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印双方的高层都已策划了大决战的方略,双方进入了实力比拼的决战阶段。军委扩大会后,王刚留下了郝志刚和前指的空军参谋长厉志远中将,与总参的一个小组一起商讨“天龙行动计划”。
    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6月6日19:00
    首先由组长米定冠上校介绍了背景情况:我军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与英国谈判引进“鹞”式垂直起降飞机,一度已接近成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合同未能签订。至今谈判和接触已有三十多年。后来英国航宇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研制的AV-8B,升限15000米。它既可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可以在空中悬停,又可以作超音速飞行。对海军有很大意义,所以称它为“海鹞”。可是美国人从中作梗,引进谈判一直没有结果。印度的航空母舰装备了40多架该型战机。
    年初以来谈判有所进展,双方协议:我方按英方的要求设计了一套AV-8C用的金龙电池,借给他们做试验;英方则提供2个培训名额,让我军的飞行员体验“海鹞”的性能。对此美国人也无法阻挠。我海军航空兵的2名尖子飞行员很快地掌握了它的飞行操纵,主要是垂直起降、从悬停到前进,再从前进到悬停。对它的性能很欣赏,认为通过短距滑行起飞可以多带燃料或弹药,在结束战斗或遇到危险时可垂直降落在狭小的地域或中小型舰艇上。
    英国人则将比重为6。8的金龙电池作为机翼前缘的防颤振的配重,然后取消了发电机和原来的蓄电池,一举减重270公斤,并减少了上千个零件,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制造公司大为振奋。只是美国人还是作梗,无法成交。
    我们在长期的谈判中也摸清了不少情况,已经用重金聘请了二名离职的,参与发动机和垂直起降控制设备设计的工程师来华工作。印巴战争爆发后,巴基斯坦的情报人员居然搞到了储存了“海鹞III”发动机全套制造图纸的磁盘片,巴方向我们提供了一份复制件,要价自然不低。
    现在又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据中巴双方的情报人员的报告,美国人透过英国向印度以贷款方式提供了60架AV-8C战机,印度军方把一部分飞过“海鹞”的海军飞行员划给空军。飞机和人员都已到了印度东北地区最南端的隆莱市附近的二个相距不远的基地,正在附近的山区进行适应性飞行,还有4名英国教官和一批空军人员也参与了培训。卫星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的照片显示约有一个加强团的警卫部队在警卫,基地离中印边界有近600公里的距离,看来印度人小心多了。
    作为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我们已经有60名飞行员经过2位飞过AV-8C的飞行员的介绍和模拟演示,以及观看资料片,基本掌握了以常规的跑道起降方式把它飞回来的技术。
    行动计划的要点是:首先把这批飞行员秘密地运往基地的附近隐蔽起来。由特种兵部队短时间内制服警卫部队。然后把飞行员送到飞机旁,让他们驾机起飞。飞机一旦起飞升空,除了用高炮目视瞄准射击外,导弹和雷达-高炮组合系统都不能攻击它们,因为它们装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特种兵部队还要能安全撤回。难点是,这批飞行员是价值连城的飞行尖子,这次又是迄今为止距离最远的奔袭。
    王刚对着郝志刚说道:“我们出钱,美国人也不让英国人卖给我们,而印度人不化钱就得了一大批。那么只好请印度人再当一回‘‘运输大队长‘‘了。郝志刚,就看你的啦。”
    郝志刚指着刚才翻看的一大堆航摄和卫星照片说道:“我现在是有点‘‘怕‘‘了。我们的几次突袭都成功了,印度人肯定会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再要取得成功是极不容易的。这次我们的担子是太重了,这62位可是空军的尖子啊,绝对不能有闪失的。让我们一起仔细策划一下吧。”
    王刚同意这个意见:“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作冒险。宁可化钱去买。飞行员可是我们的宝贝。”
    总参电子战部的专家把前指和各部队的电子战团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这个基地的情报相当丰富。经过一天的仔细研究,印军的布置也有漏洞,这个基地是临时由陆军的警卫部队、海军的航空兵和空军人员共同组合起来,衔接上肯定有空子可钻;正因为基地远离前线,警卫部队的警觉性就不会很高。针对这些特点,终于制订了一个周全的实施方案。
    隆莱市东郊的空军基地6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2:00
