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谈- 第5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世纪过去了,罗马人踏上北非,努米底亚开始面临被征服的命运,最后一任国王Jugurtha的组织了最后的抵抗。前110年的卡玛(Clama)会战中,崎岖的地形让罗马的军团作战失去了用武之地,倒是土生土长的轻骑兵和北非矮种马如履平地。罗马人最后靠着人数和厚重的甲盾,将对手挤到一处,限制其机动性,最终取得胜利。努米底亚民族的概念从此消失。 
努米底亚轻骑兵擅长于侦察、追击、埋伏和快攻,他们的装备很简陋︰两三支标枪,一支轻矛,防护也仅有一面皮盾。但每人有两三匹换乘的坐骑,根据李维(Livius 罗马历史学家)的记载,努米底亚人可以在高速奔驰时,从一匹马跳上另一匹马。发出狂野的吼叫,能连续几次发动冲锋。当然,如果是正式会战的场合,他们后面要有步兵支持,以便在撤退的时候提供掩护。 
根据李维的描述,努米底亚人是黑皮肤人种,穿短裤和无袖的束腰外衣。骑壮实迅捷的北非矮马,不用笼头,只靠一根短缰绳,或者靠呼喝吼叫。 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他们作为雇佣军在欧洲作战时的装束。到了相对较冷的气候下,想必会像汉尼拔的士兵一样披上斗蓬或兽皮吧。
第357章努米底亚轻骑兵
第358章同伴骑兵
           马其顿最精锐的重骑兵被称为同伴,通常人数在1800左右,所有的成员来自于马其顿的王亲国戚。
整支部队分成八个分队(crme de la crme),每队两百人,国王的卫队有四百人。分队编有四个小队(tetrarchia),各有49人。分队的指挥官叫ilearch,小队的指挥官叫tetrarch。 为什么会有49这么古怪的数字,很简单︰站队的时候小队长在最前面,后排三个 
骑兵,再后排五个,以此类推,最后一排十三个,整个小队就是49人。
这样的三角队形是腓力二世发明的,使骑兵队可以方便的向左右两翼回旋,比波斯骑兵传统的直线形站队具有更高的机动性。每次转向时,只要将马头拨过四十五度,三角形的边就成为最前一线,第一排有七名骑兵,第二排有六名,以此类推。每两人中间空开一段距离,不影响后面的同伴冲击。四个小队排成一线,他们的站位就像尖利的锯齿;若干道这样的锯齿就是马其顿骑兵的突击队形。当然,这需要严明的纪律和高水平的训练。每个分队的同伴都来自同一个省份,他们用同一颜色的披风和旗帜,在战斗时可以高呼家乡的名字。
基本来说,马其顿骑兵的装备与希腊人的相差无几,但是带护沿的头盔是典型的马其顿风格。马上披挂着的狮子皮或豹皮是当地的特产,可见于希腊化时代遗留下的石雕。几个世纪后,罗马的统治者还要马其顿人和色雷斯人进贡兽皮。
第359章佛里吉亚重骑兵
           亚洲与欧洲通过一座大陆桥相连,小亚细亚。土耳其人称之为安纳托利亚,这块土地肥沃而动荡。大概在公元前八世纪的时候,一群北方来的少数民族进入了这块土地,建立了他们的王国,他们自称为佛里吉亚(Phrygia)。
这个四处劫掠的民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赫梯帝国的解体,他们又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吕底亚人。 这块土地是丰饶的,这里的居民充分利用上天的厚赐开发了各种矿藏。其中 
最重要的是银金矿,一种金和银混合的矿物,当地人用这种白色的金子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钱币。货币的发明导致贸易的繁荣,吕底亚王国富强一时,尤其是前612年亚述灭亡之后。英语中说像克罗索斯一样富有(rich as Croesus),这位国王在位时,是王国的全盛时期。征服了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所有城市。
公元前547年,克罗索斯率领的吕底亚军队与居鲁士二世(Cyrus II)率领的波斯帝国军在Pteria进行了一次会战。战后,克罗索斯派使者去德而斐请求神谕。圆滑的女巫说一个帝国将会陷落,于是他便断定波斯帝国的末日到了,于是在边境上不断集结部队。结果居鲁士绕过防线,直指首都萨迪斯,吕底亚遂告覆灭。 
波斯在小亚细亚设立了好几个行省,其中一个叫佛里吉亚。过去两个世纪,考古学家一直在这个地区挖掘,得到的成果极大的说明了吕底亚的昌盛。其中有好些前五六世纪的花瓶和陶器上刻有战士的雕刻。他们的头盔和盾牌经过很好的装饰,可能是贵族的用具。这种盔甲的式样就被称为佛里吉亚,克罗索斯的军队中有大量的希腊雇佣军,所以这些装备上可以见到很明显的希腊风格。 
关于当时骑兵的数量、战术都已不可考据,可以肯定的是,骑兵由贵族组成,步兵多为希腊人。
第360章罗马重骑兵
           在内战结束后,罗马军队完成了重组,骑兵已经是正规军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世纪时,罗马的公民参加重装步兵,是25个军团的主力。骑兵主要由高卢人和西班牙人组成,也就是因为出身的缘故,骑兵总在会战中作为辅助军种。
每个军团的骑兵部队(alae)大约有300人左右,以组建地的名字命名,比如Ala Noricum,Ala Petriana,Ala Longiniana(天知道都是些什么地方)。每支部队都有独立的标志 
,刻在节杖和盾牌上。这些标志多为动物的形象,旁边加上各种装饰。扛军团节杖的士兵叫做Vexillarius,扛大队节杖的士兵叫Signifers,阅兵的时候他们走在整个步兵方队的前面。 
