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唐人的石炮和车弩投掷的火器和爆炸物面前,他们世代凭据的坚固城垒,就像是火烤的鸡蛋壳一样脆弱,自从少数试图庇护战败的阿巴斯军队残余的城堡,被军属神机营变成山中殉葬的火堆之后,这些山中人的抵抗意志,就像是春天的冰雪一样消融无踪。长老和城主们的身影,争先恐后的出现尼普谢尔城的觐见队列中。
作为统治权的宣誓,一只夹杂着大量随军工匠的唐军部队,也正是进入山区,最终停留在一处绵延起伏的高地上。
而唐军选中的这个基址,也是来自那位位高权重大人亲自指定的方位,也就是后世用恐怖和暗杀统治当地,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传说中,阿萨辛派的大本营兼发源地“鹰巢”——阿拉穆特堡,当然这回所谓的伊斯马以派,还没从什叶派里分裂出来,更别说其中的激进派分支阿萨辛集团,这里也只是荒芜的山顶和零星猎户山民聚居的小村庄。
但是任何少有军事常识的人,到了这里都会发出应有的惊叹和恍然大悟,以及对某人不可思议的先知先觉,不由自主的崇拜和敬意。
这个据点的位置实在太好了,足够让驻守的唐军,从这里居高临下视野良好俯橄群山,轻易用弓箭和投石器,监控和威胁大多数通往山外的要道,并在恰当的时候出兵袭击山脚下的绿洲平原,更别说还有山后可耕可牧的大峡谷,用作屯兵积谷之用。作为进攻者,在山道上能够展开的空间和投入兵力,却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在勘定测绘了最初的基址之后,大量征发来的当地居民紧随其后,为唐军提供劳役和输送,这是他们从唐军的铁蹄下赎买自己的代价。
他们按照家庭财力和青壮年的比例,纷纷牵挽着驴骡,或是合力担负着大块的条石和原木,一点点的挪动在山道上,向山顶台地的最终目标前进,
在台地的侧后方,被群山所遮蔽的旷阔高山谷地中,无数忙碌的身影,开始山上的建设工程,
足够的海拔高度和良好的视野,也足以让这处高山堡塞,成为后续扳臂信号机的重要中转站。当然作为代价或许很多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山中老人的传说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三章 扶颠始知筹策良
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除掉那些退役、归遣、转任地方、轮替别处、分驻地方休整的兵员外,我手中重聚集了四万七千名生力军读…吧_)
虽然规模缩水了,但是剩下来的人大多是参加过多次战斗,年龄在二十至四十五岁壮的年之间,富有经验的职业军人,以来自国中和安西境内土生的国人为主,补充了大量老归化人后裔和城傍子弟的唐兵
略微减弱了攻坚和占地防护的需要外,大大加强了机动力量和后勤携带储备,光是各色骑兵就占到了两万,然后按照的需要被重编成一个总管路规模的兵团,分作五个标准军
其中前左右三军,每军都是一个马步射齐全的小型战斗集团,至少配备一个重装车营,作为其战斗核心,前军则进一步加强了斥候和车载重步兵的比例达到一万人,而左右军则提高了游骑兵的比例,各九千人
而大部分重型装备和远程火器,以及重骑兵,则配属在中军序列中,作为功能最全面的军一级基单位,除了本部的三个具装骑营,三个重装车营,六个标准混成步营的总预备队外,还有左右虞侯军,左右厢马、步都知等加强性的编制,再加上敌刺、跳荡,奇兵队、神机军等主将直属部队,达到一万四千的兵力
在正编之外,作为本阵指挥中枢所在的中军,还掌握着大部分附属藩兵和仆从军的使用权到了战场中再按照需要再加强、派遣给各军
而后军则属于一个以后勤、建设为主的大编制除了五千多名护卫粮道的轻骑兵和工程兵、中垒辎重兵外,还集合了预备役的补充营兼小编制的戍防部队,不定员的武装民夫和归化人义勇队,按照需要可以进一步的扩编
比如按照需要还可以就地组建成,若干个利用附近所能获得原料和战利品,进行军械物资的战地修理、加工和生产的小型随军工场只要有相应的物料,就可以加工出从罐头、工具到箭只、刀枪、简易火器等初级产品
这样面对伊朗高原,地广人稀,高原多山,不利已大兵团展开和投放的地理环境每个军都拥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多少改变了原来用多路兵马使进行攻略,烧掠破袭有余而后劲的不足的缺憾
现存的九路兵马使,除了大部并入五军之外还有部分损失较大,并且士卒疲弱的营团,以现存的人员为基干,就近转为地方上的防御使、守捉级别的二线守备驻屯部队
另一方面则是下一阶段军事行动的整备,
