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后军队皆无“羽林”名号。
'编辑本段'羽林卫——十七禁律、五十四斩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其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其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其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其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其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其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於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其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古词一首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今译
从前有一个在霍去病家的奴才,叫冯子都。他依仗霍去病大将军的权势,调戏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孩子。这个西部地区民族的女孩子十五岁了,在春光明媒的一天独自在酒家。她穿着长裙带着飘带,宽宽的袖子上绣着合欢花。头上载着蓝田产的美玉。耳朵上挂着从罗马(大秦)进口的珠子。头上梳的两个发髻美丽的整个世上都少见。一个发髻就是五百万钱,两个就是一千万钱。(以下是女子的口吻)没想到金吾子(武官名)优雅的来到我的住所。银子做的马鞍是多么光耀,绿色的车盖在风中晃动,好像也在犹豫要走还是要留。他向我要清酒,我用丝绳提来盛酒的玉壶。他向我要珍贵的菜肴,我用金盘盛上做好的鲤鱼。他要留给我青铜镜子,还想挂在我的红色的罗裙上,我不惜红罗裙撕裂,怎么也不能让他轻薄我的身躯!男人喜新厌旧,女子重视自己的第一个男人。人生中刚认识的新人是代替不了感情深厚的故人的,再说我们的地位也是贵贱不同不能逾越礼法。多谢金吾子对我的抬爱,你的单相思是不可能的。
没有马镫,匈奴人的战斗力一样很强。
在讨论没有马镫的匈奴骑兵是否厉害之前,先感谢以下几位大大。
‘月下青风’大大指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出自“程氏遗书”卷十二,并指出汉朝女子改嫁很正常。现已将此语改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谢谢月下青风大大。
‘笑看云翻’大大指出,汉代时三个字的名字好像很少,而且谁要取三个字的名字估计要被歧视。看到此评论吃了一惊,回想一下确实很少。例如:刘彻、李广、卫青、刘邦、韩信等等,似乎都是两个字的名字。回头又一想,三个字的人物其实也不少,如:霍去病、程不识、李广利、司马迁、公孙弘、东方朔等。当然,后边几位是复姓,纯属搞笑一下。
谢谢笑看云翻大大。
‘烂柯樵’大大批出汉时所谓的金,一般以铜居多。我也相信,汉时的金大多为铜,不然不可能动不动赏赐几十万两,乃至于千万两。
但遍查史料,里边大多为金,包括名家翻译的也都用‘金’而不用铜,将错就错,只当秦汉时候盛产黄金吧。
谢谢烂柯樵大大,当然还要谢谢很多很多关注本书的大大。
下面,讨论‘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屏蔽’大大指出的,没有马镫匈奴厉害有限这个问题。
说实话,以前我也相信匈奴人没有马镫厉害有限,因此在上本《踏秦川》时,匈奴几万几十万的骑兵被大秦步兵割韭菜般的所灭。
但,遍查汉史,发现自刘邦到汉景帝之间,大汉与匈奴人对战,胜绩寥寥,只到文景大规模养马,汉武帝使用骑兵对骑兵,这个局面才被颠覆。
如果,匈奴骑兵不厉害,都是下马而战,试问他们落后的弓箭与质量并不高的弯刀,怎么能打得过完全继承秦朝的强弓、劲弩,以及戟、戈、矛等长柄兵器?要知道,中原的治炼技术十分的发达,匈奴在占领阴山一带后才开始少量的采矿冶炼。(没有再查资料,记忆中好像是阴山。)
经过不断的查资料,终于找到没有马镫匈奴人也很厉害的证据。
因为马匹的移动及地面的不平坦造成颠簸;所以影响骑射的准确度。骑弓手会趁坐骑四脚离地才放箭;将影响减至最低。另一方面;由于箭有一定的重量;箭飞行一段短距离后会向下。因此骑弓手向天空射箭;一般是箭与地面成四十五度;让箭飞行时呈抛物线;再垂直地击中目标。
上边没有说是什和朝代的骑弓手,就算是有了马镫之后的骑弓手吧。但,根据《六韬》中《犬韬—武骑士》中记载: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
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等伦。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译文如下:
武王问太公道:怎样选拔骑士?
太公说:选拔骑士的标准,取其年龄四十以下,身长七尺五寸以上,身强力壮,敏捷快速,超过一般人的,能在乘马疾驰中挽弓射箭,对前、后、左右各方应战或回旋进退,越过沟堑攀登高地,冲过险阻,横渡大水,追逐强敌,打乱众多敌人的,这种人称为武骑士,待遇不可不优厚。
《六韬》又称《太公兵法》,有人说是后人假借太公之名所做,但不管怎么说,今日考古已发现,汉初的古墓中已有《六韬》的竹简残片,可见《六韬》是在出现马镫前所做。由中可以看出,那时农耕文明的骑士尚能在疾驰中挽弓射箭,对前、后、左右各方应战,越过沟堑,冲破天险,追逐强敌,何况一辈子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人?由此可见,匈奴人与汉军对战是不用跑到跟前下马应战的,加上速度极快,战斗力应该很厉害。
究竟有多厉害呢?汉初,匈奴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由晃错的《言兵事疏》可见,匈奴不光马比中国的强,骑士比中国的强,就连忍饥挨饿,连续做战的能力也比中国人强。
由此,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匈奴人很强,没有马镫也很强,李陵五千步兵战匈奴十数万骑兵,完全是在匈奴人的战斗力被汉朝大军打得锐减后的一个异数,绝对不能作为匈奴骑兵战斗力很弱的论据。
谢谢各位大大,我的话完了,欢迎斧正。
……(本卷结束) ……
长安风云
第一章 一个穿着怪异的人
匈奴人有句谚语:为了一匹狼而损失一千头羊。
汉匈两国,连年厮杀。结果往往是匈奴人谚语里所说的那样,每死一个匈奴人,会有一千个汉人丧命。
匈奴人战斗力之强,打从高祖立大汉天下,到文景之治结束,汉军数十年无一胜绩。而近百万边兵把守,苦心经营的长城要塞,基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匈奴人入长城如同进自家的后花园,陇西、北地、五原、云中、上谷、雁门等边郡,每年都会被击破。少则损失一千百姓,数十万牛羊。多则损失上万百姓,牛羊数不胜数。
边民们养成一种习惯,烽火狼烟一起,里长立刻敲锣打鼓,能走能站会喘气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拿起武器,聚集起来准备与敌拼个你死我活。这一天,烽火狼烟未起,里长也未敲锣打鼓,云中郡清水县的妇女们舍下哭闹的孩子奔向大街,不明就里的男人们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抄起菜刀扁担也上了街。
匈奴人并没有杀来,近万居民虚惊一场,夹道看着北门口走来一个十七岁上下,一身古铜色皮肤,长相还算英武,穿戴实在邋遢的年青人。来人穿着一件玄甲,甲上有数根穿缀甲片的麻线断裂,甲片朝外翻去,露出里边粗麻白色内衣。他头顶戴着的铁盔曾被刀砍出一个坑来,如今坑虽敲平,但仍有些凸凹不平,把边上那道刀口衬的十分明显。玄甲外还罩着一件腥红色斗篷,上边有数个烧破的略大黑洞,以及十数个箭矢射出来的三角洞口。
年青人跨下的马瘦骨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