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更加明白自己任责,使出浑身解数,教徒传艺。
司马徽本来就是办学高手,被金旋请来长沙建立学校,也兢兢业业,全力而为,长沙学校闻名于全国。金旋又将自己所著书本让学校做为课本,又挑练优秀毕业生在校任教,并成立学术研究院,专门研究理论问题,时常去学校与师生交流。金旋学识远远超过在校老师,所说所讲让人大为感叹,司马徽原来为金旋老师,如今见金旋见识如此,大为折服,说:“中王足为我师也。”
军校校长一职,事关重大,军校加强对士兵、将领的忠诚度培训,使军校入学学习人员都能忠诚于金旋,因此校长之职,原由诸葛亮兼任,后因诸葛亮常年领兵出征,又使庞统代替。
所有降军中低级军官以上者,都要在军校培训后才能回所部任职,庞统在降兵的政治培训上费了许多脑筋,所幸有金旋的书籍为依据,根据当代情况,穿插了许多内容,加大对金旋的个人崇拜主义思想,竟然非常成功。
金旋在拥有四郡之地初期,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借助军校、学校、医校培养各种人才。三校毕业学员渐渐增多,被金旋分派到各地、各军任职,保证了金旋在急剧膨胀时的人才保障。
诸葛亮见三校学员与旧校学员截然不同,对众文武道:“我向来以为四书五经为正统教育,今日才知道主公培养人才为当世第一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此话为名言至理。”
三校人才到位后,向各郡建言修水利、通道路,加快提升生产力和物品流通速度,使金旋所辖各郡经济发展迅猛。水利工程方面的投资和农具方面的研究,也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百姓收入。金旋在辖地内声望正隆,被百姓称为“恩王”。
兵器研究所的成效显著,继研制出枪只这一热兵器后,火炮也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庞统曾问金旋道:“我军武器装备远胜于曹操、袁绍,统一大业在几年内就可以实现,主公为何不遗余力,投入这方面的生产。”
金旋笑着说:“这些武器不是对付袁绍、曹操两军,大家都是汉人,何必自相残杀。我等攻心为上,以降抚为主,招降两军将士,保证大汉元气。如今北胡诸族虎视中原,欲要趁机劫掠中原这花花世界,这些武器是异日对付这些异族。异族往往与我等文化差异甚大,人种甚为野蛮,我大汉子民与其以命搏命,甚为不值,因此造些厉害武器,到战争时减少些我子民损失。”
庞统听完,才知金旋志向远非统一中原这么简单,又问道:“周边野蛮之地,我军占之无益,不若抚之以恩,彼此兵戈不起,也是百姓之福。”
金旋道:“战争之祸,向来因为分裂,若是天下一统,何来战乱?异族之人,势弱时进贡称臣,进贡些当地特产,而大汉历朝君王,皆以大中国富有四方之势,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回礼必以奇珍异物,黄金珠宝,因此附属各国皆不以上贡为累,反以上贡得利。君王一人面子,却不知要付出多少百姓口粮。我对付蛮兵之策,同文化者可以为我汉人同化,异文化者坚决族灭,以免后患。”
庞统又道:“若是占据四边蛮国苦寒之地,尚须派兵驻守,增加百姓赋税,实是有害无利。”金旋答道:“四边蛮国也有富饶之国,不过我等不知罢了。汉人同化力极强,若是驻扎蛮国日久,与蛮国人通婚,久后蛮国人也变成汉人。蛮国势弱时称臣,势强时则会侵占我等内地富饶之地,此蛮族劣性也。彼不通中国文化,以礼相待,有如对牛弹琴,我意欲借统一中原之兵势,未来平北胡,下高丽,克东倭,荡西域。凡是世上有路的地方,都有中国士兵的脚印,凡是日光所照之地,皆为我中华国土。长此以往,天下皆为我一国所有,战争从何而来?战祸从何而来?我意欲以一代人战乱之苦,换取万世太平大业,此是我平生之志向。”
庞统叹服金旋理论,与诸葛亮勾通此事时,诸葛亮道:“主公大才,我等皆不足多矣,我等只是放眼中原,意欲统一大汉,主公却放眼千秋,意要建万世太平之大业。”
第七十九回 张辽扬名
弘农为长安、洛阳两郡必经之地,弘农已经被金旋攻下,长安曹军已被迫与曹操大军隔绝。null3z中文诸葛亮攻取天水后,也将邓艾所部与长安曹昂所部隔开,西部三郡已是岌岌可危。
关羽所部十七万兵马屯扎于弘农,诸葛亮所部十七万大军屯扎于天水,姜维所部十三万人马屯扎于汉中,对长安、安定两郡形成合击之势。司马懿、钟会虽然都是足智多谋之辈,对此不利局势,也是束手无策。
