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溢彩,分外醒目。气势恢宏,无与伦比,堪称人间奇迹,它就是素有“天下第一观”之称的道门总坛“真武观”。
小云惊叹不已,于高山绝谷之中,兴建规模如此之大的一栋建筑,当初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已经不可想象!可见前辈创业之艰难!而为了捍卫这所宫观的尊严,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想到这里,暗自凛然。小云曾听木荣春讲过,位于“真武观”最北边的那座最高大的殿堂,就是道教的日常议事之所,名为“无为堂”。道教的历任掌教,和各堂堂主都住在这里,是“真武观”的枢纽中心。
位于“无为堂”正南方的殿堂,名为“真武殿”。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是老子的八十二化身之一,所以此殿又叫“祖师殿”。道教所有的重大典礼和仪式,一般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其余三座殿堂,从北至南,依次是供奉五方天帝的“五帝殿”、供奉三垣二十八宿的“群星斗宿殿”和供奉后稷和十二地支的“先农地祇殿”。“真武观”山门外,有一个长、宽都在数百丈左右的大型广场,是道教举行盛大聚会的重要场所。
小云注视良久,方才沿山坡缓缓而下。穿过广场,步入“真武观”山门。前行不远,一个中年道人从一旁的厢房中走出,将小云拦下,道:“这位道友,真武观是我教的根本重地,如无特殊缘由,请勿入内!”小云道:“本人云归鹤,法号紫微。”中年道人吓了一跳,当即跪倒,叩首道:“弟子清和,拜见掌教真人。”
第三十一回 初上太和山 (5)
小云将他扶起,道:“不用多礼!你的受业恩师可是荣辉师兄?”清和道:“正是!”小云暗暗乍舌,道教清字辈在江湖中的身份,大致和其它门派的掌门持平。但清和在“真武观”中,却只能做一个守门的知客道人。可见道教人才济济,如能把握得当,可以利用这股力量为天下苍生谋求少许福利。想罢,对清和道:“你头前带路,领我去无为堂!”清和应命前行,小云跟随在后。
一路走来,每至一处殿堂,小云都要入内稍加游览。“真武观”中的道门弟子虽不知小云是何身份,但见清和对小云执礼甚恭,已知此人决非等闲之辈。在小云走过时,所有弟子垂手肃立,举止中规中矩,态度谦恭小心。小云暗自叹息,道教一向主张逍遥自适,将能够无拘无束的生活,作为人生努力的目标。但偌大一个门派,又不能没有纪律。而以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德,规范和约束门人弟子的行为,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多少有些可悲!
前行一个时辰,两人抵达“真武殿”。供奉在大殿中央的“真武大帝”,铜塑金身,披发跣足,身披甲胄,颇具威严。两侧分立龟、蛇二将,也是一身戎装,面目狰狞,双手各持法器。整组塑像杀气腾腾,所体现出的意境,和道教所提倡的怀柔谦恭,相去甚远。小云起初甚为不解,转念一想,“真武大帝”作为老子的八十二化身之一,彰显威武,用意是为了震慑群邪,降伏人心贪欲。圣人设教于世,并不依赖于一法一门,应时随势予以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也是大道圆融的体现。
从“真武殿”出来,前行不远,清和转身对小云道:“掌教真人,前面就是无为堂。本教弟子不得擅入,您自行前往吧。”施礼后,转身离去。小云独自前行,穿过一个月洞门,抵达“无为堂”所在的院落。院内树影婆娑,花香阵阵,景色极为幽静。“无为堂”门前,有四人正在低声交谈。其中两人,小云认得。一个是身材矮壮、面色焦黄的荣城。另一个则是身材瘦削、面色黝黑的荣浩。另外俩人,也都人过中年。一个身材高瘦,面皮青白,双眼半开半闭,像是没有睡醒。另一人身材适中,长着一张哭丧脸,双目极大,骨碌碌转个不停。神情举止极不安稳,和修道人本应具有的仪态相去甚远。
小云心里十分清楚,此人在教内的地位决不会太低。走上前去,施礼道:“两位师兄,别来一向可好?”荣城、荣浩转身见是小云,欣喜不已。荣浩一把抱住小云,双手用力拍打小云脊背,大笑道:“我的好师弟,你终于还是来了!为了等你,我们的头发都要熬白了!”放声大笑。喜悦之情,出自肺腑。将小云放开,道:“大师兄近来可好?”
