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岩-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自成得到消息,急忙出营迎接。
    李自成见牛金星身材高大,面色白皙,身体微胖,更像是一个读书人。听其谈吐,比李岩更是不凡。李岩皮肤微黑,真像一个将军了。
    李自成得到牛金星大喜。见他的儿子牛诠与自己的女儿年纪相当。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牛金星的儿子,与牛金星做了儿女亲家。
    牛金星又举荐了故交刘宗敏,说刘宗敏有大将之才。李自成马上就叫牛金星去请来。
    牛金星又举荐了术士宋献策。
    牛金星说:“宋献策尤其懂河洛之数,我们不妨叫他来算一算我们起义军的前途。”
    李自成本来是一个农民,迷信思想特别严重,就招来宋献策,让他算一算。
    宋献策面狭而长,身不满三尺,其形如鬼,右足跛,出入以杖自扶。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数学。李自成听了宋献策一番言语,信之如神。
    宋献策,袖出一数,谶云:“十八孩儿兑上坐,当从陕西起兵以得天下。”
    李自成见奉宋献策能说会道,能掐会算,就任命宋献策为军师。
    后来,顾君恩也参加了农民军。李自成羽翼逐步丰满。文人武将也增加了,明朝又把灾民不停地向李自成的农民军赶来。
    有一天,李自成想到,李岩也姓李。十八子当上座,他也有可能。自己一个农民。没有多少文化。李岩却是举人,文武全才,自己那里能与他相比。于是对李岩就不喜欢了,不过现在是用人之际。只是不重用,有事不再主动找他商量。一门心思把他当一个武将使用,也不提拔。那里要攻城,那里要攻坚,就派李岩去。也不给李岩增加军队,防止扩大他的势力。不过,仗打多了,李岩倒是战功无数,战功卓著。成就了他一个武将的存在。
    此后农民军三次攻打开封,开封攻破后,占领河南全境,部众号称百万。崇祯十六年,攻克湖北襄阳,建立了新顺政府。
    顾君恩建议:以陕西河洛为根据地,夺取天下。
    新顺军队向北发展,崇祯十六年十月,攻破潼关,击败明军主力,杀死了明军主帅孙传庭。并伿そィト∥靼病6崛∩挛魅场?br /》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为“大顺”,建元“永昌”。
    正月初三,派大将刘宗敏,李过率精兵两万为先锋,北上征明,声言三月初兵至北京。
    明朝崇祯帝闻讯、急召京中百官及镇守山海关外宁远城(今兴城)的总兵吴三桂前来商议京城防务事宜。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京城提督,总管京师兵马。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吴三桂,字硕甫,字雄爽,辽东铁岭人。他的祖辈以军功被封,世袭平西伯。他的父亲吴骧和舅舅祖大寿都先后担任明朝的总兵,吴三桂从小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军阀世家里,受到了良好的军事熏陶。吴三桂相貌堂堂,膂力过人,精于骑射;因为武艺娴熟,还考中了明朝的武举人。
    祖大寿相当器重吴三桂,一直将他留在身边。祖大寿镇守宁远时,吴三桂为中军。吴三桂善于治军,麾下兵强马壮,每战必捷,大名传遍关外。
    松山之战,洪承畴大军被围。吴三桂献计说:“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愿奋勇当前,经略可率众随后,何为坐以待毙乎?”洪承畴同意了。吴三桂于是故意向清兵的重兵处突围,竟然由此而走。洪承畴不敢跟上,结果被围松山,不久后投降,辽东丢失。
    吴三桂见崇祯封了自己平西伯,又命令自己到北京商量京城防务。自己安排一些自己走后的防务问题,以防清军佇槎搿?br /》

    吴三桂还没有走,大顺的李自成的军队,就摧枯拉朽似地向北京攻来。
    崇祯又命令吴三桂所有军队撤进关内勤王。宁远的军队是明朝精锐中的精锐,是久经战火考验的军队。撤走宁远的铁骑,崇祯已经不顾明朝对清朝前线的防务了。
    吴三桂接到这个命令,只好撤退。关外有大量屯垦的汉人,有军官的家属,有地方的官员,也要撤退。有人说吴三桂有意拖拖拉拉。我看也不能完全怪吴三桂。这样一支军队加上老百姓军官家属地方官员,也走不快。
    崇祯皇帝在北京急得冒火,也没有办法。他今天杀这个,明天杀那个,得力的军官,不是战死在前线,就是被他杀了。明朝的官员中军队中,谁愿意来保卫这样一个昏君。
    一月李自成大顺军队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
    三月十六日大顺军队的刘宗敏李过的先锋军队,兵临北京城下,随后,十七日李自成带领的大军也到了北京城下,并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如果北京城要认真抵抗,皇上与官员,军队和老百姓,上下一心,军民一心。利用北京城的高大城墙,利用城内的火炮。吴三桂的军队像袁崇焕一样带兵来英勇拼杀。李自成也难于进北京城。
    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十八日李自成对自己能否打下北京城持怀疑态度。就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
