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弟,”欧阳定星上将在前敌指挥所看到古地的时候,就充满了遗憾的问:“你当时到底怎么想的?咬紧牙关吃掉土肥原贤二的师团部,这一仗就不会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古地笑了笑,他不能说这是因为李长官跨战区向他下达了命令,只能说:“欧阳司令,也许这一仗打大了,对整个战局更有利呢?现在日军增援了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可是咱们第六战区的部队还没有动用到一半,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欧阳定星上将虽然还不到40岁,但毕竟是在军界混迹多年的老人了,他只是随便的看了一下地图,就摇头说:“你闯大祸了。”
古地愣了一愣。欧阳定星上将接着说:“我看出来了,这是第五战区李长官的意思。你不用否认,也不用答应。现在敌人的援兵正在源源不断的赶来,第8军、第10集团军也已经接近我们,这点兵力消灭土肥原贤二的残兵败将足够了。可是第17集团军也在赶来,目标就不是土肥原这头猪了。咱们黄司令长官之前怎么都不用中原部队,现在又怎么可能一下子调集这么多部队来?就是他想调,中原部队又怎么可能这么快的就赶来了?情况已经很明显,这些中原部队全部都是在黄司令长官的指挥外赶到的。这个战局,就乱套了。”
他看了看古地,把指挥所里的人都支使了出去,严肃地说:“你的处境恐怕不妙了。你知道吗?”
古地摇了摇头,虽然他隐隐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欧阳定星上将看了他一会,说:“我和你们老长官李宗凌在军校里是好兄弟,也曾经在战场上同生共死过。看在他的面子上,我提醒你一句,这场战役不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战区司令长官那里,你都不会有好结果。”
古地有些明白了,问:“你是说,因为我没有服从他的指挥?”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欧阳定星说:“开封会战本来已经结束,黄司令长官指挥失误,难辞其咎,这是已经有了定论的。但是现在战局突变,已经不受他的掌控。我这个人一直不喜欢咱们军队内部分什么派系山头,只要都是中国人,就应该团结一致打鬼子。但是有的东西,不是你不喜欢就不存在的。战局的变化,已经变成了中央和中原两大派系之间的一种暗斗。至于你,”他摇了摇头,说:“好自为之吧。”
欧阳上将的话,让古地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他隐隐的想到了些什么,不过一时之间还不是很明白。一直以来他在老军长李宗凌的羽翼下,只管要钱要兵,然后打好仗,为老军长脸上争光就行。自立门户以后,他的部队打了几场漂亮仗,不过似乎也没有受到过高层特别的重视。这时候,他只觉得自己的处境有些微妙。开封会战,本来因为第六战区黄长官的指挥失误,已经是一场败局了。他的主动出击,却让这场败仗中出现了一个扭转局面的亮点。但是,他怎么也算中原系的人,帮中央军争个脸面,恐怕中原的大佬不会怎么高兴的。而现在战局的扩大和混乱,第六战区俨然变成了中原系的天下,中央系那边,对他的横插一脚,恐怕也会相当的不满。自己一不小心,竟落得了个两面不讨好。看来很多事情,光凭热血真的是不行啊。
那时候古地还在想,只要自己把仗打好,就算两面不讨好,最多功过相抵,可能以后部队的发展会受到一些压制。不过他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一点,因为他淌进的这潭水,比他预料的要深得多。
随着中原系第15军、第19军加入战场,这场会战已经完全不受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指挥了。作为战区司令长官的黄潜一级上将除了命令第1集团军、第8军和12军各自固守目前的阵线外,索性抱着手在一边看热闹去。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场战役的指挥权,已经落到了那个远在安徽省会合肥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谦诚元帅的手里。而他的前敌总指挥,则是第10集团军的彭昕上将。
这场战役,如果最终中原系打赢了,那李谦诚元帅的声望必定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他全面入主军政部,掌握军权,就有了更多的资本。就算打输了,第六战区在开封一战指挥上的低能,也让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打击中原系,两边的斗法,会拖得更久一些。普通的民众本来不可能知晓这些情况,可是很多小道消息,却说的是黄长官指挥无能,前方将士自发向日军发起攻击的戏路。然后又有很多混淆视听的内容出现,老百姓搞不明白,只是希望自己的军队能打胜仗,至于是谁打的胜仗,他们并不在意。
第一七七章 不算胜利的胜利
随着战事的扩大,开封会战在后世的史学家们笔下,也变成了中原会战。这么命名的原因,除了地缘关系之外,还有暗指这是一场以中原系的部队为主导的会战。
这场会战的焦点,则是被包围在开封西面一个小村庄的土肥原贤二师团。中原会战的第一阶段,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围点打援的战斗。中国军队用第1集团军的3个师加上200师死死的围住了土肥原贤二,而日军的华北方面军则派出了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来救援,而在救援的路上,几支出击的中国军队又和增援的日军缠斗在了一起。