骑兵大队是真正的作战单位,但罗马军团中也编有一些骑马的步兵,叫cobortes equitatae,他们担任巡逻、护卫、侦察和其它辅助性任务,类似于后世的龙骑兵。 
罗马重骑兵的装备多少已经制式化了,他们穿鳞甲(lorica squamata)或者链甲(lorica bamata),带着大型的护肩。他们的头盔分成好几种款式,比方说Gallic,Sassanian。本人不知怎么翻译,可能是高卢式样和萨克逊式样。
骑兵武器是传统的罗马短剑(gladius),或者凯尔特式的长剑(spatha),挂在身体右侧。他们还备有一支轻质长矛,可投掷,可捅搠。战马也比较低矮,150公分左右高,与同时代的坐骑一样,背上铺块毯子,绑上皮质的马鞍,但没有马镫
第361章纽卡斯尔的梦1
           引 子
清冽的海风从泰恩河(River Tyne)掠过,带来北海上独特的气息,薄雾渐渐散去,大英帝国的纽卡斯尔(Newcastle)军港里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岸上一队队水手、士兵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为码头边两艘外形秀丽的军舰运输着补给。指挥的银笛声、搬运重物的号子声、军舰发出的悠长汽笛声,共同奏响了一曲醉人的启航之歌。人群中,有名穿着蓝色制服,腰挎军刀的年轻海军军官静静地伫立着,凝视远方的目光中透出一股深情。 
一位俏丽的金发少女翩然而至,给忙碌的码头带来一丝不小的波动。周围的人们纷纷抬头观望、窃窃私语,间或有几张面孔露出会心的笑容。少女手中捧着芳香四溢的蛋糕,上面写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Chao Yung”(大清帝国海军——“超勇”)和一个显然是属于东方人的名字。顾不得平静一下呼吸、拭去额头的汗珠,少女走向那位年轻军官,两人的身影俨然成了纽卡斯尔这个夏天最美的风景。 
“……告别黯然魂销,不忍长辞……意腻(Annie Fenwick)自制香糕罩以雪糖,作船名及余名,冠以吉祥语,又知余家有母,自制食物一瓶,书送慈亲,嘱余转奉,闻者尤感之,况余身受者乎……匆匆一别,再晤何期,未免有情,谁能遣此矣……”池仲祐《西行日记》 
1881年8月9日,中国海军 “超勇”、“扬威”号巡洋舰从英国纽卡斯尔港启航回国。 
碰快船
“……保密——目前海军一般人的意见和炮术的进步越来越对装甲舰不利。阿姆斯特朗公司已设计出新式非装甲巡洋舰,时速15海里,排水量1200吨,吃水15英尺,机器被水下舱板遮蔽,用煤堆保护。装备两门25吨新型后膛炮,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铁甲舰,一门安装在舰艏,一门在舰艉,均绕枢轴旋转,可向前方和舷侧目标射击。此外尚有小炮及鱼雷装置。全舰水手七十人。建造时间十五个月,全部造价90000镑。所有以上各项数字均系估计的近似值。此种巡洋舰将被证明比现存各种巡洋舰优越,就像‘阿尔法’、‘伽马’型号炮艇之优于其他炮艇一样,它将成为新型炮艇的重要补充。这是您的理想从炮艇级扩展到巡洋舰级,如在别国政府之前被中国政府所采用,您将再一次在海军科学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1879年6月15日,一份这样的电报由伦敦经恰克图电报线,传递到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位于北京的办公桌上。发电者是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收件人则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赫德爵士(Sir Robert Hart)。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人,19岁时就作为一名对华外交人员踏进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因为好学、工作勤勉、处事积极,28岁时就荣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并一直担任至76岁的老年,几乎把一生的时光都驻留在了中国。在职期间,以其特有的热情、认真精神,使海关成为当时中国官僚机构中效率较高、较廉洁的部门,海关新税也成为了清末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曾经竖立在上海外滩的铜像(现陈毅市长雕塑的附近),象征了他在这个国家历史上留下的独特印记。
可能是源自岛屿民族性格里那鼓对大海与生俱来的热情,作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和攫取者,赫德在控制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同时,对于中国创建近代海军的计划也颇感兴趣。早在1861年,赫德就参与了“李泰国-阿思本舰队”的筹划、谈判,是为其介入中国海防事务的最早实践。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不久,关于建设西式海军的提案重新引起清政府重视,赫德借此再度插足中国海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