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这么了解欣克尔,你们一定认识了很久吧?”
“在一起作战,大家谁不知道谁啊。”艾吉咕哝了一句,又指指摸着自己下巴的欣克尔。“你别看他那副德行,他的第六感可灵啦!哪怕是到了沙漠里,我看只要他愿意,他也能给咱们找来一大桌丰盛的美食。他就是那样一种人。”
“准尉,夸我的话倒不必。不过要是您能提携我进军官妓院一次,我可真是不胜感激哟!”
这些前线上拼死拼活的军人们开着不入流的玩笑,毫无避忌地彼此取笑着。他们能够活下来,就已经让他们庆幸万分了。相比之下,那些赞扬他们的宣传口号和所谓的荣誉,在他们看来,还不如一些实质的物质奖励来得好。例如:像现在这样大伙儿在一起聊天、或者是吃一顿好饭好菜、再高要求些的,也只不过是想找个姑娘寻开心而已。回家倒比较少有人提起,那倒不是他们已经不再想家了,而是每个人都把对家的思念藏在心里,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那些宝贵的回忆。
到了图拉市,应该会进行部队的重整,到时候,也许那些从大后方运来的兵员就会补充进连队里。看着那些士兵们,伊格尔心想不禁想:到底能有多少人,能够熬过这一场战争呢?老兵们大多数还在,可是那些从开战以来加入的新兵们,却已经有许多人都离开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不可能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的。虽然自己用不着给那些阵亡士兵的家里写信(那是连长的工作),可是每当想起那些不再出现的人,伊格尔就觉得这是战争给他上的课:一堂深入骨髓的无法再忘却的关于生与死的课。
车队在通往图拉市的公路上行进着,在离公路比较远的田地里,还能看到有高地农民站成一排排割草的情形。虽然现在土地的主人已经易手,不过对于那些农民们来说,似乎没有比管理他们的田地更重要的事情了。即使离得远看不清那些人的模样,不过伊格尔也可以大概猜到,在那些农民的行列里,肯定没有青年男人的身影——因为他们不是死了就是去当兵了。而年轻女人的身影可能也不多见,因为她们很有可能全躲起来了。看来,只是些老人跟妇女在那儿割草。这个场景,在伊格尔脑海里引来一道电光,他想起来了,他曾经在那儿接触过同样类似的一幕。
“图拉市……这么说,这里不就是……”
之前听到城市名后的熟悉感,现在终于得到了证实。伊格尔已经记起来,这儿到底是什么地方了。路德尼亚图拉市近郊,那儿就是该国著名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故乡。如今突然发觉自己离这位名人的故居如此之近,令伊格尔不禁激动起来。他虽然不是路德尼亚文学的忠实爱好者,不过能够与那位伟大作家的家乡近在咫尺,难免令年轻人坐不住。
伊格尔站起身来,看看四周有没有路牌。当他看到前方路边有一块涂着褪色白油漆的牌子上画着“辛菲罗波尔”的时候,他知道,从那条路进去,就是那位作家的庄园故地。伊格尔那股高兴劲儿一上来,觉得之前的疲劳都消失了。不过他也发现,在那条路上,往来着好几辆装甲车辆,似乎是打算要进驻到那里面去。
“看到老相好了吗?”
艾吉见朋友如此表情,不禁打趣道。伊格尔指给他看,并且解释道:
“从那儿进去,就是路德尼亚一个名作家的庄园。那个路名我认得,曾经在书上看过。只不过……那些人是要进里面驻扎吗?”
“看来是这样子。”艾吉眼尖,一下子认出那些车辆的来历。“指挥装甲车,能够坐在那上面的,肯定是个大官。他们那些当官的,当然要找个花园子住住啰。”
只希望对方不是个爱践踏文物的人就行,伊格尔如此祈祷着。毕竟在奥登尼亚不是谁都会对敌国的作家抱有敬意,更何况是在军中。要是对方是个不解风情的家伙,随意侮辱已故作家的庄园,那么恐怕全能的主也不会放过他。
“哎,少尉,您刚才说那儿是个啥地方?”
有的士兵如此问道。伊格尔回过头来,坐在卡车那窄窄的长凳上——其实也只不过是用一块木板摆上去而已——跟这些兴致勃勃的士兵们说: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故居。他是路德尼亚近代最伟大的作家,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标志。”
说到作家呀文学呀什么的,这些士兵就只能干瞪眼睛。他们你看看我,我又看看你,显然还没搞清楚他们排长口中说的到底是谁。这倒不是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低,而是奥登尼亚国内确实缺少对高地语系作品的翻译,所以会不知道这些外国作家,自然也不奇怪。不过如果说起本国甚至是米德加尔大陆上的作家来,他们有不少人是绝对不会只当个睁眼瞎的。
“作家……他写过什么?”