其中,最先赶来的独立混成第12旅团,在接近开封的时候,就被在开封会战时支援第1集团军,后来往南撤退又杀回来的12军36师挡了一下。36师在开封会战里损失并不大,而12旅团在兰考和第8军则着实的血战了一把。这一仗36师抢占了有利地形,硬是把战斗拖到了第10军的到来。
第10军是中原系的主力野战军之一,虽然比不上第7军那样的头牌,但是这个3师制的甲种军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日军第12旅团见势不妙,掉头就往109师团的方向去了。而彭昕上将也顺势就收复了日军只有很少兵力的开封,将之作为前敌指挥部。
第一阶段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是杞县。从商丘方向横过来的日军109师团和中原系17集团军迎面撞上,很快就把这个小县城变成了一个血肉磨坊。这场血战打了4天,17集团军伤亡比例就达到了40%,战斗力严重下降。而从山东过来的第6师团很轻松的就占领了中国军队一度已经放弃了兰考,日军两个师团之间的联系完全打通。两个师团长谷寿夫和山冈重厚吸取了徐州一战矶谷廉介孤军冒进险遭歼灭的教训,互相配合,平行推进。
很快,杞县失守,17集团军退往陈留。
在日军向前推进的同时,经过调整的第1集团军和200师也像被包围的土肥原贤二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后来的史料揭露,第1集团军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并没有服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按兵不动的指示,在开封会战中打得相当窝火的欧阳定星上将决心用一场胜利来血洗第1方面军不败而退的耻辱。
第1集团军的用力,也促使了日军两个增援师团的攻势加强,因为土肥原贤二已经不顾武士的“荣誉”而跳过方面军司令部,直接向谷寿夫和山冈重厚两位同僚求救了。于是这两个师团的推进速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战斗力更凶狠一些的第6师团,率先攻到了开封近郊,而109师团,则再次被17集团军堵在了陈留,血站数日,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而第1集团军的拼死抵抗,也使得谷寿夫和土肥原贤二两人之间的距离明明到了步行一天都可以走到,却怎么也过不去的地步。就像这两个人在玩同性恋,相约一起去同志酒吧,可是一个人在里面让人给砍了,另一个人在外面看着,却怎么也进不去帮忙。而且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明确的表示鄙视同性恋,纷纷趁火打劫。
打到11月中旬,随着中原部队第15、19军加入到陈留防御战的外围作战的时候,109师团的山冈重厚发现自己也有被包围的危险,就向后撤了几十公里退回了杞县。和第6师团之间的呼应也被从中斩断。这仗再往下就不怎么好打了。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看到战势有利可图,遂命令第8军、第12军投入战斗。这两个军本来就在战场边缘,得到命令后很快的投入了战斗。他们不去管和谷寿夫拼得伤亡惨重的第10集团军,倒是心有灵犀的都压到了杞县附近。109师团面对的中国军队也一下子由4个军变成了6个军,足足有10万余人。而且这时候中原军队的又一支生力军71军也杀了出来,目标仍然是退守杞县的109师团。更糟糕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得到情报,在之前中国南北两个政府连年恶战的时候始终都是骑墙,从来没有派兵参战的西川两省的地头蛇,前帝国四大异姓亲王之一的皇甫家族,此次也派出了部队参战,并且一派就是首期3个集团军约20万人,其中两个集团军已经进入中原,正在向双方的作战区域开进。
日军在攻占徐州之后,就已经全力准备进攻中国政府的陪都武汉的战役,华中方面军主力正在长江中下游积极准备沿江西进,华北方面军原本的计划也是沿皖西南下,直取武汉。此时也有三个师团又一律团的兵力被拖到了中原地区。是索性将华北方面军全力西进,全面占领河南,然后绕走汉中取四川在包抄武汉,还是照原计划沿皖西直下武汉,日军统帅部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日军参谋本部有人认为先取中原、再夺汉中、西川,然后包抄南方,是一条历史上曾经灭亡中国的汉人政权的老路,也是当前的日本军队应该学习和遵循的必胜之路,应该调集主力军队完成这一战略构想。但是反对者认为目前帝国的兵力要应付这么长的战线,显然是不够的,而且中原地区尚有相当规模的中国军队,往西到汉中西川一带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并不适合“皇军”的机械化作战,不如照原计划,华北方面军主力沿皖西南下,攻取陪都武汉,彻底打垮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争论的结果,似乎是南下派占据了上风,而这个时候,中原会战也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即中原地区的中国军队进入反攻的阶段。随着川军的加入,中原地区的中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