佻南县长孙荷晋得知他派的劝降人员已被乌泰扣留,便料知叛匪定会大举进攻。当时兆南县城方圆五里。四周仅有土围子,无城墙,城内守军兵力单薄。在重兵压境、四面受围的情况下。城内守兵“昼夜不离城壕”商务公会招募商团协助守兵守城。
一方面命令城防部队加紧修筑工事,一面派人向吴俊升部告急,要他急速驰援。怎奈路途遥远,吴俊升部又在行至通榆以北时,因为桥梁损毁,被阻三天。所以,未能如期到达。
眼看着叛匪逼近佻南,陈荷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倒让他想出个“缓兵之计”来。他让城防部队的两百名士兵每天天黑时悄悄出城。到了第二天白天,再举旗整队入城,城内官员及各商界人士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迎接。为了演得逼真。他还把士兵所穿的衣服颜色每次都更改一下,且多次改变进城方向,日复一日,给对方造成援军源源不断开进城的假象。
叛军潜入城中的密探,被假象所蒙蔽,立即报告给乌泰。乌泰惊疑不定,认为现在不可轻举妄动。况且已集中在佻南一路的兵马尚还不足。须调左右两路兵马前来助阵,便将进攻佻南的日期向后延迟。
在乌泰部署向佻南进攻的同时,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拉喜敏珠尔纠集本旗五百余人,集结于镇东城东二十余里之包特敖瑞村,准备攻城
当时镇东县县长是陆庆曾。驻军连长李树勋,手下有近两百名士兵。但士兵中有不少蒙古人。李树勋擅长蒙语,又娶了一蒙族女人为妻。拉喜敏珠尔手下的管军协理乌尔塔利用李树勋手下的蒙族士兵打通关系,借商谈解决蒙汉两族关系为由。邀李树勋在包特敖瑞村参加宴会。李树勋不知是计,如约率数十名卫兵前往。
宴会中,乌尔塔军依然要求李树勋率部投降,并献出镇东县城。李树勋当场毅然拒绝,无奈其所带的蒙古族卫兵早已和乌尔塔串通一气。非但不能保护李树勋的安全,反而助纣为虐。倒向叛军一边,李树勋遂被拘禁。参加叛乱的蒙古族士兵受乌尔塔诈降之计,回镇东向陆庆曾报告:“李树勋已经向蒙古军投降,蒙古军队有数千人,准备明日进攻镇东县城。”
陆县长闻讯大为震惊,即令警察局长李家成率城内所有军警坚守城池。并派人至佻南告急,请求增援;又派人去科右后旗国公府,要求镇国公进行约束。此时陆县长还不知道拉喜敏珠尔就是此次叛乱的指挥者。
次日清晨,叛军队伍果然从东面蜂拥而来。李家成虽然率军奋力抵抗 只是镇东县城郭未建。无屏障可据,加上城内的蒙族士兵放火作乱。与城外相互策应。一时间火光冲天,枪声四起,城内秩序大乱。李家成一时手足无措,且见部队失去了作战信心,只好保护着陆县长及一些官员的眷属,从城西突围。向靖安县白城子逃走。
叛军攻占县城,打开仓库。把粮食和物品装上车辆,又设盛大宴会。庆祝首战大捷。同时将李树勋释放回家。并向拉喜敏珠尔报捷。听候旨令。
陆庆曾逃到靖安县后,才知道中了叛军的诡计,异常羞恼,决定重整旗鼓,夺回县城。于是,请当地驻军二百人,连同李家成所部一百多人。组成一支部队,于第二日午夜。对叛军占据的镇东县城发起了突然袭击。
乌尔塔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狂欢作乐,防守松懈,没料到官军这么快便进行了反击。枪、炮声一响。也不知来了多少官军,惊慌失措。只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弃城东窜。
乌尔塔逃离镇东县城后,所率五百余乌合之众,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蒙汉两族人民的鲜血染红了镇东大地。
与此同时。东北军区司令员吴禄贞已经命令黑龙江省军队进驻景星、龙江,警戒嫩江沿岸一线,并进击镇国公府;吉林卫戍司令曹混派兵开赴新城扶余、农安、长岭、大贲一线,阻截沙俄派兵支援叛军。此外,还从新民屯驻军派出炮兵营和骑兵营。警戒辽河地区,并向郑家屯前进待命。
沙俄偷偷从富拉尔基出动一千多人。进入战区待命,在中东路和北满支线铁路也集结兵力,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
比。, 万
佻南县长孙荷晋眼见当面的叛军越来越多,且与佻南只有一水之隔。一旦叛军开始攻城,西洋镜便要被拆穿。到那时想逃都来不及了。而且吴俊升的援军迟迟不到。遂决定率部带着官员们弃城向郑家屯方向撤退。
就在这危急关头。吴俊升亲率三个骑兵营离开大队,日夜兼程。从另一条路赶到了佻南县,先于叛军入城。城内的士农工商见政府军来到。且精备精良。人心大定,秩序大变,正准备逃离的卸了车马,一齐拥上街头迎接官军。
第二卷 大潮 第二十一章 自告奋勇打亮星
更新时间:2010…9…20 1:49:29 本章字数:4460
二俊升的身矮体胖,为人粗幼时嘴受讨冻伤,一傲吼活叶字不清,常是磕磕巴巴,唔唔、晤唔,被人戏称“吴大舌头”他外表看起来憨庸,给人的印象是傻里傻气,但心实狡黠。
