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我们对他们就没有什么办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那里离海参崴较近,苏军增援方便。所以,东线应该取守势,就由东北军自己负责。而我们要在西线做文章。”
    对于宋哲武的想法,箫国栋、陶蓉、李文田、王叙都很快表示赞同。他们原先都认为宋哲武既然答应救援东北,那自然就是全面支援,东西两线都要出兵。宋哲武一说,他们自然很快想明白其中的问题了。
    陶蓉说:“好!还是司令的这个方案稳妥,东线的苏军不仅兵力较多,一旦情况不好,苏军组织援军也方便,在东线确实应该以防守为主,只要东北军不求有功,以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数量,自保应该没有问题;西线的苏军不仅兵力不多,他们离海参崴和他们的外贝加尔湖军区的距离都很远,就是被我们击溃他们也不可能很快的有援兵。我同意这个方案。”
    李文田思索着说:“我也同意司令的方案。不过,那样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出动二十万人马,二十万人的大军后勤支持会很繁重。我看,有十万人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只从涞源抽调一个师,再加上骑兵军的部分部队就可以了。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即援助了东北军,我们在涞源地备战训练又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箫国栋和陶蓉、王叙也都表示同意李文田的方案并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宋哲武看着几人商讨方案,并不cha言,只是微笑不语。
    李文田问宋哲武:“司令,你不同意这个方案?”
    宋哲武摇摇头说:“不,我基本上同意,只是我觉得十万人不够用。”
    见大家疑惑,宋哲武接着说:“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出动亚飞的第一师、骑兵旅,再加上骑兵军全部。”
    骑兵军加上张亚飞的第一师兵力就有十四万多。再加上说是骑兵旅,实际上有一万多人的韩光的那个旅,总兵力就有十五万多。用十五万大军对付两三万的满洲里一线的苏军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宋哲武明白大家的心思,严肃地说:“如果仅仅是对付满洲里一线的苏军,的确用不了十五万人的兵力,最多10万人,我就可以全歼他们那三万来人。只是我们此次出兵,不应该仅仅就是为了救援东北,我们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众人一时间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是外蒙。”王叙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的一下子站起身。
    宋哲武曾经要求他的情报机构关注过外蒙的事情,而且因为他还负责参谋部最机密的部门之一、第四路军通讯处,机密电报都要由他专程宋哲武,所以他还知道魏广惠最近和成吉思汗勋臣乌梁海济拉玛的后裔、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世袭札萨克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民国政府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来往密切,宋哲武早就通过贡桑诺尔布联络外蒙逃到内蒙的蒙古三盟(车盟、图盟、汉臣)王公后裔。其意图不言自明。
    “对,就是外蒙。”宋哲武肯定地说。
    看着几人既惊又喜的表情,宋哲武缓缓地说道:“关于外蒙的事情你们有些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很清楚。”
    宋哲武站起身,背着双手在地上慢慢地度着步,语气沉重地说:“辛亥以后,在沙俄的策动下,外蒙王公贵族们推举外蒙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称日光皇帝,年号共戴。在库伦宣布独立。建立他们所谓“大蒙古国”政府,虽然独立未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和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可是此后民国2年,北洋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声明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中国政府不能驻军、移民外蒙,而沙俄可以,蒙古事务需两国协定解决。该条约使中国徒有宗主虚名,而仍由沙俄控制外蒙。据此,1915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的大蒙古国”。袁世凯又册封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联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俄国领导人列宁在世时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中国土地全部无条件还给中国人民,他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外蒙古将自然回归中国。”
