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东和平受到威胁。日本政府和大英帝国之间就此进行了坦诚而充分的协商,同意根据同盟条约,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共同利益。日本方面期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日本政府真诚地向德意志帝国政府提出了我们的要求。但直到最后一天,我们仍未收到德方同意的任何回复。”……”
    《纽约时报》1914年8月23日东京电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胶州湾畔,前傍黄海,后依崂山,上顾京津,下趋淞沪,是中国北方之重要门户。这里背山面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胶州湾港阔水深,常年不冻,是个天然良港,在军事、经济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青岛可以说是中国北方第一良港。
    1897年巨野教案后,德国以此为口实,派出军舰抵达胶州湾。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国强占胶澳后,为实现其在青岛建立远东军事基地、建立远东贸易据点的目的,开始大力营建当时尚为一片荒山、荒滩的青岛。从1898年至1914年的17年间,在德皇建立“模范殖民地”的决心下,德国先后在青岛投资了1。7亿多马克,建立了必要的防御体系和一港、一城、一路所必须的基础设施。经过德国17年的殖民建设与经营,青岛逐渐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海港城市。到1913年,青岛已跃居国内第六大港的地位,成为山东对外贸易中心,更成为德国在远东最为重要的海军基地、贸易据点。
    也正因如此,当欧战打响之后,在世人关注欧战战局时,在亚洲、在远东,人们同样将视投向了青岛,投向了这片德国在远东唯一的殖民地。
    早在二十余天前,当德国卷入战争之后,尽管青岛远在亚洲,亦同时实施了动员,根据动员令,所有的预备役——邮电职员、商船船员、殖民地政府职员、官员,当然仅限德裔,即接受征召加入胶澳守备队。
    在过去的二十几天间,被招募的上万名中国劳工,一直在胶澳附近要塞前为德国人修建着工事,在中国劳工的眼中,这些工作和过去的工作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需要赶班加点而已,但是对于青岛的德国人来说,他们却清楚的知道,日本发布最后通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二十四小时后,青岛这座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将陷入战火之中。
    迪特里希山东麓的半坡上的胶澳总督府,这里同样也是德治青岛的心脏,在总督府周围,几道简易的工事,十几名持枪的德军守卫在这里,而总督府内军官们不时进出着,他们是来向麦耶?瓦尔德克汇报青岛要塞防御工程进展的。
    日本人人的最后通牒已经发出了六个小时,他们只有不到二十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这一切,尽管他们准备了一个月,但是日本人同样也准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日本人的兵力更多。
    “哎”
    愁
    这会恐怕整个亚洲没有任何人比麦耶?瓦尔德克这位胶澳总督更愁的人了,青岛的要塞或许坚固,或许密集,但是麦耶?瓦尔德克却清楚的知道,别说是守卫青岛,就是手下的那几千官兵,甚至连那些要塞都无法配齐足够的士兵防御。
    因为德国战前已经遇见到——战争的胜负将在欧洲决定,在英国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国很难守住孤悬海外的殖民地,所以战前已经把主力大部调回了欧洲。现在的青岛除了炮台守军外,只有1个海军陆战营、陆军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和2个炮兵分队,再加上奥匈帝国的300多士兵和紧急动员的德国侨民,总兵力甚至还不到5000人。
    “守,如何守……”
    心叹着一声,麦耶?瓦尔德克同样在心里埋怨起那些“胆小而懦弱的”中国人,他们甚至连接收胶澳的的胆量都没,德国无条件归还胶澳,甚至还将设施良好的要塞以及要塞上的火炮、弹药都归还给他们,他们竟然还不敢要
    “难怪会……”
    就在他心里抱怨不已时,总督府通讯官汉克上尉却急匆匆的拿着一份电报闯了进来。
    “总督阁下,从京城公使发来的电报”
    汉克上尉的脸上带着笑容,那笑容是之前所没有的。
    “电报?”
    难道还有什么转机?
