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超级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超级霸主-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云与刘备有过一些情义,赵云便向兄长请求,饶过刘备一命。
    凌云自然没有话说,兄弟是性情中人,不忘旧情,此事全让赵云做主。至于刘备,凌云并不以为然,一个手下败将,还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赵云与张燕兵和一路,两路大军从南门直接杀向西门。
    只放走了刘关张三兄弟,其余人全部被击杀。
    而后,赵云马不停蹄率五万大军离开北新城,赶奔故安,接应耿忠。
    故安本是由张燕镇守的,他将大军全部调至北新城,故安城中空虚,耿忠直接接手了故安。
    耿忠这次只带了三万兵马,所以凌云派赵子龙前去接应。
    北新城中的一处大宅中,凌云、太史慈、张燕、典韦分主次落座。
    这还是凌云第一次见到张燕,先前赵云去劝张燕归降时,凌云并没抱什么希望,顶多就是想让张燕撤兵而已。
    毕竟先前两方接战,张燕在太史慈手中损失了十万大军,这是一笔不小的仇怨,岂能说化解就化解。
    当赵云把好消息带给凌云时,凌云真是异常欣喜,心中不仅暗暗佩服张燕的胆识,能够看大局。
    当然这里面也有赵云的功劳,有子龙一人,可招来十万大军。
    几人见过礼之后,凌云开始兑现诺言,封张燕为范阳郡太守,其属下兵马凌云另行编制。
    张燕知道凌云不放心他带着自家兵马,但他也不以为意,要是凌云真不动他的兵马,不安的反倒是他了。
    更主要的是,他看出了凌云的不凡,乱世之中投此明主,将来他的职位岂是一郡太守所能限制得了的。若凌云得了天下,水涨船高,自己也算走上了正途,比带着乱民朝夕征战要强过许多。
    对于典韦,凌云说不出的喜欢,他没有先和典韦谈官职的事情。而是询问了他的家眷,这让典韦颇为感动。
    他担心的正是如此,家中有一老母,年老体衰,他不在身边,恐生活困窘。又担心曹操知道了他投降的消息去他家里找他的麻烦。
    当典韦说出了家眷的事之后,凌云立即安排人连夜离开北新城,赶往典韦的家乡,将老人接来。
    这是凌云的一贯作风,若想让大将安心杀敌,忠心不二,必须让大将安心。对赵云如此,对太史慈也是如此。
    当初太史慈投到凌云帐下后,凌云便派人秘密到青州东莱将太史慈的家人接到了渔阳。
    安排好家事之后,凌云封典韦为征西将军,俸禄与太守相同。
    典韦对凌云如此重用他深表感激,原来在张邈手下,他只是一个低级将领。如今一夜之隔,他就和太守平起平坐了。
    官职也许并不说明什么,但典韦感激的是凌云的信任和知遇之恩。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凌云升堂调兵。
    令张燕领两万人马镇守北新城,熟悉政务,准备接管范阳郡。令太史慈、典韦领八万人马随他赶奔范阳城,准备一举拿下范阳城。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乘胜进兵
    范阳城,位于幽州与冀州的交界之处。WwW。
    麹义得到禀告说张燕投靠了凌云,北新城失守。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飞报袁绍。
    不久后,刘备带着关、张两位兄弟和数名随从逃到了范阳城。
    听刘备说完战况,麹义有了不祥的预感,那就是范阳城恐怕也守不住了。不但是范阳城,恐怕整个冀州都难以坚守。
    但袁绍没有新的军令下达,他只能紧急督促军士备战。刘备率领的人马全军覆没,他没在范阳城多做停留,短暂休息之后,与关张二人离开,赶往高阳去见袁绍。
    只隔了一天,凌云便带着大军杀到了范阳城下。
    如今范阳城只有不到五万守军,麹义不敢轻举妄动,紧闭城门,拒不出战。
    凌云的大军在城外十里处扎下营,与范阳城遥遥对峙,等待赵云。
    没等赵云率军赶来,郭太使者已经先一步来此求见凌云。凌云与郭太约定的三十日之期已到,他没有派人去催促郭太做出选择。就让郭太自己去决定。
    这段时间,郭太权衡利弊,着实无法拿定主意。
    当他听说张燕归顺凌云时,他的心里受到强烈的触动。再加上听到北新城失守的消息,他更坐不住了。
    而此时主将张郃忽然派人请郭太前去议事,郭太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一定是张郃听说张燕反叛,担心郭太步其后尘,所以先下手为强。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郭太毅然做出决定,归降凌云。
    他一边派使者前来与凌云接洽,一边安排人手返回并州,在并州他尚有五万人马
    凌云与来人秘密商谈一阵之后,使者立即返回郭太处。
    第二天,赵云终于安排好故安的事务,带五万大军赶到范阳城与凌云会合。
    两边兵力加起来共有十三万人,相对于守城的五万人马,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凌云并未因此轻敌,他令大军又休整了一天,于第三天上午发动了对范阳城的攻势。
    三天来,大兵压境,范阳城中的袁军早都人心惶惶,更听说凌云的大军从没打过败仗。他们迫于军令不得不死守范阳城,只是谁都知道破城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这次攻城,凌云并未使用铁甲军,也没使用巨弩。一方面铁甲军是他的秘密武器,不想过早暴露。另一方面,凌云并不认为攻打范阳城有什么悬念。
    果然如凌云所料,大军四面围住范阳城,弓弩齐发,守军根本无法抵抗。
    时间不长,四面城门陆续被破,麹义死于乱箭之下,两万余袁军归降。
    至此范阳郡完全被凌云掌握在手中,只剩下代郡的四个县还在袁绍的统治之下。
    北新城和范阳城失守,张燕投靠了凌云,这些消息传到袁绍耳中,他大惊失措。急忙招集属下议事。
    众文武也料不到凌云攻势如此猛烈,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致使他们的兵马损失大半,另外还得算上张邈的五万人。
    现在双方兵力对比完全颠倒过来,凌云的大军不断增加,而他们的军士不断减少。这仗还怎么打?