小云知道荣浩一定会问木荣春的近况,但决没想到,见面说了不到两句话,他就提起了此事。闻言之后,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道:“师兄放心,大师兄一向安好!”荣浩还要继续追问,荣城喝道:“十三弟,你还懂不懂规矩?”荣浩立刻醒悟,回到荣城身旁,然后四人撩袍跪倒,齐声道:“荣城、荣森、荣沛、荣浩,参见掌教真人!”小云这才知道那青白脸,身材高瘦的是七师兄荣森,眼睛极大、生有一张哭丧脸的,则是九师兄荣沛。见四人都已跪倒,不敢托大,跪倒回礼,道:“四位师兄行此大礼,岂不折杀小弟?快快请起!”四人中以荣城身份最高,小云在说完后扶他一同站起。其余三人随之起身,五人相视微笑。
寒暄几句后,五人走进“无为堂”。殿内空间极大,足可容纳数千人,颇能体现道门作为天下第一大教的堂皇气派。大殿最北头、正对殿门,有一正方形白色石台,高约一丈。除此之外,大殿内空空荡荡,再无其它摆设。荣城见小云目注石台,知他不解,解释道:“这座白色石台名为‘无为台’,是本门掌教在主持大型集会时的专座。它用整块汉白玉雕成,代表道心清静不染、洁白无瑕,又如磐石之固。坐北朝南,四四方方,则又暗示本教以大道为心,君临天下,抚有四方,统摄一切有情众生!本教一向以简朴为德,所以殿内不设任何坐椅,门人弟子于集会时都是席地而坐!”
小云听罢暗自感叹,道教自创教至今已逾千年,历史悠久,天下没有任何一个门派可以与之相比。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就生出妄自尊大之心,又或滋生出一些本不该有的繁文缛节,却是有些不妥!想到这里摇了摇头,没有吭声。
“无为堂”分为三层,除去一层大厅用以议事,其余两层则是居住之所。各堂堂主住在第二层,第三层则是道门历代掌教的起居之所。在四人陪同下,小云沿位于大殿左侧的木质扶梯登上“无为堂”二楼。三十多间房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荣城等人就在此居住。二楼中央有一长、宽都在五丈左右的大厅,是教内高层人员的日常议事之所,教内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
参观完毕,荣森、荣沛、荣浩各自回房休息,小云随同荣城登上三楼。穿过回廊,两人在一扇木质雕花的月洞门前停了下来。房门上方有一扇形匾额,上书“戒得居”三字,落款柳繁商,却是小云从未见过面的师父紫阳真人亲手所书。荣城双掌一拍,门户开启,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垂髫童子从门中走出。在对两人施礼之后,他用稚嫩的童声道:“二师伯,有何吩咐?”
第三十一回 初上太和山 (6)
荣城没有理他,转头对小云道:“他叫清风,是十二弟荣锐的弟子。眼下‘戒得居’的日常事务由他具体负责,师弟以后有事尽管吩咐他!”回头对清风道:“这位就是我时常对你提起的本教掌教,也是‘戒得居’的新主人,紫微真人云归鹤!你小心侍候,如果偷懒懈怠,小心我打你屁股!”说完微微一笑。
清风嘻嘻一笑,躬身道:“弟子遵命!二师伯尽管放心!弟子肯定不会让您逮到可以打我屁股的机会!”荣城笑骂道:“小猴崽子尽会油嘴滑舌,还不赶快见过掌教真人!”清风扮个鬼脸,跪倒叩头,道:“弟子清风,拜见掌教真人。”抬头打量小云几眼,眼珠一转,又道:“您年龄并不算太大,弟子方才虽是在叫您‘掌教真人’,其实心里面却是在喊您‘大哥’,您不会介意吧?”
话音一落,荣城喝斥道:“清风,你胡说八道什么?掌教真人地位尊崇,岂能容你胡乱称呼?还不乖乖认错!”小云见清风生得眉目清秀,年龄幼小,人又机伶活泼,不禁心中喜爱。闻言后,为之莞尔,将清风扶起,道:“以后咱俩朝夕相处。不用过于拘礼!为了便于称呼,你就叫我师叔吧!”
清风极为滑头,方才的一番话,只是为了探试小云的反应,借此观察这位新任掌教的脾性。见小云和颜悦色,并不发火,他十分高兴,心想“我运气不错,看来这位新任掌教并不是太难侍侯!”想罢,欢欢喜喜的叫了声:“师叔!”荣城不以为然,小云如此纵容清风,时间一久,难免将他惯坏。长此下去,掌教的权威何在?摇了摇头,却没有吱声。小云和荣城拱手告别,然后随清风走入作为道门历任掌教起居之所的“戒得居”。
一进门是一间极大的客厅,中间一张圆桌,四周配有十几把带靠背的座椅。大厅左侧有一立柜,用以搁置杂物。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木榻,清风晚间就睡在这里。床头放着一卷翻开的经书,一个树叉做成的弹弓,随意丢在床角。见此刻窗户敝开,小云微微一笑,心知清风方才正在窗前玩弹弓。听到荣城的击掌声,将弹弓随手一扔,跑去开门。
想到这里,小云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数年前,值此时节,自己也会像清风一样,自制一个小弹弓。然后叫上景略,拿着竹杆,兴高采烈前去戴天山打飞鸟、粘知了。直到日落黄昏,方才尽兴而归。如今这一切恍如昨日一梦,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已成追忆,不可复得!想至此,轻叹一声,走到木榻前。拿起经书只瞥一眼,已知这是一本《庄子&;#8226;内篇》。清风正在看的,正是以行文汪洋恣肆著称于世的《逍遥游》。
小云转身对清风道:“你今年多大?入教几年了?”清风道:“弟子今年十二岁,入教也有五年多了!”小云微感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