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此认清皇太极的真实面目,岳托开始逐渐向多尔衮靠拢,本来很有希望做多尔衮的强力支持者,可惜老天没给他悔过的时间,在崇德三年秋天和多尔衮分两路扫荡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数省,获得辉煌胜利。没想到这小子倒霉到家,多尔衮负责扫荡济南城内,他负责驻扎军队于济南城外,偏偏城外爆发天花,岳托中了招,病死于军营之中。
  不过他的死后哀荣还是不错的,皇太极追封他为“克勤郡王”,世袭罔替。多尔衮也很惋惜,后来对他的儿子很好,还重用其子,命为“理政三王”之一。
  阿济格:封武英郡王,后多尔衮掌权,加封和硕亲王,史称“英亲王”,战功卓著,威名赫赫,只可惜没有政治头脑,估计政治智商和豪格半斤八两。多尔衮深知他的脾性和能力,一直不敢在政治方面重用他,怕这个鲁莽的哥哥坏事,因此兄弟之间略微有些罅隙。
  后来多尔衮死,他被顺治清算,夺爵幽禁,等到将多尔衮的剩余势力清除殆尽,顺治下了一道旨意,说这位英亲王意图谋反,赐自尽,如此凄惶地结束了生命。
  多铎:封豫亲王,领镶白旗,是当年努尔哈赤最为溺爱的小儿子,十一岁就封贝勒,成当时实力最强大的正黄旗旗主。这小子的风流韵事和古怪荒唐的事迹多了去,不胜枚举,为人懒散疏慢,脾气古怪,喜欢嬉皮搞怪,另外兼风流好色,最喜欢半老徐娘的他人之妇或者绝色小寡妇。
  但这小子其实是在韬光养晦,其真实才干只略逊于乃兄多尔衮,一旦统领大军,攻城拔地,军事才能不容小觑,而且为人精明狡猾,在朝野中的人缘不错,该谴责的地方就是他作为扬州十日的刽子手,个人历史留下污点。
  多尔衮由于自己没有儿子,所以刻意准备让这个最为信赖和疼爱的弟弟做继承人,结果和当年的岳托一样,倒霉的多铎在顺治六年秋死于天花,时年三十六岁。离谱的是,他如此风流好色,他的两位满汉福晋却坚持为他殉葬,无论多尔衮如何劝说,仍然固执地追随这位“荒唐王爷”去了,难道他确实有人格魅力?
  他的死对多尔衮的打击很大,可以说,如果多铎不死的话,多尔衮也许就真的废掉顺治而自立了,他们三兄弟的身后命运就不会成为悲剧了。
  注:福晋一称是满族的特有俗称,正式称呼为“妃”,结发原配妻为“元妃”'大福晋';元妃去世或者被休离,再娶填房的后妻为“继妃”'继福晋';侧室中出身高贵,地位较高者为“侧妃”'侧福晋';出身低微的小妾为“庶妃”'庶福晋'。 
  该说说女人了:
  努尔哈赤——佟佳氏'元妃':生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后病死。
  ——富察氏衮代'继妃':生五子莽古尔泰,六子德格类,皇四女莽古济,后因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传出丑闻,被休离赶出宫,莽古尔泰因怒其连累自己失去争储君之位的机会,亲手杀之'
  ——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妃':十二岁嫁与努尔哈赤为侧妃,两年后衮代死,随即继任大妃。十七岁生阿济格,二十四岁生多尔衮,二十六岁生多铎。被皇太极诬陷与代善有染,一度被努尔哈赤休离,一年后又重新接回宫中,封号恢复。后努尔哈赤死,被逼殉葬,年三十七岁。
  ——叶赫那拉孟古'侧妃':十七岁生皇太极,并不受宠,后来其娘家叶赫部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发生战争,仇恨郁积,努尔哈赤迁怒于孟古,并且将其兄长战死后的尸体一分两半,交还叶赫,孟古因此抑郁成疾,临终求见母亲,不得准,遂病死。死后努尔哈赤下令不准修陵,直接在她生前居住的院子中掘坑掩埋。
  皇太极——博尔济吉特哲哲'元妃,皇后':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均嫁与蒙古贝勒,后来顺治登基,尊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病死。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宸妃':原嫁与一蒙古贵族为妻,无所出,后丈夫死,崇德元年入宫封为宸妃,时年已二十七岁。二年生皇八子,未满周岁夭折,悲痛成疾,崇德六年病死。
  ——博尔济吉特娜木钟'贵妃':本为皇太极仇敌察哈尔部汗王林丹汗大妃,称囊囊福晋,后林丹汗被多尔衮围困于青海,病死。她升为囊囊太后'另说苏泰太后',率部从投降归顺,献上传国玉玺,皇太极娶之,被封为贵妃,时年约三十六七岁。与前夫生一子,名为额哲,被皇太极封为察哈尔部贝勒。与前夫生一女'本书虚构名为萨日格',皇太极收养之,后封为和硕公主,下嫁睿亲王多尔衮为侧妃。娜木钟嫁与皇太极数年后,生皇十子博穆果尔。
  ——博尔济吉特巴特玛'淑妃':同为林丹汗妃,人称“土窦门福晋”,后随娜木钟一同归附,被封为淑妃,年龄和娜木钟相仿。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庄妃':小名大玉儿,科尔沁贝勒桑塞之女,是哲哲的亲侄女,十二岁嫁与皇太极,从十五岁起,连生三女,直到二十六岁方生皇九子福临。接下来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熟知,就不重复了。
