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激战的方向,发现激烈的炮声远在东北方向至少20公里处,正在犹豫之际,部队的后卫爆发了猛烈的枪炮声,不久后路就被切断了。这些情况都是好不容易逃出来的传令兵报告上校的,此时已是深夜23时了。
上校此时着急的已经不光是33师的事了,第9重装甲师为了给33师提供火力支持坦克和自行榴弹炮冲击的位置太靠前了,而当地的地形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坦克战,印军为了安全把攻击力较弱的“阿琼”坦克部署在后部。谁知突然从夜暗中杀来一支反装甲直升机群,一下子击毁了后部的30多辆“阿琼”坦克,这一下把其余坦克的退路都给堵死了。于是刚开来的第11快速旅的陆航兵团立即前来迎战,他们第一波就出动了由42架卡-52、卡-50N和卡-60组成的混合武装直升机群,企图以压倒优势围歼我机群。在这关键时刻,上校亲临前线,以微光夜视仪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第9师的参谋长报告敌军有24架轻型直升机和卡-50,所以当11旅的机群从东西二个方向实施夹击时,上校信心很足。可是当夜视仪中突然闪现出大群敌军直升机时,上校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很快就估算出足有70多架!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敌军一下子以超出2:1以上的优势展开了狂猛的攻势。天空中顿时布满了导弹和炮弹轨迹组成的火网,不久就有被击中的直升机冒火和坠毁。起先上校还分不出敌我,很快他就看出了名堂,印军的直升机火光要大得多,敌军的直升机即使坠毁也几乎不冒火。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动直升机?!
上校可不知道,由于46军借助各天鹰基地和攻占的印军前线机场,大多数已经投入了战场,我中央突击师全部腾出手来向萨地亚-利多方向突击。他们的陆航兵团借助山区的复杂地形和电动直升机的优异性能、集中运用,以优势兵力迅速地围歼印军的直升机群,打得印军毫无还手之力。
11快速旅连忙把第二波――也是最后的24架“山猫”、ALH武装直升机全部投入。他们还没有接近战场就被夜暗中杀出的敌军第二波44架电动直升机又包围了。敌人也太狠了,简直是不留余地。就在上校的眼前11旅的陆航兵团几乎全军覆没,他能数出逃回萨地亚的直升机,连冒着烟的也算上也不超过20架。他知道战区也派不出更多的武装直升机了,战区已经彻底丢失了制空权,包括低空的制空权。可是上校很快就不能看下去了。补充好燃料和弹药的敌军主战坦克再次冲击过来截断了第9师的退路,他们以狂暴的火力向萨地亚的守军和陆续赶来的11旅突击步兵营发起攻势,迫使他们后退到重炮团火力保护的防线。上校奇怪第9师为什么没有动静呢?
他可不知道,在直升机大战时,中央突击师的特种兵们可比那些飞行员还忙呢。他们装扮成印军,在混乱中直插重装甲师的坦克和自行榴弹炮群,当时这些重型战车被地形分割成7大块,特种兵一围住一块,这一块就不再有直升机和炮弹来“照顾”了。那些坦克正在为被堵在路上,无线电又遭强烈干扰而发愁呢,一见有步兵“兄弟”过来,而且周围炮火也弱了许多,于是大胆地钻出坦克来了解战况。其结果就不用说了。只费了2个多小时印军第9重装甲师的剩余的160多辆坦克和70多辆自行榴弹炮全部落入了我军的手中。好在46集团军的坦克师有很多后备的坦克手,于是这个师成了我军最为庞大的坦克师了。在前面的那部分坦克很快就把那些堵住通路的毁损的“阿琼”坦克拖走,打开了通路。
在这黎明时分,这支坦克师集中了自行榴弹炮的远程火力猛攻萨地亚的守军,司令部里的上校和他的参谋紧张万分,他们已经对33师和第9师不抱任何希望了,虽然据卫星侦察的信息知道北方仍在进行战斗。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保住萨地亚城,上校向战区司令部报告了战况,并上报了他们的防御方案――印军居然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案,也可见他们完全没有料到我军会实施追击。方案的要点是收缩防御圈,因为萨地亚只有3个步兵团、1个防空兵团和1个重炮团,更要命的是只有野战工事!11旅自然也无法去“突击”了,居然成了机动的预备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正当他们紧张万分地准备抵御敌军的进攻时,前线的观察所报告,敌军的坦克师绕过城东,穿越察隅河向南方快速推进,在察隅河南岸与萨地亚隔河想望的当戈里市的守军也报告,敌军大批摩托化部队在直升机的掩护下快速向南方推进,重型坦克也在崎岖的山路上向南挺进。不过又有一支部队接替了坦克师与萨地亚的守军对峙,他们在城市周边的小山包部署了炮兵部队,已经开始试炮了。
观察所的报告令他们十分不安,敌军不但有大批的105毫米榴弹炮,而且有相当数量的155毫米炮,火力十分猛烈。昨天从北方逃出来的官兵的报告得到了证实,敌军拥有了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可以用直升机到处机动。上校立即向利多的城防司令官潘格斯准将通报了消息。
在作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后,印军在锡金战线究竟有什么进展呢?
