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面战、防空战中提高己舰自身的生存力。这包括:对舰作战及扩大舰舰导弹攻击后的毁伤效果;制止高速快艇的多方位进攻;在有效射程内快速突击发射成组弹丸,构成近炸高杀伤破片拦阻网,对空中目标进行硬攻击;发射成组闪光、箔条、红外、烟雾等诱饵弹对反舰导弹进行软防御。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我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以及引进的俄制现代级驱逐舰,都是装备俄制AK—130双管13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该炮首次安装“现代”级首舰上,1981年服役,后普遍装于俄制“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光荣”级巡洋舰上。它代表了国际上八十年代初的先进水平,与安装在日本“金刚”级驱逐舰上的美制MK45—1单管127毫米平高两用舰炮相比各有长短。
AK—130舰炮的设计思想以提高突击射速为主。三个圆形弹架备弹180发。该炮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了一套全自动供弹与装填系统,使其最大发射率达到30发/分·管。大大提高了在有效射程内的毁伤概率。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为稳定高射速时双联装身管的刚度和速射精度,只得降低口径倍数,缩短身管,导致初速减小100米/秒,有效射程损失5千米。
——为了安装两部垂直扬弹通道,使舰体甲板开孔和基座滚动座环增大,炮塔球形外径近6米,高4。7米,使雷达反射面积达28平方米。
——由于炮塔内设有炮位瞄准战位,炮座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导致旋回部分转动惯量增大,方位瞄准加速度上不去,因此影响到快速反应的能力。
——该炮的安装重量达94吨,基座以下部分占据了二层舱室,再下还有弹库舱,有提升机将弹药补充到圆形弹架上。甲板以下部分的安装深度竟达6。2~9。4米,致使该炮只能安装在大型驱逐舰和巡洋舰上,适装性较差。
它与MK45-1共同的弱点:就是炮口动能小,23千米的有效射程作为海军水面火力支援是绝对不够用的。海湾战争的教训证明了舰炮要弥补24~70千米之间的射击空白区,才能充分发挥火力支援与压制的效果。
在研制039型导弹驱逐舰时军方修改了舰炮的战术使命,突出了对大面积正面岸上固定目标和纵深活动目标攻击的任务,强调持续射击的精度和火力强度,此时持续作战时间长,射程远,用较低的射速攻击目标时能进行及时校正,提高射击的准确度。130毫米舰炮虽然有潜力,用增加身管的口径倍数来提高初速增加射程;大力改进弹、药结构的效能因素,以较大幅度提高射程、精度和威力;应用火箭助推弹技术,使有效射程突破100千米大关,但是130毫米的口径,限制了弹药的投送能力。决定成立203毫米舰炮项目组,研制这款我军最大的舰炮。
他们在聘请的俄国专家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历时17年终于在今年研制成功这款巨炮。它重达208吨,在甲板下的安装深度仍保持在8米左右,由于降低了射速,只用一部垂直扬弹通道,甲板上的开口比AK-130还小,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使炮塔和炮座的体积和质量与AK-130相当,强劲的电传装置提高了舰炮在射击过程中的跟踪速度与方位瞄准加速度,使巨炮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能满足快速跟踪、准确射向目标的程序时间要求。实际上使用AK130来拦截反舰导弹是不现实的,雷达对此类掠海飞行导弹的探测距离仅5公里左右,虽然近年来雷达的探测技术有了进步,但是导弹也采用了多项隐形技术,因此探测距离仍是5公里。在这个距离上以双37火炮来拦截要有效得多。
隐形设计的炮塔还覆盖着一层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与飞机的隐形涂料不同,巨舰并不在乎重量,吸波材料的外层还有保护层,雷达反射面积仅1。5平方米。
使用普通弹射程是90公里,使用底排气弹时射程达120公里,正在开发的火箭助推弹射程将达180公里。
战斗部重量是AK130舰炮的3倍多达152公斤,除常规的高爆榴弹外,还有半主动激光制导弹、火箭助推自攻击弹,新型近炸高杀伤破片弹可在空中构成拦截反舰导弹的弹幕,还可发射照明弹、箔条弹、烟幕弹等特种弹丸。当这些重达150多公斤的高爆榴弹打到敌人头上时,其巨大的杀伤力是极具威慑力的。
东方级导弹驱逐舰配置的双203舰炮,还突现了我海军战略思想的转变,我远洋海军将具备向敌方投送突击集群的能力,这些重型巨炮将用于提供持续的高密度火力的掩护。
先期建造的7艘039型导弹驱逐舰将改装改进的AK130M舰炮。通过采用减后座力设计,再把射速适当地降到25发/分,将身管延长了700毫米,这就提高了弹丸的初速,最大射程提高到42公里,底部排气弹的射程达55公里,火箭助推弹更是把射程推升到70公里;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采用电传控制,大大缩小了炮塔的体积和质量,加快了火炮的反应速度和跟踪速度,也提高了射击精度。
旅沪级、旅大级也将改装该型火炮。我军主力舰艇的火炮的火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广州造船厂11月16日
