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博士当然清楚萨达姆统治之下的伊拉克虽然富有,但是在众多基础科学领域却很难达到他的要求。“巴比伦之子”项目更多的仅是布尔博士的又一次大型试验而已。
    几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布尔博士便将实现自己所设想的超级大炮的希望寄托在了遥远的东方。那里不仅有一群克勤克俭的探索者,更有着一位与他的众多设想不谋而合的天才。在那些到处遭受冷嘲热讽的年代里,布尔博士则来到过中国。和所有当时的西方人一样,布尔博士对这个仍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充满了好奇。但就在向中国军工企业推销自己的155毫米45倍口径榴弹炮的同时,布尔博士却意外的发现中国政府竟也曾同样秘密的研制过一种超级大炮。不过开展这个名为“先锋”的项目中国人的目的竟是为了防御。
    面对这个意外的邂逅,布尔博士显得有些喜不自胜。但就在他苦于难觅知音,一诉衷肠之际。一位同样毕业自世界知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被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尔评价为“可以抵得上5个师”的“中国航天之父”却亲自前来造访。那无疑是一次思想巨人之间的碰撞。实际上早在60年代反弹道导弹系统、地面相控阵雷达、超级大炮等一些崭新的概念便已经由中国的这位思维超前“航天之父”提出了。但是基础科学领域的薄弱却束缚了中国军工科学的手脚。超前项目浪费颇大,无所建树之余甚至让正常项目也受到了拖延。为了破解这众多的困局。“中国航天之父”必须借助另一位天才的帮助。
    毫无疑问布尔博士正是“航天之父”所寻找的人。虽然对于弹道导弹防御领域布尔博士谈不上专家,但是他却清晰的指出了中国军工在以“先锋”超级大炮项目上一个最重要的缺失—那就是“先锋”项目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在大气层之内的再入段进行拦截。一般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可以分为:助推段、自由段和再入段。
    虽然世界各大军事强国都一致认为在大气层内进行拦截是最有效、最为经济的拦截手段。但是当目标弹群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进入110千米到120千米的稠密大气层。其飞行时间将短到可怜,持续总长小于1分钟。而且随着目标弹群在大气层中的移动,大气层的密度在增加,空气动力学阻力逐渐产生。这个阶段也是攻击弹头施行种种突防手段的阶段。在大气层的作用下轻的假弹和重弹相继与目标弹群分离,轻的假弹和重的假弹也相继分离,加上种种末端机动的变轨。将是各种拦截手段都化作徒劳。
    因此在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之后,各超级大国均不得不转移战场。美国人开始尝试在大气层外的自由飞行阶段拦截来袭的目标。那是导弹飞行的最长阶段,持续飞行时间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但是却也是最难拦截的阶段。因为飞行最高点可达1200千米。
    为此美国在里根总统时代开始部署天基反导系统,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防御系统,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事后美国人宣传这一计划不过是里根总统拖跨苏联的骗局。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他未发一弹在冷战中赢得胜利”。但事情真相却是,部署众多的天基反导系统所要耗费的资金远比五角大楼想象的要大的多。如果真的着手实施那么恐怕美国会苏联更早的破产。最终美国人不得不将助推段视为拦截的决定性阶段,但是即便是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空军力量。美国军队也不可能在每一次攻击发起之后的3~5分钟之内将导弹摧毁在飞行的助推段结束之前。
    不过这一切的问题在布尔博士的设想中都被轻松的化解了。首先“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发点并没有错,唯一的问题在于演员出身的里根在很多问题上的设想太超前了。众多定向能武器的研制费用,。加上在太空中部署和维护众多天基反导系统的成本,仅在初始阶段便令美国国防费用急骤增长,美国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美国的国家负债是里根当总统前的3倍。但是这个复杂的计划却有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实现—那就是利用超级大炮。
    当敌方向中国发射中程弹道导弹或洲际导弹的信息被确认之后,中国军方的导弹预警卫星将迅速跟踪目标,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算来袭导弹的飞行轨迹。同时部署在拦截基地的超级大炮群将昂首耸立,在一声声的怒吼之中将数十枚拦截弹头射向近地的轨道。这些拦截弹头与其说是炮弹不如说是简易的攻击卫星。它们将在进入轨道之后将在轨道之上等待那沿着固定轨道飞来的弹头。在这个阶段,这些“炮弹”与美国人研制的智能化、小型化的天基防御系统—“智能卵石”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布尔博士的这种方法更为简单,发射成本更低。
