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在奥军前线装甲大部队准备对敌人最后一个栖息地发起总攻前,一个根本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也就是因此,使得世界未来的格局变得难以看清……
第四十三章 尤琛初上战场(1)
在曼尼亚战役打响之初,一批原本隶属于大后方总司令部内的年轻军官由于立功心切,因此也要求希望参加此次战役。首相卡尔…海因茨的副官尤琛…弗莱德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眼见着同僚都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哪里还坐得住,于是要求上前线。他们的请求得到了批准,于是这些被前线军人称为“新贵哥儿”的军官们就告别了舒适而安全的后方,来到前线作战。
尤琛是在3月中旬获得批准来到前线的,他加入了禁卫军旗队掷弹步兵师中。在临行前,他的长官——同时也是全奥军的最高指挥官——首相海因茨对他说道:
“亲爱的尤亚,希望当我军取得胜利之时,能见到你立功归来。”
怀着对国家的报效之心和对首相的感恩之心,尤琛离开了首都奥登,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曼尼亚已经变成战场的土地上,在旗队掷弹步兵师里当了个连长。这支部队是由禁卫军中将泽普…赫尔德(Zebu…Helde)指挥,和他们一起作战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旗队装甲师。
原本在和平时期之际,尤琛就已经在旗队掷弹步兵师里受过训练,这里也是他在进入首相府前呆过的地方,所以回到这里来,对他而言再适合不过。那些士兵们也很高兴见到这位原来的排长归来,而且他们所信任的这个军官如今接替了连长的职务,带领他们作战。事实也证明,尤琛和其他新贵军官不一样,也让原本只把他视作“首相副官”的许多人都大吃一惊。
在曼尼亚战场上,虽然开始时并未遭到太多抵抗,但随着越深入到敌人国内的腹地,顽强的抵抗就随处可见。因为无法抵挡过奥军坦克的可怕进攻,所以在宽阔的平原地带,曼尼亚军往往不会在此作反击,而是选择在他们熟悉的小城和村镇里埋伏好,等待敌人一进攻就在里面朝他们开火。这样一来,既可以抵消一部分敌军的炮火,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打击侵略者。这个方法也不能说没有效,因为不少奥军部队在占领该处之后,往往损失不少。
在部队进军到北方包围圈之前,尤琛所在的旗队掷弹师就遇到过不少这类攻城战。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感到很棘手,呼叫空军来,可己方的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往往有偏差,或者根本炸不中对方的城墙。而且有的城堡太厚,也很难炸的穿。于是,这就要求前线的官兵必须找到积极可行的办法,来突破敌人的堡垒。
在4月6日,第一集团军群的先锋部队已经来到了中部偏北的城市德拉,这座小城仍然保留着中世纪堡垒的模样,而且十分坚固,里面的骑兵部队防守得十分顽强。原本在此的第二集团军群神圣步兵师久攻不下,因此由赶来增援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和旗队步兵师接手。
在这类有着坚固城墙的阵地中,必须要有步兵首当其冲地进入其中,然后消灭城中各处守军,坦克就算冲进去也很难作出移动——这类教训是奥登尼亚军经过不少失败领悟出来的。可是在堡垒内守军的机枪扫射下,我方步兵又很难靠近那里。往往是冲上一大片,也就倒下一大片。
不过敌人有办法,奥军官兵也自有破解之策。步兵的冲击遭到阻击,那么我方就用更强大的火力来压制对方!旗队装甲师就是为了这个才来到这里支援友军的。利用坦克与高射炮的不间断射击,来达到让里面的敌人无还手之力的效果,那样的话,步兵要冲进里面去,就不是难事了。
商议好这个方法后,到了第二日,奥军准时攻城。旗队装甲师的坦克在城外敌军无法射击到的地带向城堡开火,轰得敌人连抬头都不敢,更别说是要还击了。而在此时,掷弹步兵师的士兵们也坐上了装甲运兵车,并且后面还拉上两门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负责此次作战的第11连连长尤琛也在其中,如果此时有他的熟人看到他,一定认不出他就是那个在首相身边温文尔雅的副官。经过这么多日以来的作战,他整个人都好像脱胎换骨,成了个真正的战士。
在炮火之下,装甲运兵车载着一车士兵来到城下,而此时尤琛从车中跃出,指挥着部下把高炮拉到城堡下方,装填好炮弹,轰击城堡上的发射口等关键位置。而他则带着士兵跨过壕沟,用自带的梯子爬上城墙。
作为连长,尤琛冲在最前面,高喊着“跟我来”,带着士兵跃过壕沟。而由于在后方的坦克在不停开火,所以城上的守军根本没什么机会还击,只有偶尔的零星射击。这让步兵们很快就得以冲到堡垒下方,爬上去。虽然有的曼尼亚士兵冒着被击中的危险探出头来,把爬上来的敌人击毙或戳死推了下去,不过仍然有好几路的奥军士兵通过这种方式爬进城中,开始和敌人进行交火。到敌人越来越多时,他们已经无法抵抗,只能选择撤退。不过刚冲出城中,有不少人就死于刚刚占领了城堡枪眼口的奥军士兵的枪下,现在这座原本保护着他们安全的城堡,已经变成了敌人对付他们的阵地了。尤琛带着两个士兵爬到堡垒最顶端,把原本挂在那里的曼尼亚国旗放下来,升上了奥登尼亚国旗。在城外的旗队装甲师以及其它作为后援的步兵们,看到这个都知道这座城如今已经是他们的了。在消灭或俘虏了逃跑的曼尼亚军后,部队进入了城中,而作战勇猛的尤琛获得了上司的赞赏,并且鼓励他再接再厉。这个时候,已经再没有人只把尤琛视为一个文质彬彬的“装饰用”副官了。
