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夹击之下的苏联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斯大林手中的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刚刚损失的40余万精锐之师让他的心头疼的发颤,手中最厉害的将军居然在德军六集手上走不了三个回合!德军战力令人生畏,求和之心逐渐再起。
莫斯科这一座伟大的城市历史上经历过好几次外族的蹂躏。前有蒙古人三次火烧莫斯科,后又拿破仑大军直下,得到一座空城。最终这两个强大的敌人都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中化作往日云烟。他们的结局无一不是惨败而归!而今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化为苏联附庸,法国也被死敌德国占据。往时霸主皆为奴,现在轮到德国人了,他们这一次来势汹汹,不可一世。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也会重滔覆辙呢?
那个疯子一样的德国元首退位之后,接替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的神秘人物呢?为什么关于他的消息是这样的稀少?红色合唱团,佐尔格等等斯大林倚重的情报人员在他上位之后都一一落马,这个德国新元首经营下的德国宛若铁桶一般,针扎不进水泼不透。处处透着神秘,处处都是玄机。该怎样才能知道德国元首的想法呢?斯大林百思不得其解。按照一般实力来分析,苏德大战注定是两败俱伤,德国打败苏联也要元气大伤的。难道这个德国领导人就眼睁睁的看着英美渔翁得利吗?世界新格局在此人一念之间,斯大林想要做的是表明立场,尽快与德国领导人获得沟通。以便拯救风雨飘摇的苏联。
这段时间里海那里的货轮运输很不顺利,德国人的空袭总是能够及时来到。他们的精确攻击让往日风平浪静的里海变得危机重重。美国人支援的物资只有百分之四十多安全运抵国内。看起来这个夏天不那么好过了!
斯大林委托保加利亚大使取得与德国的联系,试图与德国元首和谈。负责运作此事的是臭名卓著的贝利亚。
每一天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总是令人心烦,斯大林接近崩溃的边缘。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他正在时刻关注着德军这一次虎头蛇尾的进攻。他感觉苏军的抵抗力量不足以保住莫斯科,朱可夫的信誓旦旦也不能给他丝毫的安全感。大概是因为德军前几次对莫斯科的空袭把他的自信心击垮了吧?他对于呆在这座城市之中第一次感觉不妙。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白起身上,白起在这座巨大的机场中已经居住了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来他指挥坦克部队歼灭了苏军西方方面军40万人。看起来还算不错的战绩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满足感,志存高远的他看到的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莫斯科。因此他很想去那里看看,想要亲身体会这座城市的伟大之处。对于这个充满着军旅气息的繁忙机场心中很不耐烦了。
他通过电话会议与大本营确定了德军发起总攻的时间是5天后的凌晨2时,那时候就是全线突击莫斯科的时刻。在此前期一段时间最繁忙的是情报部门,他们要负责把苏军各条防线的详细情况侦查出来。把他们最强的防御和最弱的地区勾画出来,以便到时候进攻部队能够避实击虚。
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以至于高空侦察这样的手段显得有点单一化了。很多小规模的威力侦察越来越频繁,给苏军制造了一个四面出击的假象。德国空军的小型侦察机也是昼夜不停的飞来飞去,隐蔽、快速、灵活、侦察手段多种多样的“蜂鸟”飞机单人遥控指挥,侦察半径120公里。在黑夜中使用最是相宜。
技术领先这么多,德军有足够的能力做到一鼓而下。这一次他们把一切都计划好,就等着总攻开始的那一刻。
空军的袭击日复一日,依然是那样威力无穷。给苏军制造的麻烦早就让他们疲惫不堪。他们的空军依旧躲在暗处,整个白天都看不到他们的影子,偶尔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机群吼叫着冲向德军暴露的地面目标。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空军一直是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争夺制空权的努力仿佛与他们无关。他们的飞机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实在是差的没话说,就连老旧的双翼飞机也不肯丢掉,将就着使用的结局就是战斗力、攻击效率低下。相对的损失也是非常的多。
对于苏联空军的现状斯大林没有很好的办法,毕竟东西两线都需要很多的飞行员,他手中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根本不敷两线作战之用。前一次诺门罕之战的仇,鬼子今时即将得报!
