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的角度来看代价还是比较小的。而且,参战双方都用一种骑士的风度来进行战争,关于双方采取人道主义进行战斗的事例不计其数。这场战役之后,参战的老兵对其都持有积极的评价,而互相之间也存有尊敬之情。在非洲,没有持续的仇恨,也没有让人痛苦的回忆。人们称这场战役是一场“干净”的战役。
非洲战役成就了两个伟大的元帅,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其他将领也都名垂青史;但是交战双方的普通士兵也不应当被忘记。而实际上从此役结束一开始,人们对德国派遣非洲的远征军“非洲军团”(Deutsche Afrikakorps,简称DAK)的兴趣就从来没有减弱过。到目前为止,介绍和研究非洲军团的文章和成果汗牛充栋。但是这些文章大多从战史、人物或者武器的角度来阐释非洲军团的。而非洲军团的制服装备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它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对其进行一番探究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非洲战役开始于1940年9月。在法国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企图在北非驱逐英法势力,建立“地中海帝国”。9月13日,驻北非意军第10集团军发起进攻,进入埃及,占领西迪拜拉尼,后因后勤补给困难而停止前进。12月9日,英军装甲部队从意军侧后发起反击,并于11日收复西迪拜拉尼。第二年1月22日英军占领托卜鲁格,随后又于2月6日占领班加西。
意大利受挫之后,不得不求助于希特勒。正如被迫介入西班牙内战一样,希特勒本不想在非洲展开战事,他本打算将兵力用于巴尔干。但是如果不接济这个“不争气的盟友”,那么轴心集团就可能出现分裂;而同时,一旦获得非洲战役的胜利,也可以沉重打击英国。1941年2月中旬,首批德国非洲军部队抵达利比亚。而这支部队一开始就由将因这场战役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埃尔温&;#183;隆美尔指挥。德军于3月31日乘英军兵力空虚发起进攻,占领欧盖莱,尔后声东击西,击败英军,生俘了奥康纳。至4月中旬,英军主力退守埃及,但仍留有部分兵力坚守托卜鲁格;德军进抵塞卢姆后也停止进攻。为扭转北非的不利局势,英军不得不加强驻北非兵力,并在夏天两次发起反攻。遗憾的是,这两次反击均失利了。6月,奥金莱克接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将驻北非英军扩编为英国第8集团军。11月18日,英军发起了代号为“十字军”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消灭驻北非的德意军队。经过激战,英军于12月7日与托卜鲁格守军会合,1942年1月中旬前到达欧盖莱,与德意军对峙。
1941年12月底,德意护航船队抵达北非,德军实力大增。1月21日,德意军队乘英军立足未稳之机再次发起进攻。英军败退艾因盖扎莱,准备在6月中旬发起反击。5月26日;德军先发制人发起进攻,6月13日击败装备占优势的英军,终于在21日攻占图卜鲁格,全歼英国守军3。3万余人;随后乘胜追击,6月30日前到达距亚历山大100余公里的阿拉曼地区。对于英军而言,一旦阿拉曼被占领,开罗和亚历山大也将很快落入敌手。那么北非战役就将以德意军队的胜利而告终。为此,英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阿拉曼。7月,英军发起数次反击,均遭失败。但是,8月底至9月初由于补给问题,德军发动的进攻失利,被迫转入防御。这样,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英军倾斜。
1942年8月,亚历山大上将出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中将任英第8集团军司令。9、10月,英海空军以马耳他岛为基地,重创德意船队。在北非的德意军队补给问题凸现,开始陷入困境。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发起阿拉曼战役,11月3日突破德意军队防线后实施追击,于翌年1月23日占领的黎波里。11月8日,盟军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并迅速东进,一部进入突尼斯,驻北非德意军队腹背受敌。但是,德军在12月初挫败东进盟军夺占突尼斯的企图后迅速增兵,总兵力增至10万人,沿突尼斯边界与盟军登陆部队和英第8集团军对峙。2月14日,德军在卡塞林山口发起反击,企图消灭东进的盟军。由于德意将领意见不一,相互掣肘,轴心国军队仅仅在重创美第2军后就转入了防御。而盟军则组建了第18集团军群,统领北非盟军。3月底,英第8集团军突破马雷特防线,4月7日与美军会师。4月19日,盟军发起突尼斯战役。在这场战斗中,盟军全歼驻北非德意军队,俘25万人。由于各种问题,德意军队难以发起后续反击,5月13日,非洲军团在突尼斯向盟军投降。北非战役结束。