第四十三章 尤琛初上战场(2)
而和他们的部队一样,奥登尼亚军其它部队也在迅速地攻城占地,把曼尼亚的领土逐步蚕食掉。第一集团军群在曼尼亚中部如入无人之境,不仅把南北两边的曼尼亚军分隔开来,而且把南边的曼尼亚军消灭得所剩无几。而其中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及掷弹步兵师也得到命令北上,与第二集团军群的部队共同包围北方港口城市,以达到消灭其中的敌人。
在当年的4月15日,旗队装甲师等部队来到了位于卡莱尔外围的一处小村庄瓦腾堡。在河的对面,是由昂尼亚军据守着,而且作战非常顽强,已经好几次把前来进攻的奥军部队给击退了回去。决心在此誓要拦住敌人的昂尼亚军,甚至把该村外唯一的桥梁都炸断了,想要攻过去,就必须得渡河。当旗队部队来到这里后,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大有利的局面。
就在他们商量该如何进攻时,上头发下命令:命令他们原地待命,先不要前进。这个完全不符合情况的命令使得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因为现在进攻虽然有些困难,不过对他们来说不是没有办法,为什么不一试呢?而且经过这里之后,敌人所在的最后一个城市也近在咫尺,现在就放弃,还太早了吧!
就在其他军官还在抱怨上级的时候,尤琛却意识到,在前线指挥的总司令部内,恐怕也有自己的忧虑处。在近期以来,他们不时会接到互相之间十分矛盾的命令,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也让素来以服从命令而著称的奥军官兵觉得左右为难。尤琛告诉自己的同僚:
“如果不是我们指挥官的消息没传到总司令部而使得那里发出错误的命令,就是在更上层对战局的理解有误,所以才会发来这样的命令。”
“你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尤亚。可是为什么后方的指挥官要干这些不合时宜的蠢事呢?要知道,这不是等于在给敌人机会吗?上头的人即使再不清楚形势,也不可能会这么做的。”
面对同僚的问题,有些话尤琛没有说出口,因为他比其他人都要更了解后方最高统帅部是怎么一回事。要是说,是首相本人没有信心的话……这个念头在尤琛脑海里一闪而过,可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毕竟要怀疑自己所最敬重的人,这个想法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更何况要说服别人?所以尤琛也只好期望这只是上级命令一时的传达不善所导致,日后可以让他们继续前进收拾掉那些仅剩的敌人。更何况如今的曼尼亚就如同一个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人,只要再给他来一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彻底地倒下了。
其实不止是下层的军官和士兵想不通,连他们的师长也是如此。没有任何原因,直接却要他们硬生生停下,看见敌人都不能打,当然要使很多人感到郁闷。赫尔德三番四次打电话给第一集团军群负责指挥禁卫军旗队部队的司令官加德上将,请求解除原地待命,让己方部队继续前进。可是不管他怎么说,加德上将的回复都是:
“原地待命。”
这着实让赫尔德急坏了,他可不愿浪费这样的大好机会。要是再等下去,敌人可都要跑光了,那时他们找谁打去?!于是他又派出自己的参谋,到后方的指挥所,去报告目前的情况,试着能不能说服这个顽固的司令官。面对部下的小动作,加德上将倒没有予以斥责,他只是说道:
“在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允许前进的命令。你们就耐心地多等待一阵子吧。”
说穿了,就是无动于衷。回去之后,赫尔德的参谋不敢直接把原话告诉这位直性子又敢就敢做的上司,只是委婉的道出司令官不能允许我方前进的态度。赫尔德在以前就一直戴着单片眼镜,现在即使来到战场上了,他也没有摘下自己那片眼镜——因为这个,底下有些士兵悄悄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单眼师长”——这个时候,赫尔德摘下自己的眼镜,用力地擦了擦,然后又戴上,好像不认识他似的打量着眼前自己的参谋。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那股犟脾气又上来了。果然,只听到他开口大声说道:
“什么叫‘好好休息’?‘最好不要前进’?都是扯淡!我们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作战吗?现在要我们休息,还早得很哪!我的先生,请您来告诉我,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