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对于阎锡山的爽快,蒋介石的沉默就显得很是耐人寻味了。宋哲武连发了几封电报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声息。宋哲武有些纳闷,思索了几天终于明白了蒋介石不回电的意思,那就是想看看你宋哲武到底是听阎锡山的还是听我蒋中正的。
    想通了这一点,宋哲武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立刻又给林蔚发了一封长长地电报,告诉林蔚:他之所以要回到涞源,一是,他的部队扩张太快,他需要消化吸收这些收编的人,包括许多新兵也需要回去加紧训练;二是、只要他这七万多人马留在河南,他和唐生智的第五路军加起来就是十几万人,许多人都会有所顾忌,没有人再敢生事端,这与党国和委员长的大计不符云云。宋哲武知道蒋介石现在就是巴不得有人挑衅他的权威,他好在国人面前表现出中央是实在忍无可忍了,不收拾他们就将“国将不国了”。
    宋哲武知道蒋介石一定会同意他回涞源地,所以,这封电报一发出去,就命令参谋长陶蓉安排向涞源先期转运不需要的多余物资。当然,在没接到蒋介石的批准他撤离郑州的电报之前,他的部队是不能动的。撤离物资,也是给阎锡山一个交代。
    由于陶蓉这个参谋长实在是太称职了,并不比箫国栋差,军中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井井有条,需要他亲自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好在李文田现在还没有职务,这几天都是陶蓉安排参谋陪着他熟悉部队的情况。现在宋哲武既然没有心事和部队的事物羁绊,正好可以陪着李文田熟悉部队情况,还可以借机观察李文田,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很有才干。
    这几天,宋哲武领着李文田从花园口到柳林镇,再到郑州市内的新兵训练场,四处可是转了个遍。当然,叶长贵的特战大队现在还是李文田不能深入接触的。
    随着李文田对第四路军的了解越深,他就越发的相信宋哲武在武胜关对他说的那一席话。李文田现在很庆幸他能成为第四路军的一员,他在第四路军里的时间虽短,可是他已经认为这支部队就是他日思夜想的、真正的一支可以保家卫国的劲旅了。
    这一天,应昨天孙思华、孙思荣兄弟俩一起来请宋哲武去家里赴宴的邀请。中午时分,宋哲武带着李文田去孙家赴宴。本来这样的宴请宋哲武一般是不会去的,可是这次一下子拐走了人家兄弟两个,不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孙家虽然开着郑州最大的药房,可是并没有建豪宅,还是住在他们在大同路药房的后面。前面是铺面,后面是仓库和住宅,只是面积很大。
    孙家人早就等在门外,除了孙父和孙家兄弟外,还有另外两个宋哲武不认识的年轻人。
    孙父不到五十岁的年纪,由于保养得好,可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孙思华和孙思荣两人的大哥孙思贵,宋哲武早已见过,只是孙父还是第一次见面。另两位年轻人都是孙思华在法国的同学,一个叫李明华,是学电子的;另一个叫王学智,是学冶炼的。
    一听两人都是留学生,宋哲武的眼睛立刻又亮了起来。这些有才学的人,宋哲武可是不仅盼望已久,甚至还是多多益善。
    孙父把大家让到厅里,里面早已摆好了酒宴,大家落座后,酒宴立刻开始,孙父先是请宋哲武多多关照他的两个儿子,这也是请宋哲武的原因。
    宋哲武理解孙父的心思,笑着说:“伯父请放宽心,我是绝不会让他们兄弟两上战场的,他们这样的人才,我会像明珠一样爱护他们,既不会让他们化了,也不会让他们摔着了。就是摔坏了我宋哲武,也不会伤到他们分毫。”说完,忍不住又看了李明华和王学智一眼。
    孙父自然是连连敬酒感谢,孙思华和孙思荣两人也免不了各敬了一杯酒给宋哲武。
    宋哲武寻找着话题,对王学智说:“王先生在那里高就啊?”
