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王爷军官,我们还是留着,为统一蒙古减少阻力。”
宋献策说:“就按侯爷总司令的决定办,我看,统一天下就快了。”
宋献策站起来,示意其他的陕西的将军们也站起来,对着李岩说:“侯爷总司令,有一个天大的事情,请您一定要答应,”
李岩说:“军师,以我们的关系,您的要求我一定要答应,您说吧!”
宋献策说:“侯爷总司令,您知道,我们的皇帝被吴三桂一伙炸死,已经有好多天了。常言说:‘国不可一日无主’。我们的皇帝,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最亲近的是他侄儿李过,李过接替皇帝之位,在天下太平的情况下,都勉为其难。他不是可以但当大位的角色。现在虽然基本消灭入关的清军。但是东北的女真人没有肃清,北面有东蒙古,西北面有西蒙古,西南有张献忠,南有南明。由谁统一天下?如果由李过当皇帝,不要说统一天下,就是我们大顺自保也比较困难。”
宋献策示意那些陕西的将军们,大家一齐跪下,他继续说:“我们叩请侯爷总司令继任大顺的皇帝之位!”
李岩手下的将军们,在陈奏庭的示意下,也一起在下面去跪下;说:“我们也叩请侯爷总司令继任大顺皇帝之位!”
说着大家就在行三跪九叩之礼。
李岩站起来说:“各位,现在的皇帝是好做的吗?不要把我置于火上,接受皇帝之位。”
宋献策说:“侯爷总司令,您可以考虑一下,现在的大顺,有谁有能力接受这个位置?如果是其他人做了皇帝,我们大顺就危险了。在座的不但不能建功立业,还可能做其他人的阶下囚!”
李岩说:“大家的建议,我们大顺的处境,在下不是不知道。可是大顺是一个朝廷,不是我们这些在前线的将军们说了算话的。说不定还有更好的人选。议立新皇这样的大事,不是在这荒坡野地就能解决的。”
宋献策说:“既然侯爷总司令发了话,我们就择日班师回朝。我们在座的将军都去做工作,力争侯爷总司令顺利登上皇位,以解我们的盼望之情。”
李岩说:“如果朝中的大臣们都一致决定我来做皇上,我知道,皇上这个位置在这个时候,就是千斤重担啊!我也只有勉强试着坐一坐。如果朝中的大臣们不愿意,就不必勉强在下了。”
“班师回朝的事情,我们还要等李大亮将军北面的消息。”
李岩说:“这样,陈奏庭将军,你和李怀仁将军一起,先去解决子长,接着分兵去打绥德吴堡,米脂佳县,前去迎接李大亮的部队。同时命令上述州县的地方官员军队,马上前往自己的属地。”
李岩说:“我们在前线与清军作战的部队,合兵一处,准备班师回朝。”
现在李岩还没有同意当皇帝,下面的陕西将军们,一齐说:“属下愿意听从总司令的调遣!”
商量结束,李岩私下对陈奏庭说:“我们现在在延安去等你们。你们会师后,就立即向延安进发!争取一齐到西安,以壮我们的声威。”
第八十章 三桂毙命
九月九日李大亮的部队与高一功的部队一起,打下了榆林城。下午,李大亮的部队告别了高一功的部队向佳县开进。
九月十日上午,到达佳县。通过询问当地的老百姓,知道清军也没有多少人。也来个围三缺一的打法。对佳县的城墙上放了两炮。佳县也只有五百清军。清军见大顺七万大军(不知道有七万,只是发现人很多)。这不是吴三桂与阿济格打佳县的翻版吗?不是放我们逃跑吗?
