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晋王回京
晋王杨广端坐马上,在二百名大隋士卒的簇拥下,组成了一支规模不大却引人注目的队伍,沿着青砖铺就的驿道,朝着长安城缓缓进发——当驿道从黄土路变成青砖路之时,内侍李社便长吁了一口气,笑着对晋王杨广道:“殿下,终于到长安了!”
其实仅青砖驿道到长安城门还有将近十里路程,不过对内侍李社而言,说到了长安却也是情理之中。虽则此次只是奉旨请晋王回京,都是在大隋境内行走,又有士卒护卫,按理不可能出什么问题,但内侍李社始终出京办差不多,总担心会出乱子,眼见长安城在望,自然心中十分宽慰。
本来长途跋涉一般都坐马车,但此时的马车都是两个轮子的,奔跑起来十分颠簸,晋王杨广又嫌坐在里面十分气闷,干脆便骑马前行。经过一段军旅生涯,他的骑术已经比较精湛。而在沿途,他亦可以看看四周风景及风土人情。
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晋王杨广也没什么心思去领略什么风景,尽管四周一派田园风光,空气清晰,鸟语花香,甚是令人心旷神怡,但他却心事重重,心情亦随着马背的跌宕起伏而起落不定。
此次隋文帝夫妇突然召他回京相亲乃至成亲一事,本来他应该能够预料到的,只是他尚未真正融入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想到晋王杨广十五岁便成亲这一史实,所以才忽略了这一点。此时的他,哪里还需去打听,便也知道自己未来的王妃就是那梁明帝萧岿的张妃之女,亦是在原有历史中十分有名的萧皇后。
但此时的萧氏女,按理只不过十三四岁,那不是一个小女孩么?无端端地放下众多事情回到长安,与这么一个小女孩成亲,这实在令晋王杨广有些啼笑皆非。想起从此以后,自己身边便要多出这么个人物,简直是麻烦透顶。难不成真的去和这个小女孩卿卿我我,同床共第,鱼水合欢么?似乎按例是当**幼女计算的……
想起这些,晋王杨广只有苦笑。偏偏他又知道这是不可违背的命运,难道去跟隋文帝夫妇说自家不愿意这么早成婚不成?
当然,若是只有此事,杨广亦不会如此烦恼。这不还有秋月那桩事情么?想起此事,晋王杨广就感到头痛欲裂。
经历过沙场上的无情残酷,晋王杨广已经心肠越来越硬,越来越对人命漠视起来——算起直接死在他手中的人,亦已超过十个,当你第一次杀人,可能会反胃,会抽搐,会心惊胆战,会惊慌失措,但当你杀第二个、第三个……这些感觉便逐渐消失了。更何况,仅仅那一场战斗,便杀敌四千余人,这难道不是与自己有莫大关系么?就连平素训练相熟的士卒之中,亦有两个在那场战斗中重伤而亡。
但晋王杨广毕竟还有一些观念是无法一下子转变过来的。当秋月告诉他怀了孩子之后,他明知道最好的办法便是弄些汤药,让秋月将那胎儿落了,然后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他却狠下不了这个心来,只觉得这样似乎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他甚至想过什么都不顾,干脆将秋月纳为妾侍算了,这样便不会背负始乱终弃的罪名。然而他又知道,这样做极不现实。若是自己只想做个安稳王爷,不想有什么大作为,亦不用考虑隋文帝夫妇对自己的观感,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偏偏他又想做出一番大事来,偏偏又知道这样做必然使自己失去隋文帝夫妇的宠爱,心里便矛盾到了极点。
当然,现在的晋王杨广倒没有了这种矛盾的心理,只是感到有一种负罪感。因为他临出发前,去找了一次张衡。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去找张衡,事后想来,想必是潜意识里便认定让秋月将那胎儿落了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张衡必定会赞同这个主意——这似乎让晋王杨广的负罪感更加强烈了些。
果然张衡听了之后一点也没有惊讶之色,只淡淡地道:“殿下放心,此事容易,交给为臣去办便是。”
他那种平静的口吻让晋王杨广微微地感到有些心寒,但也没有再问张衡怎么去办,因为这似乎十分显而易见,便默默地离开了晋阳城。他实在不愿意去想象婢女秋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尽管他对秋月并无太深的感情,却毕竟曾经朝夕相处,又有过肌肤之亲,最终还有胎珠之结。
这件事情让晋王杨广进一步增强了那种对未来的迷惘之感。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要成就一代霸业?自己有这样的魄力么?能应付得了前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么?就算最终成功了,那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若不去奋斗,自己又该如何?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殿下,终于到长安了!”这已经是内侍李社第二次这么说了,这一次语气中的兴奋程度更高。晋王杨广从沉思中惊醒,抬头望去,长安城那灰黑色的威武雄壮的城墙赫然展现在眼前,四周人声嘈杂,路人往来频繁,许多人在接受着城门守卒的检查,等待着入城;还有不少人惊讶地望着这队数百人的队伍,猜测着前面那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少年贵秀的来历。
这便是大隋王朝的中心了!每日,无数的政令从此处发出,快捷的骏马飞送各州郡,操纵着庞大的王国机器高速运转,从而影响着历史车轮的走向……望着古老而雄奇的长安城,晋王杨广突然从一些繁杂的思绪中跳了出来,一路上渐渐消沉的雄心再次充溢心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双腿用力一夹跨下骏马,朝着那不知隐藏了多少故事的古老城门缓缓而去,走进了令人着迷的长安古城。
*****************************************
诚恳地要求些票和收藏,没有什么评比,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起码是对我的一种鼓励。谢谢!