非洲军团的名字经过了几次变化。其对外最初使用的名称是“隆美尔侦察部队参谋部”(Aufkl?rungsstab Rommel)。1941年2月19日,希特勒一纸命令将该部队定名为“德国非洲军”。六个月之后,非洲军扩建为装甲集群的规模。1942年1月底,非洲装甲集群又改编为非洲装甲军团;而到了战役即将尘埃落定的时候,由于明显的政治原因,整个军团又改名为第1意大利集团军。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我还是愿意将在北非的所有德国部队笼统的称作“非洲军团”。
最初,非洲军团的主要部队包括第5轻装师、第15装甲师以及下属的附属部队。扩建为军团之后,新加入了第90轻装师,以及六个以城市命名的意大利师:“阿雷埃特”、“的里雅斯特”、“博洛尼亚”、“帕维亚”、“布雷西亚”、“萨沃纳”。1942年8月非洲军团处于颠峰时期,其下属的主要部队包括德国非洲军(包括第15装甲师和21装甲师,后者由前第5轻装师改编)、第90轻装师、第164步兵师、雷姆克空降旅、意大利第10军、第20军和第21军,以及其他附属部队。而此时由于德意军队补给线还未出现问题,因此在附属部队当中,
后勤部队占了很大一部分。当非洲军改编为非洲军团之后,原来的非洲军成为军团下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先后由路德维希&;#183;克鲁威尔中将和沃尔特&;#183;奈宁中将指挥。
尽管非洲战事主要在陆地上进行的,但是空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海军的岸防部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部队,为非洲军团的成功使了好大一把力。空军参战的部队包括第26驱逐机联队第III大队、第27战斗机联队第I大队、第26战斗机联队第7中队、第2俯冲轰炸机联队第II大队,另外还包括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第1中队、第2夜间战斗机联队第2中队以及来自其他单位的成员。
不同于那些在东线苦苦鏖战,并且遭受重大打击的战友,非洲军团的士兵一直装备良好。他们拥有专门的热带制服,而东线士兵却没有相应的冬季制服。早在德国刚刚开始介入地中海和中东事务的时候,即1940年7月,汉堡大学热带研究所就受命研发一系列的热带制服。到1940年年底,德国就已经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服装以供装备。
这种热带制服基于一战时期德国殖民地部队军服的式样,被命名为M1940型热带制服。空军和海军制服的编号是M1941。其颜色大多为淡橄榄色,即偏绿的沙漠褐色。在英国这种颜色被称作咔叽色,在美国被称作深绿褐色。为了通俗易懂,我们暂且将其统称为“沙漠色”。最初使用这批制服的是部署在利比亚的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非洲军团的地面部队、空中部队和海军部队的制服互相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少区别。下面,我们分类别介绍一下非洲军团的专用制服装备
太阳帽(Pith Helmet)
非洲军团地面部队的太阳帽是常规样式的,和我们见到的英军太阳帽没有太多区别。由经过压制的软木制作而成,外面为一层橄榄色的帆布。帽子内部边缘附近为绿色,而其他地方为红色。边缘上还用皮革装饰了一番。帽子上的金属徽标跟德国国防军钢盔的徽标是一样的,一边是德国的万字鹰徽盾章,一边是分布德国国家色红、银、黑三个斜条的盾章。它们通过背面的三个穿头与帽子连接。
空军的太阳帽和陆军的在基本构造上完全一样,只不过外面铺的是一层沙漠色的帆布。另外,空军的展翅鹰标志代替了陆军的折翅鹰标志。这个展翅鹰和空军钢盔上的展翅鹰一摸一样,实际上是纳粹德国空军独有的标志。海军的太阳帽和空军的完全一样,除了徽章。
尽管这种太阳帽分发得非常广泛,但是在部队当中却不大受欢迎。官兵们宁愿戴着战斗帽也不喜欢戴着这种遮阳帽。不过在后方的半官方场合,人们还是不得不戴着太阳帽。
船形帽(Sidecap)
非洲军团的船形帽是基于M38型战斗帽设计的,没有尖顶。主要的材料是橄榄色的布料和红色的棉布。在帽的两边,各有一个金属扣眼用来通风。这种船形帽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但是却很受装甲部队坦克乘员的欢迎。帽子前方****的帽徽周围缠绕着一条细线,根据所属兵种的不同,细线的颜色不同。这些颜色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兵种色(Waffenfarbe)。
空军的船形帽颜色与空军传统制服的蓝褐色是一样的。制作材料是轻便的沙漠色棉布。展翅鹰和万字的颜色是淡灰色机器缝制的,底板是沙漠色的。
尖顶战斗帽(Peaked Field Cap)
这种尖顶帽于1941年年中引入,是非洲军团官兵最为欢迎的一种帽子,也成为非洲军团的标志之一。它又称作“Afrikam&;#252;tze”,样式同尖顶滑雪帽以及山地部队的山地帽(Bergm&;#252;tze)差不多。其制作材料是轻便的帆布。帽舌较长,为眼睛提供了较好的保护。为了透气,帽子两边还各有两个金属扣眼。同船形帽一样,军官的战斗帽在接缝处以及前端也配有银白色的细线。早期的战斗帽在圆形国家色徽章周围有一个倒“V”型的细线,这个细线就是兵种色细线。后期的战斗帽于1942年9月8日取消了这条兵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