第2艘经过改装的粤秀级导弹驱逐舰“兰州”号,今天将迎来海军的验收团。该级舰原来是俄制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国产化的编号是粤秀级。它主要执行反舰和中程防空任务。满载排水量7800吨,舰长156米,最大宽度17。3米,吃水深度6。5米。动力装置为2台涡轮增压蒸气轮机,总出力100,000匹马力,航速高过32节,以20节航速可以巡航6500海里;最大航行速度32节。舰员为360~420人。基本武装是:
——8枚超音速的SS…N…22“白蛉”舰对舰导弹
——44枚SA…N…7、射程为25公里的舰对空导弹
——130mm双连装最新型舰炮
——一架Ka27反潜直升机、鱼雷、水雷、等。
第一期改装的项目不少:首先取消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金龙电池为核心改造了全舰的供配电系统。更换了先进的半导体空调机组。在桅杆顶部安装了半导体强制冷的热成象仪。经过改装整个电气系统的重量、体积都大幅度下降,性能有了提高,还减少了8名维护系统的舰员。海军的代表对改造的成果十分满意。
然而第二期的改造工作量更大,我国根据许可证制造的最后2艘“现代”级,在俄国专家的帮助下利用金龙电池对整个供电、电气系统和推进系统的设计作了重大的改进:二台蒸汽涡轮机直接推进二台发电机,由于取消了减速机组,不但容积正好可以放发电机,而且出力也增加到7万8千千瓦,每根推进轴上串联一台11000千瓦的巡航电机,一台2。8万千瓦的加速电机,使得最大航速达到35节,而且采用7叶大侧斜低速螺旋桨,水下噪音足足降低了10分贝。关键是配置了7万公斤的金龙电池,完全消除了蒸汽轮机启动和加速慢的问题,充足了电能的金龙电池可以直接推进战舰以最高航速航行10个小时,蒸汽轮机完全可以按照最佳程序启动,然后一直以最佳状态满负荷发电,战舰以巡航速度航行时,多余的电能为电池充电,甚至为电动直升机的电池充电。一旦需要加速,则电池就向外供电。经测试反应速度还超过了燃气轮机系统。而蒸汽轮机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最大航程已由6800海里增加到8800海里。
由于取消了原来的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池,改造了空调系统,节省了重量和容积,扩大了直升机库,可以搭载一架轻型Z-2H“海燕”武装侦察直升机,一架WZ-1H重型反舰直升机。由于大幅度简化了供电和电气系统,自动化程度又得以提升,舰员由360人减少到了290人。经此改造“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的性能将全面超过印度的“德里”级驱逐舰。2艘新型的“粤秀II”级导弹驱逐舰同时在上海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
2艘航母集群的“粤秀I”也在新沪造船厂和黄埔造船厂按上述方案改建。
我国自行研制的旅沪级、旅大级同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性能都有了惊人的提高。
上海沪东造船厂11月15日
就海军发展而言,护卫舰普遍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伴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舰船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今天的护卫舰所遂行的作战任务、达到的作战效果,已与中、小型驱逐舰难分伯仲,更强调远洋作战和全方位攻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远洋作战轻骑兵。
在90年代新出现的护卫舰,无论是在舰载武器的攻击力、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子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在舰艇的隐身性、稳性、适航性、续航力、自我防护能力,甚至舰员居住的舒适程度等方面都比以往的护卫舰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比较典型的新型护卫舰主要有:英国的23型、法国的“拉斐特”级、德国123型、等等。它们主要有如下特点:
——大排水量、高适航性、长续航力:满载排水量超过了3500吨,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均在4000海里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00海里。提高了远洋作战能力而使舰载武器装备数量和重量增加,也提高了舰艇自身防护能力和损管能力。还改善舰员工作、生活条件,并为未来现代化改装预留了储备。
——高隐身性和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舰艇的隐身性能已越来越为各国海军所重视。良好的隐身性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有效的自我防护能力则可使舰艇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维持其被攻击后的作战能力及自身生存能力。普遍采用舰体干舷外倾,各相交面交角处用圆角过渡,舰上暴露部位敷设吸收雷达波涂料等新的设计技术,使得它们的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小型巡逻艇。
——德国123型舰采用减振筏座、对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加装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