第四十三章 突厥退兵
先道个歉,昨天发生一单突发事件,全体同事通宵加班,因此第四十三章到现在才赶完。下周本书上三江推荐,将加快更新,争取每天2…3更,请大家继续支持。
*************************************
在壮丽的未央宫的左前殿,晋王杨广觐见了父皇杨坚。
未央宫无疑是华夏历史中最出名的宫殿之一。它始建于汉代,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由汉丞相萧何监造,周围二十八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平面不少。
传闻当时刘邦征战匈奴返回长安,见到未央宫工程十分浩大壮丽,心中颇为不快,质问萧何道:“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诏宫室过度也?!”但是萧何却微笑答道:“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于是刘邦默许。
自此之后,未央宫均为历代帝王外朝及举行重大典礼之地,隋王朝亦不例外。若说长安乃是大隋国之中心,未央宫则是中心的中心。无数大隋的杰出俊秀、英雄豪士奋勇争先,无非只想有朝一日能身着官袍,在未央宫正殿拾级而上。
隋文帝杨坚在此接见晋王杨广,倒不是特意安排,只是刚好大朝完毕,又召见了几个大臣议事,听闻晋王已经返京,便一并在此召见。因此当晋王杨广在内侍引领下,进入大殿之时,殿内除了隋文帝外,还有数名官员在。
杨广见当中一人头顶冠珠,身着龙袍,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面容隽秀,知道此人便是隋文帝杨坚。当即上前叩拜,道:“儿臣杨广叩见父皇!”
隋文帝离座到了杨广跟前,亲手搀扶着他起身,笑道:“起来起来,让朕看看长成什么样了?”前后端详了一番,有些感慨地道:“呵,都这么高大了,好像还黑了不少,并州苍凉风烈,磨练一番还是有些变化。”
杨广被他这么反复打量,初初有些汗毛直竖,此时见他眼中满怀慈爱,口气中更是满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感慨与期许,却不禁有些感动起来,轻声道:“父皇,儿臣……”他本就继承了原来杨广的记忆,此时一感动,语气竟有些哽咽起来,只说了几个字便说不下去了。
正在父子两人感慨交流离别之情的时候,旁边一人却长叹一口气道:“只顾着父皇,却忘了这边还有个皇兄,着实叫人心中不平,唉!”
隋文帝杨坚哈哈一笑,也不说话,便放开了杨广,回到案后就座。杨广楞了一下神,定睛一看,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眼中满怀笑意。杨广有些尴尬,赶紧上前见礼,唤道:“皇兄……”
太子杨勇素来放犷,赶紧叫停,笑道:“阿麽这一去并州做了晋王,可真是长大了许多,只苦了我独自一人在京都,无人可以作伴……”
隋文帝见他们兄弟二人言谈甚欢,心中很是高兴,却佯怒道:“勇儿,你弟弟已封王开府,不要再一口一个阿麽了!”
杨勇唯唯称是,口中却一点没变,揽着杨广的肩膀道:“父皇您看,阿麽都跟我差不多高了,身子也健壮了不少,难怪竟能够领兵上阵,大破突厥阿波可汗,初时我还不信,想着阿麽离京之时,不过是个小孩子,怎么一下子就成了英武将军了,现在看来倒像是真的,哈哈……”
杨广受原有历史影响,原本心目中一直暗暗将将太子杨勇当作潜在的对手,此时见他大大咧咧,言笑不禁,又感受到他对杨广的一片真挚兄弟之情,根本就是个没有什么心计的人,对他这种性格也感到十分可亲,一下子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不过听了杨勇之言,心中却十分奇怪,因为并州大破突厥可汗一事尚未正式上报,刚好自己回长安,王韶等人写了一份奏折和军报,托自己带回京城,如今尚在身上,怎么听杨勇的口气,朝廷上下竟都知道此事了?
晋王杨广正欲说话,隋文帝杨坚笑道:“勇儿说得不错,广儿此次当真是立下了大功,广儿可能还不知道罢?突厥已经全部退兵了。长孙将军,你给晋王讲讲吧!”
车骑将军长孙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