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状元的死,疾字营的覆灭,对于开封大营的周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李天芳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员猛将三万骑兵那么简单,他失去的,还有斗志。战后他能推测到,这一次的突袭完全是在刘凌的预计中,甚至是,完全是在刘凌的计划里完成的。虽然那个人远在三百里以外,却将开封守军玩弄于鼓掌之间。李天芳总结了这次战败的经过,得出的结论是,野战中,正面对敌,无人是刘凌的对手!
或许李天芳的结论有些悲观,但作为镇守开封的主将,他必须做出在他看来最客观的分析。他下令大军坚守开封城,不可再轻出与汉军交战。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消极迎战的表现,没有一个军人,一员大将应有的血性。只是不可否认的是,若是周军坚守不出,汉军绝对无法攻破开封城。
刘凌要的就是他不敢出来。
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攻取开封,而是黄河以北的裴战!
击败了疾字营之后,刘凌下令大军休整。五万多汉军,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损失也有四千人之多。虽然相对于周军的损失来说要轻的多,但汉军远来,援军未到,以不足五万人马驻扎在距离开封三百里之外的地方,确实有些冒险。损失太大的话,汉军难以接受。周军败一百次,只要是在大周的土地上他们就能很快再次拉起几十万人的军队。而汉军则不同,消耗的人马需要从大汉的百姓中征兵。虽然大周的百姓并不排斥换一个新的国家主人,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咱家汉军。
这就是制约汉军发展的一个最大的不利因素,即便大周的朝廷对百姓再坏,出于对朝廷的敬畏,百姓们不敢反抗朝廷征兵。而刘凌对百姓再好,又有几个人愿意拿起武器去拼命呢?
在大汉,刘凌是神灵一般的存在。他一句话可以让无数热血青年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可是在大周,他没有这样的号召力。
而刘凌在等,他在等百姓们自己觉悟的那一天。刘凌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在他占领的区域内已经实行了分田的政策,百姓们每户都分得最少十亩良田,当然,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开垦的。大汉朝廷给百姓们提供种子,并且第一年的收成只取十分之一。这对于大周的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们都是农民,才不怕种田,他们怕的是没有田可种。
占领早的地方,如晋州,绛州,慈州这些地方已经有两年了,百姓们这两年下来已经尝到了甜头。大汉的官府收取的赋税极低,他们的余粮还能按高价卖给官府,并且没有人敢从中诈取百姓的利益。大汉监察院的监察卫可是遍布各个州府的,哪一个当官的不开眼诈取百姓的利益,那等着他的就是监察院杀人的刀子。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这种日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如果有一天,再有别人打来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办?
大周之所以近乎覆灭,在于其失了民心。汉军占领的地方百姓们过的好,他们还会允许有人来破坏这种美好吗?刘凌坚信,当有人来破坏他们幸福生活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
周延公坐镇晋州,候申坐镇洛阳,有他们两个在,刘凌就没有后顾之忧。
有时候刘凌想想自己在做的事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自己在做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如果这算拉拢民心的一个手段的话,那么无疑,这手段是最有用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靠的就是人民。刘凌在做的是靠人民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不是在与人民战争!
其实,老百姓对贪官并不是坚决的抵触。贪官不干人事,这才老百姓恨之入骨的。而且,做官的不贪,就跟猫儿不吃鱼一样是个笑话。这是阻止不了的,必须有一个疏导的办法才行。刘凌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杀贪官是出了名的。明朝的法典明文写着,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杀无赦。到了后来,这六十两的界定都取消了,凡查证了某个官员贪污受贿,哪怕只收了一两银子也照杀不误。洪武一朝,杀官不下十万人!但是,制止住贪污了吗?
所以,刘凌在制定了严苛的官员制度的同时,对于官员子女经商,或者雇佣大量的闲民种植农场的,他并不制止。但是,但凡有人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欺压百姓,那他杀起人来绝对不比朱元璋手软!
汉军的局面正在逐渐好转,而大周,已经日落西山了。
裴战以为,只要占据了开封,手里再控制着一个小皇帝,那大周的天下就算掌握在他手里了。他错了,错的一塌糊涂。只有民心所向,才算真正的得到了天下!
