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运河以西还有大片的土地。你们也有七万多人,我建议你们明天就派传令兵在沧州收集部队。部队收集以后,也还是兵分三路,向南去收复京师南面,与李怀祯会合。反正你们人多,明天就与沧州增加几千人守俘虏兵。”
“我们就向北,兵分两路,去收复北面的州县。我们以沧州为界,各向南北。我们就向北去与总司令会合。”
“会合后,你们在向北,我们向南,还是在沧州会合。今后,就由总司令安排以后的事情了。”
李大亮听陈奏庭一番分析安排,知道陈奏庭的水平又升高了。”
李大亮说:“这样安排很好。我们争取十天之内,完全收复京师的地盘。”
八月二十六日,陈奏庭就进入沧州城,女真俘虏兵就安置在沧州的军营里。俘虏由地方部队看管,教他们说汉话就交给知州们负责。
李大亮知道,有了这接近五千的女真俘虏兵,原来安排的驻军就不够了。又另外派了三千大顺战士,负责看管女真俘虏。
李大亮早上还派了几队传令兵,到东西两面去寻找部队传令,到沧州运河西面会合。他们的部队就不走了。
陈奏庭与李怀仁商量,派一队人到总司令那里去,报告豪格的部队已经消灭的消息。
李怀仁说:“我们有侦查宣传的部队,送消息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不过在沧州他们还是隐秘的。干脆我派人去把交通站找到,把需要报告的消息说给他们。”
陈奏庭说:“这样也好!还有我们现在沧州北面还有几个州县没有收复,我们今天下午就出发。我去打河间、肃宁、任丘。你去打青县、大城、文安。打完还是回到沧州。”
陈奏庭说:“下午我们就出发。”
八月二十六日下午,陈奏庭李怀仁就各带着自己的部队到还没有收复的三个州县去收复。
二十七日,李大亮的部队都来了。李大亮就带着自己的部队向南面去收复南面的州县。
二十六日李岩的部队到了卢龙宿营。二十七日到了丰润,李岩的部队就与运输部队分手。运输部队押着大清的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向北京进发。
李岩已经与运输部队的将领打来招呼,要他们一路上要善待顺治和孝庄。到北京要告诉陶志勇,要分好打地方让他们居住。
李岩又与陶志勇写了一封信:
陶志勇将军:
我军在占领山海关后,抓获了大清的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现在派四千将士送他们和几百万辆金银到北京。顺治和孝庄他们到了后,要找条件好一点的地方让他们居住。要优待他们,以方便我们以后顺利接受辽东等地。
金银要清点好数字放好,保管好。这是我们今后开支的重要保证。
我们部队正准备向南,去打豪格!
此致!
大顺北方抗请前线军民总司令:李岩
甲申年八月二十六日
孝庄皇太后,在一路上,见沿途已经是大顺的士兵驻守,城墙上飘扬着大顺和李岩的旗子。原来还怀疑李岩要借机骗她们下令清军投降。李岩一点这个意思也没有。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也是顺便派四千部队押送。几百万两金银,也是这四千人运输。如果李岩没有占领北京,这周围还有清军的部队,李岩是不敢这样大意的。
李岩与运输部队在丰润分手。李岩见天色还早,就命令部队继续行军。各部队都知道,这是去打豪格。应该辛苦一点,多走一点路,早日到达山东。又走了五六十里的路部队才休息。
部队刚刚住下,侦查部队的战士,就送来了陈奏庭的信。
尊敬的总司令:
我与李怀仁的部队,我们收复昌平后,到居庸关,发现宣府已经被陈永福收复。我们只得按原计划到天津。后来我们想借机收复一些州县,刚刚收复静海,就接到情报,一支五六千人的女真部队正在向我们赶来。二十五日,我们在唐官屯包围、消灭了这一支女真部队。几乎全部活捉这些女真兵。
为了安置这些女真兵,我们需要打下一个州级的城市。傍晚赶到离沧州约二十里的地方。遇到了李大亮的部队。他们收集后方部队,组织了一支六万人的部队。后来山东赶到禹城,与女真部队进行了一次决战。消灭了一万五千人的吴三桂的汉军部队。又用六十个热气球对女真部队进行了轰炸。一万多人的女真部队,经我们清点,下余四千八百人。他们也在追击这支女真部队,与我们在沧州会师。
现在,我们大顺部队正在开展收复京师南部。
我们预约在沧州会师!
此致!
