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190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帝国1908-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鹿传霖是张之洞的姐夫,他和张之洞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行动多少有些不方便,而且鹿传霖还有些重听,不过既然身为军机大臣,就有随时承诏的觉悟,所以一得到圣旨,马上从热被窝里面爬出来,坐上官轿,朝着皇宫去了。
世续是旗人,年纪也不算太大,当其他军机大臣赶到宫门前的时候,他已经在此处等候多时了。
此刻宫门永巷早已落锁,禁止人员出入,但因为这三个人是钦差,宫门的护卫们只得又打开门来迎接几位大臣。
几位宰辅(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丞相,军机大臣是实际上的丞相)过了午门,就听到紫禁城里是一片哭声,心道坏了,也不知是皇帝还是太后,或者两人一齐驾崩了。
一名小苏拉太监拿来几束白绫,让几个人把顶戴上的红缨都遮掩了,方才引着众人进了福昌殿。军机大臣一到,一名小太监打起门帘,醇亲王载沣将房门开了半扇,作个容许人入内的姿态。于是庆王奕劻抢先挨身而入,接着那桐、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等殿后亦都进了屋,太监关上房门,只听外面有争吵的声音,大家凝神听了一会,才知道是恭亲王溥伟要进殿,护军说是“上头交代”没有他的名字,断然拒绝。
这时载沣已赶到里间,亲自打起门帘,仍照原来的次序,由庆王奕劻带头,一个接一个踏进去,里间的光线很暗,门窗紧闭,药味弥漫。这时奕劻、那桐、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见两只眼睛哭得红红的,全身上下都是素白颜色的皇帝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袁世凯差点目瞪口呆。几个人急忙拜倒在地,口中山呼万岁道:“臣等叩见皇上。”
金宰阗摆了摆手,说:“众位爱卿平身吧,来人,赐座!”
旁边的小太监端过来几只小凳子,奕劻、那桐、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谢恩完毕,这才坐了上去。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十六章 青山遮不住(二)
(更新时间:2005…5…14 11:32:00  本章字数:2652)

见他们都坐下了,金宰阗才开始认真打量他们:坐在最靠近金宰阗的位置上的人,是庆亲王奕劻。他生于道光一十六年(公元1836年),现在已经是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庸俗唯物主义者的痕迹。那就是,一旦物欲成了人生的主体,那一切精神啊、感情啊,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也就彻底不存在了。凭庆亲王奕劻那副相貌,在他因为肉长得不可收拾而显得通红的皮肉下面,就算是世界上最能干的思想家也不容易看出他有什么崇高的心灵。一顶金光闪闪,缀着四颗大东珠的朝冠,说明了他的爵位是亲王;脑袋之大,恐怕就连猪八戒也得相形见绌。从朝冠底下挤出来的,似乎发亮的白色头发,一望而知,它们的变白并非是由于用脑过度或是忧国忧民所致。一对大耳朵几欲招风,充血的程度似乎一用劲就可以冒出血来。很少晒过太阳的皮肤显得很有些苍白。灵活而凹陷的黑色眼睛,是这个老头子身上唯一活灵活现的地方,它们隐藏在两撇银白色的眉毛地下,闪闪烁烁着,不注意的话,怕是很难发现它们时常会放出的寒光。鼻梁是塌的,一到下面却突然翘得很高,构成一条不那么平滑的曲线。跟厚嘴唇搭配的,是令人恶心的双下巴,嘴唇上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修剪得近乎完美的胡须;脖子虽然很短,却由臃肿的肥肉叠成很多褶皱,再加上他那厚墩墩的面颊,一个饮食过度的老人形象的一切特点,这位王爷就应有尽有了。
庆亲王奕劻是宗室子弟,但他的血统,却与光绪皇帝不是十分接近。他是乾隆皇帝第十七个儿子庆僖亲王永璘的孙子,父亲是永璘第六个儿子辅国公绵性,而绵性因为觊觎王爵被贬盛京,于是奕劻就过继给了绵性的哥哥绵悌,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继承了辅国公的爵位。此时奕劻只能算是一个边支皇族子弟。但奕劻在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地位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席军机大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正月,奕劻被封为贝子。十年(公元1860年)正月,咸丰皇帝三十寿辰,奕劻进封为贝勒。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九月,同治皇帝结婚的时候,奕劻加郡王衔,同时授御前大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三月,奕劻成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来的外务部)的总管。十月,奕劻进封为庆郡王。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奕劻会同醇亲王(光绪皇帝的父亲)办理海军事务。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奕劻得以在内廷行走。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奕劻担任右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职)。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又赐给奕劻四团正龙补服,连奕劻的儿子载振也得到了一品顶带。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慈禧懿旨封奕劻为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离北京,抵达太原的时候,命奕劻留京会同大学士李鸿章与各国议和,最后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按照《辛丑条约》的要求,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奕劻仍然主管外务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奕劻成为军机大臣,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又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
