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谈- 第5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的进行修正,要求哈尔西的部队和麦克阿瑟的部队实施钳形夹击,分别沿所罗门群岛、胡翁半岛和新不列颠岛,从东西两面封锁包围拉包尔。
从1943年2月攻占拉塞尔群岛开始,直到1944年3月夺取埃米劳岛和阿德米勒尔提群岛,美军在一年多的激战中,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余次登陆作战,夺取了拉塞尔群岛、伦多瓦岛、韦拉拉韦拉岛、科隆班加拉岛、谋诺岛、布干维尔岛、格林群岛、埃米尔岛、基里威纳岛、伍德拉克岛、马努斯岛、格洛斯特角、新几内亚岛、阿德米勒尔提群岛等岛屿,实现了封锁包围拉包尔的战略意图。为了保障上述登陆作战的顺利实施和海上补给线的安全,还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海空战,在这些登陆战和海空战中,美军总共损失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鱼雷艇供应舰1艘、运输船5艘、鱼雷艇8艘,飞机约200架,阵亡约2000人,伤3000人。
日军损失更为惨重,共有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及大小运输船只数十艘被击沉,飞机损失约1300架,阵亡官兵总数在2.5万人以上。对于物质力量本来就远远逊于美国的日本而言,如此巨大的物质损失,是难以承受的,其军事工业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里能够弥补,在围绕拉包尔这一年多的战争中,日军不仅进一步拉大与美军的力量差距,更是使美国赢得了积蓄力量的宝贵时间。
步入1944年,拉包尔空有十万重兵把守,孤立无援,也没有足够的海空力量来对抗来自东、东南、西南、西、西北、北等几个方向美军强大的海空兵力,不但毫无作为,还得耗费不小精力和不少物资来维持这十万部队的生存,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反观美军,不必付出巨大的人员和物资代价,去攻占拉包尔,只需凭借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周围岛屿部署足够海空力量,以不间断的轰炸和海空封锁就可轻而易举使拉包尔失去作用,可谓如愿以偿!南太平洋战局彻底得到扭转,胜利的天平已开始向着同盟国一方倾斜,美军封锁包围拉包尔的一系列战斗,对于整个太平洋战局具有重大意义,不仅突破了日军苦心经营的俾斯麦群岛防线,而且还极大削弱日军联合舰队,完全掌握了下一步作战的主动,不但为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进攻菲律宾扫清了障碍,还为中太平洋战区部队战略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随着战线的前推,南太平洋战区已成为后方,美军对原南太平洋战区的部队进行了调整,将其所属部队中的陆军转归西南太平洋战区,海军陆战队转归中太平洋战区,南太平洋舰队则一分为二,一半划归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七舰队,一半划归中太平洋战区的第五舰队。南太平洋战区的高级指挥员,如哈尔西、威尔金森等都调回中太平洋战区,尼米兹上将为了避免高层指挥机构过于臃肿,人浮于事,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高明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组建两套指挥班子,分别以斯普鲁恩斯、特纳和哈尔西、威尔金森为领导核心,指挥中太平洋舰队。同一支海军舰队和两栖部队,在斯普鲁恩斯和特纳指挥下称为第五舰队和第五两栖部队,由哈尔西和威尔金森指挥时则称为第三舰队和第三两栖部队,一套指挥班子在海上实施前敌指挥,另一套指挥班子则在后方筹划下一次战役,如此轮换交替,这样一来,不仅使这一大批经受战火考验的优秀将领能有充分发挥才干的机会,还能使他们在紧张的战争中得到必要的休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体力指挥作战,同时又是一种无形的竞争体制,促进两套指挥班子充分发挥潜能,大显身手。更绝的是通过舰队番号的变更,使日军以为美军在太平洋上实力异常庞大,分为两支舰队,轮番出战,这一招确实有用,不仅在战争中甚至在战后,不少人都以为美军第三、第五舰队是两支不同的舰队。
完全可以这么说,从拉包尔作战后,美军在太平洋上是处处主动,步步走向胜利!
