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出现的副产物,坦克歼击车早期雏形的出现是Panzerjager I 和zis30在二战中42年2月份的东线战场上,后来苏联德国各自苦恼对方的坦克突击而研制出了Su…76和黄鼠狼。尽管这两种武器在击毁坦克的纪录上毫不逊色,但是把它们称为坦克歼击车实在是有点抬举那全开放式的战斗室了。 称之为自行反坦克炮更合适一些。
所谓坦克歼击车的任务目的非常明了,那就是歼击坦克,换句话说,也就是坦克杀手。在最早的日子里,德国苏联都在苦恼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场上的反坦克炮的机动性。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反坦克炮的不灵活性给处于防御势态的部队带来严重的不便,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导致防御作战的失败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应急方案,可移动的装载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就开始出现在战场,它既可以随同部队进攻,也可以机动防御。这就是坦克歼击车的早期雏形。不过我上面已经说过,这种临时拼凑起来的武器纵然能解决一时的反坦克问题。但是终究会被优胜劣汰的军事界所改良,而这种改良以后的武器,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歼击车。
本文主要介绍的坦克歼击车都是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武器,作为东线战场上建立卓越武勋的Su…76,黄鼠狼,犀牛,由于它们的全开放式战斗室和重量,我只是把它们作为自行反坦克炮来看待,本文将不介绍这样的武器。
具有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是有着以下的几个特点的。
1, 全封闭式战斗室
2, 与同等级或者改装级的坦克对比,拥有较强穿甲能力的火炮。
3, 相对而言较轻的重量。(当然猎虎和费迪南显然是个特例)
4, 反装甲作战中依靠的主力
坦克歼击车在过去被称为驱逐坦克。虽然它与坦克的区别在外行人看来并不大。(比如我老婆这样子的)。驱逐坦克的名字有一定问题,但是意思非常明确,也就是主要被用作防御体系中反坦克任务的坦克。既然也被称之为坦克的话,全封闭式战斗室的设计自然不用多说了。
而相对的一些著名的武器,例如III号突击炮,Su…122等尽管在很多时候面对敌军的装甲车辆被当作反坦克炮来使用,但是纵观战争全局来说,它们更多的是被用作突击火炮或者直瞄火炮的场合当中。
但是像SU…152这样的被苏军明确成为突击炮的武器,由于它经常面对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并且被编入反坦克团。本文将把类似这样的武器作为一种变相的坦克歼击车来考虑。
东线战场上的坦克歼击车
出现在战场上最早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是著名的动物杀手—苏联红军的Su…152。这种武器的出现要说到一种经典武器给苏联红军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在42年8月29日首次出现在东线战场上的德军第502重装甲营装备的虎式坦克。502重装甲营的1连装备的4辆虎式坦克出现在革命家大街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苏联坦克兵和反坦克炮兵都被这种武器所折服,对于当时的苏联反坦克炮来说,虎式坦克的前部最厚的100毫米装甲,实在是无法从正面击穿,而这种具有重装甲防护的武器所装备的88毫米/56倍口径KwK36炮具有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的能力,这也就是希特勒要求的对等穿甲能力和对等防护能力的完美体现。因此,苏联红军在43年1月份缴获了虎式坦克以后,就开始发展一种能够在安全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并且具有较强装甲防护的一种类似于Su…76的武器。这也就是Su…152的诞生。
Su…152在研究开发阶段被命名被KV…14。由于它采用KV…1坦克的底盘设计而得名。最早Su…152被作为能够完成苏军中的新型突击炮的任务目的而设计的突击炮。可是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Su…152被红军高层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在此种意义上,Su…152采用了新型的ML…20炮。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 m/s,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mm的装甲(在实战中虽然远达不到书面指标,但是对抗虎式还是可以胜任的)。在装甲防护上超过了苏军的T…34,前部最厚装甲为75毫米。在这种意义上来讲,苏军终于拥有能够与虎式坦克一对一较量一番的装甲车辆了。KV…14的研究开发工作在43年2月份结束,随后试车的阶段,几乎所有的苏联坦克部队指挥官都对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赞不绝口。在它正式投产以后装备部队的时候被命名为Su…152。Su…152并没有采用坦克炮塔的结构,而是使用不可旋转的全封闭式战斗室结构。由于Ml…20火炮所要求的分装式装弹方式,Su…152的射速仅仅每分钟2…3发。由于采用了KV…1的底盘和引擎,Su…152的机动性并不是像T…34一样出色。但是这已经足够,因为苏军原本就是希望设计一种防御性武器来阻挡德军的重型坦克。
