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结局,眼睁睁的看着中国人慢慢撤回阵地居然连反抗的斗志也没了。
这场胜利振奋了守军的士气,重挫日军的军心,接下来的几次进攻越来越软弱无力,到了第三天提着刀枪棍棒发起第八次冲锋的日军仅仅跑出一百多步,听到守军炮声响起便头也不回地撒脚便跑。 无论是谁都知道,小小冈山正如同钢山一般不可能被日军攻下了。
而此刻西乡隆盛所面对的局势也越来越不利了,在冈山遭到进攻的第一天谭绍光便接到突围士兵的紧急报告,只不过突围的士兵并不知道进攻的日军到底有多少人,甚至刚开始地时候左良玉也认为是日本师叛变,那也就是三千人左右的部队而已,这样的规模谭绍光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仍然坚持三路并进的策略,还严令左良玉反击当面日军,并继续向南推进。 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时才得到确切的情报。 围住一团的不是三千。 而是整整三万日军!
听到这个消息谭绍光首先是吃了一惊,但是随后他想到的并不是增援一团。 而是如何利用日军主力围攻左路的机会,一口气吃掉这只日军主力并以此为机会彻底将整个长洲藩给夺回来。 因此他立刻调整部署,严令右路军连夜急行军突袭广岛,阻止日军增援冈山,而他亲率主力大军折向东南夺取三原封住西乡军的退路,决心在冈山、新见、三次和三原之间构筑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打一场开战以来最漂亮地歼灭战。
中**队地兵力调整很快被人送到西乡的面前,连日来三万大军围攻一个团两千中**队防御地冈山居然损失高达五千人还是连边都没有摸着,更要命的是所有的士兵对于战胜中国人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即使在严刑酷法的威胁下他们也是一触即溃,反而让中国人几次反击给吓得疯狂逃窜,继续围着冈山已经毫无意义,而且情报显示中国人并没有增援冈山的计划,却反而图谋进攻自己的后路三原,倘若真的成功了,那便是灭顶之灾,可是放弃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冈山战役又实在是武士的耻辱。
“将军,我们绝不能放弃,我宁可在这里切腹自尽也不会您作出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武士来说,失败就必须光荣的去死!”西乡小兵卫愤怒的扬起那条断臂大声道,“我愿意组织一次进攻,如果不把该死的中国人全部杀光,我决不回来!”
“这是不理智的,将军必须对所有的士兵负责,必须对整个长洲战役负责,如果三原失守,那么全军都将面临着被歼灭的危险,你说再组织一次进攻,有把握能取胜吗?至少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出守军有仍何不支的迹像,五千人……五千人……我们还有多少个五千人可以失去?仅仅三天时间我们就失去了五千人,可连中国人的阵地边都没有摸上,说耻辱,”池上四郎冷笑一声,“这难道不是耻辱吗?武士并不恐惧死亡,但绝不是毫无价值的去死,将军,我们应该有更光荣的使命,那就是保留我们的生命去拯救整个日本!”
西乡隆盛斜着眼睛看了看池上四郎,沉默了半天转头看了看筱原国干道:“你怎么看?”
筱原国干轻轻的摇了摇头:“身为武士,我非常愿意像小兵卫说的那样光荣的去死,但是将军,您是全军统帅,国家的柱石,您决不能有任何闪失,我看我们应该立刻放弃冈山战役计划,全军南下回师广岛,”筱原国干说着叹了口气,“我们目前的实力,确实无力进攻中**队的坚固阵地,相反,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策略,尽量避免以主力对主力的正面决战,而采用大范围的机动来把中国人给拖跨,拖死,只要我们能够争取足够的时间,那美国的援军就会赶到,英国人的武器也会送来,那时候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而现在……现在不行!”
西乡隆盛听了筱原的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你认为中国人想包围咱们……不错,三原丢失我们就没有退路了,前进不行,后退也无路……”
“将军,我们不能再犹豫了,中**队速度很快,三原守军又不多,难道眼看着他们把口子封上?将军……”
“住口,池上四郎,真难以相信作武士你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简直是耻辱,”西乡小兵卫怒不可遏的打断池上四郎,“将军!哥哥!打不下冈山,我绝不离开这里,我宁可光荣的去死!”
西乡隆盛看了看他的弟弟,叹了口气道:“好吧,明天清晨小兵卫你再组织一次进攻,如果失败了,我们就必须回兵三原……不……”西乡想了想转头对筱原国干道,“三原不能丢,你今天晚上就带三千人赶去增援,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筱原国干点了点头,西乡又转头对西乡小兵卫道,“明天清晨,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了,倘若……”
“我一定以武士的方式来结束自己!”西乡小兵卫用左手抽出腰间的胁差毫不犹豫的狠狠一劈!