    宋哲武走到挂在墙上的大比例地图前,指着外蒙古说:“苏联政府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他们虽然嘴上说要把外蒙还给我们,但事实上继续支持外**立。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全面否定《中俄声明》。1921年2月11日,苏联国内战争期间,苏军借打击白俄恩琴军队的机会,进入外蒙驱逐了中国驻军。1922年苏蒙签定一份协约,苏联率先承认外蒙“独立”。1924年6月,乔巴山推出“蒙古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利属于大呼拉尔,不设总统,平时由政府处理国务。第一届大呼拉尔会议在库伦召开,确立亲苏联为不可更改的国策,允许苏联驻军,制定仿苏“宪法”。由于当时我们中国国内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夕,各派军阀无暇分身,只有张作霖在这个时候为我们中华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不顾直系军阀的威胁,不顾部下的反对,毅然出兵反对外**立,并收复了很大一片国土,只是由于没有国内各派的有力支持,最后也只得坐视蒙古在苏联的帮助下独立。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蒙古政府1924年11月26日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
    宋哲武气愤的狠狠一挥手说:“就在1927年。苏联政府的斯大林,不顾他们的革命导师列宁的承诺,竟然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的独立。我们这位蒋委员长在国内政治、军事争斗中虽然为了达到他的目的,极尽权谋、手段,让很多人所不齿,可是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上的事情却绝对无可挑剔,他回电坚决拒绝,并责令外蒙古执政者放弃“独立”,回归中国。但就在1928年,外蒙古发生大规模反对独立并要求回归祖国的统一进步运动时,苏联以“平叛”为由进军外蒙古进行血腥镇压,整个外蒙古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蒙古统一人士要求民国政府出兵外蒙古,中苏军队在外蒙古东部边界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战斗。事后,苏军不愿扩大事端,宣布撤出外蒙古,可蒋介石也出于同样的考虑,中**队也没再进入外蒙古。”
    “现在虽然苏军在外蒙境内没有驻军,可是乔巴山和他领导的所谓政府是极端亲苏的,时日一久,必定还要生变。一旦苏军再次进驻外蒙,我们再想拿回外蒙那可就不容易了,那可是有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啊!就是中原的几个省加到一起也没有它大。”
    宋哲武恨恨地说:“所以,我的意思是,这次出兵东北,不仅要在满洲里给苏军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还要把外蒙的问题也一起解决了。”
    “好!好!”箫国栋、陶蓉、王叙、李文田几人同声说好。
    李文田激动地额上的青筋都蹦了起来,大声说:“司令,这次出兵我李文田一定要去,司令如果信得着我李文田,就把部队交给我,我不仅要把老毛子打回老家去,还要一定把外蒙给司令夺回来。”
    陶蓉清咳一声说:“灿轩,这次我们要出兵十五万,不仅有骑兵军,还有张师长的第一师,我看还是萧参谋长去吧。”
    陶蓉这一提醒,李文田也明白陶蓉这是告诉他,有张亚飞和魏广惠这两个宋哲武的大将,他去统率不合适。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管要我做什么我是一定要去打老毛子的。”
    宋哲武笑着说:“你们都不要争了,我看这样,这次出兵就由我和灿轩去,萧大哥和你们俩留守看家,抓紧训练部队。”
    见箫国栋要说话,宋哲武知道这是箫国栋要阻止他亲自出征,摆摆手说:“不要争了,既然要救援满洲里,张学良是必定要和我见一面的,别人去不合适。”
第二百章 大战序曲 备战(一)
    宋哲武如此一说,箫国栋不好再劝阻,想了一下说:“按文戈所说,我们同苏军作战,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对付苏军的飞机坦克。wWw;(www。)对付苏军飞机,我看就把我们刚买来的100挺法国产的平高两用13。2mm哈奇开斯重机枪都带去,这东西对付低空飞机应该有效;对付坦克需要有战防炮,我在孙传芳那里见到过德国产的37MM18年式战防炮,曾经击毁过东北军的坦克。只是我们现在只有教导总队有两门,还是在汉口缴获桂系的,这种炮不知道东北军是否有。”
    宋哲武点头说:“在草原上,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就是苏军的飞机,法国产的13。2mm哈奇开斯重机枪过于笨重,对空射击很不方便,不过我们现在没有专用的高射机枪只好用它将就吧。37MM18年式战防炮虽然口径不大,可是对付只有10毫米左右的装甲的坦克还是没问题的,中央军有坦克,东北军不会没有战防炮。这两种武器都要跟张学良要,数量吗,当然是越多越好。另外,步枪、机枪、迫击炮也要他多提供一些。”
    宋哲武思索着说:“至于要他提供这些武器的理由吗,就说做战损补充。我们拿下外蒙就需要派兵驻守,现在在草原上的驻军最好是骑兵,我们还要扩大队伍,武器还有缺口,就用张学良给的武器来武装。弹药要大量的要,如果打完这一仗,还有富余,也正好补充我们的库存。还有军粮、马料、汽油……”
    听着宋哲武报出的一件件物资名称,一串串数量巨大的数字,箫国栋、陶蓉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宋哲武说完,陶蓉放下手中的笔,犹豫着说:“司令,我们要这么多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张学良能给我们吗?就是他想给我们他一时能拿得出来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