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则,只有后胜清楚,田单这个丞相迟早是要失位的。原因只有一个,齐王田建只
    听君王后,而田单却只会走正臣之道,与君王后无甚瓜葛。而后胜的所有见识,
    都是与君王后不谋而合的。当然,更确切地说,是善于揣摩的后胜在全力迎合着
    君王后。唯其如此,齐王建即位的第十年,后胜便做了职掌土地民政的司徒,距
    离丞相只有一步之遥了。齐王建即位的第十六年,朝局终于大变了。这一年,君
    王后死了。死前,以泪洗面终日守护在榻前的大孝子田建,请母亲示下大计。同
    样以泪洗面的君王后,对这个柔顺得猫一般的乖乖孝顺儿子殷殷叮嘱了两件事:
    第一件,欲安齐国,必得远离中原泥潭,与秦国相安无事;但与秦国相安,吾国
    可绵延海滨大国之位矣!第二件,深谙安齐之道者唯有后胜,但以后胜为丞相,
    吾儿可长保社稷矣!
    从那年开始,后胜做了齐国的开府领政丞相。
    倏忽二十七年,后胜成了齐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丞相。孱弱的田建多愁善
    感,母亲葬礼之后的头三年之中,几乎是不舍昼夜地守护在王城灵室,蓬头垢面
    终日饮泣,所有的国政都交给了后胜。在田建眼中,后胜是母亲的少时义仆,又
    是母亲临终之前托付的安邦重臣,如同父亲一般值得尊奉与信任,国事完全用不
    着自己过问。而后胜,也确实将忠臣义仆的角色做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每日暮
    色,后胜都要推着一手车待决的公文进入王城灵室,恭敬无比地在距离灵室百步
    之遥止步肃立,而后便开始放声痛哭着大扑大拜地爬进灵室,再捶胸顿足呼天抢
    地地祭奠一番。田建之悲情无以复加,每一个环节都虔诚无比地以孝子之身相陪
    ,往往是折腾得一半个时辰便昏昏睡去了。后胜则总是老泪纵横地拉扯起田建,
    请齐王批决重大国事;田建则无一例外地昏昏然摆手,连话也累得说不出了。如
    是三年,不到四十岁的田建走出灵室时已经是须发如雪骨瘦如柴了。后胜立即大
    动土木,在王城为齐王重新修建了一座颐养宫,除了苑囿台阁华美壮丽。举凡养
    生享乐之所需更是应有尽有,著名方士、丹药仙药、少男少女、名马名犬、弄臣
    博戏、歌舞乐手等等等等蔚为大观。若仅仅如是,尚不足以显示后胜之缜密。后
    胜最大的体恤,是特意寻觅了一个相貌酷似君王后的丰韵少妇做了齐王田建的贴
    身侍女。于是,田建对母亲的依恋与渴慕潮水般淹没了这个侍女。短短几年之间
    ,一个新的君王后立起来了,齐国有了三个王子一个公主;田建也神奇地返老还
    童了,一头白发变黑了,可以尽情嬉戏在颐养宫的种种美事之中了。
    后胜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终于成功了。
    后胜很清楚,他的根基是君王后,是田建。田建若死,他完全可能被朝野积
    怨所淹没。田建不死,他则永远都是齐国事实上的君主。是故,田建的神奇复原
    ,使后胜大大地感到了轻松。然则,深埋在心底的一丝恐惧,却并没有消失。战
    国之世,齐人秉性在天下的口碑是“宽缓阔达,贪粗好勇,多智好议论”三句话。齐国民众容纳之深广,爆发之激烈,往往使天下瞠目。当年,齐国朝野容忍了
    荒诞暴虐的齐滑王整整四十年,一朝爆发,竟活活地千刀万剐了这个老国王,致
    使天下之惊骇无以言表。后胜在齐国执政二十余年,焉能没有种种积怨?唯其如
    此,后胜将棋路看得很宽,也将根基看得很准。所谓宽者,两道同步也:一务国
    内权力,二务齐秦盟约。所谓根者,双头蛇也:一则齐王建,二则秦王政。两道
    两根不失,后胜何惧哉!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后胜没有料到,秦国竟能在短短七八年间秋风扫落叶
    般灭了五大战国。五国没有了,周旋天下的余地便小了许多,后胜不能不脊梁骨
    发凉。后胜更没有料到,天下世族流民能潮水般涌入齐国涌入临淄,一下子将他
    这个隐性的齐国主宰推到了波涛汹涌的风口浪尖。虽然,齐国府库爆满了,后胜
    的府库也爆满了,然则,后胜心头的恐慌也更深重了。对自己的归宿,后胜再也
    没有了自信。后胜隐隐地看到了一个可怕的结局:齐国不亡于流民激发的内乱,
    必亡于秦军压顶的外患。唯其如此,后胜若将自己始终与齐国绑在一起,便将必
    然与齐国一起覆灭,后胜必须谋求新的出路……
    “丞相别来无恙乎!”