钱粮器械储备输送的大量琐碎事务,从安西和河中保持一条漫长的运输补给线,其中涉及三十七处粮院所和军坊,还要跨越大片的高原和沙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就算有杜佑为首的一干幕属在后方奔忙,但是这毕竟是在远离故国的异域外线作战陌生的环境和风物,遍地的敌国百姓臣民,对士兵的斗志和士气,以及心里承受能力,也是一种持续的压力和考验
因此每一次大规模攻势和战役之后,都要考虑足够的时间来休整和蓄力,全力以赴的代价是输不起的
其中火器补给是重中之重,按照军制的核心战术手段,都是围绕和伴随火器的使用来进行的,而且这种东西必须形成规模才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在战场上缺少了足够火器投入,也等于削弱了相当程度的战斗力和战术选择
此外在岭西行台周边,还有三股较大规模的同盟兼藩属势力:由波斯萨珊王族后裔李思远率领下,据有泰伯里及里海南岸地区的波斯都督府兼复**;咸海沼泽地区和里海东岸低地之间,由回纥王子兼叶护白登统帅的多族联盟藩部;以及位于设拉子以西,波斯湾东岸之间的蒙面先知麾下的白衣军**读!吧*
吞并和消化呼罗珊地区后他们与岭西行台之间的关系和定位,也需要重审视和界定,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友谊,只有一致的利益才是长久的
其中白登王子的这一部,反而是问题最小,他出身的回纥汗国本身就是大唐的藩属之一,也是大唐的边镇羁縻属,这一路征战过来,征服吞并了诸多葛逻禄、突骑师乃至乌古斯突厥部众,相对本国自立门户之后,无论是从盐铁等经济结构上,还是军事组织上,对岭西行台的依赖和共存性最大
而白衣军和复**,都是经由安西都护府境内,参与并扶持起来的,但是情况又有所不同
李思远的复**,可以说是大唐在安西都护府的框架下,参与程度最高的外围武装力量,但是随着他们地盘扩大和军事力量的膨胀,加入者日众而渐渐摊薄了,但总体来说初期受安西派遣或是培养的军将士官,仍旧是复**中最大的群体
白衣军可以说是,以反阿拔斯王朝为主旨的,属于信奉哈瓦立及派的穆斯林为主体的起义军,成分也最为复杂,通过内部的亲附势力和潜伏人员,进行策略性的引导,并予以足够的制约手段
如果他们有什么不轨异动的话,很容易就会受到来自海路的南海都督府,东面重镇设拉子的驻军,以及南方俾路支地区的吐火罗军队的多重打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同盟和从属关系,不仅仅需要共同的利益,也需要相应的力量对比,来维系的
以协助其结束地方上的混乱和无序,建立起相对分工明确,有效率的地方行政体制和统治架构为名派出足够的专业人员以扩大增强其内部的影响和力量对比,这是堂堂正正不容拒绝的阳谋
武力手段的征服,只是一个开端,宗教和文化上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经济上的控制和把持,政治上的同化和引导,都是必须同时跟进的
在这个冬天,呼罗珊唐人军营中,也出现了的伙食品种
枯树枝一般的香肠干,石头一样坚硬的熏肉像木头一样坚韧的咸鱼,硬邦邦到牙齿嘎吱响的航海口粮——带有海带和紫菜味的压缩饼干,都是来自南方,活跃在霍尔木兹海峡以南的天赐州沿岸殖民区的产物
随着道路的打通原本贫瘠的俾路支省区,莫克兰山脉和高原,变成商旅频繁跋涉的中转地,来自南亚的北天竺和吐火罗地区,来自中亚的呼罗珊和河中地区,来自北方的克尔曼和锡斯坦地区,来自外海东非和红海沿岸的殖民地的商旅,波斯湾沿岸的法里斯地区,在这里汇集成的商业枢纽
因此,继北天竺之后岭西行台再次获得来自南方海路的后援和补给,虽然初始规模并不是太大,穿越荒芜干旱的俾路支高原也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相对安西和北天竺,成本上的相对里程还是近了不少
由于处于运输成本和效能的考虑,这些物资都是当地收获的谷物瓜菜和牲畜作为原料,加工成相对便携易贮的压缩口粮、肉脯、干菜、罐头,桶装干货等形式,再进行长途运输的
受委托的商人将这些物资送抵呼罗珊最南端的重镇巴里黑之后,从当地获得相应的当地特产购买配额再次补给物资和人员后,再将香料、宝石、药材、纺织品、手工器皿、毛呢、皮革等这些特色物产大老远运回海边的港口,变成翻倍增值的钱币和财物
当然这项生意并不是那么好做的,需要很多家有势力的商人合伙,才能满足其中某个标的需要而且路途艰险周期也长,但是相对一来一去的利润也够足丰厚运气好的话倍半数倍之利,也不无可能
当初派驻经略设拉子大城,虎狼将统辖的第十三路兵马使,正是得益于近水楼台得到来自海上的支援,而得以短时间内平定地方的动荡和反扑,还有余力集结出一只军队北上策应行台本部
至高至大的护佑,
继在大马士革北方,挫败南方的前朝余孽拉赫曼的野心之后,伟大的哈里发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