    王学智微笑着点点头说:“宋总指挥,你不认识我,我可是认识你。”
第一百五十六章 撞到枪口shang了
    王学智的话让宋哲武不由一愣,他可记不起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年轻人。wWW;(www。)宋哲武在脑子里快速地思索着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心说:“不会呀!这样的一个人才,经过他的眼前,哪里会被放过啊?这不是撞到枪口上了吗。”
    由于王学智和李明华,包括孙思华、孙思荣兄弟两都是留洋归来,见惯了欧洲那种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所以,对于和宋哲武这个中将总指挥坐在一起,并不觉得有任何紧张的感觉。
    见宋哲武疑惑,王学智说:“我现在在汉口炼铁厂做事,我在汉口见过你。而且,在车站外那个《申报》的女记者还是我的表妹呢”
    “哦!你在汉口铁厂?那我们可以说是老相识了。没想到王先生还欢迎过我,我可是要给王先生道歉了。你那个表妹不愧是记者,一张嘴好厉害!当时可是急了我一身冷汗!”宋哲武跟王学智打趣着说,他这是想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地氛围,好增加亲近感,为完成他的拉人计划做前期准备。
    宋哲武的和蔼轻松地话语,不仅让第一次在这么近的距离见到宋哲武这样的高官的孙父,有些忐忑的心情放松了下来,就是李明华和王学智包括孙家兄弟也都彻底放下心来。
    孙父忙借着这个和谐的气。氛,端起酒杯说:“今天宋总指挥能赏光光临寒舍,我们一家不胜荣幸,条件简陋,淡酒薄菜,还望宋总指挥笑纳。”
    宋哲武忙站起身,恭敬地说:“老伯。客气了,今天能到老伯家里来,应该是哲武荣幸才对,思华、思荣兄弟两这样的人才都一起到我的第四路军来,我实在是应该宴请老伯一家。这杯酒我就借花献佛,敬老伯一杯。”
    宋哲武如此恭敬他,这令孙父。十分感动,高兴地和宋哲武对干了一杯,接着又连连劝酒吃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见宋哲武并没有上位者那种。威严,李明华对宋哲武也生出了不少好感,端起杯,用带着明显陕西腔调的口音说:“宋总指挥在汉口大力赈济灾民,救活了许多陕西逃难百姓,作为陕西人,我替陕西百姓谢谢宋总指挥!”
    宋哲武忙摆手说:“李先生,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为。国,绥靖地方,安抚百姓。哲武不能眼看着百姓吃苦受难,衣食无着,只是进些本分而已,当不得李先生的感谢!这杯酒,我们就为国家早日结束内战,民众都安居乐业,共同干了这一杯。”
    放下酒杯,宋哲武问李明华和王学智:“两位都是。大才,不知都是那里毕业?现在哪里高就?”
    孙思华忙站起。来介绍说:“总指挥,我来给你介绍,他们两位都是法国里昂大学的高才,学智兄是学的冶炼科现在汉阳铁厂就职;明华兄是学的电磁科,是大博士,现在教育部做巡视员。”
    接着又惋惜地说:“我们几个人就属明华才气高,可是他这一回国,可就是再无用武之地了。还不如我们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他的电磁学现在国内没有这样的研究机构,甚至就是各个大学也没有开设这门课的,现在虽然他在教育部做事,可是只是表面风光,每天只是坐冷板凳,今天他是没事可干,跑到汉口散心,正好我给学智去电报平安,他们两人又跑我这里来了。”
    李明华苦笑着说:“思华说的对,我现在在教育部那个巡视员只是个闲职,根本没事情可做,只是每月按时去领八十大洋,想想我都对不起这笔钱。”
    “既然国内没有条件,你为什么不留在国外搞研究?”宋哲武看着李明华问道。
    李明华面色沉重地说:“留在国外,固然可以继续搞研究,可是心里总是有一种感觉,总觉得那终究是在给外国人做事。当年出国留学时,可是抱着科学救国的心思。如今已经学成归国,可是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看着国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却还战乱不断,没有人关心科学研究。”说完不由长叹一声。
    宋哲武心想,又是一个热血青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可是比后世那些削尖脑袋出国就不回来的精英们强的太多了,这样的人才,他可是绝对不能放走的。
    宋哲武也长叹一声说:“明华说的不错,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却是是日新月异,就拿明华所学的电磁学来说吧,虽说现在还局限在电报、电话这些通讯技术上,可是电磁学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应用,它的用处非常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磁学必定会逐渐应用到国防、工业生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最有作为也最重要的一个科研领域。可以说哪个国家掌握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哪个国家就会成为最发达也最强大的国家。”
    在国内,不管是官员还是学者,李明华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对他的所学有这么深的认识,而从宋哲武这样一个军人的口中说出来,就更不一般,不仅听得入神。
    见李明华专注地听着,心想还得加点料,否则可不容易吸引他。接着又说:“现在电磁学还只是在通讯领域进行一些初级的研究。自从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895年,发明了天地线装置,改进了发射机与接收机,有效地把无线电传播距离增加到2。8千米。无线电报的研究发展的很快,现在的传输距离已经可以达到几千公里了。可是在要增大传输距离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是因为开始时无线电通讯使用的都是长波,这一方面限于发射设备的频率不太高,另一方面只知道电磁波传播中波的波长越长衰减越小。实际上沿地球表面传播的长波,受天线限制,无法再增大传播距离。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低频区段已感拥挤不堪,广播和军事的需要,都要求开发短波区段。而现在已经经过实验证实,波长几十米的短波可被高空的电离层反射回来,经多次反射,即可增大传播距离,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波。据我所知,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研究军用短波通讯技术,1918年已研制成功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