  多尔衮——博尔济吉特氏'元妃':小名小玉儿,庄妃的同父异母妹,十一岁时与时年十二岁的多尔衮成婚,无所出。顺治六年底病死'死得蹊跷,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多尔衮下令百官缟素,视为国丧,但出乎意料的是,她的头七还没有过,多尔衮就立即迎娶豪格福晋入府,同时还传言太后下嫁,有猫腻。
  ——朝鲜李氏'侧妃':名不详,朝鲜金林郡公李世绪之女。崇德二年,多尔衮征朝鲜,迎娶回盛京,翌年生下多尔衮唯一的孩子,女儿东莪。后来多尔衮死,被分配某贵族为妃,下落不详。她就是本书的主角李熙贞的原型。
  ——博尔济吉特氏'侧妃':小玉儿的亲妹,为豪格元妃。后顺治四年豪格被多尔衮幽两个月后死亡,寡居。六年小玉儿死,被多尔衮迎娶入府,为侧妃,带有为前夫豪格所生一子,时年十七岁,多尔衮
  颇喜此子,时常邀其入府亲手教习骑射之术。何洛会惧之'背叛主子的人当然心力有鬼',力劝多尔衮:“见此子如见鬼魅,不若除之。”被多尔衮拒绝。后来竟然成为顺治诬蔑多尔衮的罪状之一,说多尔衮故意侮辱豪格之子。 
  ——朝鲜李氏'继妃':朝鲜宗室李开音之女,顺治七年夏,多尔衮令人往朝鲜索要贵族美女,封为“义顺公主”送至辽东,多尔衮亲自前往辽东的连山迎娶,立为继妃。不过后来好像不知道是多尔衮的身体不行了还是觉得该女容貌不美,总之回府之后就冷落一旁。半年后,多尔衮坠马身亡,她被满洲贵族收为侧妃,结局不详。
  ——吴尔库霓'侍女':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庄妃之兄'的家奴,后送与多尔衮为贴身侍女,估计多尔衮很宠爱她。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去世,她为多尔衮殉葬'不知道是自愿的还是多尔衮的遗命',死前特地找多尔衮生前亲信,嘱咐要将八团龙袍,黑貂褂,大东珠素珠放入多的棺椁之内。结果该亲信背叛举发,这也成了多尔衮“谋逆”的最重要证据,也是唯一不是“莫须有”的证据。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是否是多尔衮遗命她殉葬,所以故意报复呢?
  唉,终于基本完成,以后再有新人物出现我会补充的。
  深深佩服我自己,在短短的半年间愣是将自己培养成了半个清史专家,居然在没有查阅任何史料的情况下凭借自己超群记忆力把各色人等的生平事迹,奇闻轶事,生卒年份,家里八卦大致写了出来,供大家参考和了解,实在是呕心沥血啊,大家捧个场吧!谢谢啦!
    第一卷 朝鲜奇遇 第一节 失败的开头
     更新时间:2008…9…17 6:31:33 本章字数:4313
  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梧桐树,初夏的微风,这些美妙的景物如果是在宁静的山间小村或者有着浓郁江南气息的水乡小镇,的确可以叫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甚至想用无拘无束的歌声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惬意,然而这美妙的一切,换到了申城上海,却大大地变了味道。
  眼下正是六月初夏,上海此时唯一的一道风景线恐怕就是黄浦江边的外滩了,这个勉强可以吹一吹略带些江水凉意的微风,感受一下不那么干燥的空气,体验一下恋爱味道的地方,一对对,一双双恋人亲密地依偎在外滩的各个角落,或倚栏干,或相依石凳。亲昵热吻的动作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场景,近百年来一直静静矗立着的外滩用它没有任何情绪地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在面前上演了无数次的几乎俗滥的场景。
  然而此时如同马一般忙碌地穿梭于这座国际大都市阶次林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中间的人们,恐怕大多数都没有这样好的兴致,一个充满着人才,竞争,压力,紧迫的大环境,让每个人都有强烈地危机意识和紧绷着的神经,为自己的生存忙碌着。
  六月,最难熬的恐怕是这两类人: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的初三,高三的学生们;即将毕业,走出大学校门,步入前途莫测的社会竞争中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前者是戴着厚厚镜片埋首于书山题海中昼夜耕耘不息,手腕酸软,脑细胞坏死若干,旁边堆着“脑白金”,“鱼肝油”,清凉油,还有凉了大半的一大碗糖水荷包蛋的书虫。
  后者是一大早穿上花费了大笔银子购置的行头,一番精心打扮把自己装饰成精英人士或是白领丽人,乘公交,看地图,换地铁,奔波于各个大型写字楼之间,在电梯里再一次紧张地照镜子理头发,带着恭谨,甚至谦卑微笑的大学毕业生。
  而我们的主人公就属于后面一类人,此时的她正垂头丧气地拖着沉重的双腿,一步一蹭地在淮海路上挪着,不用说,就知道又是一个应聘失败的倒霉蛋。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书的这位主角:
  别看她一副落魄失意的模样,可她好歹还是著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堂堂本科生;
  别看她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