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谈- 第10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航程 150千米
最大起飞重量 222千克
任务设备重量 50千克 
长虹…1无人飞机
长虹…1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研制,是高空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该机在军内称无侦…5,英文DR…5。长虹…1可用于军事侦察、高空摄影、靶机或地质勘测、大气采样等科学研究。该机于69年开始研制,72年11月28日首飞,1980年定型正式装备部队。
当然这是官方说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长虹…1很明显是我军多次击落的美国BQM…34“火蜂”(FireBee)无人侦察机的翻版。近年的公开文献也证实确实是仿制了“火蜂”。
越战期间,“火蜂”多次侵入我国领空,初期我机截击连连失利。1964年11月15日,我空军某部中队长徐开通驾驶歼…6机,在距离“火蜂”230米处开火,一直距离140米,炮弹直穿发动机,终于将敌机击落。在此后一段时间内,通过解放军空军与美军不断的斗智斗勇,多次成功击落“火蜂”,其中包括美军专门针对解放军歼…6性能进行改进的“火蜂”高空改进型。甚至连歼…5都曾成功击落敌无人机。当然“火蜂”坠地后科研人员就可以详细的进行研究了。196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此基础上修整、改装、试制,历时10个月,设计定型。但此时离真正成功还远。
长虹…1本身的研制可参照击落的“火蜂”,但无人机的地面监测控制系统的仿制则完全得靠自己。60年代起,以毛士艺为核心的科研部门进行了地面站研制工作。经过艰苦努力,该部门终于建成了配套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站。1970年无人机在东北的靶山试飞,依靠地面站指挥其运行,试飞取得了成功。后该系统进一步进行了无人机地面雷达远程数字距离跟踪系统的改装改进,1978年在大航程试飞中通过了“航空委”的鉴定。这时长虹…1才接近成功。该远程跟踪系统具有400千米自动跟踪的能力,因此400千米也是长虹…1的最大实用半径。1979年又再进行了机载四坐标卡尔曼滤波跟踪系统的改进工作。1980年12月25日,无侦…5/长虹…1真正宣告研制成功。 
长虹…1采用大展弦比后掠中单翼,主要机体结构为铝合金。机翼上各有一片翼刀,有副翼。
长虹…1飞机由大型飞机(母机)带飞到4000…5000米的高度投放。母机开始试用过苏联制图…4轰炸机(左图,仿自B…29),后来采用运…8E,而“火蜂”的母机采用C…130(下下图),与运…8相当。长虹…1由其母机携带起飞,在空中投放,自动爬升到工作高度,随后按预编程序控制高度、航速、飞行时间和航程。完成任务后长虹…1自动返航,飞到回收区上空,飞机可在程控或遥控状态下进行伞降回收。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长虹…1可在直飞1000千米时,保证飞行横向偏差不超过2。5%。全程可通过配套的地面无线电控制站与机上测控标雷达组成的遥测、遥控、纹标三合一的无线电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回收后经过一定维护,可重复实用多次。
长虹…1机身部分由前到后为雷达舱、照相舱、油箱、发动机短舱、航空电子舱和伞舱。脊背有背鳍,内装电缆、回收伞等。主要机载设备包括光学照相机和电视/前视红外摄像机。在执行可见光照相侦察任务时,照相机镜头能绕其纵轴倾斜旋转或垂直向下,从五个照相窗口进行拍摄。
动力采用1台涡喷…11(WP…11)小型涡喷发动机(下图),海平面最大静推力8。33千牛。涡喷…11是一台增压比为5。5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高空性能好,成本低。该发动机由单级跨音轴流压气机、单级离心压气机、离心甩洞的环行燃烧室和单级轴流涡轮组成。上述指标与“火蜂”采用的J85…100涡喷发动机类似,推力略小(仿制发动机总是会有这种情况)。
涡喷…11具体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第401小发动机设计研究室负责研制改进。401发动机研究室成立于60年代中期,建立初衷就是为了研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WP…11发动机。该发动机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1年国产首台WP…11发动机进行台架试验,1977年设计定型,并进行国家鉴定试车。1978年WP…11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试飞,转入正式生产。在80年代和90年代,401所先后与航天集团有关单位合作研制该发动机的改型,应用于海鹰…4岸对舰导弹和某型号巡航导弹。2000年初研究室将WP…11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近一倍,并通过了鉴定。 
我国获得的“火蜂”无人机,可看到多个完成对越南侦察任务、伞降回收成功标志。据传该机在一次进入中国领空的任务中,降落伞错误打开,导致整机较完整的落入中国之手。估计这就是长虹…1的由来。
附:我军击落敌无人机记录 
1964年11月15日 空1师中队长徐开通驾驶歼…6在雷州半岛上空首次击落无人机1架:
1965年01月02日 空1师副中队长张怀连在广西灵山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1架:
1965年04月18日 空1师中队长张怀连又击落无人机1架:
1966年01月03日 空3师飞行员鲁祥孝驾驶歼…7飞机用火箭在云南地区上空击落美制无人机1架:这是歼…7装备部队后取得的首次战绩:
1966年02月07日 空3师大队长冯全民用歼…7在云南元江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1架:
1967年06月12日 空3师飞行员刘光才用歼…7在广西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1架:
1968年01月21日 空3师飞行员韩永武、周永成在云南地区上空用歼…7击落无人机1架:
1968年03月07日和16日 空3师9团的江文兴、王志耀和张恩华、王志信又用歼…7共击落了2架无人机,至此共用歼…7击落6架无人机,是击落此类飞机最多的航空兵师;但多次使用空空导弹攻击,均未取得战果:
1966年03月05日 空9师副中队长孙孝庆在广西宁明地区上空击落美制无人机1架:
1966年03月23日 空9师副中队长朱以隆在广西蒙自地区上空击落美制无人机1架。 
尺寸数据
翼展 9。76米
机长 8。97米
机高 2。18米
机翼面积 10。62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 1700千克
任务设备重量 65千克
空机重量 1060千克
燃油重量 62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800千米/小时(高度17500米)
实用升限 17500米
航程 25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3小时
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机
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专家的撤离,解放军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国家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长空一号。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机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二站在1965年~1967年成功定型,主要负责人是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将军。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首飞成功。实际上长空一号就是仿制拉…17的产品,从开始仿制到总体设计成功用了三个月。后转由南京航空学院具体负责。在南航,该机型于1976年底设计定型,总设计师为该校的郭荣伟。早在60年代末,该所开始了无人机的研制。长空一号研制成功后,在我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空一号是一架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可供导弹打靶或防空部队训练。长空一号经过适当改装可执行大气污染监控、地形与矿区勘察等任务。该机采用典型高亚音速布局,机身细长流线,机翼平直,展弦比大。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机身前、后段为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发动机及其进气道装在机身下部的吊舱内。翼尖短舱、尾翼翼尖、进气道唇口、机头与机尾罩均用玻璃钢制造。中单翼结构的矩形机翼采用不对称翼剖面,有2度的下反角,机翼安装角为0&;#176;45‘。机翼翼尖处吊有两个翼尖短舱。水平尾翼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平尾和垂尾均采用对称翼剖面的矩形翼面。机翼和尾翼均为铝合金单梁式薄壁结构。机载设备、自动驾驶仪分别装在前后段,机身中段为压力供油式油箱。设计中直接利用机身外壳s作为油箱壁,节省了重量。改进型号的机翼下有两个小型副油箱。 
长空一号的起飞非常有特色,采用一架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示下,赵煦找到了地面起飞车的灵感。飞机固定在发射车的三条短滑轨上,发动机舱底部有一推力销,用于固定。起飞时飞机发动机启动,带动发射车开始滑跑。当滑跑速度达到275千米/时,飞机已经得到足够的升力可以升空。这时推力销在发射车上的冷气作动筒作用下拔开,飞机脱离发射车,开始爬高。发射车因无动力而减速,随后地面人员发出无线电指令,抛出制动伞,并控制刹车使发射车停住。发射车可重复使用。发射车内装有航向自动纠偏系统,确保在1000米滑跑距离内航向偏离维持在30米内。发射车助推起飞固然减小了无人机本身的复杂程度,但与空投或火箭助推起飞方式相比,较为复杂和麻烦,当然好处是省却了调用有人飞机作为母机。拉…17靶机使用空投方式放飞。 
长空一号起飞85秒后,开始转入机上程序机构控制飞行,之后由地面站通过雷达信息和其他手段,发出适当的无线电指令进行遥控。长空一号C型能进入地面武器射击区域2到8次,提供射击机会。 
拉…17使用的是推力较小的发动机,长空一号后来改用一台改进的WP…6涡喷发动机,尾喷口改装成固定式,可通过改变发动机转速来调节推力,海平面额定静推力21。1千牛,最大静推力24。5千牛。该发动机原为歼…6所采用。整体油箱的容量为820升,燃油质量600千克,B、C型加副油箱后,燃油质量达840千克。由于WP…6发动机推力比原来的发动机大7倍,而长空一号外型不变,使得起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过早升力矩,致使靶机起飞试验一直有问题。后来采取了与一般飞机起飞时减小低头力矩、增强升力相反的方法,在长空一号起飞时加大其低头力矩解决了这一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