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100米甚至更低的高度,海面上的干扰物大幅度降低了机载雷达的效能,“苏-27”居然有如此的超低空性能,真是闻所未闻。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他们至今还咬定那些是苏-27战机。此时他们又得知后面的F-16惨遭偷袭,不由得怒火高万丈,于是不约而同地选取“响尾蛇”导弹来攻击敌机。
新型AIM-9X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其动力装置改用有推力矢量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配合以自动驾驶仪飞行控制系统,大大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离轴发射能力,最大离轴发射角达80度,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其末制导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寻的器,提高了目标跟踪与识别能力。其最大射程为18千米,为了保险他们都是接近到17千米时打开小弹舱发射导弹的。“响尾蛇”是射后不管的,他们则为了确保摧毁继续逼近敌机,把高度降到了1千米以下,速度当然也得降到亚音速,在如此低空作超音速巡航是不行的了。接下来的情景令他们终身难忘。
有4架“苏-27”减速后首先在雷达视野里消失了,似乎掉到了海里,那4枚“响尾蛇”算是完了,它们可不是“鱼叉”导弹,并没有掠海飞行能力。其余的“响尾蛇”只要最多17秒就能击中敌机的,可惜其后预警机只能确认有1架敌机被击落。那些“猛禽”可是没有功夫看结果了,导弹告警机发出了尖叫,对方终于发射了格斗导弹。那些导弹都是在距他们10公里处发射的,告警机尖叫时它们已经逼近到8千米处了。“猛禽”在排气管上下了功夫以减弱红外辐射,但是全向攻击的格斗导弹根据机体在高速飞行时的摩擦发热就能追踪目标了。那些飞行员当然是飞行尖子,在训练场上也面对苏-27、米格-29演练过,可惜从来没有机会驾驶“猛禽”参加实战。此时面对3-4枚导弹的夹击也就相当紧张了,他们的高度已降到800米左右,机动受到了限制。于是个个拿出自己的绝招来逃命了,他们先是急升、左右机动,可是那些导弹照样追了上来,看来“猛禽”的红外隐形在近距离上并不管用。于是大量的热焰弹被投射出来,景象十分壮丽,庞大的“猛禽”似乎掠飞在节日的焰火之上,至于隐形就谈不上了。有红外成象跟踪功能的寻的头不受影响,当接近到3-4千米的时候,空中又闪起了高压氙灯耀眼的闪光。可惜那些导弹受到的影响似乎也不大,而且飞行员并不知道导弹的寻的头是否被破坏,他们还得躲避直飞而来的导弹。其实真正救了他们的还是“猛禽”超卓的机动性,以及机体的抗破损安全性。尽管如此还是有5架“猛禽”被近炸引信引爆的弹片击中,那些自封油箱、机翼被穿2个小洞并不怕,致命的是其雷达隐形性能遭破坏了,E-3的雷达屏幕上赫然出现了这5架“猛禽”。指挥官赶紧命令他们立即高速返航。
其他7架“猛禽”的飞行员惊魂甫定,有好几个看清了在热焰弹光芒映照下的对手,不约而同地惊呼:“米格-19!?”
怎么“苏-27”不见了,变成了米格-19?他们没能看见那4架歼-6W,不然还会惊呼“米格-21”呢。预警机上的指挥官也听到了他们的惊呼,他立即联想到中国人在把歼-6改装成无人机的情报。自己出动2亿美元1架的“猛禽”去斗不值1百万美元的歼-6,传扬出去定会让国际航空界笑掉大牙。要是他知道那些改装后的歼-6至少价值5、6百万美元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好受些。指挥官命令他们退出这里的战斗,还是去加强冲击巴士海峡的机群。然后通知那些F-15要顺便干掉这些无人机。不过那12架F-15也并不好过。
那些歼灭了F-16中队的歼-6Z如同涌起的巨浪,吞匿了24架飞机后一下子又沉入了海中。F-15C的APG…70雷达可以说神通广大,不仅空战时能同时制导6枚导弹攻击不同目标,而且能搜索/锁定陆地上的坦克、装甲车等目标予以歼灭,还能跟踪海上舰艇予以打击。可是对贴近海面飞行的低速战机麻烦就来了,它们比舰艇可要小得没法比了,可速度又比舰艇高得多。在高空俯视的话,受“银星”的影响根本无法锁定目标,于是以红外线目标定位系统锁定目标发射了“响尾蛇”导弹。由于两者速度差太大,导弹要在海平面上飞出3马赫的速度也很不容易,下面的歼-6Z以150千米的时速如同游鱼般地扭动着,大多数“响尾蛇”都钻到海里去了。即使有几枚盯得很紧的,歼-6Z还有绝招,那就是停止向发动机喷油,而以金龙电池提供的1千千瓦电功率驱动发动机的风扇,足以在低空滑行十几秒钟。发动机是刹那间就被吹冷了,如此低速的飞行,机身根本就不会发热,“响尾蛇”哪里能找到什么目标呢。