属下将军:陈奏庭
甲申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七十三章 自成阵亡
我们知道,李自成得到了清军从陕北向陕西进攻的消息,调动二十万大军去抵御阿济格吴三桂等清军部队。清军先是在榆林对高一功打仗,结果没有捡到便宜。就派姜镶还有一些伤兵留下继续包围榆林。他们的主力就从相邻县打起,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很快拿下了佳县、米脂、子洲、绥德、吴堡、清涧、子长、安塞等地。但是由于采用赶鸭子的战术,就给延安提供了抗击清军的兵力。
延安在北宋的时候;就建立了许多的营寨,作为防守西夏进攻的防线。现在延安手里有了清军赶来的兵力,就利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坎,山包建立起一道防线。还没有等到李自成的部队到来,就把清军阻拦在延安以北。
李自成又接受了宋献策的献计,敌人进攻的寨子,在阻击敌人后,有意主动撤退,再实行两面包围。清军什么中间突破,结果与李自成的两面包围战术配合,清军打了一个败仗。这极大地鼓舞了原来还害怕清军的大顺的士气。
清军后来就在夜晚悄悄地撤退,撤退到有利余防守的安塞去。清军就变成了防守。吴三桂的军队对防守很有一套。这样双方的战局就形成了僵持状态。吴三桂在等十几门红衣大炮。为了红衣大炮早一点运到,吴三桂还派了三千军队去帮忙运输。
直到八月中旬,红衣大炮才运到。红衣大炮运到后,吴三桂并没有马上安装,也没有使用到前线上。他知道,红衣大炮最远可以打十里远。双方的阵线只有几里远。要打就要一次打得狠,打得准。
狠,最重要就是把敌人的指挥机关打掉,才能显得狠。
吴三桂已经知道,对方大顺军队的主帅是大顺的皇帝。打掉了大顺的皇帝,大顺军队一定会撤军。
我们知道,吴三桂的军队是汉奸军队。吴三桂就从自己部队里挑选了十几个陕西人,穿着大顺的军服,到大顺占据的山包去侦查。可惜,不能深入进去。李自成在什么地方,还是没有弄清楚。就这样,时间就滑走了七八天。
一天,吴三桂夜晚在自己部队去检查。发现阿济格的部队的帐篷“灯火辉煌”。李自成是皇帝,他的帐篷夜晚可能更亮。他就站在山峰上去看。还真看见大顺那边一个灯火辉煌的地方。一天晚上不能说明问题,第二天又去看,那个地方仍然灯火辉煌。第二天白天,他就派人把红衣大炮搬上了山上。叫炮兵测量了一下,是可以打到的。第三天晚上,十几门红衣大炮一齐开火。直打得大顺那个灯火辉煌的地方变成一片漆黑。
第二天吴三桂并没有发现大顺部队有什么异常。现在,他们的红衣大炮已经开始使用,就准备对大顺军队开展进攻。
吴三桂改变了防守的政策,派红衣大炮对要进攻的山头进行炮轰。一番炮轰,被炮轰的大顺部队就开始逃跑。清军主力就开始爬上山头。爬山头,清军的女真军队,还有蒙古军队,还有汉军八旗哪里比得过这些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军队,就是大顺军队。
原来大顺军队确实在向后逃跑。但是大顺兵并没有逃出各个山头,只是逃到后面躲起来。等清军爬山开始,两边的大顺军队也向两边杀来。三面一起进攻,又出现了原来曾经打过的仗的样子,清军处于半包围状态。陕北的山包,山高沟深,现在也无法用战马进行野战。清军也没有占大顺军队多少优势。现在他们的优势就是有红衣大炮。但是两支部队混战在一起,红衣大炮也不好开炮。实际红衣大炮防守还不错,要进攻一个山头,要敌人逃跑也行。远了就无法了。
清军又只得逃跑。他们的人数,比不得大顺的部队。山地战骑马也跑不快。这样遇到训练有素的大顺军队,双方士兵一对一的,水平差不多。就看谁的人多。现在大顺人多,要攻破大顺的防线,看来很困难了。
吴三桂与阿济格商量,吴三桂说:“攻山,我们的水平并不比大顺军队高。人数不比他们多。打起来远了红衣大炮也打不到。想向前用红衣大炮去打,一时又搬不了。红衣大炮最好还是守山。我们还是守山,他们来攻,我们就好防守了。”
阿济格说:“这样延误时间,就看我们后方派没有派兵,打不打两面夹攻。如果不能两面夹攻,我们与大顺兵力拼消耗,粮食草料拼消耗。我们就拼不起。”
吴三桂说:“我们在这里打仗,最好的就是速战速决。不能速战速决,我们如果牵制了敌人的主力,为后方的军队赢得时间也好。关键朝廷要派人来打他们。或者我们打得大顺无法招架,李岩回师来救援也好,围魏救赵,要我们攻敌人所必救。虽然打的是敌人所必救,但是我们把敌人没有耐何。在我们后方的敌人,也不会来救陕西。”
阿济格说:“我们还是先利用有利地形,把进攻的大顺军队多杀一些。减少我方的消耗为好。”
吴三桂就去安排部队撤退回到原来防守的地方。
我们还是来说吴三桂用红衣大炮炮轰大顺的灯火辉煌的帐篷吧。
吴三桂看到大顺有一个地方夜晚灯火辉煌。就对比阿济格的帐篷,认为这一定是大顺的高级将军或者就是李自成的住处,对准那个地方,就用红衣大炮去轰击。这个帐篷正是李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