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平直入射的,命中点正好在右舷前方副炮群的后面。这次,“巴勒姆”号上的主装甲板没有能够挡住穿甲弹。炮弹就在锅炉舱地上方爆炸!
紧接着,“广州”号的炮击也收到了战果。五点五十三分,“广州”号打出的第九轮齐射命中“巴勒姆”号一次。命中点在其B炮塔的基座处,炮弹是从A炮塔的上方飞过的。直接打在了这个脆弱的位置上。虽然“巴勒姆”号炮塔基座的装甲厚达11英寸,但是26式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足以击穿16英寸的钢板,而且炮弹地入射角几乎是垂直的,“巴勒姆”好的装甲钢板并没有能够起到作用!
在B炮塔被炸飞了之后,“巴勒姆”号的航向已经调整到了240度。此时“贵阳”号已经将瞄准点转移到了战舰后部,重点打击战舰后面的两座炮塔,以及战舰的动力系统,“广州”号则将瞄准点锁定在了“巴勒姆”号的舰桥上,想一炮干掉这艘战舰的中枢神经。位于最前面的“南宁”号地射角仍然是最不理想的,因此也主只能够继续炮击“巴勒姆”号的舰首。因为距离已经接近到了大概6000码左右。“巴勒姆”号B炮塔爆炸后产生的火焰又十分的显眼,所以三艘战列舰上的炮手已经不再需要由枪炮军官提供炮击参数,而是直接用炮塔上的副瞄准设备直接瞄准目标,这样,三艘战列舰主炮都在以最大的发射速度开火,即一分钟两次齐射!(更新最快http://wap。zZzcn。com)。
在远距离交战中,因为炮手无法直接看到敌舰,只能由枪炮军官提供统一地炮击参数,这基本上就是盲目的射击。靠的就是火力密度与运气。所以在这种战斗中,战列舰主炮的射速是永远不可能达到标称的最大射速的。枪速军官需要时间解算炮击参数,而且传达命令也需要时间。在实战中,能够达到两分钟一次齐射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在很多时候,为了确保命中率,并且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弹着点,从而校正炮击参数,以五分钟一次的频率进行齐射也是很常见的。
只有在近战中才能够将战列舰的火力密度发挥到极限。当炮手能够直接观察到目标。并且利用每座主炮炮塔上都有的副瞄准仪进行瞄准的时候,战列舰的炮击速度才会有本质的变化。在这个时候。炮击已经不再是几座炮塔同时开火,而是由每座炮塔里的军官单独指挥战斗。在使用副瞄准仪作战的时候,观察精度肯定不如用主瞄准仪,甚至不如用雷达,可是在近距离战斗中,精度差一点并不是大的问题,只要火力密度上去了,照样能够保证炮弹命中敌舰。
也就是说,此时三艘战列舰上的九座炮塔都在单独作战,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还在继续转向的“巴勒姆”号。因为已经不再是统一的齐射,所以炮弹是接连不断的落下来的。在6000码以内的距离上,任何一名有点经验的炮手都能够准确的瞄准目标,并且将炮弹打到敌战舰上去!
从六点前到六点十五分,短短十几分钟之内,“南宋”号打出了至少250枚穿甲弹,“广州”号打出的炮弹也超过了200枚,“贵阳”号更是勇猛,根据当时战舰上的枪炮军官记录,在十七分钟的时间里,“贵阳”号一共打出了302枚穿甲弹!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分钟时间里,“巴勒姆”号一共遭到了超过750枚穿甲弹的攻击,而在近距离战斗中,400毫米口径巨炮的命中率在两成左右。按照这个命中率计算的话,“巴勒姆”号至少挨了150枚穿甲弹。
因为当时命中敌舰的频率太快,三艘战列舰上的了望员都没有能够准确的记录下命中次数,更不可能记录下每一次的命中点。从后来三艘战舰了望员递交的报告来看,“南宁”号的了望员观察到了142次爆炸,“广州”号的了望员观察到了158次爆炸。“贵阳”号的了望员则观察到了149次爆炸。因为三艘战舰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而且有些爆炸不是由穿甲弹引起的,而是敌舰上的易爆物品产生的,所以“巴勒姆”号在最后关头到底被打中了多少发炮弹,根本就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连续被100多枚穿甲弹命中后,“巴勒姆”号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别说这只是一艘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建造的战列舰,就算是当时已经服役了的,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海军最新的。“
蒙大拿”级战列舰被这么多的炮弹在十几分钟之内连续命中,其结果都不会好到哪里去。恐怕,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人造战舰能够承受住100多枚26式穿甲弹的直接打击吧!
关于“巴勒姆”号在最后阶段的命运的记录并不是很多。也许该舰在最后的时候还发生了大规模爆炸,可是因为战况太激烈,而且战局太混乱了,所以这艘战列舰最后是被炮弹砸沉的,还是因为弹药库爆炸而沉没的,这成为了战后的争论焦点之一。因为“巴勒姆”号在沉没之前就已经解体,战舰的残骸撒布在了海底,也就无法通过考察沉船的方式来确实其最后的样子了!
