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宫-甄嬛传- 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太妃眉间微生悯意,举起绢子点一点眼角,叹息道:“燕宜为了皇上龙驭殡天伤心得水米不进,若弄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庆恭太妃忙笑道:“二殿下已去陪着开解了,贞姐姐顾念儿子,也必会保养身子的。”
    二人正议论,小连附耳低语几句,我微一蹙眉,只道:“知道了。”
    德太妃问我:“怎么了?”
    我伸手按一按发髻上因素服而佩戴的白银簪子,淡淡道:“温裕皇后薨了。”
    德太妃手中端着的茶盏一动,几乎洒了出来,“什么时候的事?”
    小连子道:“是昨日半夜,心悸而死。宫女发现送进去的早膳不曾动,才发现出了事。”他声音一低,“来报的宫女说温裕皇后的身子都僵了,可是眼睛仍睁得老大,死不瞑目。”
    庆恭太妃不掩嫌恶之色,“大好的日子,真是晦气!”
    贵太妃眉毛也不抬一下,淡淡道:“该怎么做便怎么做,不必费事。”
    德太妃微微一笑,“皇上虽然年纪还小,只是也该考虑着迎几位妃嫔入宫了。当年贵太妃不也是昭成太后早早鞠养在宫中的么。”
    我漫然而笑,倦怠地倚在椅上,“是呢。等过些日子也该打算起来了。听闻殷大人家的女儿月镜与皇帝差不多年纪,十分懂事……”
    窗下有微风过,引来上林苑弦歌声声,有年轻的歌女轻柔地唱着: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云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我侧耳倾听,信手拨起搁在身边的那具“长相思”,有流畅的琴音缓缓流出若秋水潺婉。
    往事茫茫倾覆,仿佛人人都被这旋律浸染,只是黯然倾听。良久,德太妃才轻轻道:“先帝驾崩,宫中不宜见乐声的。”
    我淡然一笑,“无妨。毕竟有新帝登基之喜。”
    晨光融融清美,我倦然微笑,已经是正章元年了。
    浮生恍若一梦,乾元年间事,皆是旧事,弹指刹那尘烟。
    横汾旧路独自渡,空余红颜映残阳。
    我转眸,颐宁宫富丽华堂,空庭寂寞,日影渐渐向晚,满壁斜阳空。
    后来,我的予涵被过继入清河王府,再后来,润儿和涵儿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娄十年后,润儿的孩子没有孩子了,涵儿的孩子,我的曾孙便被迎入宫成为新帝。
    只是那时的事,我再不知了。
    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人生。而我的故事,已经完了。
    浮生一梦,不过如此。
不过是“情”——写在《后宫》之
           在键盘上敲落一个个文字的时候,窗外有大雨过后的清新。站在十二楼的落地玻璃窗前往外看,有大片大片开阔的深绿蔓延。
    我喜欢这个有山有水的小城,所以在这样一个烦热的下午,背负着窒闷的心情不顾一切逃出暂居的城市,来到这里,在写完了一个整整写了三年多的故事之后。
    终于,写完了《后宫:甄嬛传》的最后一本,第七本。七,是我喜欢的一个数字。甄嬛的故事,最后一个字,是我在初夏的某日坐在师大某个小宾馆的房间里写下的。这个故事,自我在母校时始,又于母校终,像一个有始有终的圆圈,终于完结了。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自己也轻吁一口气,居然写了那么长,那么久。
    可是完结的那一刻,我心里一点也不快活。因为是我自己,把我喜爱的清,把我理想中温润如玉的男子,写到玉碎斑驳。
    第五本书写完之后,蓦然觉得倦,那种疲倦的感觉,源自自己,也是源自对甄嬛和玄清未来之路的明晰。《荣极》的一章,甄嬛已经站到权力与荣宠的高峰,风光无限。万人中央,万丈荣光。可是我知,一旦走到巅峰,便再无路可退,只能眼睁睁看着盛极而衰,一步步失去。
    再无退路了。
    或许时光停在那一刻也是好的,即便玄清只能在万人之中仰望,他依旧是可以自由地爱着这个女子,依旧有自由的身体和心陪着她,等着她;即便甄嬛再割舍,再放不下,终究不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妹妹嫁与自己最心爱的男子,落定三人的悲剧。还有陵容和眉庄,再不幸,再痛苦,终究都还活着。
    能等,总是因为心存希望,总胜于断肠声里忆平生,心字已成灰。
    所以,暂时停了笔,能这样“结局”,也算好的。
    然而,我想写的故事,从不是一个美好的童话,也不是戛然而止暂停的美满。我们的人生里,本就有那么多的错失和不得已,逼得我们一次次哪怕放不下,也得忍心泣血放下。所以,有了第六本和第七本,所以,每写一字,便离玄清之死,甄嬛之绝更近一步。
