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岩石之上地三人相视一笑,只见三人当中的灰衣老人当先笑道:“老鬼,你还是改不了这个手痒**闲地毛病,人家鹰隼捕食,关你鸟事?”
白衣老人则是轻轻捋须,一脸正色道:“昔日泰山一别。距今以逾四十载,今日召聚老夫,究竟所谓何事?”
黑衣老人却是大笑着对白衣老人道:“又装逼……当然有事。你却猜猜?”
白衣老人面露不屑,冷道:“要说便说。不说便了!猜个什么劲!”
而灰衣老人却是端
上的一壶酒自斟自饮起来,饮了漫漫一爵之后却是奚都说鬼谷子通神,原来也是不过如此。老鬼,你还怕他么?”
“哼哼!”白衣老人冷冷一笑,却是道:“通神通鬼,又是如何?老墨,你究竟想要怎地?”
黑衣老人却是道:“眼下史实已改,老子所做之事,不过是修正史实而已。”
“糊涂!”白衣老人听之忿然,呵斥道:“天命已改,如此作为只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将历史引入歧途!”
灰衣老人哈哈大笑,道:“我却以为不然,不是还有焚书坑儒嘛!”
白衣老人白了灰衣老人一眼,长叹道:“看看你,此时应该已是一百四十于岁年纪,看上去却像一个花甲之人,而老墨比你略大几岁,却是看上去更为年轻。再看老夫,老夫可比你们晚生一个甲子,眼下已经是垂垂老矣。或许你们还能熬到焚书坑儒那天,我却怕是熬不到了!”
哪知黑衣老人却是调侃道:“你这是用脑过度,未老先衰。看看我们哥俩每日膳食调和,再活一百年也是可以,谁叫你每日把心思都放在调教徒弟身上,庞涓、孙,多牛屄的徒弟。好嘛,搞了半天商鞅原来也是你地徒弟。对也,那张仪可曾寻到?”
白衣老人却是苦笑道:“张仪只怕此时还未出生,至于以后他还生不生得出来,这就不得而知了!”末了,却是话锋一转道:“老墨,打个商量如何?你也别去搞他,或许此人与我们有缘也说不定。”
黑衣老人听了,却是面色一沉,良久才道:“晚了!三杀令已然下达!”
“你……”白发老人听了大怒,伸手一指黑衣老人,竟是气得说不出话来。黑衣老人面色严肃,缓缓道来:“当日我和老班长都要逆天改命,老班长劝和了我顺应历史!今日我要修正历史,你却又要逆天改命。孰是孰非,孰对孰错,老班长你给评个理儿!”
灰衣人听来,却是苦笑:“你俩先坐下,都是老哥们了,难道还要动手不成。其实这三十年来,老哥哥我也是时常思索着这个问题,究竟我们兄弟齐齐投身来到这个时代,其作用真的是创造历史么?昔日我在楚国,刚要创造历史时便碰到了老墨,一来二去之后,却是促成了老墨的‘止楚攻宋’千古佳话,造出了这段历史。后来老鬼初出茅庐,名声鹊起,我和老墨联袂探之,又把老鬼的想法扼杀在了摇篮之内。而眼下这公子狄,却是你我三人所知的历史中从未记载过的人物,说不定他很有可能是和咱们一样的未来人,或许……他也担负着和咱们一样的使命……”
灰衣老人说道此处却是话锋一转道:“不过话说回来……老墨啊,你也是太过鲁莽了一点,怎能轻易就下三杀令呢?”
黑衣老人听了大怒,辩解道:“老班长,这话可就不对了,这能怨我么?谁叫他首先出手让孙去救商鞅的?我本不知道商鞅是他徒弟,还让我那小徒儿去了魏国,想要促成商鞅赴秦变法,结果他搞出什么孙救商鞅,我才不得不出手。”
灰衣老人听了也觉得有理,还是埋怨道:“可是老墨,你也不应该在没有和咱们商量的情况下派人去杀嬴无敌……即便他和我们一样,也不应该就此杀了完事,至少得抓回来研究研究吧?”
白衣老人听地不耐,向黑衣老人喝道:“行了,废话也别多说,你派了多少人去?”
“神杀剑士百人、虎门勇士二百及墨家剑阵!”黑衣老人道。
白衣老人一听愕然,口中喃喃道:“黑啊!真黑!你是存心置其余死地啊!你可知道,这嬴无敌已经在岐山阳谷搞出了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你可知道,他收服陇西戎狄部族的功绩已经盖过秦穆公?你可知道,他已经改进了秦军地战力,把马蹬、马鞍、马掌都整出来了。我们是抹不去他存在于历史里的痕迹了,抹不去了……历史将会从此步入另一个歧途……唉!当年怎么会让你小子开车,失策啊失策!”