F-15的最低速度就是300千米/小时,看到结果的时候就冲到了歼-6Z的前头去了。这一下可轮到歼-6Z发威了,那些在1千米高度的F-15成了最显眼的仰攻目标,有8架歼-6Z瞄准5架F-15开炮,他们不约而同地来了个齐射,720枚炮弹如同闪电般地飞向5架巨鹰。有2个美军老手一看超到对方的前面去了,知道不妙赶紧作超机动飞行算是躲过了一劫。1架F-15遭重创,只得退出战场返航,有2架轻伤的也赶紧急速上升。其他的7架F-15都遭到了几枚格斗导弹的前后夹击,1架被2枚导弹击中顿时在空中爆炸解体,1架被重创退出战场,2架轻伤。空中到处是F-15投射的热焰弹发出的耀眼光芒,几乎所有的F-15都弹射出拖曳诱饵来抵挡导弹攻击。新型诱饵的拖缆长达100米能模拟飞机的雷达特征,问题是它只能对付后方来的导弹袭击,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战机的机动。此时F-15遭到的是歼-6Z的前后夹击,那架被击落的F-15就是因为没有及时丢弃拖曳诱饵才遭厄运的。
剩下的9架F-15C都急速升空逃逸了。接连的重挫让美军的空中指挥官罗杰斯上校警觉了,由于那些米格-21!自己却损失了1架F-15C,而且有5架“猛禽”和2架“鹰”遭重创被迫退出战场。经与梅里斯上将商讨后决定让上面的12架也参与作战一定要干掉那群米格机,罗杰斯还告诫带队的伦斯德中校,那些米格-21肯定是作了重大改进的,让他们小心从事。
伦斯德尽管怒火万丈还是看出些端倪,本来米格-21的强项是中高空性能,那些小飞机有如此出众的超低空性能,很可能是改装的歼-6,能以极低的速度贴近海面飞行。海面上布满了不断漂移的“银星”干扰体,弄得大名鼎鼎的APG…70雷达都无法跟踪它们。他们在8000米高度如同雄鹰展翅,可是那些歼-6如同在灌木丛中的野兔,令他们无从下手。那些歼-6似乎满足了刚才的战果,并不依仗数量的绝对优势升空同他们决战,一直在下面优哉游哉地滑行。他们可没法等待,并不全是为了争回面子。初战的失手,让自己中队的一名飞行员掉到了海面上,前面F-16中队至少有18名跳伞飞行员得以生还,那些呼救信号和定位信号都已经传到了他的屏幕上。他是不可能去营救的,可是那些“海鹰”也不敢来救啊。他只得命令12架F-15以红外线目标定位系统锁定目标,当然也是以“响尾蛇”来攻击敌机。自己率9架也降低高度到5000米掠阵。很快12架“鹰”呼啸着扑向选定的目标,中校他们则注视着战况。
伦斯德中校可不知道,他们要对付的敌机是由庞大的系统支持的。台湾的东海岸大都是崖岸直逼大海,只有宜兰附近有较大的一片冲积平原,花莲和台东的冲积平原就非常之小了。花莲附近有一处崖岸高达千米,耸立在岸边十分壮观,海岸山脉的主峰新港山高达1682米,距太平洋仅13千米。控制了花莲-台东一线后,我军在崖岸的高处设立了3座“冷眼”-II被动雷达,那些缴获的台军雷达也源源不绝地把敌机活动的情况传输到刚建立的战术数据系统。更绝的是伪装部队利用缴获舰艇上的充气筏装上电动推进器在这一带的海面上布设伪装物,不仅有“银星”角反射体,还有玻璃钢球体的“微波炉雷达”和红外发光模拟装置――它们能发射出模拟尾喷管红外光谱。这些模拟装置都有指令接受装置。洞库密布的佳山基地已经成了我空军前线指挥部,利用缴获的C-130运输机不断地充实他们的装备。海航4师得到了24架改造过的F-16组成的兰军中队的支持,当时还不敢使用缴获的台军的F-16和F-15。不过我军只准备以之对付台独系部队,对付美军还是使用新组建的歼-6大队和无人机大队。师长洪杰大校一见F-15越过了5000米线命令启动海面上的模拟装置,各歼-6小队抓住时机歼敌,要求各小队做好互相掩护。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坚决拖住这股敌军。
那些F-15的飞行员顿时陷入了困境,雷达报警机的尖叫让他们吓了一跳,而锁定目标的周边又突然冒出了大批的“新目标”,闪烁的光点搞得他们眼花缭乱。有9个家伙赶紧发射了“响尾蛇”然后立即开加力大迎角爬升,有3个“菜鸟”级的家伙,还在瞪大眼睛辨识目标呢,导弹报警器又尖叫起来,屏幕上赫然显示,后前有3-4导弹追杀上来。与“响尾蛇”性能差不多的PL-15格斗导弹的射程有17千米,歼-6Z都是在6-7千米的距离发射的,而且又是“机多势众”,不仅有追尾攻击的,还有迎头拦射的。F-15C乃重型战机当然有极强的自卫能力,可惜迄今还没有发明拦截空空导弹的导弹。他们弹射的拖曳诱饵仅能吸引后方飞来的导弹,但是100米长的拖缆和诱饵又限制了战机的机动。美军装备的红外激光干扰器的效果并不理想,PL-15的新型滤光片挡住了激光束。更要命的是F-15仅1名飞行员既要操纵攻击系统同时攻击几个目标,又要驾驶飞机作复杂的规避动作,还要控制诱饵的发射、红外干扰器的运作。他又不是三头六臂,稍有不慎就要完蛋。2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