坐在庆亲王奕劻下面的,是内阁大学士那桐。那桐,姓叶赫那拉氏,字琴折,隶镶黄旗满洲。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历任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编纂官制大臣、会办税务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职。八国联军进犯津京时,驻守丰台御敌。北京陷落后,受命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赏加一品顶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赴国外考察银行、税务之事。他算是慈禧太后的家里人了,同袁世凯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他的儿子,就是娶的袁世凯的女儿为妻。
那桐的儿女亲家袁世凯坐的离金宰阗最远,他是三个人当中最深沉,最有心机的一个人。对光绪皇帝来说,袁世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对于金宰阗来说,他却是第一次见到袁世凯的真人。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生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是漕运总督、钦差大臣袁甲三的侄孙。袁世凯的父亲本是袁保中,只因为他的叔父袁保庆膝下无儿无女,袁保中就将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为子。到袁世凯八岁那年,袁保庆调到山东省任道员,他就随家迁到山东。同治十三年(公元
1874年),袁保庆在南京病死,他的葬礼,由好友——也是淮军干将刘铭传(后来的台湾省首任巡抚)和吴长庆主持,办得极为隆重。事后,十六岁的袁世凯被送回老家项城。以后几年的日子对袁世凯来说是相当难熬的。堂叔袁保桓从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部将升迁到北京任吏部右侍郎,不久,就把袁世凯接到北京放置在身边管教。自小就娇生惯养的袁世凯开始受到堂叔严厉的监督和管束,每天都必须伏案读书到深夜,一有怠慢,就会受到堂叔一顿竹板的责罚。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袁保桓死在河南开封。这下子袁世凯大有解放之感。他烧掉了身边的书,成天邀约狐朋狗友,不是饮酒作乐,就是寻花问柳,行为极其不端。家族中的长者责问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志在四海,安能郁郁于笔砚之间,虚度岁月?”前一句诗是三国时期曹植写的,后面则是他自己加的。袁世凯曾经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但都是名落孙山,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就去投靠养父生前好友,淮军将领吴长庆。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袁世凯以“办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务”的名义驻扎在朝鲜办事。到了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作为大清藩属的朝鲜发生了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参加了平乱,逮捕了朝鲜王朝高宗的亲生父亲大院君。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袁世凯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成为事实上的驻朝鲜公使。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袁世凯参加了维新团体强学会。后来在荣禄的推荐下,袁世凯以道员的身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当时,直隶总督麾下有三支劲旅,分别是董福祥的“甘军”、聂士诚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
“北洋新军”。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袁世凯被提升为直隶提刑按察使。戊戌政变前夕,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导致光绪帝遭到囚禁,康有为、梁启超两人流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血洒菜市口刑场。因此,袁世凯就成为了光绪皇帝的仇人,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的时候,就常常在一张张白纸上面画一些乌龟王八,写上袁世凯的大名,再把这些纸张烧掉,可见光绪皇帝对袁世凯的仇恨有多么深。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十七章 青山遮不住(三)
(更新时间:2005…5…14 18:10:00  本章字数:2964)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将他的北洋新军调到了山东镇压义和团。第二年,就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八国联军侵华,聂士诚战死在天津,他的“武毅军”溃散。董福祥的“甘军”也受到重大损失,他本人也成了义和团运动的“祸首”,遭到惩办。只有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却因为袖手旁观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李鸿章病死,袁世凯继任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成为手中握有重兵的实权人物,与南方的两江总督张之洞遥相呼应。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袁世凯又成为练兵处会办大臣,借改革军制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