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唐帝国-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生内讧。这可比大军一到就直接进攻的效果好多了。
    最后,大军围城而不攻击,虽然没有攻击,但是其威慑力已经存在。守城者不可能不小心戒备。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神经,会让守城军队的战斗力下降。而守城大军的士兵却可以安心的休息,此涨彼消下,双方的战斗力会更加悬殊。
    而这段保持不攻击的空白时间,根据来鹄和众参谋的分析,到次日下午效果最好,于是计划中就将攻击时间定在这一时候。
    计划确定好后,众节度使也都弄清楚了自己的的任务,于是李俨宣布散会。在众人临走前,李俨刻意用严厉的言辞要求众节度使节制好自己的部下,一定要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尤其是攻入长安后,必须各尽其责,不得抢功,也不得疏忽大意。
    “否则的话,”李俨说到最后,已经声色俱厉:“犯事的士兵,一律军法从事。其主管将官也依次追究其责任!断不轻饶!”
    至于军法,李俨已经在刚才发下去了:“劫掠百姓者,杀无赦!奸淫妇女者,杀无赦!无故入民宅者,杀无赦!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至于执行军法的军队,李俨专门将自己的禁军三卫军中拨出三千人马作为军法官。除此之外,还有飞龙军三千人马以禁军的名义执行军法。加起来就是六千人。这六千人在这几十万大军的战场上作战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用来执行军法,却已经足够了。
    众节度使闻听军法如此严厉,无不心中暗惊,一个个都表示一定严守军法。至于其内心中怎么想,那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大部分的节度使回帐之后。都传令部下小心谨慎,万务触犯军法。
    至于那些满不在乎地节度使,却也颇有几个。但其中为首的,只有两个人。
    “……权知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人皆漫不在意,毫无将军法传达下去的意思!”
    次日晨,李俨的御账中,鹰眼营的一个情报人员。恭恭敬敬的站立在李俨身边,向李俨汇报着众节度使传达军令的情况。
    李俨这个时候正在吃饭。在他身边。来鹄、罗隐等心腹和几个将领也都在旁边一起用餐。
    李俨脸色肃然,一边吃一边听情报人员地汇报。
    情报人员的汇报分很多方面,这是整个战场地情报汇总,由专门的情报汇报员向李俨汇报。这样的汇报每日三次,清晨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汇报者被称之为谍报官。专司情报汇报之职。日后也被引申为进入敌方领地搜集情报的情报人员名称,称之为谍报员。这都是后话了。
    眼下,正是清晨这一次的汇报时间。这个时候李俨往往都是边听边吃早餐,用餐听汇报两不误。
    等汇报完毕,李俨也吞下最后一口胡饼,将碗中剩下的羊肉汤一口喝干,旁边自有亲兵呈上帛制面巾供李俨擦嘴。
    李俨慢条斯理的用帛巾擦干净嘴巴,一把将帛巾丢给亲兵。挥挥手,挥退了谍报官,转过身来。
    见账内众人都已经用餐完毕,于是开口道:“大家都吃完了吧?吃完了就陪朕出去走走。”说完当先朝账外行去。
    来鹄等人连忙称是,站起来随在李俨身后。
    账外,连营千万。连绵不绝。无数旌旗在空中招展,景象颇为壮观。
    李俨手下军队地营帐,是参照了后世的军用帐篷,重新设计制造出来的,与其他节度使军中的帐篷不同。
    后世的军用帐篷,能够在极地这样的极端环境中使用,可见其先进。李俨这设计出来的帐篷,虽然比不上后世那样的效果,却也远远胜过当世地帐篷。不但携带方便,安装简便。更是安全可靠。
    实际上。在李俨结合了古今的帐篷特点之后设计出来的帐篷,只要将其材料换成后世的特种帆布。再加上其他的特种材料,在没有现代化装备的情况下,其性能还要胜过后世地帐篷。
    这样的帐篷,与其他的帐篷造型迥异,一看就知道使用者与其他帐篷的使用者不是出于一个系统。
    李俨毕竟是皇帝之尊,他的大军营地被包围在其他节度使营地之内。而在李俨的营地中,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帐篷,却有着种种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只有内部的人才能够知道。如果一个外人进来的话,将会发现,他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之中,到处看上去都是一模一样地。即使是昨晚那些节度使前来议事,也需要有人领路才能够出入,否则只能迷失在营地中,最后被当成心怀不轨者而被擒杀。
