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岩-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仗,有什么害怕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 黑龙江口
    正月初六,李岩带领十五万大军离开长安,满朝的文武官员出城送行。初春虽然还有一点冷,但在和熙的阳光照耀下,身上充满着暖意。
    李岩的部队沿着渭河的南岸的大道前进。道路两旁,青草已经发芽,显出一片绿色。道路的北边的渭河,时时出现在大道旁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中午,部队停下来煮午饭,休息。全军的战马,几乎都赶到了渭河的河滩上,让战马去吃刚发芽的嫩草。
    跟着李岩的红娘子说:“圣上,这几个月,要不是臣妾读书消遣。我在皇宫怕要憋出病来。从小我跟着卖艺的班子走南闯北,很少固定住在一个地方。就是这几年也是四下打仗。皇宫虽然有花园,那里有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然的景色美丽。”
    李岩说:“祖国的山河,哪里不是景色壮丽,各有各的值得歌咏的地方。自己已经贵为皇帝,一要守住祖先留下的土地不要被外民族被外国占领去了。二是要统一国家,不要使人民长期遭受战争之苦,分裂意味着长期的战争。三是要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象《大学》里讲的,要‘亲民’要保障大顺的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四是要自己管辖的国家,跟上历史的发展,要自己的国家制度处于先进的地位。要自己的国家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先进的地位。落后就要挨打。”李岩陷入了沉思。
    红娘子看着自己的皇帝丈夫。显得自己比皇帝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只有跟着皇帝,为了他的理想冲锋陷阵。皇帝的理想,不是普通老百姓梦里希望的,希望的却不敢奢望的吗?
    部队很快吃了午饭,继续前进。当天晚上,部队到了周至驻扎在渭河边。
    第二天过了常兴扎营。第五天到了天水。
    第六天早上,召开师级军官会议,分配各部队在甘南各地去领取粮食的地点,领好粮食正月十六日前在兰州集中。
    李岩则带领一支五千人的警卫部队,在大路上领取了粮食草料于正月十四到了兰州,在城外扎营。十五日上午兰州的当地文武官员都来拜望李岩皇帝。李岩接受了文武官员的跪拜,看了当地老百姓的舞狮耍龙表演。最后,李岩分别接见了文官、武官、老百姓的代表。听取了老百姓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下午,李岩知道当地已经准备了一百多条船供军队过河,就决定先期过黄河,各地领取粮食的部队,随来随渡河。以免影响过河。
    十六日上午,全军都渡过了黄河。李岩就下令部队沿大道向北出发,离开兰州。二十二日,部队到达了边境城市永宁。部队就在这里进行训练,等待二月一日的到来,好三路大军一齐出关。
    大顺二年二月一日,李大亮带领十万大军从山海关出发,开始向满洲进军。
    李大亮命令庞龙的第一师,驻守辽宁。事先分配在辽宁任职的地方官员,也随庞龙的第一师行动。李大亮在山海关就布置了庞龙第一师的行军路线,先沿辽宁的西部进军,到黑龙江边界后,再转身向东南进军。驻守各地的军队,各地的地方官员也就一路安排。辽宁的机动部队要在辽宁转一个大圈。如果发生了不投降的清军,也好集中兵力攻击。
    二月三日晚,大部队进军来到了大凌河。
    大凌河还没有解冻。二月四日,李大亮来到河边,派几个战士骑马慢慢渡过大凌河。看大凌河渡河没有问题。李大亮就下令,部队一字散开,渡大凌河。大部队用一个时辰渡过了大凌河。
    二月五日,来到辽中上游。一连几天天气晴好。李大亮真担心辽河解冻不能渡河。当天傍晚,李大亮又亲自试验了河边,看冰层没有问题。又派人渡河。派出去的人渡河回来报告,渡河没有问题。
    二月六日,全军按上次渡大凌河才办法,一字排开,渡辽河。由于有了经验,虽然辽河很宽,这次也花了一个时辰渡过辽河。
    二月七日上午到了沈阳城下,代善带领沈阳的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并举行投降仪式。
    李大亮亲自召见代善,告诉他,鉴于代善对和平统一的功劳,朝廷已经封代善为男爵。对于以前的一切罪行,概不追究。李大亮亲自颁发了大顺皇帝的诰命,迁到北京安置。
    代善知道,如果大顺追究自己的罪行,就是千刀万剐也难以满足汉族老百姓复仇的心情。在梦寐以求的北京去居住,真是大喜过望。
    李大亮请代善告诉沈阳的文武官员,朝廷都可以按原来的官职,降一级使用。当然,不愿意当官的也不勉强。
    说了这些对清朝官员的政策,李大亮就问代善:“男爵,据说在黑龙江地区,有一股俄罗斯的军队侵犯。”
    代善说:“下官也接到消息,有一支俄罗斯的军队一百多人,在结雅河杀人放火,强迫老百姓交税收。据说现在已经到了黑龙江的下游。我们由于主力部队进入了山海关,没有能力集中兵力前去围剿。”
    李大亮又问:“他们的武器装备如何?”
