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大帝-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次读明朝的历史时。朱棣总是|的牙痒。明朝的活力固然远远不如唐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大一个“发达国家”。到了后期却是赈灾也没钱。打仗没钱!原先朱棣认为明朝没钱是因为没有系统的累进制税率。为了最穷苦的百姓也有条活路。明太祖只能将税率定极低。然而令朱棣失望的是。如已经颁布了累进制税率。却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纳税人们却以请人代替挨打”的办法拖欠赋税。若是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生长深宫大院的皇多半会以为百姓拖欠赋税是没办法。因此只好减免崇祯皇帝没有数学头脑征收的三大饷加起来每亩也只不过几斤(顶多十几斤)稻子。却被言官们哭喊几声就放弃了这个能挽救明朝的办法。
    论性格的残酷程度。朱棣自认拍马也赶不上这具身体原先的主人。但是对于赋行为。朱棣的态度却比明成祖更为冷血。朱棣一直都认为“农民都很纯朴忠厚”这句话很搞笑。在力量弱小的提下。大多数农民会遭受压迫剥削不假。然而一旦量对比发生变化。抗租抗税久成业已经算是温和的行为了。暴乱反时农民起军不仅对的主残酷。对“阶级同志”同样残酷!从那些兽行中。朱棣看不出任何“纯朴忠厚”的迹象。
    明朝农业水平比同期的欧洲和日本要高。因此可以的出一个结论:明朝的单位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要比同期的欧洲和日本要多。
    就剥削程度而言欧洲仅教会的什一税就要收取10%。同时农民还需要向领主缴纳赋税。起来自然远明朝要多。至于说日本。德川政府的逢二抽一不谈。德川之前的战国时期大名们的收税额度通常也0%…60%之间。于是可以的出另一个结论:明朝的自耕农(不计农。因为的主收取的的租整体水平在0%…60之间)能够自由支配的物资要远远超出同期的欧洲和日本同行。
    ……既然如此。那些纳税人凭什么拖欠钱粮?!
    不过。若是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却也不妥。
    因为。拖欠的赋税历年积累而来。若是强迫欠税者立即补齐所有的拖欠钱粮。补不齐就没收家产弄不好会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因为拖欠的钱粮都历年积累而来。采取高压手段。大户或许能够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偿还拖欠赋税但小户却有可因此而倾家产。按朱棣之前的想法。小民小户在的活不下去就移民。但永乐元年灾不少。光灾以及安置灾民就耗费不少。如今|库不算充裕。一动不如一静。这种时|采取强硬措施又似乎不妥。
    到底该怎么办呢?
    心中的结没能解开。朱棣便漫无目的的在常州街头逛来逛去。
    不知不觉。朱棣突然发现侍卫们围成一道无形的墙把自己堵住了。
    抬眼望去。原来。前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聚集了一大群人。大约担心皇上的安全吧。张辅便暗中指挥侍卫挡在了前面。
    见皇上目视自己。辅连忙答道:“打听过了。今天是常州知县开衙处置拖欠赋税的事情/。县衙太小。所以顺应民意在县衙门口空的上审案。百姓们都赶过来看热闹。”
    朱棣一晒。
    古代就是这样。大约是因为日常娱乐太少的缘故。百姓们竟然连观看打板子砍头这种事情也兴致勃勃。
    本待转身离开。但朱棣又突然想起昨天刚认识的那个陈小锋今天可能也会挨板子。于是心中一动。指着侍卫们说道:“让他们挤出一条路来。我要到最前面去看。”
    张辅顿时面露难色。
    若是其他情况。别是挤出一条路来。便是让张辅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他也不会眨一下眼。但问题如果让皇上在人群之中。万一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有个差错他便是有九条命
    砍啊!
    张辅正期期艾艾的不知怎么回复。却见杨荣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对朱棣说道:“老板我在旁边的酒楼订了一个雅间。二。在那间房可以清清楚楚看见县衙门前发生的事情……”
    朱棣用狐疑的目光|着杨荣。压低声音问道:“这种时候。能够看到知县审案的雅间还会空着?暴露朕的身份估计你不敢……你该不会是亮了自己的身份吧?”
    “皇上请放心。微臣哪会做那种糊涂事呢?”杨荣也压低了声音嬉皮笑|的答道:“那雅确实已经有客人订了。不过。钱能使鬼推磨。我可是足足花了两贯钱才让原先的客人让出位置的……两贯钱啊。微臣整整喝六天西北风才攒回来!”
    见杨荣露出一副心无比的守财奴模样。朱棣不禁失笑。
    杨荣的本俸虽说只有十贯不过官拿双俸。加上云骑尉岁禄八十五贯。合起来每个月是二十七贯。放到后世差不多相当于八千到一万虽说对于官员而言这种月薪也不算很高。但杨荣毕竟只有六品嘛。况且。杨荣是天子近臣还时不时能够到皇上赏赐。因此无论如何也称不上贫困。此时杨荣装出这副模样。无非是逗朱棣一笑罢了。
    当发现常州知县准备审理拖欠案件时。朱棣的注意力就已经转移了因此不象之前那么闷。现在被杨荣一逗乐。更是顿觉心爽气畅。种种窒闷郁抑忧沮丧心绪一扫馨尽。
    朱棣便转身朝酒楼去。
    伙计眼尖。见到杨荣后立即高唱一声:“楼上雅座请!”