1943年5月,苏军成立了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反坦克团。成功的KV…14被命名为Su…152,并且开始正式装备部队。经过库尔斯克装甲会战的洗礼之后,苏联坦克兵们对这种新式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由于它的优秀的穿甲能力,使得它得到“动物杀手”的称号,Su…152的综合评价在部队中还是处于很高地位的。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个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歼击车,从宏观角度来看,它仅仅是被用作一种能够对抗敌军新式武器的武器来研究开发的。Su…152的机动性很差,很难追随苏军的坦克装甲集群进攻,它优异的表现更多的被体现在如同库尔斯克这样的防御作战当中,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它的射速太慢,无法有效的对付速度较快的德军IV号坦克和豹式坦克组成的装甲突击集群。而在苏军当中,Su…152的相对生产速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只有几十辆赶上了库尔斯克会战,而在战争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苏军的多重立体防御阵地和完美的T…34坦克。
与此同时德军的坦克歼击车发展几乎同步,而这第一种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出现只比苏军晚了几个星期,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坦克歼击车历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影响了德国后来的设计理念。这就是著名的象式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最早要追说于纳粹德国的VI号坦克发展计划,有资料说德国甚至在39年开战前夕就准备发展一种具有重装甲防护同时拥有强大火炮的能够与法国的重型坦克相抗衡的武器,这就是VI号重型坦克发展计划。而执行这个计划的就是当时德国最好的两个研究队伍—波尔舍博士领导的保时捷公司和阿德斯博士主管开发计划的亨克尔公司。在经过长时间开发试验以后,两个公司都提供了自己的新方案和样车,其中亨克尔公司的VK4501H获得巨大成功,在激烈竞争中打败希特勒极为赏识的波尔舍博士的VK4501P,成为德国军方新型的坦克设计选择,也就是后来的虎式坦克。而为了给波尔舍博士一个荣誉,同时也给已经生产了90辆的VK4501P一个检验的机会,希特勒特别批准了波尔舍博士建立重型突击炮部队的请求。这也就是后来的费迪南(后称象式)坦克歼击车。
VK4501P坦克歼击车在采用重装甲防护上远远超越同期的虎式坦克,前部最厚为200毫米,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在主要武器威力上也把虎式坦克甩在后面,主要兵装为88毫米/71倍口径PAK43炮,在2000米的距离上可以穿透150毫米的装甲,这是当时苏军坦克远不能达到的装甲厚度,换句话说,VK4501P坦克歼击车拥有在远距离摧毁苏军坦克的能力,同时具有极为坚固的防护能力。在坦克歼击车的发展道路上,由于双方坦克遭遇战的频繁发生,和坦克装甲和火炮的极端发展,使得苏德双方在防御做战中都吃尽了对方的苦头,开始了重型坦克歼击车的发展计划。VK4501P坦克歼击车可以说是一个德军重装甲强火炮的极端体现,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牺牲了坦克歼击车另外一个重要的能力—机动性。VK4501P坦克的装甲和火炮决定了它的车重远大于虎式坦克,为德国当时最重的装甲车辆,而相应的机动性能降至最低点,在道路测试中,最大速度的公路行进只有每小时32公里的距离,这还没有考虑苏联复杂的雪地和泥泞道路的困难系数。也正是如此,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对VK4501P坦克歼击车能否适应德军的闪击战模式而感到困惑,把该坦克歼击车编为两个新成立的部队,653和654重型突击炮营,随后给这种新式武器命名为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此纪念波尔舍博士对第三帝国军事工业的贡献。鉴于古德里安的意见,重型突击炮营改名为重型坦克歼击营,以示一定的区别。无论是波尔舍博士还是希特勒都没有料到,这种新式武器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表现决定了它在坦克历史上的地位和后世最有争议的二战武器之一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表演。
两个重型坦克歼击营隶属于****集团军群作战序列,同南方集团军群装备虎式坦克的重装甲部队遥相呼应,北方突击集群里面的这两个重坦克歼击营。他们同一个也是新式武器的灰熊突击炮营组成一个坦克歼击团,被布置在进攻作战的最前沿。
波尔舍博士在设计这种新式武器的时候曾经为那门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反坦克炮而骄傲,并且认为在这种无论是穿甲能力还是精度都在世界第一位置上的火炮下,没有苏联坦克能够前进到菲迪南的近距离作战,也就乐观的产生了另一个重大的失败决定,菲迪南坦克歼击车没有安装自卫机枪。这样的失误在战场上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SU…100,ISU…152同样没有自卫机枪,但是德军的战术喜欢将重型装甲车辆安排至前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设计上的失败。
而灾难还没有显示出完结的样子,菲迪南坦克歼击车可谓坦克设计历史上的一个叛逆儿,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可信赖的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