利多6月12日北京时间18:10
潘格斯准将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人的大军会这么快地冲到他的眼皮底下,可以说他从来也没有想过会在利多同中国人打仗。昨天33师刚调往萨地亚,47装甲步兵师就从隆丁向这里调动了。由于拥有良好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印军可以快速地调动兵员和物资。利多-迪格博伊对印军太重要了,迪格博伊是印东北地区唯一的油田,是重要的能源基地;而利多的西郊有一个大型空军-直升机基地,战机均已撤离,尽管跑道已经修复了,仅供运输机使用。目前是城防司令部、出击的11快速旅和47师的陆航大队在使用这个基地。不过基地内的几个洞库中还有大批战机的备件和导弹等弹药,虽然武装直升机也可使用其中的一些型号,不过印军主要还是准备用于日后的大反击。
谁知昨夜33师贸然冲入敌军的包围圈后,不久就杳无音讯。连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持的第9重装甲师也被敌军的坦克师切断了退路。今天上午萨地亚城防司令的通报承认他们已被歼灭了。本来潘格斯准将对地面战很有信心,可是李德斯凯上校在电话中向他通报:“敌军的重炮火力十分惊人,潜入敌后的侦察员报告,他们亲眼看到敌军从‘黑鹰’直升机中卸下155毫米榴弹炮,肯定是超轻型榴弹炮。我们在整编山地师基地中的轻型榴弹炮也重达5吨多,只有米-26才能搭载。请阁下注意这一情况。”
准将这才如梦初醒,中国人如果能把155毫米榴弹炮随意用直升机吊运到各处的山头上,向下面的目标开火,那就太可怕了。该型重炮正常的射程就达25-30公里,使用底排气弹或火箭增程弹的话,射程可达35-45公里。在那些整编山地师的仓库中存有大批的这种炮弹,正好为他们所用。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只要把这些重炮吊上敌军阵地周围的高地上,可以控制很大一片地域,威力有多大啊。原来以为中国人会攻击已经三面被围的萨地亚,所以战区司令部命令第33师前往增援后,又命令第11快速旅前往增援。谁知敌军竟然不怕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以2个师的兵力直扑利多,后面还跟着一个重型坦克师呢。于今天下午16时左右一下子兵临城下。当时准将已经被1978高地的事搞得头昏脑胀了。
准将当时刚要去餐厅午餐,一位参谋向他紧急报告了1978高地的情况。准将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只知道高地上被摧毁的雷达站正在加紧恢复,而且总参谋部运来一部俄制的新型多基地雷达,它有4个发射天线,另外有1个接收天线,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地方,依靠极为准确的基准时钟和光纤网络连接可以实施远程警戒,敌军的反辐射导弹根本不可能找到接收天线,4座发射天线可以轮流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只要布置一些伪装,将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参谋告诉他山上已经发现了敌情,他们送上山的雷达和技师可能都落入了敌军手中了。准将十分紧张,立即召集了紧急会议,司令部当然不会有现成的方案啦。1978高地可是在利多的背后,敌军攻击部队的前锋马上就要抵达城市的北部了,这一来岂不是成了腹背受敌了吗。参谋部立即拟订了方案,估计山上的敌军数量不会太多,仅以直升机空运装备和火力也不会太强,只是地形易收难攻。决定以一个团的兵力,并由司令部的陆航大队出动4架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持,向偷袭的敌军发起强攻。
可是出乎意料,在武装直升机火力的掩护下,先是由1个连沿山北唯一的登山公路向上仰攻,他们以2辆装甲车为前锋,顺利地冲到原来的岗哨――里面空无一人。可是刚转过一个山嘴一排迫击炮弹就在队伍的上空猛烈爆炸,这些印军一听到炮弹的呼啸声就立即卧倒――这是标准的躲避伤亡的办法,可是这次不顶用了,那些炮弹并不像以往撞到地面才爆炸,以掀起大批的砂土。它们在5米左右的低空就爆炸了,均匀的弹片播撒下死亡。那些空中的直升机根本就找不到冒烟和发出火光的迫击炮阵地,也就无从发起攻击了。几排炮弹一炸,那二辆装甲车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了,装甲车倒是不怕这些迫击炮弹,可是不久二枚从灌木丛中飞出的反坦克火箭弹确准确地命中目标,二辆装甲车顿时成了火炬,有一辆车中的印军还算逃了出来。在队尾的上尉连长邓格尔只听到前面的爆轰声和伤员的惨呼声,等他急忙转个山嘴,眼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地上满是伤亡的兵士,二辆装甲车在爆燃,只有少数生还者像是被吓傻了,趴在地上向前面瞪着大眼睛。倒是有2架直升机扑了下来,在向一处灌木丛发射火箭弹。上尉再次看到了惊人的一幕,突然从四周的山坡的灌丛中4枚拖着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