    前线虽然打得热火朝天,在这远离前线近600公里的隆莱市却是异常平静,这里地处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三国交界处,人口比较稀少,地势起伏,似乎是被印度中央政府遗忘的角落。与缅甸交界处山势更是险峻,完全可以模拟东线的山区地形,进行适应性训练。印度空军算是选对了地方。
    据医学报告,现在这个时刻是人们睡眠最深沉的时刻,也是值夜班的人最困倦的时刻。在沉沉的夜色中,中央突击师的1500名突击队员分乘20架直-14M和10架电动“黑鹰”,保护着62名飞行员和4名空勤指挥人员和10名地勤人员。有50名特种兵体形高大,英语和印地语也讲得好,就化装成印度兵,穿着印军的官兵服装,他们在收押印军俘虏的战虏营营中刻苦地模拟过印军官兵的姿态和动作,以及语言中的特点,还经过演习了。直升机上搭载着2辆正宗的印军装甲车和4辆吉普车。它们和12架武直-12M,钻山沟,越山口直插印缅孟加拉三国交界处。然后从南方再分为二队悄无声息地来到二个基地南边的可以俯视基地的小山包上,这可是经过仔细核对航摄照片后才确定的,这二处的植物光谱从来没有变化过;而基地周围的不少地方的植被光谱都变化过,很可能被埋设了地雷。大队人马都隐蔽休息,南北相距12公里的两处各由一位中校分队长率领,在山上的隐蔽处设立了观察所。特种兵团团长吉卫铭上校在南边的那一队,负责指挥这次行动。当太阳升起时,人员和直升机全都隐蔽好了。
    在南边的那一队从观察所看下去,印军基地上人员十分忙碌。二架卡-60直升机在基地外围巡视了几圈后,就返回停机坪了,地勤人员重新为它们加注了燃油。警卫团则派出轮式装甲车在基地外圈巡逻。在停机坪上执勤的二个警卫团士兵,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二小时换一次班,有时由装甲车送换岗人员,有时由吉普车送换岗人员。当地时间10:00突击队接到前指的密码通报:截获的印军气象报告显示,基地所在地区12:00前后有一场雷雨。他们只能收听,都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上午几乎所有的AV-8C都飞了一轮,降落后立即加注燃油,看来该型战机的耗油量不小。直到11:30才平静下来,与侦察资料完全吻合。此时天上已经乌云密布,天气异常闷热,预示将有一场阵雨。
    11:45,一辆印军的吉普车载着2名已经套好雨衣的换岗士兵,向基地的大门驶去,在绕过一片小树林时,风已经大起来了,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突然发现一颗不大的树斜倒在路上,不过并未完全拦住路,他们也不想下来挪开倒树,就小心翼翼地减速沿着路边擦过倒树慢慢地绕过去,突然路边蹿出4名突击队员,4把飞刀一下子飞过大开的车窗扎进了印军的太阳穴,一名队员扑过去控制了车子,其余人把印军士兵拖下来,到了小树林深处隐藏起来。这时树丛中开出了一辆印军标志的装甲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可是4名身穿印海军少尉军服的我军突击队员,原来这是我军直升机带来的,他们跳上了吉普车,然后由装甲车在前面开路,通过基地大门的岗哨。二名执勤警卫一见后面还有一辆吉普车,正感到有点奇怪,只见车上下来了二名海军少尉,他们刚迟疑地举手行礼,立即被击倒,随即把他们塞进了岗亭,后面一辆突击队员开来的吉普车上跳下了2个伪装的印军士兵来顶岗,因为身穿雨衣,更没有人能认出假来了。
    再说装甲车向跑道疾驰,二名在跑道边停机坪上的执勤士兵快步迎了上来,因为已经开始掉雨点了。他们一进装甲车就被击倒。二名伪装成印军士兵的突击队员则身穿雨衣下车了“执勤”了,他们立即躲到二架卡-60直升机的下面避雨去了。那辆载着4名海军军官的吉普车直奔机场的指挥塔台,因为下雨自然紧贴着门口停车,门口的警卫一看来了二位少尉,自然行了个军礼,少尉们看都不看他一眼,就上了楼。这个老兵也只好暗自叹了口气,一见车上又来了二名军官,只好又迎上前去敬礼,手还没有举到位,一发无声手枪的子弹已准确地穿透了他的心脏。一名队员迅即把他塞进了楼梯下的暗间,然后自己来“站岗”了。另一名队员早就冲了上去,上面的4名空勤指挥人员一下子就被解决了。成功地控制了指挥塔台,通过对讲机向团长发出了成功的信号。另一辆吉普车直奔英国教官住的别墅式小楼,解决了二名勤务兵之后,一下子冲进餐厅击昏了二名英国教官,迅即把他们塞进吉普车,直奔机场跑道。
    吉卫铭上校得到2个基地都已控制了塔台的信号后,立即发出总攻击的命令。3架直-14M载着突击队员直扑机场的休息区,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包围了飞行员集中的餐厅和休息厅,用冲锋枪和枪榴弹猛烈地扫射。那些海军和空军的飞行员全部葬身在严密的火网之中。另二架运载突击队员直扑机场的维修后勤区,制服了全部的地勤人员,迫使他们交出维修资料和工具,并打开备品备件仓库,居然发现有一个装有备用发动机的大箱子。忙碌地往直升机上装载这些宝贝。二名突击队员驾驶着一辆油罐车直奔停机坪,准备为飞机加油。
    2架运载着飞行员、地勤人员、空勤指挥人员和突击队员的直-14M则迅即降落在停机坪上,直升机刚停稳,一辆吉普车已经过来把接受过英国人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