毫无疑问,最后的一次进攻西乡小兵卫仍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甚至由于军官们开始为撤退做准备,士兵都猜到回家的时间不远了,谁也不愿意在结束这场毫无胜利希望的战争时把命送掉,因此当西乡小兵卫不顾断臂之痛,左手举刀勇敢的当先冲锋时,跟随他发起进攻的士兵居然一听枪声就把自己的统帅给丢在一边,不是伏地躲避,就是发足狂奔,勇敢的西乡小兵卫终于没有用武士的办法来实现所谓的荣誉,而是在所有守军目瞪口呆之中,一个人发疯般的直跑到距离守军阵地不到五十米的地方才带着一身的透明窟窿,不甘心的摔倒在地,到了此刻,痛苦的西乡再也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勇气了。 但必须承认,日军的撤退是完美的,直到三原会战打响,左良玉仍然认为停止进攻的日军在久攻不下之后转而采用了长期围困的办法。
第291章:国债
第291章:国债
第291章:国债
全军撤离冈山的西乡跑在半路上就得到三原失守的消息,实际上三原守军在国防军主力发起一次冲锋后便放弃了所有的阵地狂奔而逃,以至于随后赶到的筱原援军不得不在城外扎营等待西乡主力,到了这时长洲战役的胜负已分,数万日军被死死的封锁在了巨大的包围圈内,再也无法脱身。
这个即将到来的胜利让帝国皇帝越发兴致勃勃的盼望着尽快结束日本战事,连年战争对国家经济上的影响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国库不堪重负,在征收了西饷、印饷和南海等饷之后老百姓对于战争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热情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也无法继续鼓舞起百姓们贡献金、银的漏*点,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厌战成为一种普遍的情绪,对于朝廷来说,稳定国内经济、政治环境与增兵备战就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如何在这中间寻求一种平衡成为朝廷的首要工作,毕竟历朝历代因为战争而激化国内矛盾,最终导致国家覆灭的并不少见。 最后还是刘丽川提出了一个新的融资办法,这个办法让许多朝臣颇感新鲜,但在王财看来却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发行国债!
在王财看来,一个国家手头比较紧的时候便会发行大量的国债,这个国债一般比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高,通常分为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长期国债的利率比短期地又要高一些。 想当年只要一听到有发行国债,家里的爸、妈就会提出银行存款赶着去银行排队,说到底就是老百姓把银错给国家,等国家有钱了再连本带利的还给百姓,通过这种办法即可以迅速回笼大量社会资金来投入到国家急需用钱的地方,又可以避免滥发纸币、反复征税而造成社会不安定,确实是一个应付危机的好办法。 这在西方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可是王财非常怀疑刘丽川的这个建意能否在帝国取得成功。 主要地顾虑有两个方面,一是百姓购买国债的重要动力来自对国家长期发展地信心,假如大家都认为当前朝廷没有信心那购买的热情就行受到到严重影响,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财不像刘丽川那么乐观的认为老百姓有这么高的理解能力,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不管是买国债还是交捐纳税,都是从自家口袋里往外掏钱。 而且两者所换来的都是一张注明了缴纳金额地“白条”,以中国百姓有钱宁可掏地洞也不愿存银行的习惯,王财根本不相信发行国债能够缓解朝廷的困难。 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继续增加税收无疑是杀鸡取卵的亡国之举,现在根本不需要钱百万跳出来反对增税,就是王财自己也开不了这个口,建立新党大女儿每天都会回来把民情民意告诉她的父亲,税收已经成为帝国百姓对朝廷最不满的一项了。
拓展财路在内阁各部中争论了许久。 已经技穷的各部官员最终还是同意了以发行国债地方式来收集社会资金,并以此项收入来稳定对外军事和国内经济,只不过大臣们也意识到了皇帝的担忧不无道理,把自愿购买的国债给改成了各级政府定量限额的摊派,比如省级机关必须认购多少,市级机关必须认购多少。 一直到县、乡一级根据地区差异都有相应的规定。 朝廷的原意是希望通过朝廷各级官员地带动来影响当地百姓,再说这确实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情,甚至为了让百姓们理解国债的意义,王财还下令舆宣司动用所有的宣传手段来向百姓们解释“国债”到底是怎么回事,希望降低阻力,增加施行效率。
可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从一开始便在朝廷官员中间产生了普遍抵制,省级官员还能明白这国债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了市、县、乡一级大部分官员都把这当成了朝廷新开的捐税,结果便毫不犹豫的将摊派的金额又转稼到了当地百姓头上,如果说朝廷打仗老百姓要出捐纳饷还能理解的话。 那突然跳出来什么国债就是普通百姓千百年来都没有听到过的新鲜词了。 加上有的官员为了体现政绩而强迫百姓认购,自然而然地激起了百姓强烈地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