第六十二节 勇追穷寇
在“巴勒姆”号遭殃的时候,“黄金海岸”号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虽然当时只有“武汉”号与“南昌”号在对付“黄金海岸”号,而且“南昌”号上那座出了故障的炮塔再次失去了战斗力,但是面对两艘更强大的战列舰的围歼,“黄金海岸”号,这艘以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命名的战列舰也不可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黄金海岸”是对西非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的一种别称,因为当年这里盛产黄金,所以在第一批殖民者到达之后,就称其为“黄金海岸”。最初,“黄金海岸”是唐帝国在非洲大陆上比较重要的殖民地之一,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前,前往西方的船队在经过了开普敦之后,都会在“黄金海岸”停靠,然后再继续前进。同样,这里盛产的黄金也是帝国的主要海外宝藏。可是在唐帝国与日本交战的那段时期,帝国不得不收缩势力范围,英国也就趁此机会夺取了“黄金海岸”,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到大战爆发前,“黄金海岸”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可以说,英国在大战之前用来建造海军新式战舰的一大部分费用都是从这里掠夺去的。
“黄金海岸”号战列舰就是由当时该地区的英国殖民者捐助建造的,这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第五艘。当时正是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原配只计划建造四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而且英国政府也只给了建造四艘该舰的采购费用。“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海军战列舰设计上的缺陷暴露了出来,而且英国海军的地位也得到了证明。当时,英法等国正在组织远征军。准备杀入太平洋,击败唐帝国。当时英国海军需要更多,更好的战列舰,“黄金海岸”号的建造工作确定了下来。也正因为其费用是由“黄金海岸”地区地殖民者提供的,所以这艘战舰就被命名为“黄金海岸”号。
比起其他四艘同级别战舰。“黄金海岸”号在服役期间的大改并不是很彻底,主要是在大战爆发前,英国海军缺乏足够的军费,而且大量新建造的战舰已经榨干了英国海军的军费。可以说,当时“黄金海岸”号地性能是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中最差的,如果不是在迎击德国“远东舰队”前安装了雷达的话,恐怕这艘战列舰根本无法参加与第三特混舰队进行的战斗。可也正是因此,“黄金海岸”号在离开了阿伯丁港之后就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与“巴勒姆”一样,“黄金海岸”号的舰长也是在五点三十多分的时候得知萨摩维尔已经阵亡的消息。并且几乎同时做出了撤退的决定。可是与“巴勒姆”号不一样的是,该舰的舰长没有犯低错误,他下达地是右转的命令,而不是左转的命令。五点四十分不到。“黄金海岸”号就开始全速转向,朝着海岸线的方向而去。虽然浅海区有大量地礁石以及浅滩,但是比起敌人战舰打来的巨弹,礁石与浅滩至少不会爆炸吧!
在发现“黄金海岸”号转向逃跑之后,“武汉”号的舰长在没有请示舰队司令官的情况下就下令战舰左转加速,随后,跟随在“武汉”号后面的“南昌”号也迅速左转回还。在此之前的炮击中,因为“黄金海岸”号在最后面,距离“武汉”号与“南昌”号也最远。因此只挨了两发穿甲弹,而且都是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现在,双方几乎同时转向,因为“武汉”号与“南昌”号的速度更快,而且转向的角速度更快,所以“黄金海岸”号并没有因此拉开与这两艘战舰地距离,只是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机会而己。可也正因为擅自脱离战斗,“武汉”号的舰长在战斗结束后受到了常荐新严厉的批评,可是。他当时的决定明显是正确的,如果,“武汉”号不立即转向,而是先请示了舰队司令官的话,恐怕就无法拦住逃跑的“黄金海岸”号了。
三艘战舰在海面上迅速的航行着。在转向之前,“武汉”号与“南昌”号位与“黄金海岸”号地西北方向上。到五点五十三分,也就是在“南昌”号最后一个完成转向的时候,这两艘战舰已经在“黄金海岸”号的南面了。当时,“黄金海岸”号的航向为25度。速度24节,而“武汉”号与“南昌”号的航向是20度。速度27节。五分钟后,“武汉”号才开始减速,保持着与敌舰同样的速度向东北方向航行。
很明显,当时三艘战舰的速度都超过了炮战时允许的最大航行速度,虽然战斗仍然在继续进行,双方地直线距离也只有大概6海里左右,但是炮击的命中率却低得出奇,主要就是航速太快,而且海面上地风浪也比较大,战舰颠簸得非常厉害,往往炮手瞄准了目标,可打出去的炮弹却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而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这种混战一直持续到了六点过十分左右,当“黄金海岸”号靠近了锡福德外面的浅滩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