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唐帝国-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实际上,王重荣极力要拉拢与王处存之间的关系,并要与之结盟,预防的,完全是以后朝廷削藩的举动。事实上,他已经很清楚,除了李俨这样的皇帝,黄巢覆灭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了。更重要的是,此后朝廷将会有什么举动。
    不得不说,王重荣还是有一定眼光的。只是他的眼光要跟来自一千多年后的李俨相比,那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只不过,王处存对削藩并没有王重荣那样的深恶痛绝。他与王重荣的结盟,更多的着重在眼前。更准确的说,是作为攻打黄巢的前锋,而与战友彼此相善,以便于确保战果。对于王重荣的提议:黄巢之战后仍然保持结盟,他还有种种顾虑,一直都没有答应。
    “大哥,我等为朝廷出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难道你真的愿意日后朝廷兔死狗烹吗?你真的愿意作为一个功臣成为朝廷的阶下囚吗?”王重荣在席前,慷慨陈词。由于王处存的年纪比王重荣大,所以他称呼王处存为大哥。
    王处存摇摇头:“荣弟,今上英明神武,我们这样做,不会有好结果的。安分守己一点,还能得个善终!”
    王重荣道:“今上英明神武与否,小弟不知。小弟只知道,今上任用私人,刻薄寡恩,如果日后削藩成功,你我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王处存父亲善于经商,再加上他们家族本来就是竟是著名富商,即使不做这个节度使,他也能生活得很好。他并不想因为行差踏错,而让自己的偌大一个巨富之家,化为泡影。
    所以他始终不肯松口,一直道不可。
    王重荣心有不甘,暗自思忖,应该想什么办法,好让王处存同意自己的做法,正想间,外间突然有亲兵进来,在王重荣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王重荣脸色顿时大变!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二十二章 兵围长安
    王处存奇道:“荣弟,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重荣苦涩的一笑:“陛下竟然……竟然已经到了!”
    王处存也是微微一惊:“陛下怎么这么快法?”
    王重荣叹息一声:“谁知道呢?明明陛下亲征的旨意才发出五天啊!就算陛下会飞,也没有这样快法的吧?”
    王处存微微振奋:“可见陛下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明主。WWw、荣弟,所以为兄劝你还是不要做那样的事情,否则的话,欲求善终而不可得啊!”
    王重荣冷哼一声:“大哥,这不是小弟要做这样的事情,而是陛下逼得小弟不得不做这样的事情!大哥你看着吧,有小弟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止一个!到时候,朝廷未必能收拾得了场面!”
    王处存沉吟着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为兄自然不能坐视。只是现在嘛……”王处存抬起头来:“至少在场面失控之前,为兄是不会有什么举动的。”
    望着王重荣那张阴沉的脸,王处存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为兄答应你,只要局势一旦失控,为兄必起合镇兵马,与荣弟共进退!”
    王重荣见王处存心意已定,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一时间营帐内出现了一片沉寂。
    片刻之后,王处存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荣弟。陛下现在在哪里?我们得准备迎驾才是。”
    “据小弟地探马回报,陛下已经过了盩屋,傍晚时分应该可以抵达渭桥。”
    王处存顿了顿,目光中闪过惊色,讶然道:“这么快?”
    盩屋距离渭桥,最少也有五十里路程。现在不过刚过晌午,五十里路程。不过三个时辰就已经到达,这种行军速度。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实在惊人。
    只是王处存也没有想到,李俨手下军队极善于强行军,不要说骑着马,就算是仅靠双脚走路,五十里路三个时辰,也并不是做不到的。
    王重荣显然也为李俨的行军速度而震惊。要知道。大军之中可是有圣驾的。李俨以皇帝之尊,显然不能与其手下的精锐相提并论。三个时辰五十里路,并不意味着大军的速度就仅只于此,而意味着单单是李俨就能做到这一点。这其中地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
    于是王重荣对李俨这个皇帝心中更加忌惮了。
    二人正在说话,营帐外脚步声起,有人高呼:“圣旨到!义成节度使王处存接旨!”片刻间,只听马蹄声响。那人的声音已经到了外面。
    王处存二人对视一眼,都为此心惊。想不到圣旨这么快就下来了。皇帝如此雷厉风行,对他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处存心中更隐隐生起忧虑:雷厉风行地皇帝,固然可以重振已经衰弱得唐室之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行事太急。所谓过刚易折,这对当今的大唐来说,当今的天下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
    李俨这个皇帝,究竟是一味的刚毅果断,以至于急于求成、不知变通,还是刚柔相济呢?