听地白衣老人感叹,灰黑两人也是黯然,半响却是听灰衣老人道:“我说……这嬴无敌,有没有可能……是咱们撞上的那辆越野车里的?”
黑白二人一听,眉头一下紧了起来,不由想起了当年那诡异的一幕。
便也在这时,却是有一名黑衣青年远远奔来,手上高举一枚竹筒喝道:“报!齐国大师兄急报!”
黑衣青年奔至近前,将手中竹筒递呈,黑衣老人打开一看,立时愕然。白灰二人凑上前来一看,只见帛书上只有寥寥数字表述刺杀失败齐国墨者遭遇围剿,不过却是画有一把奇形的兵器,只见这兵器形状酷似三人熟识之物,且这兵器脊上原样临摹下来的几个怪异图案也是让三人大吃一惊,如遭雷击,那图案刚好是三人所认识的文字,这文字正是:“保家卫国!”
“哈哈哈!”白衣老人立身而起,放声长啸!
跟着取过身旁的奇木拐杖,杵地为节,便听他昂声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灰衣老人与黑衣老人对视苦笑,便听灰衣老人接着唱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黑衣老人跟着接道:“白发渔樵江上,惯看秋月春风。”
唱到此处,三人对视一眼,和声高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卷结束) ……
第一部 陇西烽烟 卷六 墨子攻略
第一【第101章】 天之所欲
《墨子•;法仪》有云,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
****
春秋与战国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正源生成的特殊时代,也是凡有血气者,必然入世相争的大时代!
而在春秋之末衔接战国之初的年代里,有两个神妙莫测的“异人”叫天下人口耳相传、讳莫如深、扑朔迷离,这两人一个是魏国的鬼谷子,另一个就是无国无籍的墨子。
魏国的鬼谷子暂且先不去提,但说这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墨子,最为让感到扑朔迷离的便是其自诉的诡异身世。
依坊间的传闻,墨子早年时曾有一次与弟子们论道时感怀身世,自述来自遥远的极北之地。母亲本是孤女,独居山野,一日采樵途中晕倒,梦见有黑色大鸟入怀。后天人感应之下,未婚而孕。三年零六个月这才产下墨子。其后因母亲乃是感应大鸟而孕,便给墨子起名为“乌”,说他是黑鸟地之子。
据说,墨子出生之时便是一个谢顶的秃头,脚大茧厚,皮肤漆黑,面相苍老,就像一个怪物一般。据墨子自己回忆。幼时长得极是惊人,不过七八岁的年纪便已经长到了五尺来高,身体壮硕,扑兔搏虎,于山野之中奔走如飞。然幼年之时。当墨子知道所居之地的南方正是华夏中原之后,便每每南望,潜意识中知道自己必须向南边去。
因此在其八岁时,一向健硕的母亲突然病逝之后,墨子便毅然踏上了南归之路。
在山林间草草将母亲埋葬,墨子便只身一人漫无目标和方向地向南方行去。这其中到底走了多少个春秋、多少个寒暑,墨子自己也不曾计算过。只知道大约在周贞定王一年(公元468)时,墨子终于来到了大河南岸的宋国,被一个小吏收留做家中的仆人。
在小吏家中的数年间,墨子学会了当时中原的语言和文字,并且在主人收拾房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竹简上的象形文字似乎隐隐约约认得。等主人回来一问,却是发现这个叫做“乌”怪异仆人竟然念得大体全对,甚至一些连主人都认不完全的文字也都能认识。
小吏大惊,视其为天人。立即举荐给宋国君主,于是叫做“乌”仆人就做了宋国地太庙小吏。
然而“乌”却觉得自己的名叫着不好,便给自己取了一个“翟”字为姓。战国时,各国通用的文字正是周国的古篆书,而在古篆书当中原本是没有“翟”这个字的,因此“乌”便造出了一个“翟”字。
(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篆书字库:<;外有书友指出“翟”字应念“狄”DI音,这实属扯淡!在姓名方面“翟”姓就和“单”姓念“善”音一样,它就念“宅”音。不然航天英雄翟志刚便要改姓做“狄”志刚了!)
因此“乌”便做“翟”姓,连名带姓便叫做“翟乌”。意思是深山里一个长尾巴的野雉,从此以后,中华大地上就有了翟乌这个人。
三年后翟乌辞官而去,周游鲁国,后在孔子的后辈儒家门下求学。
那时的翟乌自称才十八岁,可是他这个秃顶、赤脚、高鼻、深目、面目黑的青年,却惊动了所有的儒家弟子。
翟乌地脑袋里好象延续了一种未知的智慧,对艰深博大的儒家学问竟是过目不忘,一通百通,不过一年间便学通了所有的儒家学说。并且开始向儒家学说挑战,驳斥儒家学派的荒谬虚伪守旧和迂阔。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