”
冯菁正要夸赞一番,司马昭却接过来说道:“这一计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