    第七本写了很久很久,一直到许多文字成形,却独独空着那玄清与甄嬛的诀别,迟迟下不了笔,甚至不敢去想,不能去想。到最后一刻僵持着写完,心里像下着一场大雨,潮湿微凉,连指尖都是僵硬的。
    当时未曾察觉,原来竟不能失去他。
    于甄嬛,余生再多的尊荣富贵,这一生一世,不过是一个千古伤心人罢了。
    算来,一梦浮生。
    能在清冷孤夜里温暖一星回忆的,唯有那个人。
    恍惚还是在从前,他以两指夹一夹她鼻尖,笑她”傻丫头”。于他,她从不是心思玲珑、步步城府的深宫宠妃;不过是温柔小女子,相对之间,足慰平生。其实于她,不过也是想一辈子做他的傻丫头,浮华如澹,万丈荣光,何曾抵得过他真心相待。
    原来,我写了那么久的故事,不过只是写了一个”情”字,百般勘不破。
    原来,问尽天下女心,不过是一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多美好的愿望,于甄嬛是,于眉庄是,于陵容是,于我们亦是。
    一个女子,一生无甚大志,所求所愿不过是所盼望的那个人,真心愿意带给她幸福。
    唯此而已。可是常常难得。
    想起某位朋友曾经说过,要找一个自己喜欢又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又有美好结局,实在太难,叫人不敢期待。
    我却始终想说,心底仍存相信,愿意尽力。
    明明知道甄嬛有那样多的不得已,可是在掩卷之后,我却深恨她不勇敢。所以,我深爱的,始终是敢爱敢恨的眉庄;所以,在能够爱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尽力向他奔去。
    便如我大爱的乔峰的一句——虽万千人,吾往矣。
    这一个下午,有大雨潇潇,冲刷我烦闷的心情。多谢小来,陪我一起进退;多谢你,关切我烦恼;多谢你们,给我这样一个夜晚,可以小坐凉室,一盏清茶,一席旧话,笑语成欢。
    忽然想起一句很俗很俗的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莫如嬛嬛与清,莫如眉庄与实初,莫如宛宛与玄凌。
    千万千万,得一个圆满。
    人生那样短,总要与倾心之人共度,才不算辜负。
    以此良愿,与诸君共勉。
    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深夜于诸暨
    潇潇雨止,凉风微起
番外 鹂音声声,不如归去 上
           李长早已走前去打发一切,甄珩跟在一个青衣小内监之后,随着他择的那条静静偏僻的小路默然前行。
    隔着丛丛绿柳红花,远远瞧见有几个宫女内监跟在李长后头越走越远,李长口中道:“景春殿上头的瓦头松了,万一掉下来砸着了鹂妃也不好。你们快去拿些琉璃瓦来,等明儿个早上补上去。”却听一个宫女伶伶俐俐道:“还不听公公的话,腿脚快些。”
    那宫女想是还年轻,声音清脆如铃,粉红色的宫女袍服的衣角闪在秋绿衰哀之中,别有一番明丽轻俏。他怔怔地想,若她当年没有入选为秀女,或者犯了错成了宫女,即便辛苦些,到了二十五岁也能放出宫去。出了宫,到底是蓝的天,绿的水,不必活得那么辛苦恣睢,辗转压抑。
    若不在宫里,恐怕她也早已儿女成群。在这样晴明的秋阳下,她会绣着一副鸳鸯蝴蝶,转头和自己的夫君笑语几句,哄一哄膝下乖巧的稚子。
    而此刻,哪怕一个小小的宫女,也比她自在欢畅得多吧。
    眼见那一行人渐渐远得瞧不见了,他犹自望着,午晌的太阳本是极暖,他背心里沁出了些微汗粘住小衣,风贴着地面裹上身来,犹带着衰草寒烟的疏疏气味,直叫人觉得寒意侵骨。甄珩正怔怔间,却听那小内监轻声道:“公子。”
    他笑着道了声“宫里大,走得乏了。”
    那小内监陪笑道:“是。从前皇上宠爱鹂妃,特意挑了这风景好的宫苑,所以路远些。”再走了一炷香时分,远远能望见长杨宫的一带赤色宫墙。那是极安静的一处所在,太液柔波,烟柳生翠,秋花闲开,几只金黄色的鸟儿静静栖在枝头,轻轻叫一声,又是一声。只是这一声声鸟啼,更显得四下里静得怕人,就好像眼前这座华丽的长杨宫一般。
    前门立着几名侍卫,靠在墙根下打着盹,不甚精神的样子。小内监轻轻向他摆了摆手,暗示他不要出声,绕到宫室后一侧小小的角门,摸出钥匙打开了。
    他心里有点惴惴,这是他第一次踏进不是自己亲妹妹的妃嫔的宫室。这是她的殿宇,或许此刻这样走进,对茜桃,是一种新的背叛。
    然而,真是有许多疑惑要问她。那么多疑问,日日夜夜勒着他的心,勒得他喘不过气来,曾经记忆中清纯羞怯的她与想象中形如蛇蝎的她纷叠在一起撕扯着自己与茜桃,连神智模糊的时候亦不曾将这样的混乱弃下。
    甫踏进门,有粉红的颜色俏生生扑面而来,那样艳,几乎叫他以为是春深似海时的桃花。却是小内监善意的提醒,“公子当心,这夹竹桃花粉是有毒的。”
    他才恍然,跟桃花那样相似的花,原是夹竹桃,艳而毒。
    庭院里的芭蕉已经萎尽了,乌黑一株,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