战苏联一零三节:进攻初始
俗话说,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能得罪一个小人,德国和鬼子在战后的表现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在本书中斯大林对于鬼子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也是恨得牙痒痒,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他想起前一次诺门罕之战鬼子吃了大亏,这一次鬼子们背后有德国主子撑腰,来势汹汹所图非小,极大的牵制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远东地区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对于欧战局势的影响却也是不能小觑。精锐的西伯利亚军团早就西行到了莫斯科,相对战力低微许多的满蒙军团实在是不堪大用,教训小鬼子的任务实在是勉为其难。
“该怎么样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小鬼子呢?”斯大林一直在想着对策。这些背信弃义的家伙令人发指的背后一刀狠狠的捅到了斯大林的痛处,他紧皱眉头,抓着一直忘记了点燃的烟斗来回踱步。他实在是回天乏力,眼下兵力紧张,训练有素的部队损失的太多了,很多新招募(硬拉的)的士兵战斗力松松垮垮,比起鬼子二流陆军尚有不如,更别说面对更新装备之后的德国新军了!他想着要调动部队给鬼子狠狠的来一下子,彻底把他们的进犯之心熄灭。之后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全副身心投入到与德国人的死掐之中。现在的局势表明单单凭借苏联的力量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是美国人。只要美国人在太平洋进展顺利就能带给鬼子相当大的压力,才有可能牵制鬼子全力侵略苏联。
甚至他也曾经考虑过外忧内患之中的中国,他一直希望鬼子陆军能够“安分守己”的在这个他们传统的侵略国忙活。鬼子们鬼使神差的居然把陆军主力调动到来打苏联,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打到门口的德国人是最大的忧患,烦人的小鬼子暂且放在一边了。至少他们一时半会还打不到乌拉尔山吧?
满蒙告急!莫斯科告急!高加索补给线告急!多处紧急军情一再给斯大林心头增加重压。他早已无暇他顾,眼下唯独保住莫斯科才能向其他的事情。朱可夫在前线发来的电报清楚的表明了德国鬼子的进攻方向就是莫斯科。很多情报表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第六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群在接下来战斗任务就是攻占莫斯科。这一次德军来势浩大,莫斯科能否屹立不倒斯大林也心中没底,他这是第二次没了底气!他知道第二波海浪总是比第一波要大,德军第二次进攻莫斯科肯定要比第一次要狠得多!
调兵遣将无兵可用,陈兵布阵良将难得。斯大林的招数所剩不多,手中公认最厉害的朱可夫尚且丧师失地、惨败而归,别说其他人了!朱可夫也在暗自纳闷,古德里安一向是在正面战场上正大光明的击败对手,就算是前一次莫斯科之战他面对绵延数百里的铁桶阵也不像是今时这样灵活多变,更别说是设计“圆月弯刀”这样匪夷所思的圈套了。德军这一次的战役就像是曼施坦因加隆美尔的风格,可隆美尔远在非洲,曼施坦因在大本营领袖全局,这是毫无疑问的。难道说德军又出现了一位天才的指挥官吗?
带着疑问,朱可夫指挥了普洛特维诺防守战。他很想再一次见识到德国人的新手段,以便能够研究出更好的对敌之策。可惜小小的城镇不够资格让德军出动大部队,尽管损失惨重。其装甲部队还是摇摇晃晃的把普洛特维诺打成了一片废墟,同时德军也改进了他们的巷战方式。这一次的惨重损失说不定能避免以后战斗中造成更大的灾难。他们这一次的战役暂停难说不是在为更强大的攻势做准备。
朱可夫所虑最终变成了现实。沉寂五天之后,德国人在全线发起了进攻。一时之间面向德军的每一个阵地都遭到了猛烈地打击,就连一向善于判断德军主攻方向的朱可夫也搞不明白德国人究竟要在那里进行突击。
德军的装甲师实在是很变态!他们换装之前每个师才不过只有两个营的坦克兵,坦克总数最多也不过区区200余辆,就这还是以四号,三号这些过时的玩意儿为主力的。朱可夫知道现在的德军装甲师编制可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现在德军装甲师之所以独步天下,独领风骚,与他们科学的编制是分不开的。好在朱可夫这几天没白瞎,他把德军装甲师的编制情况搞明白了七七八八。他上报给莫斯科的情况是:
1x师部指挥连
1x机械化制图分队
装甲团*2
团部连*1【5辆豹三坦克、三辆老虎式指挥车】
第一装甲营:
【营连部:5辆豹三式坦克】
【四个装甲连:每个连10辆豹三坦克,3辆88突击炮】
第二装甲营:
【营部连:5辆豹三式坦克】
【四个装甲连:每个连10辆豹三坦克,3辆88突击炮】
【装甲维修连,装甲补给连:老虎底盘坦克抢救车各5辆】
第三装甲营:
编制上同……
装甲掷弹兵团*2:自行120毫米迫击炮30辆。
工兵连*4:十吨型乌尼莫克越野卡车十辆。各种工程车、架桥车、布雷车……*2……
炮兵团*1
团部连:【虎式装甲指挥*3】
第一炮兵营(机动化):
【3个轻装炮兵连:12门88毫米轻型野战加榴炮】
【2个重装炮连:8门155“奥丁之剑”重装野战榴弹炮】
第二炮兵营(机动化):
【5个连*8门155“奥丁之剑”重装野战榴弹炮】
第三炮兵营(自行高炮):
【2个连,20毫米自行高炮36门】
【2个连,30毫米自行高炮36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