涞和县的百姓们暂时是享受不到汉军实惠政策的,因为汉军并不打算在此地驻扎下来。此地靠近开封,是大周最重要的地区。不只是裴战的定安军,左武卫的韩奕之,左领军卫大将军岳乐,右领军卫大将军糜荒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尤其是后两个人,并没有波及乱战,实力保存的很完整。这两个人向来焦不离孟,乃是结拜兄弟,一向共同进退。左右领军卫兵马加在一起超过十万,是一股绝对不可小觑的力量。
本来右领军卫是驻扎在青州的,但自从定安军北上之后,为了能增强实力以抗裴战的咄咄逼人。糜荒带领大军离开青州,与左领军卫汇合驻扎在衮州。衮州距离开封不过五六百里,大军十日之内就可杀到。如今裴战领兵在黄河以北与成德军的残兵交战,说不得岳乐与糜荒就会看准机会来进攻开封。
李天芳为了守住开封,在失去了疾字营三万骑兵之后意识到绝对不能在失去郑州。有郑州在,开封西边就如同有一道铁门一般牢靠,若是郑州丢了的话,开封危矣。于是,他分兵一万五千驻守郑州,如此一来的话,郑州就有近三万人马了。吴紫来这个人虽然是文官,但性格坚韧,对大周忠心耿耿,在他的带领下,郑州倒也布置的铁桶似的牢不可破。后来的事实证明,文人用兵,并不是一无是处。汉军围攻郑州三个月,竟不能破!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现在,刘凌的目光在黄河以北。
刘凌派出斥候侦察郑州守军的举动,就在涞和县等着花翎的人马到来。兵马休整倒也无事,刘凌便带了陈子鱼和敏慧,三个人换了便服,进了涞和县小城游玩。其实刘凌是看敏慧实在有些不适应军旅的生活,这才带着她出去走走。涞和县地处平原,无山无水,只有一座小县城可以转转。这涞和县如今被汉军围住,倒也无需带侍卫。只是陈子鱼身为军中监察院的最高长官,对刘凌的安全她必须负起责任。当然,即便陈子鱼不在监察院任职,她也决不允许刘凌出什么意外。
监察院六处的护卫,在暗中护着三个人进了涞和县城。
第三百五十五章 谁人一声吼
这涞和县城并不大,南北东西,要不了半个时辰就能走完。只是这里离郑州很近,所以商业颇为繁华。大战过后,经过这些天的适应,涞和县城里的百姓也习惯了汉军就在城外驻扎着,商铺都开了门营业。不管怎么样,日子还得过,总不能汉军一日不走他们就一日不做生意吧。
后来这些商人们逐渐发现,当初不开门做生意是件多愚蠢的事。城外有五万汉军,虽然平日里规定士兵不得擅自入城,但还是有不少进城购买物品的汉军士兵进来。这些汉军买东西从来不恃强凌弱,该给多少钱一个铜板都不会少给。而且,汉军用的是大周铸造的五铢钱,或者是最通用的银子,商人们实实在在的增加了不少收入。
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兵乱,但商人们走南闯北见识的也多了。有多少城镇被某一方的军队占据之后,往往都是搜刮一空。别说给钱,能留下你一条命就算菩萨保佑了。当初徐胜治的灰衣军攻破同州的时候,乱兵在城里烧杀抢掠了五日,有多少户家破人亡,多少白骨埋入黄土!这是匪军,而大周的那些官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左武卫在寿州剿匪的时候攻破寿州,屠城三日,几万人口的大城硬是杀了个干干净净。理由很简单,因为寿州的百姓协助叛匪守城!
两相对比之后,百姓们对汉军的好感更强。见到汉军登门购物,他们心甘情愿的叫一声军爷,语气中没有一点轻蔑的意思。
陈子鱼还好些,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敏慧还是第一次进入军营中,很多事情都没准备好。女孩子家要用的东西也没带齐备,刘凌这次就是带着她进涞和县城购买一些日常用品。虽然刘凌不担心安全上的事,但出门总得带几个随从,打听事情啊,买东西啊,这些事刘凌其实一点也不擅长……
随从打听了一下,这涞和县城最大的商铺有三家。一家酒楼,叫做松鹤楼,乃是百年的老店。一家文宝斋,一家春风一度搂。文宝斋,顾名思义,卖的都是上好的文房四宝和咕咚玩物和书籍。至于春风一度楼,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
这三家好像没有必要去,因为这三家所卖的东西敏慧都不需要。倒是敏慧提议先去文宝斋买一些纸张书籍,她说王爷的纸张快用完了。刘凌倒是摆摆手道:“先去松鹤楼,大营里的伙食实在谈不上美味,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先喂饱了肚子再说。”
敏慧知道王爷这是为自己考虑,心中感动,跟在刘凌身后往松鹤楼走去。才到门前,一个店小二殷勤的迎了上来:“几位老客,可是好些日子没见着了,今天打算吃点什么?”
这是客套话,当不得真。只是这份热情殷勤的劲头让刘凌毕竟欣赏,毕竟城外就有数万大军驻扎着,这小儿还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很难得。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松鹤楼能经营百年不倒,甚至在乱世中依然安如磐石,靠的就是这种一如既往的态度。当然,背景是少不了的。只是如今,松鹤楼的背景也没什么可提的了。松鹤楼的老板姓裴,据说是出自裴家的一个支脉。现在大周掌权的虽然还是裴家的人,但城外却是数万汉军。这背景不拿出来还好些,拿出来显摆的话搞不好引火烧身。
幸好,汉军的秩序很好,并没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