曹操见长安驻军有全军覆灭之危,召集众谋士相商对策。郭嘉道:“若是我军兵出洛阳,与关羽大军相战,没有必胜把握。而且大军一动,东路防守空虚,金旋所部必会兵出汝南,攻取谯城;陆逊所部兵出宛城,攻取洛阳;则我后方危也。诸葛亮初得两郡,必然先以安顿郡务为主,无暇出击;姜维所部兵力不多,长安有司马懿出谋划策,短期内可保全无虞。袁谭、袁熙因为居长而不能继承父业,与袁尚渐不相容。今可集中兵力攻击袁熙、袁尚,其兄弟失和,容易攻破。攻破河北之后,调集东线兵马集兵攻打弘农,长安之危可以解除。”
曹操闻言低吟片刻,然后脸露决毅之色,道:“按奉孝之言准备,火速攻打河北。”命令曹真、郭嘉率领七万士兵驻守谯城,阻击金旋汝南大军。曹彰、夏侯淳、程昱率领十万士兵驻守徐州、下邳、都阳。曹丕、邓艾率领八万大军守住洛阳。郝昭为主将、典韦为副将,荀彧为军师,赴洛阳与洛阳大军会合,起兵十二万攻取壶关。命令张辽为主将,张燕为副将,杨修为军师,赴濮阳会合徐州军五万,合兵攻打界桥。
袁熙、袁谭此时已与袁尚撕破脸面,只差未动刀兵而已。袁尚闻曹军前来相攻,派遣审配赴晋阳、北海游说,袁氏兄弟虽然不和,但是俱知大敌当前,须协力破敌,均应允遵从袁尚号令,共同抵御曹操。
闻郝昭大军已出洛阳,袁熙命令逢纪、杨诈、刘晔率军驻守晋阳,辛毗、傅干率军驻守代县,自率晋阳、代县两郡之兵,以潘凤为大将,左贤王、田畴为副将,郭图为军师,起兵十万赴壶关把守。
郝昭大军到达壶关城下,安下营寨,即出挑战。典韦出战,连败左贤王、田畴、潘凤三将,袁熙见典韦勇猛,率军退入城中。郝昭趁机掩杀一阵,小胜一场,杀敌三千余人。
袁熙见典韦勇猛难敌,与诸将商议。郭图道:“官渡防守空虚,可以使人赴袁尚处,请其出邺城兵攻打官渡。官渡若下,大军兵临许昌,曹操必然无暇他顾,其兵必退。”
袁熙命人说与袁尚,许攸在侧建言道:“前袁谭、袁熙意要联手与主公为难,今可趁其危急之时,让他上书作保,保证以后不出兵为难主公,然后再行出兵。”袁尚此时内忧外患,甚为艰难,决着趁此让袁熙表态,也是一个绝佳时机,命令使者按此回告袁熙。
袁熙得知此讯,大怒,不再理会袁尚,率领部下与曹军相战,数战皆失利,闭城坚守不出。郝昭见其不出,与诸将商议。荀彧献计道:“可派将诈降,以作内应,约定时日,杀开城门,里应外合,可大败袁熙。”郝昭召集副将吴质,道:“今欲见大功,报于丞相,可惜无人相助,我观你虽有大才,然面却无胆略,必然不敢为之。”吴质大怒,道:“质虽不才,然士为知己者死,请君试言,质必可为之。”郝昭秘密与其商议诈降之事。
次日,郝昭召集众将议事,派吴质率领兵马前往洛阳押解粮草,吴质借故推托,郝昭佯怒,命令军士当厅重打军棍二十。入夜,守营兵来报,吴质率领所部五千兵马往壶关投奔袁熙而去。郝昭自引一万士兵在后紧紧追击。将近壶关,吴质让一名心腹进城告知袁熙。袁熙登城观战,见两军相搏甚激,吴质兵少,渐渐不敌,命令潘凤引两万人出城相救。
潘凤救得吴质入城,同到袁熙处说话,吴质道:“郝昭气量狭小,借以小故责打,质不能忍,故而率军相投。”袁熙见其与郝昭相战甚激,又有杖伤在身,故此未生疑心。郭图潜使细作前往曹营打探,见所言为实,疑心亦去。
越两日,吴质率领所部突然发作,乘夜杀开城门,接应郝昭大军进城。袁熙所部大败,诸将保护其逃往晋阳,折兵两万余众。郝昭攻下壶关,派遣使者奔赴许都报捷。
张辽一军此时业已到达界桥,与袁尚大军相战。袁尚任命文丑为大将、张合为副将,审配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拒敌。又使吕翔率领邺城守军三万往助。
两军兵数相若,厮杀几日,互有胜负。张辽聚集众将相商,杨修道:“今邺城守军只有七万,我等起大军佯攻,界桥守军若是前往相救,以伏兵击之可胜也。然后使人诈作界桥求救之兵,调邺城大军往救,使郝昭大军从北路偷袭邺城,可以大破袁尚。”
张辽听从其计,派人分头行动,并且流言两路大军共击邺城。文丑果然中计,欲要率领大军住援,审配急忙劝止。道:“公今担此大任,若中敌军之计,界桥失后,平原、乐陵、南皮守军皆少,张辽大军可以长驱直入。如此则河北必危。邺城城中有守军七万,必可抵挡些许时日,可让吕翔率领本部兵三万往援。”
张辽伏兵等候吕翔所部赶到,十二万兵马同时发作,吕翔大败一场,折兵万余,退回界桥。张辽随即使心腹军士诈作界桥求救之使,吕旷闻界桥势危,命令副将蒋义渠守城,亲率兵马四万往援界桥。吕旷兵马行至半途,又为张辽伏兵击败,知道中计,率领所部败回邺城。未到邺城,正逢蒋义渠引败兵往这边退来。
原来吕旷所部出城后,城内只余守兵三万。郝昭使典韦、杨修率领四万人马驻守壶关,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