当然,虽说奥登尼亚全民教育程度不低,不过也有的人天生就是与文学无缘。看着弗里茨好奇的模样,伊格尔想了想,向他介绍道:
“《重生》、《安娜》,他的作品太多了,尤其是三部长篇小说响誉世界。路德尼亚人曾经这么形容过他:说他们国家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尼古拉二世,而另一个则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从这点可以知道他在路德尼亚人心中的地位。”
第二十三章 林中草地(4)
“没听说过,”弗里茨倒是干脆,直接一句话就打发过去。不过他显然对另一些事情更感兴趣。“这么说,他一定很有钱啰?”
“这个嘛……”
伊格尔知道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世袭爵位,又是上流社会的人物,钱财应该不少。可是还没等他整理出个答案来,小鸭杰奇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这场关于“文学与钱财”的对话中来:
“这个人我听说过,他可了不起啦!我们老师特别喜欢在上课的时候介绍他的作品。要是有的同学写作不及格,老师他就会一边摇头一边教训他说‘您呀,您永远都成不了像列夫·尼古拉耶维奇那样了不起的人!’我看过他的小说,他简直是大文豪!不过我们老师倒没有说,他的钱多不多。”
“嘿,孩子话!”欣克尔嘲弄着这些在他看来还是“娃娃”的士兵们。“能够住在庄园里,肯定有钱!要是没钱,哪里还会有闲工夫写小说?忙活着吃的穿的都忙不过来,还有心情写什么小说?真是笑死人了!”
亨利希有点笨嘴笨舌,他现在才找到机会插嘴。“我也写过小说,不过是初中时候的事了。照那样说,我岂不也是有钱人?”
“你的小说连穿着尿布的小孩也不爱看!”弗里茨毫不留情地给他一句,之后又看看那条路上的车辆。“上头的人真会找地方,不用问,那个什么作家的家肯定很漂亮,不然的话他们是不会住进去的。”
“有钱人呐……”
他们关心钱财,而杰奇显然还没到这种市侩的地步,他在请教他的排长关于那位作家的过去。伊格尔当然也会跟他解释,只不过心里觉得有点好笑:没想到这个杰奇看起来傻乎乎的,还这么爱好文学。杰奇问的问题有时也够让人狼狈的,像什么“列夫死时候多大了?”、“他笔下的主角是不是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听说他家庭问题不少”诸如此类。伊格尔不得不启动他尘封许久的记忆,努力来找出答案。不过他没有觉得不耐烦,相反能够聊聊这些让他觉得自在了不少。士兵们虽然不大懂这些,不过听听他们的少尉讲解一下当地的人物典故,倒也听得挺有滋有味的。
“听说这位大作家总共有十个小孩,这是真的吗?我第一次听老师这么说,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
“其实倒不是十个,”伊格尔顿了一下,因为他在心里整理着自己的记忆。对于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狂热爱好者来说,他能知道这么多,已经很厉害了的。“其实他有过十三个孩子,只不过有三个夭折了。他死的时候也不在家里,而是在离这儿很远的梁赞—乌拉尔铁路的一个小站上,因为他不想回家。”
“妈呀……十、十三个……”
虽说这些士兵自己的家庭里许多人都有兄弟姐妹,可是听到这个作家儿女成群,依然忍不住咋舌。欣克尔拍拍弗里茨发呆的脸庞,又问伊格尔:
“像他那种有钱人,肯定庄园很豪华气派吧。那他的墓地,岂不是更加不得了?”
“才不是呢!”杰奇激动起来,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替那位已经作古了数十年的作家辩解。“列夫是个非常亲民的人,他尤其喜欢农民,一直都喜欢干农活,替这些贫苦人说话。而且,我听说他的墓地很简朴,就在他故居附近。是吧,少尉?”
伊格尔笑着示意他坐下,不用这么激动。他接着又向其他人介绍。“就在那个庄园后面的森林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就埋在那里。听说那儿没有墓碑,也没有任何人工装饰的地方,他就埋在那儿的一片草地里。因为那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所以他希望葬在那儿,看着自己的家。”
“嗬,有钱的人,真是花样不少……”
可能持这种意见的人不在少数,不过能够把那位作家的事迹介绍给大家,伊格尔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欣克尔对什么作家之类的事情并不知晓,不过他却是个非常敏锐的家伙。当听到伊格尔说那位作家活得年纪很长但又不是死在家里的时候,他眉毛一挑,哈哈笑道:
“那么有钱又有那么漂亮的家,他都不肯住在那儿终老。不用问,肯定是家里让他心烦,所以才跑到外头等死。搞不好,他家里有只母老虎哩!”
“喂,你那么清楚,是不是你家里也是这样啊?搞不好你的母老虎也在想着你呢!”
“得啦,在我家里,我才是说了算的那个!”
士兵们说着,又不知不觉的转移了话题。伊格尔带着点微笑坐在他们之中,心里却想:欣克尔果然如艾吉所说的那样,是个第六感灵敏的人。虽然他完全不清楚那个伟大作家的事迹,不过伊格尔却知道,对方猜测的几乎**不离十。那位著名的作家,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