    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军士都对凌云产生了恐惧心理,面对凌云的大军不战先怯,这仗还怎么打?
    众谋士各说纷纭,有的主张再请曹操出兵,有的主张请袁术支援,还有的主张联系徐州牧陶谦。
    这些方法袁绍早都考虑过,曹操的兵也来了,但都没能回去。
    徐州离冀州较远,陶谦未必肯帮这个忙,而且陶谦与公孙瓒是一个阵营的,袁绍与公孙瓒关系不睦。袁术也是如此,他与陶谦、公孙瓒都结过联盟,二人虽是兄弟,但一个爹俩妈的兄弟总不如一胞所生,袁术一直瞧不起自己。
    陶谦和公孙瓒肯定不行,最后袁绍还是目光落在了曹操身上。张邈战死,曹军损失惨重,曹操肯定咽不下这口恶气,出兵的可能性极大。至于引狼入室的问题,袁绍不再考虑,现在他的眼里只有一条狼,那就是凌云。
    向曹操派出求援使者之后,袁绍又听从了审配的计策,强征百姓充军抵挡凌云。
    征兵刚刚开始,袁绍又得到消息,凌云从范阳郡起兵,攻打桑干城。
    袁绍闻报后,立即派人去见张郃,令他务必坚守代郡的四县,能坚守半个月,就算重大胜利。
    半个月的时间,曹操的援兵肯定能到来,到那时,征军事宜也能取得重大成效,兵力将大大增加。
    桑干城位于当城的西方,由白波军郭太驻守。
    凌云将驻守在高柳的展熊也调到了桑干城外,两边兵马合在一处,总共十六万人马,将桑干城团团围住。
    大军扎下营寨,围而不攻,并且不断调来兵马,加入围城的队伍。摆开架势准备兵马足够多的时候再进行攻城。
    镇守在平舒城的张郃接二连三地接到禀告,全都是桑干城告急。
    按袁绍的军令,要在代郡守住半个月,就得守住桑干城。一旦桑干城失守,郭太要是兵败降了凌云,那么凌云的兵力又将壮大许多。
    只是张郃虽然把形势看得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依然有个疑虑,那就是郭太现在到底有没有归顺凌云。
    上次他派人去找郭太议事,郭太以军务繁忙脱不开身为由没有前来。这是不是一个信号?
    现在桑干城被围,只有他出兵去救,还能有几分希望。
    但是一旦郭太现在归顺了凌云,那他岂不是把大军送入了虎口?如果不去,桑干城破,半月之限守不住,袁绍再拿他问罪。不救桑干城的罪名落实,他的人头即将不保。
    张郃左右为难,如坐针毡。
    思前想后,他最终决定出兵,因为他赌不起。
    无论郭太是否降敌,以凌云的智慧,肯定能做出真正攻破桑干城的假象。至少袁绍一定会相信是因为他张郃见死不救才丢了桑干城。
    到那时,事实摆在面前,百口莫辩。
    想明白其中的关键,张郃令朱灵一起发兵,两下合兵共八万兵马解桑干之围。在发兵之前,张郃秘密派出亲信,前往他的老家。
    他担心此一战,恐怕凶多吉少,必须早早安排后路。
    此时的凌云,就是张开口袋等着他的到来。
    他不想频繁地攻城,围点打援也好,疑兵之计也好,他就是要把张郃调出城来打。
第一百三十三章 辽东
    桑干城之战,张合中伏,凌云的大军与郭太的白波军兵合一处,一直将他的败军追杀到了冀州。WWw。
    张合身受箭伤,逃至高阳,而后随同袁绍向冀州以西撤退。
    大将朱灵战死,八万兵马只逃出了数百骑。
    凌云亲带大军一路追杀,赵云、太史慈、展熊分别率军攻取冀州城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连下河间、常山、中山、赵国四郡。
    直至曹操出兵冀州与袁绍兵合一处,凌云才止住大军。
    郭太率部分人马返回并州,整顿大军,献出其所占城池,并州大部落入凌云掌握。
    这段时间,袁绍一路兵败,一路狂抓壮丁,加上先前所征新军,又集合了四十万人马。只是这四十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