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三世-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次巾帼女兵操练,我都很用心。真的很用心。虽然我知道巾女兵是三儿供子楚姐姐你消遣用地。可我不这么看。
    每天的训练完后,回到宫里,我都玩命地练体能,读兵书,重复子楚姐姐和大魏教我们的那些知识。。。。。。子楚姐姐,我发誓,我当初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努力过!我真的好想有一天能像你一样,面对强敌怡然不惧,谈笑间,敌人灰飞烟灭。每次我做俯卧撑哪怕手臂肿涨的要死我都要咬牙坚持下去,因为,因为我想像你一样啊,子楚姐姐!”
    说到这,西湘已经泣不成声,抱着子楚的手臂使劲地摇着。仿佛这段时间受的苦,受的累都要一次性宣泄出来一般。
    ……………………………………………………………………………………………………………………………………………-
    “罗文斯德曼的E军在北面,YY等国的军队都在北面。东西南三门敌军虽然没有安排步兵,但其骑兵已经在三门安排了巡哨。
    敌军在北门筑起高台,展开战旗。其阵层层叠叠覆压百里。前阵竖起壕沟,栅栏,箭塔。左翼已经展开围城姿态。右翼有数个兵团正在土坡后劳作,估计是在制作攻城器械。一支掌旗曰‘圣骑士’之骑兵军团翼护右翼。中阵和后阵不明显,无法看透。
    我第十军团被分割在西马厂,东郊训练场,北区的农场,牧场。虽然零零散散的还有战斗,不过最迟今夜子时,联军会完成对外围第十军团残部的围剿,进而对咸阳进行合围。
    联军主将是罗文斯德曼,不过按照他们地布阵方式,显然是有熟悉冷兵器作战方式的人进行围城指导。末将估计就是~裘家的叛臣,我大秦的国贼李平!”
    秦蛰作为咸阳禁卫中军的主将,第十军团的名义军团长,正在给秦旭讲解现在联军的情况。
    现在秦旭所在地是阿房宫大殿。所在的,不单单是秦蛰这些武将,连文臣也到了绝大多数。
    联军二十万兵临城下,而咸阳城如今只有禁卫中军,禁卫后军,三千蓝田甲士组成的重骑团,以及原本准备赶赴西安地两万西马厂马卒!
    就这点防守力量,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或许是大秦出关以来面对的最大危机!
    联军如云叠阵的压迫感,让整个大殿都沉浸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在这种压抑的气氛里,庞大的大殿中竟然没有一丝声响。忽明忽暗的烛台灯火闪烁着,让跪坐在龙案后地秦旭显得更加凝重肃穆!
    这次的大朝会是秦旭临时要求召集的。联军已经兵临城下,想瞒是瞒不过去的。虽然联军忙于剿灭第十军团残部的抵抗,还没有敲响代表进攻的“挑战鼓”!不过这只是迟早的事。
    与其让那些文臣在担惊受怕中接受自己的旨意,还不如把他们全召集起来,准确告诉他们现在地处境,同时商讨应对方案,如此也能让他们与自己同心协力度过这个难关。
    这就是秦旭召集大朝会的想法。
    没想到,秦旭的这个大朝会竟然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原本人心惶惶的咸阳,在秦旭宣布召开大朝会之后竟然第一时间内稳定了下来。
    大秦本不畏惧任何强敌,怕就怕自己内部人心不稳。那些文臣原本担心秦三世陛下会在联军围城之际带兵先突围而走,留下这些文臣殉社稷。此时秦旭召开大朝会地圣旨无疑打破了他们心中的这一丝担忧。
    “皇帝都不走,我们还怕什么?”
    许多文官都如是想。
    虽然如今阿房宫大殿内地气氛沉闷的吓人,但却不是那种人心惶惶地沉闷,而是一种气氛的沉闷。
    是啊,这些老秦人在进入地宫时,大秦地国力可是世界第一。东方六国看似无比强大,可都一一在大秦无敌的兵锋下崩塌;控弦之士三十万的匈奴貌似天下无敌,一样在大秦的军威下败退河南地;荒野无际,虫瘴频生的百越诸国也全都臣服在了大秦的天威之下。。。。。。如此赫赫帝国何时被人打到了都城过?
    可以说,所有老秦人此时心里不是颓丧和失落,反而是一种莫名纠结的狂躁和怒意。
    敢犯大秦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不是一句口号。在老秦人看来,这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联军
    ,狠狠的扇了老秦人一个耳光。可以说,所有老秦举动激怒了。
    老秦人历经数百年征战拼杀下来的血气与英勇在此刻阿房宫抑郁的气氛中慢慢集结,升腾,就等待爆发。
    “啵。。。。。。”
    龙案上的烛台灯芯突然发出了一声细微的脆响。
    这声脆响在静谧的大殿里显得如此明显。惊得所有人都是一震。
    这时,秦旭低沉但不失威严的声音从龙案后传了出来。
    “嗯,终黎丞相,季大夫,你们那边处理的怎样?”