    侍卫众多。自然不能都跟着朱棣身边。纪纲领着一些人在酒楼外守着马三保则带着一人留在一楼大。装成散客的样子各自点菜。张辅和杨荣跟着朱棣进雅间。
    点完菜。合计六贯三百文铜钱相当于七品官员的月俸。其丰盛程度自然可想而知。茶博士上茶后不久。流水般上菜来。这座雅间的位置确实是好。县衙门口那一大块的方看的是一清二楚。
    待朱棣发话后。张和杨荣也坐上了桌子一边吃一边朝楼下着。
    衙门口聚集的人越越多无如蚁的人有老有少有妇有幼。有的吵叫有的哭闹有的说笑嗡嗡蝇蝇的议论声搅成一片这些围观的人一边说话。一边对紧闭的衙门指指点点。
    饭吃到一半。底下突然传来兴奋鼓噪欢呼声。“太爷升衙罗。噢嗬……”
    朱棣探头望去。果然衙门已经大开。衙役们手执黑红水火棍都一字站在衙外。正在推着向前涌动的人群。呼喝着虚打。不多时。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着青袍团领衫腰间束着素银带的七品官员跨出了县衙门槛。
    这名知县中等个子瘦。但他的眼神凌厉。只是随随便便的站在那里向下扫视。滚腾翻闹的人声便由近及远便安静下来。
    “父老乡亲们。”林知县扬声说道:“大家喜欢看拖欠赋税的案子。我林某人顺从民意。在这里立的断案!”
    “拖欠赋税的粮长及典史里正。都来了么?”
    一旁的衙赶紧说:“回明府大人。都在签押房侍候着呢!”
    “带上来!”
    不多时。一群人便带了上来。林知县并不自己决定。而是向身旁的吏员咨询意见。
    在一旁的吏员的指点下。先是验明了正身。然后林知县便例行公事的询问欠税人现在是否能够补足税。答案惊人的一致:不能。
    这时。其中一个吏员又建议知县下令杖责那些欠税者。
    围观群众全都屏息吸气。全神贯的盯着衙役们实施肉刑。整个场子里除了偶尔几声小孩的哭闹之外。便只剩下“噼里啪啦”的板子声和挨打者鬼哭狼嚎的喊叫声。
    见林知县没能识破粮长们拖税欠税的手段。朱棣冷哼一声。
    “某事宜行。却被吏员阻止;某事宜止。却听从吏员建议实施。如此无能……”
    杨荣盯着朱棣。眼满是古怪的神情。
    朱棣察觉有异。往杨荣望去。见杨荣不自然的将视线挪开了。心中不免有种不祥的感觉。
    从朱瞻基开始。明的皇帝就并掌握低品官员任命权了。这是客条件造成的:七以下以及不入流的官员就不说了。仅仅知县就有一千多个。开国皇帝除外。后世的皇帝都是生长于深宫内院之中。认识的人有限。若是由皇帝直接|命知县。那多半只能闭着眼睛瞎点了。所以。低品官员一般都是吏部提供名单。内阁讨论确认。然后交由皇帝盖章即可。
    明太祖和明成祖由精力充沛。因此还偶尔直接任命低品官员。但数量也不多仅知县的职位就有一千多。皇帝就算认识那么多人。也不可能对他们都非常了解。
    朱棣仔细回忆着。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名。
第八章 能员
    第一百三十五章时间法则2
    知县……常州…林海!
    这时。林海的资料浮现在朱棣的脑海里。
    林海。字原古一般都是双字。单字极为罕见。朱棣见少识寡。只知道屈原也是单。林海是大地主的庶子。因师从法家而不屑于死读四书五经因此能考上功名好在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一番运作之下。好歹成了一名吏员。在地县衙任时。内事务处理快捷。深的知县的赏。称赞他干练通敏。廉介无私。明太祖为保证封建官吏的选与任用。推行三途并用之策。明成祖遵行不悖。永乐元年时。林海吏期已满九年。按例应允给赴京考职。
    明初当官主要有三种途径:进士监生当官。荐举当官。吏员当官。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举当官和吏员当官的路基本被堵死。只剩下进士监生当官一种途径。
    荐举当官的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但朱棣规定了“首告无罪”制度。因此通过贿赂而获“荐举”难度大增。为了保证荐举制度有效。还可以规定被荐举者无能或犯法则荐举者连坐。当然。连坐的规定不能太苛刻汉武帝诏令郡国贡举贤才。由于选令过于苛刻。竟造成各郡未荐一人。可见。察举法规严或过宽都不|。所以朱棣准备这样规定:被荐举而为官者。未曾升官前失职。则荐举者连坐;若被荐举者升官后失职。则考察提拔者连坐。这条规定容导致被荐举者仕途艰难。但朱棣对此并不是很在乎。既要保留荐举这条路。又要尽量减少**还要保证被荐举者仕途顺|……世间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