    这样做地目的,是为了保护军中地中枢战略要地。毕竟在李俨的军事教学中,关于特种作战、斩首行动之类的东西,占了很大的篇幅。自然从他手下学成的将领们会学以致用,也就形成了诸如此类的种种安全措施。
    李俨的御账处于大军的中心。
    在大军的中心,是参照梅花营的立营方式而改编出来的六出梅花营。这一立营方法是将七大营帐群集中起来。六个营帐群在外围形成六瓣梅花的图案,将剩下的营帐群围在正中。
    李俨的御账,就是在这七大营帐群中。地点每天都有变化。其变化也是没有规律的。这里的每一个营帐样子都差不多。即使是御账,也跟其他的营帐样子差不多。
    等等等等,凡此种种,其安全措施之完善,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李俨在其中是绝对安全的——当然条件是李俨一直呆在营帐中不到外面去。
    比如说现在,李俨在外面散步着,就已经走到了营帐之外。
    唐军的立营地在渭桥畔,实际上渭桥南北岸都有唐军地营地。渭桥被唐军的营地包围在了其中。
    唐代,渭河上有东、西、中三座渭桥。唐军的驻扎地,就在西渭桥畔。
    西渭桥,又称之为咸阳桥。桥南端附近,有八件巨形槽形铁板,每件由三块大小相近的矩形铸铁板相接铸成。西渭桥即汉代的便门桥,始建于西汉后元元年(前143年)。因桥与汉长安城西南头第一门—章城门遥遥相对,而此门又称便门。故有此名称。至唐代又称为西渭桥,这是人们对汉、唐长安城附近渭河上的三座桥,因其地进位置的不同而冠之地名称。西渭桥是汉、唐朝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即指此桥。唐太宗即位不久,与突厥颉利可汗曾会盟于此桥。在唐代,西渭桥也是送客惜别地地方,唐朝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乱,玄宗奔蜀,桥被杨国忠放火烧毁,唐末废弃。
    在后世历史上,西渭桥在明代更被建设成了渡口,人称“咸阳古渡”。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有著“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满载舟”的美丽景色。
    站在西渭桥上。这些资料一样样的从李俨脑中流过。追想从现在到千年之后,中原大地与长安城遭受的种种苦难,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触油然而生。
    来鹄等人静静地立在李俨身后,看李俨在思考着什么,都没有上前打扰。在李俨身边,李天等十六铁卫紧紧跟随。再远处,大批赤卫军将士将渭桥围得水泄不通,警惕的观察着每一个接近或者意图接近渭桥的人。在渭水上,更有士兵驾着小船,在上下游来回巡游。增加万一有危险发生的预警时间。
    “王重荣?拓跋思恭?”
    李俨的思绪突然又回到了现实中。想起这两个丝毫不在意自己严令申明军纪的人物,不由得一阵冷笑。
    对于拓跋思恭。这样做虽然无法接受,倒还可以理解。毕竟对于胡人来说,从来都没有什么军纪一说的。他不知道军纪的重要性倒也罢了。
    但是王重荣,他明明是土生土长地汉人,虽然不是饱读诗书,至少也是通文识理的。对于军纪,或许认识不深,好歹也应该了解吧?既然皇帝已经严格的申明了军纪的重要性,他还如此漫不经心,其心简直可诛!
    站立了半天,李俨突然展颜一笑,回头对众人说道:“诸位,这渭桥自古以来为送别之所,所谓‘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郎与罗郎都是才学过人之士,对此可有诗篇作出?”
    来鹄苦笑道:“陛下,送别之诗,当在送别之时咏出。此时即非送别之时,又哪来的送别之诗作呢?”
    李俨哈哈大笑:“来郎只需明说江郎才尽便可,又何必诸多借口呢?”
    罗隐在旁边打趣道:“来五郎,赶紧为陛下急就一诗出来,否则,这方圆数丈之内才学第一之名,罗某可就当仁不让了!”
    李俨听得这“方圆数丈之内才学第一”,也不禁失笑:“罗郎,才方圆数丈之内么?君之志向何其小也!”
    罗隐却正容道:“此方圆数丈之内,已经包含了天下少有的能人异士,又有天下第一名君,臣能在这方圆数丈之内称雄,纵横天下,也不过如此啊!”
    来鹄笑道:“过了过了!陛下固然是天下第一名君,我等可称不上少有地能人异士,罗郎还是不要大言不惭,免得贻笑大方!”说着对身边的方彻道:“方郎,来某说的没错吧!”
    方彻手扶下颌,沉吟片刻,装模作样道:“来郎,虽然小将知道小将的才干天下罕有,不过做人要低调,小将还是同意来郎的话为好!”
    如此大言不惭的话说出来,居然还敢称自己是“做人要低调”,来鹄也只好摇头。其他人更是大笑起来。
    就在这笑谈之际,李俨心中突然一个激灵,顿时暗叫不好!
    只听耳边有人大呼:“有刺客,护驾!”
    李俨眼角一花,只见一道黑影从渭桥底一跃而上,身前寒光闪烁,带着水花朝自己扑了过来!
    李俨近年来太极神功功力日深,那黑影虽然速度奇快,他却自知自己能够避过,当下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