清军也就骑上战马,向南面逃跑了。
清军知道南面有他们的主力。李大亮知道南面也有他们的主力。一个小城,不值得大部队来打。常常一个小小的坚城,阻拦了大部队。让他们跑,让他们辛苦一点,反正他们也跑不了。
李大亮看见清军跑了,也不下令追击。只是下令煮中午饭。
吃了午饭,部队就南下米脂。
到了傍晚,李大亮的部队赶到了米脂。李大亮看米脂城门大开,派了十几个战士进城去看了一圈。佳县的清军逃兵,也带动米脂的清军逃跑了。
李大亮就派人进城去,把县府的差人组织起来,开关一下城门。自己也懒得派兵守城。
九月十一日,李大亮就带领一至六师的部队去打子洲绥德。七至十二师派去打吴堡。给他们的主意就是围三缺一,让清军跑。
李大亮把这两个城的清军也赶了出来。下午到达吴堡的大顺部队,也来个围三缺一,打两炮,把清军赶走。
三个县城,也只是告诉县府的差人来开关城门。没有派兵,也没有派知县。
九月十二日,他们向子长方向行军。
九月十一日,陈奏庭李怀仁带领部队往子长前进。趁天还没有黑,他们包围了子长。
大顺的士兵喊话说:“清军兄弟们,你们的阿济格王爷,吴三桂王爷带领的清军,在安塞已经被我们消灭了。阿济格吴三桂也被我们活捉了。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
子长的清军,听有人说过清军在安塞打了大败仗。但是消息不确切,以为有人造谣。现在大顺的军队从安塞方向来,看来没有假的了。城里商量了一下就投降了。
陈奏庭李怀仁看清军是汉族军队,就把这六百人各分三百,分下去了。他们也不派兵守城,知道后面原来子长的军队知县还在,有他们来接受。
九月十二日,他们沿着东北方向的大路向绥德前进。走了三四十里路,先锋李怀仁看见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支部队。李怀仁以为是李大亮的部队。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是一支一千多人的清军。他马上通知陈奏庭。接着,把自己的部队埋伏起来,等这一支清军到来。
这一支清军走拢后,李怀仁命令敲鼓,部队一下就从两面山坡站起来。有话筒的战士开始喊话:
“清军兄弟们,你们的阿济格、吴三桂王爷打了大败仗,他们都被我们活捉了。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优待俘虏。”
清军一千多人,见被几万人包围。只要一人射一支箭,他们就报销了。没有办法,只有投降。
李怀仁又发现前面来了一支部队,还是清军,只好把刚俘虏的清军送到后面陈奏庭那里。他又在两边山后去埋伏好。看清军走来,发现比刚才人数还少。也一声鼓响,部队一起出现。又还是刚才的喊话。清军又投降了。
打这两次仗,李怀仁主要靠望远镜看得远,先发现敌人,先采取行动,望远镜使他们占了先机。
刚把俘虏收集起来,李怀仁又发现北面的道路上又有一支部队来了。他用望远镜一看,打着“李”字旗,人数很多,原来是李大亮的部队来了。
陈奏庭接到报告,也从后面赶到前面来,李大亮的部队也走拢了。
李大亮对陈奏庭说:“老表,我又与你赶来了几坨清军,你吃得可好?”
陈奏庭说:“这不是我吃的,是你侄儿吃的,吃得好不好,要问你的侄儿!”
陈奏庭说:“来,我们把这些俘虏分了!”
李大亮说:“我们刚过黄河的第二天,就碰到了高一功,我们与高一功一起打了一个埋伏,已经吃饱了。这点人,你们分了算了。”
陈奏庭就传令下去,把俘虏二一添作五,与李怀仁分了。
李怀仁说:“二叔,总司令下令我们会师后,到延安去。”
李大亮问:“安塞的清军解决了没有?”
李怀仁说:“解决了!”
李大亮又问:“怕不好打吧?”
李怀仁说:“确实不好打!清军在六个山上,两三面都是悬崖,有一面可以上人,又是陡坡。山上还有红衣大炮。也难怪李自成们把清军打不下来。”
一会,陈奏庭李怀仁分配俘虏完毕。他们就沿着到延安的大路向延安前进。
陈奏庭李怀仁走后,李岩就命令参谋处去把清军俘虏里的汉族士兵分到各部队。
晚上,宋献策们就在司令部旁边的帐篷宿营。
李岩的部队却发生了一个小小事情,影响很不好。就是一个小插曲,事情还不小,我们有必要来讲一讲这个经过。
上一次李栋打清涧城,俘虏直接就分在李栋的部队了。
这一次打清军,活捉了汉奸吴三桂,也就由李栋的部队看押,其他的清军里的“王爷”,分到几个部队分别看管。
李栋知道吴三桂武艺很好。一个怕吴三桂自己逃跑了。二是怕外面的人来抢走吴三桂。他知道自己的部队,还有相邻的部队,有很多人都是吴三桂的老部下。俘虏来的吴三桂部队的将士,在打清军的时候,表现都很好。但是,现在吴三桂是他们的老上司。会不会出现有人来救吴三桂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
在清涧俘虏的清军俘虏,就是吴三桂的部下。俘虏的清涧将领降级安排做了一个小头目。这个头目名叫张武,见吴三桂在安塞被活捉,就想把吴三桂救出去。假如吴三桂在其他的部队看管,他没有办法,就不会去救了。现在吴三桂就在他的部队看管。
李栋这次安排看守吴三桂,就用李栋原来老部队的战士,清军俘虏,特别是吴三桂的老部下,就不敢派去看守吴三桂了。
李栋安排了三层看管。一个是关吴三桂的帐篷,有几个武艺好的战士坐在那里看守。帐篷外,派了几十个战士看管,站在帐篷外面。外三层就是沿着吴三桂住的帐篷的游动岗哨。
他还不放心,还派人到安塞找来木枷让吴三桂戴上。吴三桂武艺再好,有枷戴上,就无法施展了,
李栋见安排好了,还给周围的帐篷下了命令。一旦吴三桂的帐篷发生了事情,紧邻的帐篷要马上支援。
张武原来在吴三桂的部队里面是一个战士,由于作战勇敢,被吴三桂提拔,后来做了一个将领。他历来都从心里感吴三桂的恩。哪里知道派他驻守清涧,却被大顺部队打得屁滚尿流,只得投降。投降后去打清军,本来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