    一接过电报,不过只看数眼麦耶?瓦尔德克的脸上便展现出了笑容。
    “根据德国驻华全权代办马尔参阁下与淮海经略使李子诚阁下全权代表顾维钧先生达成《德国向中华民国淮海经略府归还胶澳租借地条约》,民国三年,即1914年8月24日0时,由胶澳特别区委员接收胶澳全部权益,德意志帝国政府即日起,放弃对胶澳租借地权益……”
    23日下午4时,在总督府大厅内,在麦耶?瓦尔德克以及一众德**官的面前,格奥尔格。凯贝尔念着经电报传来的条约文体,他是使用德语朗读,而现在的格奥尔格。凯贝尔不仅仅是德华大学校长,同样也是胶澳接管委员会的委员之一,而这一安排着实让麦耶?瓦尔德克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或许正是未来德国收回胶澳的“契机”,他甚至能够想象当皇帝得知这一消息时,也会长松一口气。
    “德意志帝国胶澳租借地总督府同意无条件向中华民国淮海经略使府归还胶澳租借地,包括一切城市公共设施、港口设施之全部……”
    至于接下涉及到胶济铁路以及沿线厂矿的交接,在座的军官们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清楚,在青岛无法保障的前提下胶济铁路更不可能得到任何保障,而在这个问题上,在京城进行谈判时,马尔参甚至都没有进行纠缠,原本这一切就是要归还给中国的,铁路和铁路设施超过6500万马克,可是德国为了开发青岛却耗费了近两亿马克,大头都不在乎了更何况是小头。
    而胶济铁路公司总裁里德。冯。克劳斯同样没有表示任何质疑,他之所以不反对将铁路、沿线车站甚至厂矿以及所有铁路机车、车厢,都归还给中国人,是因为麦耶?瓦尔德克作出了保证。
    只要胶澳和铁路在中国人手中,在战争结束之后,德国仍然还有机会收回这一切,现在的无条件归还,只是暂时的。
    “淮海经略使以个人名誉担保所在德**人、眷属以及侨民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前往德租界或连云港,并享有在陇海沿线任何附属地正当经商、生活之权力。”
    相比于其它,这一条反而是众人更关注的,在他们很多人看来,中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很大,而现在已经无法离开中国的他们,到时就会成为敌国侨民或战俘,将会被关在战俘营中,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个“避难所”。
    “……并保证即使是在中德互相宣传之前提下,亦不干扰任何德国侨民之正当经营、生活”
    终于随着格奥尔格。凯贝尔念完全条约之后,麦耶?瓦尔德克带头鼓起了掌,现在德国已经得到了德国所需要的,至少青岛,嗯从今天晚上12点起,这里就将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之前同中国代表会面时麦耶?瓦尔德克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一张淮海银行开出的五十万元本票,尽管他并不会因此出卖德国的利益,但却不介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多一些防身之物。
    而相应的作为回报,他只是同意在要塞留下一些愿意留在青岛的军人,帮助中国人熟悉青岛的各个要塞,那些要塞上的火炮、弹药,中国人可是支付三百六十五万马克,在将来保卫青岛的过程中,他们自然希望所有的要塞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对麦耶?瓦尔德克而言,他当然希望中国人守住青岛,希望青岛留在中国人手中,这是符合德国利益的,为此,他甚至下令将全部的野战炮、机枪以及三千支步枪和弹药都留给了中国人。
    “先生,请回答我,你们能守住青岛吗?”
    “青岛就像是号角”
    面对坐在面前的穆湘玥,李子诚不无感慨的说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需要一些激发点,去刺激它、激发它,激发这个国家的国民某一种情感点,而后,当民众觉醒之后,这个国家才能真正觉醒”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这一点,但是对于李子诚来说,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事实上,对于近代中国,尤其是中国人而言,他们没有国家观,甚至没有民族观。
    但是十年前日本的兴起,尤其是日俄战争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并且导致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民族主义化的亚洲黄种人被证明完全可以击败白种人,并成为一流的强国。觉醒后的民族主义与新兴的中国新军事力量迅速结合。大量知识分子在日本军事胜利的巨大刺激下,同时也迫于科举制度废除的现实,纷纷投笔从戎。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中国新军军人,很快接受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口号,剪掉了奴隶象征的辫子,抱着“**名为对内,实为对外,对外问题最重要者,军事”的信念,将“相将提戈,驱杀鞑奴”,“光我神州完我志”作为奋斗的首要目标,从而成为了**最可靠、最有力的力量,甚至就是袁世凯和他北洋新军最终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民族的先声。在这股民族主义力量面前,“君主立宪”和“西学为用”之类的玩意很快就变得苍白无力,最终无法逃脱进入历史垃圾堆的命运。
    民族主义的力量很快发挥了出来。武昌首义,举国响应。民族主义**者们虽然并未取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却依然在1912年几乎兵不血刃的轻松埋葬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辛亥**最伟大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就在于彻底排除了这个障碍。虽然黑夜依旧茫茫,长途仍是漫漫,但道路已经打开了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数千年沧桑中一直由“家天下”统治着的古老国度,在丧失了昔日优越地位而落后于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