    李自成的条件是:
    一、割让河南、陕西、四川为大顺国。在西北由李自成自由发展。
    二、封李自成为大顺国王。但是不接受明朝皇帝的诏书、不朝见皇帝。
    三、犒赏大顺百万军队。
    作为回报,大顺军队将:一、退回河南。二、压制群寇对明朝的侵犯。三、大顺派精兵,帮助明朝剿灭辽藩。
    明朝的大臣们都同意这样的条款。原因是,马上就可以解除北京的危机。还可以一同剿灭辽东的满族叛乱。
    崇祯皇帝否认了这个不接受诏书、不朝见的条件。谈判失败。
    如果崇祯作为一个临时的解除危机的办法,马上就可能去进攻清军,大明大顺一同去剿灭清军叛乱。明朝的日子就会缓过来。历史怎样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常常有人说,历史发展有一个必然性。其实,许多时候是偶然的。如果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接受了李自成的要求。历史就会向另外的方向发展。
    李自成见杜勋从北京城出来,报告了谈判的经过,谈完已经是天黑,准备第二天上午,召集文武官员商量对策。
    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一夜没有睡,见崇祯这样武断,丧失了改变危机的机会,北京城一定会被大顺军队攻下来。就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带领的大宋先锋部队进北京。
    崇祯皇帝接到宦官的报告,才知道大顺军队已经进入北京。就去敲宫内的大钟,召集大臣们派兵来护驾。敲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大臣到来。崇祯的女儿,抱住皇帝,问,“皇上,我们怎么办?”
    崇祯说:“怎么办?你错生进了帝王家,我们现在只能以身殉国了!”说完,举刀向公主砍去。公主一偏,没有砍到,再砍一刀砍了一只手臂下来。公主倒在了地上。
    崇祯又去杀自己的皇后妃子。杀了皇后妃子,又叫自己的几个儿子逃跑。
    城外的炮声停下来了,李自成的大军正在进城。崇祯望了望皇宫,这个朱家经营十几代的皇宫已经不能留恋了。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老太监在身边。王承恩扶着崇祯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煤山上跑去。
    煤山上有一个歪脖子的槐树,只有这一个歪脖子槐树,适合拴上吊的绸条,崇祯皇帝就在这个树上上吊自杀了。
    李自成进到宫里,见公主还在血泊里挣扎,叫宫女把她扶到她的住所休养疗伤。
    李岩进宫见张太后,知道是河南老乡,她听说崇祯已经自杀,正要自缢。李岩派兵送她回到她母亲家。回到母亲家,张太后最后还是自杀了。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由于有知识分子参加,改变了流寇方式,短短几年时间就使明朝灭亡了。
第三章 李岩献策
    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箭衣,骑乌雅马,率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李岩等文臣武将和大顺军队,从得胜门进入北京城。城中百姓纷纷摆出大顺永昌的香案夹道欢迎。在北京明朝的文武百官以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纷纷跪在午朝门外欢迎李自成,投降大顺军。
    城中的老百姓,对于大顺代替明朝,持欢迎的态度;老百姓各项生意照常营业,北京城秩序井然。
    下午,李自成以大顺王的名义,接受原来大顺和现在明朝的投降的文武百官的朝拜。
    李岩出列奏到:“大王,我们虽然进入了北京城,但是,长城的山海关,明朝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由崇祯所封的平西伯吴三桂率领。我们应该马上招降。一旦吴三桂投降了清军,我们北京城马上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吴襄出列说:“吴三桂是降臣的犬子,降臣愿意为新朝立功,写一封信,劝告犬子,投降大顺,保护北部边境的安宁。”
    李自成大喜,说:“爱卿愿意为我大顺出力,如果招降成功,保护我大顺北部边境的功劳不小。待本王登上皇位,你父子二人,都将封为侯爷,以酬谢你们保护北方边境的功劳。”
    李自成又说:“爱卿,现在就麻烦你立即回家书写家书一封。现在是关键时候,一定要抓紧!”
    吴襄说:“臣马上回家书写家书,写好就送来大王审核。”吴襄就离开了皇宫。
    李自成又说:“有谁愿意到吴三桂处去招降?”
    明朝投降的武将唐通出列说:“臣与吴三桂一起共过事,愿意解除大王的忧愁,为大顺朝的建立立汗马功劳。”
    李自成说:“爱卿与吴三桂共过事,愿意出面去招降吴三桂,是劝降吴三桂的最佳人选。为了获得吴三桂的信任,将军带上吴三桂父亲的信,带上慰问军队的四万两白银,我们李甲将军也一同前去。本王早就听说吴三桂在北部边境抵抗女真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