    顿弱走进林间茅亭时,对着星星月亮出神的后胜一时竟没回过神来。及至两
    盏冰茶下喉,后胜才从一阵凉爽中清醒过来。顿弱一如既往地亲和明朗,当先便
    向后胜拱手贺喜。后胜不解道:“老夫喜从何来?”顿弱道:“齐国财源汹涌,
    丞相府库荡荡,岂非大喜哉!”后胜连连拍案:“此等兵灾之财莫说老夫不收,
    便是收了,能是大喜么!”顿弱歉然一笑:“也是。丞相素来清廉自正,顿弱倒
    是疏忽了。若丞相府库乏力,尽管说话。”后胜一脸正色道:“老夫要会上卿,
    非财货乏力,实国事吃紧,莫非上卿不明白?”顿弱一脸困惑地笑着:“齐国平
    安康乐,丞相权倾朝野,国事有吃紧处?”后胜压低声音道:“朝野抗秦呼声甚
    高,齐国三十万大军进驻巨野泽,上卿没看在眼里?秦王没放在心上?”顿弱一
    副恍然顿悟神色,大笑道:“原来如此。丞相以为,三十万大军价值几何哉!”
    后胜显然不悦道:“大军国政,岂能以金论价?”顿弱笑道:“数十年来,丞相
    与丞相门下宾客,得我商社之金,只怕远超三十万矣!谚云:市道邦交,唯利是
    图。邦国之利,大臣之利,事主之利,宾客之利。夫唯利者,何物不可以论价乎!”后胜思忖片刻,不屑争辩地淡淡一笑:“上卿此来,欲图老夫何事?”顿弱
    揶揄道:“丞相是说,秦国要丞相做甚事,丞相便会开甚价?”后胜坦然道:“
    足下既云市道邦交,老夫只好如此。”顿弱轻蔑地笑了:“以目下齐国大局,只
    怕丞相甚也不能做。只要保得自家平安,便是万幸了。”“岂有此理!”后胜猛
    然拍案,“老夫摄政领国,实则齐王!何时甚也不能做了?”顿弱悠然道:“丞
    相权力固大,然目下非常之期,齐人积怨已久,流亡世族火上浇油,便是君王后
    再生,只怕也难。”后胜厉声道:“列国流亡世族侵扰齐人过甚!齐人怨恨,也
    只能怨恨流民,何怨老夫!齐人不怨老夫,流亡者纵然浇油,齐人无火徒叹奈何!”“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顿弱悠然念诵了一句,打量着后胜道,“这首齐
    风,在下都会唱了,丞相当真未闻乎?”后胜愣怔片刻,长长地叹息了一声,默
    然良久,方一脸痛切道:“齐国自襄王以来,便与秦国敦厚相处,从不涉足中原
    争战。今王即位,老夫当政,敬秦国如上邦,事秦国以臣道。老夫与足下,亦过
    从甚密,交谊至厚。今大局纷扰,老夫欲定最后生计,足下却闪避周旋,不给明
    白说法。秦王宁负齐国哉!足下宁负老夫哉!”
    “丞相之言差矣!”顿弱觉得火候已到,拍案慨然道,“在下与丞相之交,
    非关交谊,非关情义,唯关邦国利害耳!就事而论,齐国欲图自安而不涉天下是
    非,此固秦国所愿,然绝非秦国所能左右也。齐国自为自保,非为秦国之利,实
    为自家之利也。是故,秦王对齐国,无所谓负于不负;在下对丞相,无所谓负于
    不负。唯其如此,丞相开价便是,无须涉及其余。”
    “上卿如是说,夫复何言?”后胜颇见伤感了。
    “丞相明说了好。各人办事,心下有数。”
    “好。老夫说。”后胜离案起身,转悠了几步,又思忖了片刻,一副被逼到
    了悬崖的孤绝无奈神色,转身痛切道,“齐国后路,要害只在三处:其一,齐国
    社稷得存,王族不得迁徙他地;其二,齐王至少分封侯爵,封地至少八百里;其
    三,老夫得为北海侯,封地六百里,建邦自立。如此者三,若秦王不予一诺,老
    夫只能到巨野大军去了。”
    “丞相好手段也!”顿弱大笑道,“老孔丘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丞相自家若是秦王,会不会有此一诺?秦国强势一统天下,水到渠成也!列国委
    顿灭亡,自食其果也!秦国所以与丞相会商者,唯图齐入秦人少流血也,而非惧
    怕齐王、丞相与那三十万大军也!今丞相所开之价,将一个诸侯国变成了三个诸
    侯国,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也!”
    “老夫愿闻上卿还价。”后胜面无喜怒。
    顿弱没有说话,摘下了腰间板带的皮盒打开,拿出了一方折叠精细的羊皮纸
    ,双手捧给了后胜。后胜在风灯下展开了羊皮纸,首先入眼的便是左下角那方已
    经很熟悉的朱红的秦王大印,再一抬眼便是几行同样熟悉的秦国文字:“秦一天
    下,以战止战,故不畏战。齐国君臣若能以人民涂炭计,不战而降秦国,则大秦
    必以王道待之而存其社稷。秦王政二十五年夏。”
    “秦王眼中,固无老夫。”后胜看罢,冷冷一句。
    “非也。”顿弱指点着摊开的羊皮纸,“若丞相求一方诸侯,固然说梦。然
    若求与齐王一起受封,则秦王已经言明也。丞相且看,秦王书命云‘齐国君臣’
    ,而没有单指齐王;这个‘臣’,舍丞相其谁也!”
    “虽然如此,老夫在秦王笔下终不足道哉!”
    “丞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