    这一点,还没有见过皇帝的他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关于王重荣对自己说的事情,自己已经有了主意:
    如果皇帝真的是一味地手段刚硬,急于求成。那么他可以肯定。局势必然会闹得不可收拾。那么自己就只能选择王重荣的办法,来让天下不至于变得更坏。
    而如果皇帝是一个手段高明。软硬兼施,刚柔并济,即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丝毫不让,也懂得在必要的时候退让。那么他可以断言,一盘散沙,各怀心思的诸藩镇必然不会是团结一心的朝廷的对手。那时候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族地存亡,他也只能选择朝廷一边了。
    当然,即使选择朝廷一边,王重荣这边也不必断然回绝。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凡事要有万一的打算。他知道,很多时候,意外的发生,往往能够改变一切的……
    不提王重荣心中一直盘算着如何说服王处存于自己一同行事,而王处存却另有打算,总之二人表面上看来兄友弟恭的一同出了营帐,就见一个身穿血红色甲胃的年轻兵士高据马上,立在营帐之前。
    皇帝陛下喜欢血红色,甚至给自己地禁军和亲卫都用上了这样的颜色。这事不说天下皆知,总之对于王处存这种身份的人来说,并不是秘密。
    眼下二人一看传旨天使身穿血红色甲胃,英武非凡,就知道这必然是李俨身边非常亲信的士兵。
    从前皇帝传旨,天使往往由中官担任。此时李俨派来的传旨天使,却打破了这个陈规。看来纠缠大唐百年的宦官之祸,在当今这位天子手上,是能够避免的了。
    这样的念头不约而同的出现在王重荣、王处存二人心中。不论他们心中有何打算,都对李俨这位被传为中兴之主的皇帝起了很大地兴趣,对于李俨地见面,也越来越是期待了。
    不管怎么说,这位传旨天使是得罪不得的。王处存二人正要大礼参拜。天使却已经说话了。
    传旨地使者是烈血卫中的一员士兵戴东,而且是普普通通的一员士兵。他以机灵多变、马术高明的原因而被选为这次的传旨使者,自然也不是拘泥之人。
    一见从营帐中出来的并不仅仅只有想象中的王处存一人,而是两人并肩而行。一看就知道二人地位相同。他脑子灵活,微微一愕,就从二人的服饰上看出二人地身份来:两个同是节度使身份的人,又一同出现在这里,自然是王处存、王重荣两位了。
    见到这样的大人物,如果是以前的他,只怕会惶惑不安。不要说说话了,连站都会站不稳。但是现在。在经过了李俨军中的洗脑教育之后,他已经从心理上将自己与这两位大人物放在了同一地位。
    按照李俨的说法,他们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精英、功臣、栋梁,是为大唐、为陛下和天下百姓而战地子弟兵。而这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一个个私心自用,鱼肉百姓,人品低劣。这样地人。连给他们这样的忠勇士兵提鞋都不配!
    现在他是传旨天使,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是代表着皇帝的,身份自然不同。但即使他不是传旨天使,他的心中,也不会把自己放得比这些桀傲不逊的藩镇们低。一个有着自己的战斗目标,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地士兵,远远不是那些私心自用。除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权势地位不知道其他的节度使们无法比拟的。
    戴东的心理历程且不去说他,单说他见到王重荣王处存一同出现,稍稍一愣便知端倪,立刻打断了二人的施礼道:“原来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王节度也在这里,那就一并听旨意吧!”
    说完也不等二人回话,直接宣旨道:“陛下有旨:朕亲征御驾即将抵达渭桥。同时其他几路大军也将拔营前来渭桥驻扎。着义成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即刻为大军准备营盘,安排御驾驻骅之地!同时须防备伪齐军队偷袭。不得有误,违者军法从事!钦此!”
    宣读完旨意,戴东在马上朝王重荣、王处存二人一拱手:“二位节度,旨意以下,请二位立即准备吧。末将皇命在身,就不打扰了。”说完也不给二人客套套近乎的奉承机会,掉转马头,绝尘而去,只留下王重荣王处存二人面面相觑。
    这算什么旨意?从前地圣旨下来。骈五骊六的一番绕口文字。总之以让人听不懂、听得头皮发麻头脑发昏为宜,生怕接旨的人不知道草诏者的文才盖世。哪像现在。文字浅俗,甚至可以说浅鄙,仿佛是山野村夫书写。如果说那些御前的翰林待诏、翰林承旨写得出这样的诏书,打死都没人相信。
    而宣旨地天使也是干脆利落得不近人情。从前的天使传旨,传旨完了哪一个不是留下来让接旨人好生招待奉承?遇到不识趣的,就差开口索要贿赂了。岂有这样的情景?
    可以说,这样的传旨,别说王重荣、王处存二人从来都没有见过,只怕在整个大唐历史上,也是破题儿第一遭!
    皇帝是什么样的人,所谓投其所好,皇帝身边也会是什么样的人。此时这个天使如此,那么皇帝如何,就不问可知了。
    王重荣王处存二人,这时候不由得重新中升起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