    终黎佐天忙手执象筑,高声道:“启禀陛下。各城门附近百姓皆已迁至城中,确保不会受到联军炮火危及。各家各户皆抽调了民夫,随时可供应各城门守城之用。兵部,吏部,工部都在日夜开工,制作守城器械。百姓民心稳定,不安定分子微臣也一一加以管控,断不会让他们随意滋事。只是,微臣请陛下下旨,准许微臣有临机决断之权,否则那些人一旦滋事,微臣怕有大麻烦!”
    “准!咸阳危急,有聚众闹事,乱我民心者,斩!”
    季常也道:“咸阳城**筹得军粮十万石,足够我军将士三月之用。百姓口粮已实行军管,定量分配,一月内断无缺粮之虞。
    此外,箭矢共有七百六十万支,兵甲两百万具,横刀三十四万九千七百把,重弩四十万架,其余精良装备充裕,无缺之虞。
    唯可虑者,百姓口粮管理混乱,有十数家粮商不肯交出存粮。其中莫不与各大家族有所关联,臣请陛下给予臣便宜行事之权!”
    “准!国难当前,有吝私财而忘大义者,斩!”
    秦旭的两个“斩”调动了大殿群臣的漏*点。纷纷开始说出自己行政时的难处。大部分都是和各大家族在咸阳城中盘根错节地关系网络有关。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家族私臣打击别的家族,为自己获取利益的念头。
    不过,此时此刻,秦旭一律照准。
    乘这个机会,对咸阳进行一次必要的清洗,除掉那些不安定因素也是必要的。
    对于这次联军突然攻破白虎口,二十里亭,十里亭几乎是毫无抵抗就被敌军攻下的情况,秦旭还是深深自责了好一阵子。
    但,他是帝王!此时还在战争,绝对不是自我反省的好时机。所以他很快抛掉了那些会让自己心思动摇地念头,开始着手布置咸阳的防守。
    城墙,特别是国都的城墙。在自古以来地历朝历代中似乎都没有起过什么作用。
    按理说,天子居停所在的都城,其城墙之后,箭塔之巨,防范之严那绝对是位于全国之冠才对的。
    可是翻开厚重的历史,赤眉军攻长安,用时不过三天;金军下开封,所用不过一天;李自成迈入承天门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而那大清,英吉利和法兰西进攻北京时,咸丰皇帝竟然没有在北京那号称天下第一的城墙上放哪怕一名士兵!
    仔细想来。其实无论哪个朝代,在国都受到进攻的时候,命令四方诸侯勤王的诏令早已通传天下。如果那些皇帝肯大胆一些,勇敢一点,凭借历代皇帝几百年对国都地不停积累,未必不能阻敌于城下,待四方勤王之师的到来。
    究其根本,血性而已!
    大秦的赫赫武威,在大汉手中宣扬四海,又在盛唐时节传遍世界,令万世仰望。可蒙元灭宋,打断了炎黄子孙的尚武傲骨。后来,朱洪武曾让这根断掉的脊梁重新挺立了一下,但凶蛮的八旗铁骑横扫天下,“留头不留发,留法不留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后,汉人的烈烈武威终于被敲断,卑微的在地上爬了两百多年,仍旧没有完全站起来。
    历朝历代在经历了初期地血性悍勇之后,几百年的承平岁月不想着不断开疆拓土,而是甘于享乐,甘于四海富足,甘于天下大同,后世子孙都把祖辈敢打敢拼的血性磨没了。
    中华社会就是这样,慢慢的腐蚀,慢慢的堕落,慢慢地摧毁,然后等待下一轮的崛起。秦旭无力改变,也无法去改变。而唯一让他感到幸运地,是他手头上的这些老秦人,却不是那些经历过几百年承平岁月之后丢失了祖先血勇地懦弱之辈。
    他们是刚刚从西北高原上,与天斗,与地斗,与凶狠的狼族斗,最终杀败了所有敌人,拼出了自己地一方天地,然后带着一腔热血,一身杀气闯入关中,杀向中原,杀遍四海,要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老秦人!
    “威武王身体不适,然头脑清晰,秦蛰,你要多参详威武王的建议,多与各位中宫执事多多谋划。安排好城墙防务。
    咸阳,兵多,粮广,墙厚池深,如此坚城,哼,朕就不信他罗文斯德曼能吃得下。即使吃下,朕也要老秦人的血勇让他磕掉满嘴牙!
    大秦的烈烈风骨绝对不会由朕这里断送!”
    说到这里,秦旭横扫了整个大殿,冷然道:“普天之下,就没有让我大秦畏惧之军。当年我们的祖先高唱着‘老秦,共赴国难!’之语仍能把老秦带入一统天下之地位,如今咸阳实力更胜往昔百倍,岂惧区区二十万联军?
    现敌军围城在即,首战必须挫其锐气。朕决意让重骑团率先出击,败其右翼,以显我大秦军威!诸卿以为如何?”
    这时,所有人的血性都被秦旭的一番话调动了起来。听见秦旭这个帝王在这种困境之下仍想着进攻,顿时脸上的神色也炽热起来。
    秦蛰率先站起来,大声道:“大秦威武!大秦必胜!”
    “大秦威武!!大秦必胜!!”
    “大秦威武!!!大秦必胜!!!”
    一连串发自内心的呼喊让所有人一下子对这糟糕的局势有了无比的信心。不是秦旭的鼓动工作有多好,要说好,恐怕就是老秦人心中那股对胜利,对战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