    在那次历史性的会谈之后,中国军工的“先锋”项目悄悄的再度活跃起来。虽然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这一计划已经被中国政府永远的雪藏了起来。但实际上秘密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却从未中止,而且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这一计划的进度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进入了冲刺阶段。布尔博士的设想正沿着一条快车道上进入实战部署的阶段。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秉承着这句古训,整个“先锋”项目无论是在中国军队内部还是政府高层均只要少数几个人知道。而第一“先锋”超级大炮的部署基地也是在野生科考的名义下在木孜塔格峰的确建立了起来。选择这个荒凉之地。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交通又十分闭塞,所以人迹罕见。很难想象数以千计的中华英才正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驻就是十年。
    “这就是我所守护的东西吗?”随着一声又一声响彻群山的咆哮,高斌埋首在雪中,莫名的震撼将所有的怨念化为感慨。“中国人竟拥有比我们更为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同样被眼前的现实无情的摧垮了。两枚印度最后的希望—携带核弹头的“烈火3”型中程导弹在大气层外被中国人用“大炮”发射的拦截弹撞毁。他永远不会想到这其中竟还有他同胞的一份心力,但是他却知道这一疏忽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场美国情报部门的大地震。
    “百迷一疏啊!”在共和国的心脏北京,中华人民联邦共和国总参谋长曹阳上将有些黯然的注视着眼前的林太平。“不!父亲,我想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对方的算计之中了。”虽然脸上仍挂着笑容,但是林太平一生之中却从未如此绝望过。“军队是什么?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还是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不!军队是人民的盾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温床。而在夜幕下的中南海中另一个声音正发出振聋发聩的严词。
    “我们和我们在印度东海岸的海豹失去了联系。”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意外的一天,此刻在白宫一个来自五角大楼的电话再度让美国总统—迈克。李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归于紧张。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
    敬请期待下一章:席卷千军
第五十九章:席卷千军
    第五十九章:席卷千军上
    从巴拿马湾方向吹来的海风夹杂着浓郁咸涩的海腥味,这种强烈的气味刺激着每一个乘坐着黄道带橡皮艇努力向前划去的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海豹”分队特种兵的神经。因为在他们的面前就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中美洲“铁腕将军”—诺列加的私人机场—位于巴拿马首都东北郊的帕蒂拉机场。这将阻止这个美国人曾经给予支持,又给他冠以各种污名的独裁者乘坐他的私人飞机遁走,而如果诺列加正好抵达机场,更可以当场把他抓获。
    “好吧!先生们,先检查一下装备是否齐全,武器还有设备。休息十分钟,考虑一下有没有将什么东西落在家里。”指挥官狄龙少校乐观的向自己的部下打着气。虽然他们此次行动的人数比他要求的少了一半。当巴拿马人在为圣诞节做准备的时候,48名海豹突击队员在节日前一周却不得不离开了弗吉尼亚的基地。他们只能告诉亲人,这次行动没有任何危险。海豹突击队在为这次巴拿马之行做准备,数万美国精锐部队同样在筹措着这一场空前的入侵行动。
    “再快一些,再快一些。战争已经开始!”在离海岸大约4公里的地方跳进水里之后,第一次参加实战的美国海军第4海豹小队的新兵尼尔。罗伯茨中士便失去了往日训练中的老练和沉稳,毕竟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任何的考验都无法短兵相接的生死搏杀。而从巴拿马城方向不时传来的爆炸声和枪炮声更清楚的提醒着他,数量远多于他们这些先遣精兵数倍的巴拿马国防军已经从睡梦中被惊醒了过来。
    虽然这是美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次三军特种部队联合展开的隐秘突击行动,但实际上美国空军的新宠—F…117A型隐身战机已经提前为他们的潜入揭开了大幕,在1个多小时前2架F…117A隐身战机率先向诺列加位于里奥哈托的司令部投放了2枚GBU…24激光制导炸弹,虽然炸弹并没有偏离目标,但是却不仅没有能够造成五角大楼预想之中的混乱,却反而给仍在懵懂之中的巴拿马国防军报了警。
    由于与美国政府在巴拿马运河管理权上的分歧,从1987年6月起,美国曾先后三次策动旨在推翻军事强人—诺列加的军事政变,但是对于出身行伍的诺列加来说,巴拿马国防军中的任何后起之秀都无法挑战他的权威,所以所有中央情报局的努力均未成功。1989年10月3日,美国再次策动巴拿马国防军数名上校军官发动兵变。当这次行动再次被诺列加挫败之后,美国军队迅速向运河区增调4500名士兵和大量重型装备,使运河区各美军基地的总兵力达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