吴俊升生长在一个贫苦农家。七八岁就开始执鞭给当地王大店家牧放牛马。一年挣得白银一二两,以补贴家用。每天晨曦微明他就要驱赶畜群在草原上放牧,造夜幕降临时,才能收拢畜群回到主人家。这个。穷“马绾”衣衫褴褛,鼻涕“过河”开饭时伙计们都不愿与他同桌共餐。但吴俊升很会殷勤服侍主人。故得其厚爱,并收为义子。由于他长期牧放而熟知马性,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马上工夫。使他后来贩马和当骑兵做得比别人更加得心应手。
长大之后,为谋出路,浪迹于贩马市场,习相马业,充当马贩子、经纪人。吴俊升“驰马试剑。臂力绝伦。是时曾为商家炮手。盗贼遁迹,举邑安之。既而志在从戎,欲置身军旅”便投效辽源捕盗营为率伍。时年仅十七岁。当时民间有句俗话叫:“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视当兵为无能之辈或宵小无赖所为。吴俊升为摆脱贫困,也只好到为人厌恶的军营中混事,先在捕盗营当伙夫。因为吴俊升既习马性又善骑射,所以,不久又当了马夫,管理军马。二十岁那年,吴俊升凭借义父王大店资助的一副残缺不全的鞍具,借钱买了一匹独眼马,又自己动手凿了一只木蹬,配齐了鞍具,这才当上了一名正式骑兵。
当上骑兵后的吴俊升,因“性耐劳,饶胆略”作战奋勇当先,还是受到上司和伙伴的垂青与喜爱。在讨伐海龙、通化等地区的土匪,出征讨伐吉林的土匪,讨伐辽西土匪。讨伐峰密山土匪等战中。勇猛过人,冲锋”常为军先锋”后退则经常殿后,因此受到盛京将军增棋、赵尔巽、徐世昌诸大员的器重,得以屡屡升迁,得任后路巡防营统领。
广州革命首义成功之后,全国震动。此时的吴俊升部正在外剿匪作战,得讯后。也想着尽忠于朝廷。但一来没得到命令,二来他的参谋长高喜是个聪明人,建议他在复杂的形势下按兵不动,静观形势发展。这也与张作霜等人的作法一致。那就是看清楚再下注。省得折了多年积攒的老本。再说奉天城还有新军驻扎,新军与旧军的矛盾历来就有,急于表态,恐成众矢之的。
关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出人意料。蒋王朝眼瞅着无可救药,革命党人送来了钱款和委任状,吴俊升一下子变成了师长。他虚以委蛇,对革命党派来的劝说者客气相待,但并不明确表态。直到北洋军投诚,革命军入北京,他才与张作霜等人商议妥当联合致电临时政府。表示支持民主共瓶
草莽出身的吴俊升、张作霜等人,信奉的哲学就是依附强者的生存学,正如张作霜曾慷慨陈词:“都说我张作霜当过胡子,我***拿过谁的一个笤帚疙瘩了?那时候我就是不服天朝管。后来日俄打仗,洋鬼子打算利用我们。我们为了得武器。有时也被他们利用。那时我是得抢就抢,得骗就骗,都是为了武装自己,生存下去。后来感到不和官家合作。成不了大事我跟从大清。是为了要他们作我的后盾。咋的?有啥不光彩。”
光复了,共和了,升官了。粮饷照拿,似乎也没影响到什么。但吴俊升心里却明白,复兴党执政。以前赏识他的老上司不在了,想要继续向上爬,就要重新铺路,或者做出些成绩让人看看。
当然,象他这么想的也大有人在,听说张作霜最近在剿匪中分外卖力,已经得到了军区的嘉奖。这让吴俊升想起张作霜刚投诚清朝时,也是这般奋勇当先。苦战一年,终取得重大胜利。得到清廷嘉奖。从而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吴俊升很不舒服,因为他本来就与张作霜有些龌龊的吴俊升感到很不舒服,幸好,现在机会来了。
,万
所以,眼见大队受阻,吴俊升便亲率骑兵营绕路而行,快马加鞭未下鞍。终于捷足先登,抢敌之前进入佻南县城。
锡勒图喇嘛等人得知吴俊升率兵赶到,既惊慌又懊悔。
吴俊件多年征战在佻辽一带,颇有威名。现在又升为师长,重兵在握,且听说刚网换过一批“五眼枪”又带了几门“远程座力炮”己方的“别列达”枪和几门小洋炮与人家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乌泰赶紧和锡勒图、诺庆额、硕代喇嘛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会上。有人主战,有人主撤,有人主和。…二云,让乌泰拿不室走怕失利,盘怕被追剿艾…千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
正在这时。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大声说道:”郡王,我有几句紧要话要说。”
乌泰眼睛一亮,暗道:怎么把高大当家给忘了呢?他与吴俊升交过战,或许能有些主意。
这位高大当家名叫高贵,前几年啸聚了一些流氓、无赖、恶棍之流,拉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绺子,约有两百多人,盘踞在名叫王家围子的地方。开始时与捕盗营作战,倒也接连得胜。后来吴俊升奉命而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