    代善说:“据说比我们清军的武器要好。至于好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
    李大亮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
    李大亮听李岩皇帝说,这一支俄罗斯军队在结雅河。现在看来,皇帝的情报还是正确的。只是这些俄罗斯军队又向黑龙江下游去了。
    俄罗斯军队的武器好?没有听说他们有热气球,他们的武器就比我们落后一些。假设他们的武器与我们一样。一百多人的军队,我现在有九万大军。就是一比一的消耗。也要把他们全歼。
    我们现在来说侵入黑龙江流域的一百多个俄罗斯军队。
    在雅库茨克城的俄罗斯人,关于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地区财富的传说越来越多了。据说那个地区富有银矿、铜矿和铅矿,并说,它与中国靠得很近。富饶的土地,诱人的财富,吸引着俄罗斯的哥萨克。
    最后,雅库茨克的首席总督彼得·哥洛维终于在1643年派出了一支由132个哥萨克人组成的部队奔赴希尔卡尔河流域。这支部队携带一门大炮,指挥官是“文书头人”瓦西里·丹尼洛维奇·波亚尔科夫。除了哥萨克军人外,还有15个渔猎人志愿参加了这支探险队。这次远征的目的在于征收毛皮税款,“寻找仍未课税的人们”,发现白银和有色金属(铜或铅)的蕴藏地,如果有可能,将组织人员进行开采和冶炼。
    波亚尔科夫前往达斡人的地区所走的路线与早期俄国渔猎手所行的路线完全不同,部队从雅库茨克出发,沿勒拿河顺水而下,航行到阿尔丹河,然后沿阿尔丹河及其支流——乌丘尔河及戈纳姆河逆水而上。他们选择这条路线说明,俄国人很可能是通过询问了解这个地区的道路和情况。
    沿戈纳姆河航行的船只仅能从它的河口向上行进200多公里,再往上就不通航了,因为那里形成了许多瀑布和险流。波亚尔科夫的人员在每一道瀑布前都要把船只拖上河岸,然后再放入瀑布之下的河道里。戈纳姆河在这段河道共有40多道瀑布,至于小瀑布还不在其数。
    严冬来临,河道冻结了,但是这支部队还未到达勒拿河与阿穆尔河之间的分水岭。波亚尔科夫把一部分人员、船只和给养留下来越冬,他自己带领一支由90个人组成的分队轻装起程乘雪橇沿雪橇道路走到结雅河的上游地区,途中他翻越了外兴安岭。
    俄国人在这里已经进入达斡尔的农耕人居住地区了。他们看到,结雅河的两岸布满了达斡尔人的村舍,房子是用木头建造的,异常坚固,并很宽敞,房屋的窗子上糊着油纸。达斡尔人的农产品极为丰富,有谷物、豆类和其他种类的粮食储备,饲养着各种大牲畜和家禽。他们穿的是丝织的和棉织的衣服,他们用当地出产的毛皮从中国内地换来了丝绸、印花布、铁器或其他种类的用具。他们向满族人进贡纳税,贡品和税款都是毛皮。波亚尔科夫强迫他们向俄国沙皇纳税,为此他抓了一些显贵人物作为人质,派去的卫队给这些人戴上了镣铐,并惨无人道地处罚他们。从这些人质和其他逮来的人口里,俄国人得到了有关这个地区和当地的居民及邻近的中国满洲地区许多确切情报。
    波亚尔科夫决定在结雅河流域越冬,他在乌姆列坎河河口附近的一个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区。冬季中期,他们的粮食已经耗尽,周围村庄的粮食也被他们一抢而空,他们不得不度过饥饿的数月,熬到天气变暖为止,到了那时,戈纳姆河上储存的粮食才能用船运来。饥饿袭击着哥萨克人,起初,他们吃的是树皮拌着面粉的食物,后来,面粉没有了,他们不得不吃树根和尸体,他们中间得病的人很多,死亡的人也不少。藏在附近森林的达斡尔人面对这一支野蛮的侵略者,胆子比从前大了,他们对俄罗斯侵略军建立起来的这个要塞发动了好几次进攻。然而,由于俄国人有先进的火器大炮,这里的中国达斡尔地区的老百姓的自发的几次进攻都失败了。在战斗中一些达斡尔人被打死了,他们的尸体滚到了要塞区的周围,哥萨克人开始吃这些尸体。到了晚春,他们后面的部队一些船才沿河运来了粮食。波亚尔科夫执意带领这一支侵略军向结雅河的下游进发,他的手下已经不足100人了,而且他们在航行中必须穿过达斡尔人口密集的地区,当地的居民又不让这些俄国人登上河岸。
    这支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行进到结雅河的河口,驶进黑龙江。波亚尔科夫沿黑龙江顺水继续向下航行,一直行进到松花江口为止。这个地方已经是另外一个民族居奇尔人的聚居地区了。居奇尔人居住在一些较大的村庄里,每个村庄约有七八十户人家,周围是平坦的农田,生长着茂密的庄稼。波亚尔科夫派了一个侦察队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居奇尔人对他们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次袭击几乎把这个侦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