第331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一)
进入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经过中途岛、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夺取了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工业潜力的全面动员,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部队得到了大批新式武器装备,使其军事实力大为增强。至1943年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拥有航母11艘、护航航母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66艘、运输舰29艘,以及大量的登陆作战舰只。同时美军最高领导层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讨论,决定以中太平洋为主要战略进攻方向,西南太平洋为次要战 
略进攻方向,采取“双管齐下”,这样两个进攻方向,既可以相互支援、掩护;又可以分散日军兵力,使其难以判明美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所形成的三条岛链,组织起坚固防御。第一条岛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阿留申群岛;第二条岛链依次是新几内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列岛、小笠原群岛;第三条岛链依次是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再由东西向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蛛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势,日军企图凭借这些岛屿消耗、疲惫美军舰队,并适时出动联合舰队,进行一场海上决战,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体面的媾和。——曾有一位日本海军的将军感慨地说:“这些岛屿就像是为日本度身定做的。”
面对如此众多的岛屿,美军的战略进攻究竟从何入手呢?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初决定首先进攻马绍尔群岛,于1943年6月指示中太平洋战区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制定进攻马绍尔群岛的作战计划,但尼米兹考虑到马绍尔群岛自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是日本的托管地,1935年以后更是严禁外国人进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在该群岛建设军事基地,部署守备部队。具体情况由于该群岛位于美军岸基飞机航程之外,无法组织空中侦察而一无所知。而在马绍尔群岛东南的吉尔伯特群岛,原为英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被日军占领,加上吉尔伯特群岛距离美军基地较近,美军通过多次空袭和空中侦察,对该地区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因此,尼米兹觉得还是首先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然后以吉尔伯特群岛为基地,组织对马绍尔群岛的侦察,待充分掌握马绍尔群岛情况后,再发动进攻。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于7月20日决定首先发起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两个主要岛屿和瑙鲁岛的登陆作战,作战计划代号“电流”。
中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在指定具体作战计划时,对夺取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岛和阿贝马马岛没有异议,因为上述两岛都已建有机场,对于以后的作战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对于攻占瑙鲁岛却有分歧,一方认为日军在瑙鲁岛上建有机场,而且距离塔拉瓦岛仅700公里,如果不将其夺取,将对塔拉瓦岛的作战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以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为代表则认为瑙鲁岛海岸陡峭,适宜登陆的滩头比较狭窄,岛上又多天然洞穴,日军利用这样的地形构筑有坚固防御工事,加上瑙鲁岛面积也不小,夺取该岛至少需要一个整师,当时美军兵力比较紧张,退一步说,即使抽出一个师的部队,也没有足够的船只运送。因此建议改为夺取塔拉瓦岛北面的马金岛,该岛面积较小,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就足够了。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两种意见进行了慎重考虑比较,最后决定以马金岛代替瑙鲁岛,并于9月27日正式下达命令,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以塔拉瓦岛、阿贝马马岛和马金岛为作战目标。
(二)
吉尔伯特群岛位于东经173度至175度,马绍尔群岛东南、所罗门群岛东北,横跨赤道,正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中间。是由十六个珊瑚岛礁组成,陆地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这些岛礁土壤贫瘠,加上雨水和海水的冲刷,几乎没有什么植被。但珊瑚砂质的地质,地形平坦,几乎每个岛屿都适宜建设机场。据战前最后一次人口统计,吉尔伯特群岛有土著人2。6万,白人和华人约100人,人口密度是太平洋各群岛之最。
吉尔伯特群岛原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了该群岛的主要岛屿,并在塔拉瓦岛修建机场,在马金岛建立了水上飞机基地。起先日军对于吉尔伯特群岛并不重视,守备部队也不多,美军1942年8月曾以潜艇运送一支小分队袭击马金岛,才引起日军警觉,随即开始向该群岛调集人员和物资,大力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1943年7月,日军第4舰队第3巡防区司令柴崎惠次少将受命上岛,负责统一指挥该群岛防务。柴崎以塔拉瓦岛和马金岛为重点组织防御,他一面加紧构筑防御工事,一面加强对部队的作战训练,使守备部队的抗登陆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塔拉瓦岛,守备部队包括工程兵部队共约4600人,其中主力是松尾敬公大佐的第6横须贺陆战队和管井武男中佐的第7佐世保陆战队,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很强。配备203毫米火炮4门、140毫米火炮9门、81毫米火炮6门、127毫米高射炮4门、75毫米高射炮8门、75毫米山炮12门、坦克14辆。柴崎考虑到由于岛屿面积狭小,所以采取滩头防御,在海滩上布置了混凝土三角锥障碍物、带刺铁丝网和木制栅栏,防御工事用椰子树木和珊瑚砂覆盖,有的则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所有火炮掩体均用钢板和厚珊瑚砂石覆盖,只有以406毫米重炮发射延时引信炮弹直接命中才能摧毁。全岛工事经过长达十五个月的施工,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其坚固程度完全可以用铜墙铁壁来形容。柴崎因此夸口,就是用一百万人花一百年也攻不下塔拉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